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安即是归处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季羡林 |
出版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目录 壹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人 生 再谈人生 三论人生 漫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禅趣人生 人生之美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贰 有福读书,可慰平生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开卷有益 我和书 藏书与读书 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我最喜爱的书 希望在你们身上 一寸光阴不可轻 叁 纵浪大化,不忧不惧 毁 誉 不完满才是人生 走运与倒霉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真理愈辨愈明吗 趋炎附势 缘分与命运 论说假话 肆 行于天地,再遇自己 我在延吉吃的第一顿饭 观天池 义 工 重返哥廷根 满洲车上 游兽主(paupati)大庙 访绍兴鲁迅故居 奇石馆 伍 当下即是生活 从南极带来的植物 马缨花 听雨(二) 咪 咪 老 猫 咪咪二世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陆 灵魂独立,不畏孤寂 忘 傻 瓜 隔 膜 坏 人 送 礼 论怪论 做人与处世 我的座右铭 柒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死的浮想 笑着走 长生不老 年元旦试笔 新年抒怀 八十述怀 九十五岁初度 捌 我的人生信条:真实 我写我 做真实的自己 反躬自省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谦虚与虚伪 辞“国学大师” 辞“学界(术)泰斗” 辞“国宝” 精彩页 人生 在一个《人生漫谈》的专栏中,首先谈一谈人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未可厚非的。 而且我认为,对于我来说,这个题目也并不难写。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经滚了八十多个春秋了。一天天面对人生,时时刻刻面对人生,让我这样一个世故老人来谈人生,还有什么困难呢?岂不是易如反掌吗? 但是,稍微进一步一琢磨,立即出了疑问: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 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一个人真清楚的。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谈人生者众矣。什么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人生的价值,花样繁多,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然而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是越谈越糊涂。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哲学家的哲学,至矣高矣。但是,恕我大不敬,他们的哲学同吾辈凡人不搭界,让这些哲学,连同它们的“家”,坐在神圣的殿堂里去独现辉煌吧!像我这样一个凡人,吃饱了饭和没事儿的时候,有时也会想到人生问题。我觉得,我们“人”的“生”,都绝对是被动的。没有哪一个人能先制订一个诞生计划,然后再下生,一步步让计划实现。只有一个人是例外,他就是佛祖释伽牟尼。但他是佛祖,不是吾辈凡人。 吾辈凡人的诞生,无一例外,都是被动的,一点主动也没有。我们糊里糊涂地降生,糊里糊涂地成长,有时也会糊里糊涂地夭折,当然也会糊里糊涂地寿登耄耋,像我这样。 生的对立面是死。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只有那么一点主动权,那就是自杀。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万不得已,是决不能使用的。 我在上面讲了那么些被动,那么些糊里糊涂,是不是我个人真正欣赏这一套,赞扬这一套呢?否,否,我决不欣赏和赞扬。我只是说了一点实话而已。 正相反,我倒是觉得,我们在被动中,在糊里糊涂中,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我劝人们不妨在吃饱了燕窝鱼翅之后,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后,或者在卡拉OK、高尔夫之后,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活着?活着难道就是为了恣睢地享受吗?难道就是为了忍饥受寒吗?问了这些简单的问题之后,会使你头脑清醒一点,会减少一些糊涂。谓予不信,请尝试之。 1996年11月9日 再谈人生 人生这样一个变化莫测的万花筒,用千把字来谈,是谈不清楚的。所以来一个“再谈”。 这一回我想集中谈一下人性的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哲学史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争论问题:人是性善,还是性恶?这两个提法都源于儒家。孟子主性善,而苟子主性恶。争论了几千年,也没有争论出一个名堂来。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记错了,由我负责)这同中国古代一句有名的话,精神完全是一致的:“食色,性也。”食是为了解决生存和温饱的问题,色是为了解决发展问题,也就是所谓传宗接代。 我看,这不仅仅是人的本性,而且是一切动植物的本性。试放眼观看大千世界,林林总总,哪一个动植物不具备上述三个本能?动物姑且不谈,只拿距离人类更远的植物来说,“桃李无言”,它们不但不能行动,连发声也发不出来。然而,它们求生存和发展的欲望,却表现得淋漓尽致。桃李等结甜果子的植物,为什么结甜果子呢? 无非是想让人和其他能行动的动物吃了甜果子把核带到远的或近的其他地方,落在地上,生入土中,能发芽、开花、结果,达到发展,即传宗接代的目的。 你再观察,一棵小草或其他植物,生在石头缝中,或者甚至被压在石头块下,缺水少光,但是它们却以令人震惊得目瞪口呆的毅力,冲破了身上的重压,弯弯曲曲地、忍辱负重地长了出来,由细弱变为强硬,由一根细苗甚至变成一棵大树,再作为一个独立体,继续顽强地实现那三种本性。“下自成蹊”,就是“无言”的结果吧。 你还可以观察,世界上任何动植物,如果放纵地任其发挥自己的本性,则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哪一种动植物也能长满、塞满我们生存的这一个小小的星球。那些已绝种或现在濒临绝种的动植物,属于另一个范畴,另有其原因,我以后还会谈到。 那么,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哪一种动植物——包括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内——能塞满了地球呢? 在这里,我要引老子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造化小儿——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有没有?他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不信什么上帝,什么天老爷,什么大梵天,宇宙间,没有他们存在的地方。 但是,冥冥中似乎应该有这一类的东西,是他或它巧妙计算,不让动植物的本性光合得逞。 1996年11月12日P3-6 导语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逝世10周年的散文精选集。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散文作品中关于儿时成长、离家求学、回国任教、出访治学、晚年杂想等方面的文章,可以看作先生对其一生的回忆录。季老先生从山东临清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步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他的一生,随着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起起伏伏。先生以平实朴素之笔,记录了自己所遇到的人和事,所经历的美好和苦痛。 内容推荐 季羡林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跌宕起伏。然而先生的一生,不争不辩,不怨不艾,满怀天真,专注纯粹,安于当下。他用质朴的文字向世人传达一个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归处。 本书旨在阐释先生的生命智慧,从谈人生的意义到谈读书、处世、行走、当下、孤独、生死等,所谈的皆是跟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我们能跟着先生了悟人间万相的本真,拥有应对世事的智慧,万事安然于心,从容而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