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传记,名家执笔编订,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善本。
鲁迅是中国20世纪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近代文学巨匠。他早年留学于日本,后来弃医从文,他用笔耕不辍的文字为新一代青年们指引方向,在国内外思想文化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毛泽东同志也曾对他给予过高度的评价。
该书是鲁迅与其妻子许广平女士在1925年3月至1929年6月期间两地互通的书信合集,按具体时段分为三集,共收录往来书信135封,并由鲁迅编辑成书,是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善本。作为了解鲁迅更真实、更接地气的书信材料,具有极高的可阅读性和收藏价值。
◆“神秘”人物,本色出镜,再现民国才女风范!
相对于鲁迅,知道许广平的人恐怕并不多,也只是停留在“鲁迅夫人”的层面上。其实鲁迅与许广平最终能走到一起,除了相互的爱慕外,更多的是彼此的欣赏。
在两人结识初期,以“小鬼”自称的许广平在北师大风潮中表现得尤为积极、活跃,在鲁迅的辅导、鼓励下,也能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她后来辗转广州,在广东省女子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在1927年中山大学期间,担任鲁迅的助教。迁居上海后,她辞去工作,专心照料鲁迅的饮食起居,帮助鲁迅查阅资料、校对稿件等,从而换来了鲁迅写作生涯的井喷时期。可以说,许广平的才思文笔在当时女性中是出类拔萃的,只是她后来选择牺牲自我,身处皓月之后而被掩盖了光华。
◆相濡以沫,共克时艰,饱含历史与真情的回忆!
在书信中,亦师亦友的二人在时局探讨、请教中彼此了解、萌生情愫,逐渐发展成为恋人、夫妻。既有对生活的浪漫情趣,也有对时局的透彻剖析,既有温情满满的关心,亦不乏激励进取的鼓励,理性而务实,率真而可爱,字里行间中见证了一对革命恋人的相识相恋,也印证了他们“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的无悔爱情。
◆针砭时弊,警醒世人,为深陷迷茫与困境中的青年人指引方向!
19世纪末,正值旧中国贫患积弱、外强肆意的年代,鲁迅以笔为匕首为投枪,向封建礼教、旧传统发起一次次冲击,有着“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顽强韧劲与不屈精神,被看作是“现代中国的民族之魂”。他在《两地书》中对时局剖析有着敏锐的洞察力,针砭时弊,以身作则,指导和告诫不谙世事的青年人如何调整心态、走出困境,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