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3?— 1400)不仅在英语文学史上,而且在英语文学批评史上,都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作为英语文学之父,他至今保持着几项纪录。其中之一就是,在英语文学家中,唯有他拥有英语世界历史上最长久且从未间断的学术研究和文学批评,而乔叟研究本身在英语文学批评领域也已形成一个重要传统。可以说,一部乔叟学术史就是一部英语文学批评史的缩影。
乔叟学术史是英语文学之父的文学成就、他的思想和艺术中的方方面面在六百多年来英国和西方历经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在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社会文化语境里,从不同视角在不同层面上被逐渐揭示出来,加以系统阐释,为历代文学家所借鉴和发扬,并因此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英语文学传统的历史。同时,也正因为乔叟学术史与英格兰历史和文化之间深刻的内在关联,它也从一个特殊角度折射出英国社会、思想、文化与文学的变迁和英格兰民族的发展。因此,研究乔叟学术史,除其本身的价值外,也是从一个特别有意义的侧面来审视、考察英格兰民族的形成和英格兰民族文化、民族意识之发展。
乔叟在生前就已受到英法诗人和学者的评说与高度赞誉。自那之后,所有时代的文学家、评论家和学者都对英诗之父进行广泛评论和卓有成效的研究,其成果之丰富,用浩如烟海形容,毫不为过。研究乔叟学术史,面对如此丰富的材料,“挂一漏万”虽属老生常谈,却是本书作者实实在在的隐忧。所以,叙述乔叟学术研究发展史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审慎选择材料。为此,本书确定的基本原则是,既要突出每个时代的代表性观点和成就,也必须在整体上关注乔叟学术研究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英语文学传统的发展历史。因此在选材上,本书特别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每个时代重要的乔叟学者和评论家。他们大多也是该时代引领潮流的知识精英,因此他们往往最能代表该时代主流的社会、文化和文学思想以体现时代精神,并特别深刻地影响后代乔叟学者。第二个方面是一些也许并不著名甚至没有留下姓名,其观点在当时也无代表性的学者、诗人,但他们留下了超越时代的真知灼见,他们的一些在当时似乎“不合时宜”的观点因为他们非凡的见解而在下一个时代甚至几百年后成为主流乔叟批评之先声。第三个方面是乔叟学术史和乔叟经典化历程中最重要,贡献也最大的一批人,他们是英语文学史上各时期那些杰出的诗人、作家。他们留下一些特别经典的评述,但更重要也更有意义的是,他们在文学创作中以其特有的方式解读、研究、模仿、借鉴和改写乔叟诗作并继承和发展乔叟所奠定的英语文学传统,为乔叟学术史贡献了特别珍贵的部分。严格地说,正是他们使乔叟进入生生不息的英语文学传统,是他们使乔叟研究没有也不可能中断,甚至是他们真正使乔叟成为英语文学之父。所以,本书也特别重视陈述和揭示这些文学家对乔叟的评述、借鉴和发展。然而,正因为注重这几方面的选择,加之受制于本书作者的眼界和学识局限,许多评论家及其观点,很可能还包括一些特别独到、深刻的见解,令人遗憾地被遗漏或排除在外。好在本书仅仅是很可能没有终点的乔叟学术史研究进程中小小的一步,大量前辈学者和更多后来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弥补与纠正本书的不足和缺陷。
除了对材料的选择必须审慎外,本书作者深感对各时期观点的陈述也需要特别审慎。当然,陈述学者们之观点最基本的原则是客观。然而客观只能是相对的,因为连选择哪些学者、选择他们的什么论著,甚至选择同一本书或同一篇文章里何种观点进行陈述,乃至引用哪一段话,都不可避免地表现出选择者的主观性及其眼光、学识或者不足。另外,在乔叟学术史研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我们有时很难让一些评论“自己说话”而不造成误解。那是因为英语文学之父还保持着另外一项纪录,那就是六百多年的乔叟学术史为他揭示或者说描绘出比任何其他英语文学家都远为丰富多彩而且不断变换,有时甚至相互对立的形象,那是乔叟与各时代的历史语境、与各时期持不同思想的学者和文学家对话的产物,因而其意义也只能在产生它们的语境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由于乔叟学术史经历了英国社会、宗教、文化思想、文学观念和英语语言等所有方面巨大的变化,甚至一些术语的含义也与现在大为不同,所以许多对乔叟的评说,特别是那些往往最具时代特色的观点,如果不放回到产生它们的历史语境中并给予适当说明,就很难为今天的英国人,更不用说其他地区的人们正确理解。当然,在本书中这样的说明在宏观上旨在建立历史语境,在微观上也只就特定的观点与时代语境的内在关联点到为止,不做对错评判。
乔叟学术史还表明,英诗之父不仅跨越了六百多年的历史,而且早已迈出了英国国门,甚至走出了英语世界,广受世界各地的读者喜爱和崇敬;如本书表明的,法国、意大利、德国等许多国家的学者和文学家早已参与到乔叟研究之中。到了近现代,乔叟远渡重洋,来到东方,他那些饮誉世界的杰作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东方的学者们也从东方的视角审视和研究这位享有崇高地位的英语文学之父,发表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论述。在本书中,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张炼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石小军副教授分别撰写了“乔叟在中国”和“乔叟在日本”两部分,梳理和探讨乔叟在东方这两个重要国度里传播、接受和研究的历程与成就。
在本书第二编里,本书作者就其在乔叟学术史的追述中感受最深,同时也特别被历代学者和文学家以各种形式关注,并引发了不少争议的几个方面,对乔叟的经典化历程、乔叟创作的互文与成就、乔叟形象之变迁与乔叟性,以及乔叟的文学思想等涉及乔叟的文学创作和乔叟学术史的几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做了初步探讨,算是研究乔叟学术史的一点体会。
通过做乔叟学术史课题,我更进一步也更真切地感到,所谓学术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摘别人的桃子。就乔叟学术研究史而言,自文艺复兴时期特别是维多利亚时代以来,许多前辈学者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没有他们经年累月的辛勤付出,本课题绝不可能完成。所以,本书仅仅是在无数前人艰辛努力的基础上稍有挪动,以期能为国内对乔叟和乔叟研究感兴趣的读者拓宽视野和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
肖明翰
于长沙岳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