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阻击英雄沈树根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顾志坤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顾志坤,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第四、五、六、七届全委委员。发表长篇小说、长篇传记、长篇报告文学约80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东山再起》《梁山伯与祝英台》《竹林七贤之康传》《北撤》,长篇传记文学《春晖》《大师谢晋》《谢晋》及长篇报告文学《大围涂》《楼高人为峰》《世纪之水》《民心铸丰碑—王志良传》《突出重围》等;其中《北撤》被列入“浙江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春晖》被列入浙江省“文学解读浙江创作工程”,《大围涂》获全国报告文学奖提名奖,《突出重围》列入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扶持项目。另有多部作品获全国性奖励及浙江省作家奖。
后记
寻访英雄的足迹
(代后记)
2020年10月19日,是中
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保
家卫国70周年的日子。为了
纪念这个伟大日子的到来,
2018年8月11日,我们《阻
击英雄沈树根》一书采访组
一行4人:沈武忠、徐国权
、周德潮和笔者,在浙江省
绍兴市上虞区新四军历史研
究会等单位的组织下,曾历
时半个月,驱车穿越了江苏
、安徽、河南、陕西、山西
、内蒙、河北、吉林、辽宁
、黑龙江等13个省市,行程
8000余公里,循着当年沈
树根战斗工作过的足迹,进
行寻找和走访。受访者中既
有当年与沈树根在抗美援朝
“鹫峰阻击战”中生死与共的
通信员,也有他任团长时才
入伍后来官居要职的将军;
既有他老部队的现任首长和
战士,也有抗美援朝纪念馆
的领导。通过这些走访,我
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一、在英雄的老部队
第一站,我们在沈树根
的老部下、后曾任总参谋部
陆军航空兵部政治委员冯寿
淼将军的陪同下,来到沈树
根的老部队——位于西安临
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83集团
军某旅,该旅的前身就是赫
赫有名威震敌胆的浙东游击
纵队。
冯寿淼将军就是沈树根
在178团当团长时从浙江应
征人伍的,从当兵的第一天
起,他就在老英雄战斗故事
的熏陶下成长起来,最后从
士兵成长为将军。这次冯将
军原本是去昆明疗养的,但
听说我们要去他的老部队采
访沈老事迹,就把去昆明疗
养的计划改成了去临潼的陆
军疗养院。在我们到达之前
,他已早我们几天在临潼等
着我们。并在我们到达临潼
的当晚,与夫人一起专程来
宾馆看望我们。
沈树根的老部队对我们
这次采访十分重视,次日一
早在我们从宾馆出发去部队
时,该旅蒋副政委和政治部
马干事专程前来宾馆迎接我
们;我们到达营区时,专门
从数千公里外的训练场赶来
迎接我们的该旅政治部王主
任等领导早已等候在门口。
之后,我们在几位旅首长的
陪同下,参观了该旅的旅史
馆,在上下两层的展馆中,
我们看到了多处与浙江省上
虞、诸暨的革命斗争史有关
的内容:金萧支队成立、观
杰中队的故事、许岙围困战
、浙东游击纵队北撤会议、
张俊升起义以及“鹫峰阻击
英雄”沈树根等,在这里,
我们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未曾
见到过的军史资料、实物和
图片。
离开沈树根的老部队,
我们继续北上,向齐齐哈尔
进发,1400多公里的路程
,我们计划花两天时间赶到
那里,因为,参加过鹫峰阻
击战的唯一健在者、沈树根
当年的通信员任玉山老人,
正在急切地等候着我们过去

途中的时候,我收到冯
将军发来的短信:“志坤同
志,很高兴能在老部队与你
相识,也很感谢你对传承浙
东纵队精神的执着与奉献。
”没过多久,60旅蒋副政委
也发来微信:“顾老师,我
对您写英雄沈树根的这部作
品充满了期待。”
二、英雄的部下也是英

经过两天的长途行驶,
我们抵达了抗美援朝老战士
、曾参加过鹫峰阻击战的任
玉山老人的所在地:齐齐哈
尔市。
按约定的时间,我们来
到了位于联通大道78号新世
纪老年公寓的大门口,在进
进出出的人群中,我们看到
有一位腰板笔挺、身着校官
军服、脚穿三节包头皮鞋的
老人在不断朝外张望,不用
问,我们就猜到这是任玉山
老人。果然,还没待我们的
车停下,老人就快步向我们
奔过来。“欢迎,欢迎,早
盼着你们来啊。”在热烈的
握手后,我们来到了老人的
家:一套朝南的养老公寓房
。公寓房不大,但设施齐全
,看起来很舒适。坐下后,
老人就从里间拎出几只包,
然后从包里拿出一叠抗美援
朝的资料和书籍,我拿起看
了下,发现有不少是我从未
见过的资料,很珍贵。
……
《阻击英雄沈树根》共9
章31节,20余万字。笔者
试图全景式地写出沈树根从
一个目不识丁的放牛娃,到
在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淬炼下
