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随着优选生命伦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兴起,生命伦理学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门“显学”。提出“道家生命伦理学”是这个时代一项全新的极具挑战性的理论建构工作。本书在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系统性地论证了构建“道家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定位、哲学基础、核心价值、原则建构与现代转型,对当代生命伦理学实践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展开了“道家式”批判,并对这种理论建构所存在的内在缺陷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与扬弃,以图重构道家生命伦理思想,为现实生命伦理问题提供一种“道家式”的解决方案。 目录 章 当代生命伦理学的系统性反思 节 生命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一 什么是生命伦理学? 二 生命伦理学的学科定位 三 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四 生命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生命伦理学的话语体系 一 原则主义vs.反原则主义 二 普遍主义vs.特殊主义 三 国际化/全球化vs.中国化/本土化 四 西方话语vs.中国话语 第三节 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困境 一 问题化:作为诸多问题现象的集合 二 建制化:作为各制度建设的推动力 三 去伦理化:作为无伦理的叙事研究 四 无根化:作为文化表层的道德话语 第二章 道家生命伦理的理论维度与价值 节 理论之维 一 前现代vs.现代vs.后现代 二 文本解释学问题 三 普遍主义vs.建构论 四 建构程序与建构价值 五 第三条道路? 第二节 文化之维 一 道家生命伦理学的文化特质 二 重构论中的文化自信问题 三 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融合 第三节 实践之维 一 “道论”如何落地? 二 “道论”如何指导实践? 第四节 价值之维 一 提升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品质 二 促进生命伦理学本土化发展 三 培养生命伦理学的超越情怀 第三章 道家生命伦理的哲学基础 节 本体论基础 一 道与本体 二 道与生命 第二节 认识论问题 一 道的不可知论 二 致道与修道 三 道的辩证法 第三节 相对主义问题 一 认识论的相对主义 二 价值论的相对主义 三 道德相对主义及其克服 第四章 道家生命伦理的核心价值 节 自然主义的价值观 一 自然主义的价值主张 二 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三 人性自然观 四 儒道之对比 第二节 通达顺化的生死观 一 老子生死自然观 二 庄子生死物化观 三 黄老道家的生死观 第三节 形神兼养的养生观 一 养气 二 养神 三 虚静 四 寡欲 第四节 以道驭术的技术观 一 技道分离 二 以道驭技 三 道法自然 第五节 逍遥自由的生命境界观 一 无待与自由 二 吾丧我与主客统一 三 齐万物与同一性 第五章 道家生命伦理的现代转型 节 传统道德观及其超越 一 老子论道与德 二 庄子论道与德 三 对仁义礼的批判 四 一种超越性的道德理论 五 人性论与心性论 第二节 现代转型之基本目标与视域 一 生命哲学之存在论高度 二 生命伦理之超越性视野 三 重建一种“大生命伦理学” 第六章 当代生命伦理主要问题的道家批判 节 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批判 一 科学之链:生物医学技术的基本逻辑 二 异化之途:生物医学技术的症候分析 三 和谐之道:生物技术与人的本真关系 第二节 当代医患关系的理性审视 一 信任的坍塌与重建 二 资本的入侵与防御 三 制度的藩篱与超越 第三节 西方生命伦理“四原则”之反思 一 谁之自主性? 二 如何行善? 三 何种正义? 第七章 道家生命伦理的原则建构 节 原则建构之方法论 一 道家生命伦理学何以可能? 二 生命伦理原则建构之方法 第二节 道家生命伦理原则之论证 一 自然 二 和谐 三 平等 四 自由 第三节 原则之应用 一 政策层面 二 法律层面 三 伦理层面 四 个体层面 结语:反思与扬弃 一 理论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二 理论的内在缺陷与不足 三 可能的外在批评与回应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