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心灵哲学论稿/东西方心灵哲学及其比较研究/华大韦卓民哲思文丛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高新民//邢起龙//杨足仪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总序 i
前言 iii
第一篇 中国心灵哲学的一般问题
第一章 中国心灵哲学的动机、形态与特质
第一节 “心”的概念的复杂性
第二节 “心”的特殊地位:圣人千言万语不出一个“心”字
第三节 中国哲学围绕“心”的理论创造
第四节 中国心灵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第五节 中国心灵哲学的动机与形态
第六节 中国心灵哲学的特质
第二章 中国的民间心理学
第一节 西方的民间心理学及其研究
第二节 中国的民间心理学的内容与特点
第三节 中国心理语言及其隐含的心灵观
第三章 中国特色的“自然化”与心灵哲学的开端
第一节 心灵哲学的划界标准与“自然化”
第二节 中国理论化心灵哲学的开端
第三节 中国心灵哲学自然化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魂魄”等心理概念的自然化
第二篇 求真性心灵哲学
第四章 心理语言的语义学与心理的“地理大发现”
第一节 描述心理学与心理语言的语义学
第二节 从汉字创制看古圣对心理地理学的认识
第三节 古书的心理语词及其所隐含的心理构想
第四节 重要心理语词考释
第五章 心理多主论:心、魂、魄
第一节 “狭义心”论及其分类理论
第二节 魂魄论
第六章 心理多主论:气、精、神
第一节 “气”及其心灵哲学意义
第二节 “精”及其心灵哲学意义
第三节 “神”及其心灵哲学意义
第七章 多主关系与心理结构图景
第一节 “灵”和“精神”
第二节 多主体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多主体论视野下的心理结构论
第八章 心的生灭与鬼神问题
第一节 心的起源
第二节 心的转化与灭除
第三节 鬼神问题
第九章 心、性、情:中国心灵哲学切入心理本质研究的独特进路
第一节 心性研究的动机与意义
第二节 “性”的用法考释
第三节 从关系上看“性”
第四节 心性论
第五节 性的妙用
第六节 情与性
第七节 情与做人
第十章 一元论与多元论结合基础上的心身关系论
第一节 人体的多元透析
第二节 儒家的心身关系论
第三节 道家、道教的心身关系论
第四节 心身的“非线性”关系
第五节 心身的本原追问与整体论人体观
第十一章 天赋心理与意向性
第一节 天赋问题与心理结构论
第二节 意向性问题
第十二章 自我与心灵的自我认知
第一节 有我—无我问题
第二节 心灵的自我认识问题
第三篇 价值性心灵哲学
第十三章 儒家的治心探究及其心灵哲学意义
第一节 “圣人作经之意”的解释学问题
第二节 早期儒家的圣心理哲学奠基
第三节 理学论心性与成圣
第四节 心学:儒家价值性心灵哲学的集大成
第五节 王夫之和戴震:圣心剖析与克念作圣
第十四章 道家:圣人“摄心以性”
第一节 《黄帝内经》:心灵转化实即复其本然
第二节 《老子》:圣人在于“被褐而怀玉”
第三节 关尹子、列子、亢仓子:摄心以性
第四节 《管子》:治心的关键是反其性
第五节 庄子:“四六”心理与心灵转化
第六节 《淮南子》与王充:治心在于返性
第七节 魏晋玄学的圣心理学贡献
第十五章 道教:了心为本与治心之学
第一节 上清派:人禀道气而生,养生贵在崇本息末
第二节 神仙道教:长生诀在无心,不在富贵
第三节 重玄学:治心成圣只需“复性”
第四节 丹道:炼丹即炼精气神,即心灵转化
第五节 小结与思考:道教价值性心灵哲学探讨中的求真性意义
第十六章 中西思想交融中的“接着讲”
第一节 谭嗣同、章 太炎和梁启超:会通群哲心法、深究“治心之学”
第二节 梁漱溟和贺麟:“心当于生中求”与“新心学”
第三节 钱穆对“安心之学”的探赜索隐
第四节 唐君毅、牟宗三和徐复观:圣贤人格自狂狷入与情欲安顿
第四篇 中国心灵哲学的扩充
第十七章 藏传佛教对佛教心灵哲学的契理契机的发展
第一节 密教的心灵哲学意趣与基本概念
第二节 多元构成的身体结构学
第三节 超二元性与心身关系理论
第四节 成佛之法实即“心成就法”
第十八章 汉传佛教对佛教心灵哲学的创造性阐发
第一节 佛教心灵哲学与解释学
第二节 心的分析
第三节 心之“大体”
第四节 真心的存在方式:自在与显现性存在
第五节 心之“大相”与“大用”
第六节 心灵转化与成圣成凡之奥秘
第十九章 竹简文献中的心灵哲学:以楚地儒简为例
第一节 儒简心灵哲学研究述评
第二节 儒简心灵哲学之反观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试图用标准的心灵哲学框架解读中国心灵哲学,并构建其学科体系,针对中外的中国心灵哲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基于对第一手资料的掌握和细致分析,对中国心灵哲学的历史、主要问题、代表性理论、实质、特点和主要贡献,特别是在心理语言、民间心理学、心灵观、心身问题他心知、自我、自我意识、意向性、感受性质、天赋心灵(心性)、心灵的价值性维度等问题上的建树,分别作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对蕴涵在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竹简文献中的心灵哲学思想作了耙梳和探讨,为心灵哲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本书认为,中国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心灵哲学是价值性心灵哲学,但也有求真性心灵哲学,其中有一部分具有现代意义,值得发扬光大,如其包含的反二元论或超二元论思想、非实体主义、非中心主义、宽心灵观、特种形式的具身性思想等。
本书可供哲学研究者、哲学教学工作者及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