,成长为一名共和国英雄的
光荣历程;又力争在有限的
纸墨间,展示沈树根在党的
培养教育下,不忘初心、牢
记使命,在战争年代是英雄
,和平时期是模范的奋斗足
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
不仅仅是对沈树根英雄事迹
的回顾和追忆,更是一种对
英雄精神的呼唤和寻访。
如今,硝烟已经散去,
革命已取得了胜利,但当年
英雄们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
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
神,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是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
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诚如在
沈树根逝世时一副挽联中所
写的:“岁月吹散了硝烟,
勇士功绩与江河同在。白雪
覆盖了碧血,英雄浩气和日
月同辉。”
本书的采写、出版过程
自始至终得到很多部门、单
位和热心人士的帮助和支持
,对此,浙江省绍兴市上虞
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已在《
跋》中向他们表示了衷心感
谢。作为本书的作者,在本
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也要向
一些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
感谢,他们是:江河建设集
团有限公司的袁伟忠老总、
浙江理想同济工程机械有限
公司的朱杰老总和上虞农村
商业银行的领导,他们对这
部英雄传记给予了热心的帮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抉择
第一节 离家
第二节 从军
第三节 北撤
第四节 战友救了他一命
第五节 进军大上海
第二章 跨过鸭绿江
第一节 突然来了命令
第二节 仓促入朝
第三节 激战长津湖
第三章 向南攻击
第一节 休整
第二节 新兵到了
第三节 在五次战役中
第四节 形势突变
第四章 鏖战鹫峰
第一节 受命
第二节 接敌
第三节 胶着
第四节 突围
第五节 归建
第五章 凯旋
第一节 立功
第二节 回国
第三节 南下
第四节 回家
第六章 新的战斗
第一节 回国第一仗血战积谷山
第二节 目标——一江山岛
第三节 备战
第七章 十年老团长
第一节 金华岁月
第二节 调防明港
第八章 英雄本色
第一节 从军人到老百姓
第二节 意外发现的铜像
第三节 战友重逢
第四节 不忘初心
第五节 英雄远去
尾章
参考文献

寻访英雄的足迹(代后记)
精彩页
引子
1950年6月25日(星期日)拂晓,夜色浓重,大雨滂沱。
位于朝鲜半岛西端海州湾最深处的三八线附近,一片平静,从这里向北延伸,在三八线两侧对峙的分别是北朝鲜的第7警备旅和南朝鲜的陆军第17团。
倾盆般的大雨,很快使朝鲜半岛这处盛产稻米的湿润洼地成为水乡泽国,但这是朝鲜半岛梅雨季节的常态,年年如此,因此,没有人对这天晚上的大雨引起特别的关注和警觉。
突然,一道刺眼的橘红色光柱划破稠密的雨帘,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升了起来。随即,炮弹的爆炸声、坦克的轰鸣声和士兵的厮杀声盖过了雨声和风声,在三八线两侧的旷野中蔓延开来,一场震惊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规模的国际局部战争——朝鲜战争,由此拉开了序幕……
这一天,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不到9个月。“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迫切需要有一个和平建设的环境,但因美国政府及所谓的“联合国军”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又派兵阻挠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并将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危急、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受到严重威胁之时,由中国各族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牢记祖国人民的嘱托,高举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旗帜,满怀为正义、和平而战的坚强决心,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战歌,开赴朝鲜战场,在三千里江山上,与朝鲜人民一起,同以美周为首的侵略军展开浴血奋战……最后,粉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捍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保障了中国的安全,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我们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沈树根,就是百万抗美援朝志愿军中的一员。在抗美援朝二次战役和五次战役中,担任排长的沈树根率全排战士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尤其是在五次战役中,沈树根率全排33名战士在南朝鲜华川以东地区的鹫峰担任阻击,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他们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机动灵活、沉着应战,坚守阵地3昼夜,击退了敌人13次进攻,最终以己方仅1人牺牲、3人重伤的代价,歼敌300余人,其中沈树根一人就歼敌100余人。他们的这场战斗也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1952年10月,沈树根所在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从朝鲜凯旋回国,接受担负保卫祖国海防的新任务。8个月后,即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战后,沈树根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鹫峰阻击英雄”等荣誉称号,荣立“特等功”,并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签名留念,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三级国旗勋章一枚。
沈树根于1979年从部队转业,但他回地方后从不向他人谈及自己过去的战功和荣誉,更没有以过去的功劳自居,而是默默地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为国家做着新的贡献。直至多年后,沈树根转业后所在的浙江省上虞市的一位企业家赴朝鲜访问,在朝鲜平壤的军事博物馆里看到了一组为抗美援朝战斗英雄所塑的铜像,里面有一个居然是沈树根!他听了博物馆讲解员的介绍,才知道自己家乡的这位在工作中一直默默奉献,多次被评为市、省及全国先进的沈树根还是一位在抗美援朝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威震敌胆、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也就是从那以后,沈树根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事迹才渐渐为他所在家乡的人们所了解。
我们这本书,就是纪念这样一位英模人物,并以此书献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全体志愿军将士们。
P1-3
导语
2020年10月19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保家卫国70周年的日子。
为了纪念这个伟大日子的到来,《阻击英雄沈树根》一书采访组循着当年沈树根战斗工作过的足迹,进行寻找和走访。本书不仅仅是对沈树根英雄事迹的回顾和追忆,更是一种对英雄精神的呼唤和寻访。
本书先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全体志愿军将士们!
序言
老团长——藏在我记忆深
处的人生坐标
(代序)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
赴朝作战70周年前夕,由国
家一级作家顾志坤同志创作
的关于抗美援朝鹫峰阻击英
雄沈树根的传记文学作品—
—《阻击英雄沈树根》由人
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感到
由衷的欣慰。
沈树根是我的老团长。
1968年1月我应征入伍时,
他是我们新兵团的团长。后
来到部队,我又刚好分到他
所在的178团,慢慢地知道
他是一名抗美援朝时的“一
级战斗英雄”,他率领的排
因在抗美援朝战斗中英勇善
战,荣立特等功。
事有凑巧,1970年初,
20军政治部组织编写战斗英
雄故事,从各单位抽人。我
当时已从连队调到团报道组
,曾在报上发表过一些小故
事,团里就推荐我去军部参
加编写组。我去后,宣传处
负责此事的徐坤副处长召集
各师抽来的同志开会分工,
基本上是各师来的人承担自
己所在师英模的事迹编写。
确定我们60师有5个英模事
迹都交给我来编写,其中就
有我们178团的沈树根团长

那时我入伍才两年,对
军队的许多常识都不太了解
,对60师的战斗历程更是不
甚了了。但我把这次任务当
作一次学习的机会,高兴地
领受了。当时我们编写组集
中在军部招待所,首先是看
材料,这些材料都是从各师
团收集来的,有些在战地简
报上宣传过,有些在报纸上
发表过,有些是战史资料。
读完这些材料,我就开始构
思编写。大概就两个来月,
我领受的5个人物故事就写
成了。沈团长故事的题目就
叫《鹫峰阻击英雄沈树根》
(其他几篇有写毛张苗师长
,也是抗美援朝“一级战斗
英雄”的《尖刀猛插五马寺
》;有写神枪手、一江山岛
战役战斗英雄的《吕有库和
他的重机枪》;有写英雄通
信排的《打不断的电话线》
;有写新战士当突击手的《
第一次战斗》等),然后大
家讨论,提出意见再做修改
。那时特别重视政治性,如
有无体现毛泽东主席的某个
战略战术思想,有无体现集
体英雄主义等,至于写作技
巧倒不怎么讲究。经过多次
讨论修改后,最后由徐坤副
处长统稿,审改通过后再返
回各单位领导和写作对象本
人征求意见。最后,整个故
事集收进了22个英模故事,
定名为《战地黄花分外香》
,用毛体书法书写的书名。
书发到部队后,听说深受官
兵喜欢,对当时“学英雄,
讲传统”起了一定作用。
但在我心里,总感到有
点儿愧对英雄。沈树根当时
率领的179团8连3排33名战
士,根据上级命令,在朝鲜
鹫峰阻击敌人整整3天3夜,
打退了无论数量和装备都远
远胜过他们的美军、李伪军
13次进攻,仅以1人牺牲、
3人重伤的代价,歼敌300
余人,为我军取得华川阻击
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事迹是非常过硬和鼓舞
人的,是应该写好也是能够
写好的,但鉴于当时我的阅
历和写作水平,我总觉得没
有写好。后来我调到报社工
作,学会了如何采访、挖掘
人物的内心世界后,更感到
当时编写那些英雄的故事时
缺了很重要的采访环节。看
第二手材料所编的东西,是
写不出灵性来的,尤其对他
们的成长过程、内心世界,
不可能很好表达;所编故事
不可避免地存在脸谱化、雷
同化的问题,写作形式也流
于格式化,缺少技巧和韵味
。所以我后来一直想,如能
有机会,我一定要把这些英
雄人物写得丰满一些,更好
地呈现出这些英雄的本色来

这个遗憾现在由顾志坤
作家代我完成了,所以我感
到十分欣慰!顾志坤同志也
是个老兵,当年他任上海警
备区某部新闻干事时曾经采
访过“南京路上好八连”,对
军队老英雄有一种特殊情结
;回到地方后他以浙江省四
明山革命老区的斗争历史和
仁人志士为题材,创作了《
北撤》《突出重围》等许多
有影响的作品。顾志坤与老
团长沈树根曾同在一个县机
关工作,当他了解到老团长
不平凡的事迹之后,便产生
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在当地
政府的支持下,他以满腔的
热情和不惧艰苦的勇气,对
老团长战争年代当英雄、和
平时期做模范的事迹进行了
广泛深入的采访挖掘,足迹
遍及浙江省四明山老根椐地
以及老团长工作过的单位驻
地河南省信阳县明港镇、陕
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辽宁省
丹东市等13个省市,行程
8000余公里,采访了诸多
与老团长一同战斗过、工作
过的老同志、老部下,参观
了相关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和
抗美援朝纪念馆,掌握了大
量的第一手资料,最后,经
过两年多时间的辛勤创作,
终于完成了这部20余万字的
作品。通读全书,既有对沈
树根在战场上面对强敌不怕
牺牲、敢打必胜的生动描述
,又有对他在和平环境下为
建设现代化军队不懈努力、
为社会做公益等的翔实记录
。尤其是鹫峰阻击战一章,
对沈树根沉着机智的指挥和
全排战士英勇杀敌的英雄气
概、战斗场面等,描写得生
动、形象,读来让人有一种
身临其境、血脉贲张之感。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
部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的颂歌,是一部难得的“学
英雄、讲传统”的好读物。
我从入伍到提干调出,
在老团长沈树根手下工作了
整7年,后来我人虽然调出
了,但心里却经常记挂他。
从老
内容推荐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笔法,真实、立体地再现了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鹫峰阻击英雄”等光荣称号和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的抗美援朝英雄排长沈树根传奇、精彩的一生。详细地记述了他在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排长时率领全排33名战士,在朝鲜五次战役后的鹫峰阻击战中与敌鏖战3昼夜,击退敌人13次轮番进攻,最终以全排仅1人牺牲、3人重伤的代价,歼敌300余人,突破了敌人两个营的重重包围;开创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少胜多的战绩,并被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引以为豪的典型战例。本书记述真实生动、跌宕起伏,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色读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9: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