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陆游的诗文为主要资料,重建南宋时期浙东地区的乡村社会,以诗证史,品质不俗。
作者是宋史领域的名家,对宋代城镇和乡村素有研究,可谓是一种历史学和社会学交融视角下的南宋乡村社会研究,令人耳目一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陆游的乡村世界(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包伟民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导语 本书以陆游的诗文为主要资料,重建南宋时期浙东地区的乡村社会,以诗证史,品质不俗。 作者是宋史领域的名家,对宋代城镇和乡村素有研究,可谓是一种历史学和社会学交融视角下的南宋乡村社会研究,令人耳目一新。 内容推荐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一生仕少闲多,长期生活在家乡浙东乡村。在陆游存世的海量诗作中,有六七成是与其家乡生活有关的。集中解读陆游的诗篇,借其目光观察浙东地区的乡村社会生活,展示其心目中的“乡村世界”,虽然吉光片羽,却显得弥足珍贵。通过剖析陆游“乡村世界”这一个案,可以提供三个方面的信息:陆游的乡村生活是浙东乡村一个中上水平乡居寓公的生活范本;以陆游为代表的士人阶层,在乡村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多重复杂的角色;由陆游所感知与描述的既丰富多彩又民生艰难的乡村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想象“宋代农村”提供了几个可以依凭的支点。 作者简介 包伟民,男,汉族,1956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88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曾在浙江大学任教多年,现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工作集中在宋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近代东南区域史研究,以及近代档案文献编纂等方面。各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知识出版社,1998年)、《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宋代城市研究》(中华书局,2014年),主编《龙泉司法档案选编》5辑96卷(中华书局,陆续出版)等。 目录 引言 / 1 一 山会平原 / 13 第一章 区域开发:湖山处处有诗材 / 13 二 田野聚落 / 22 三 别业庄园 / 33 第二章 乡里社会:男丁共结春耕耦 / 45 一 家国之间 / 45 二 乡都亭长 / 50 三 邻里世旧 / 57 一 农耕产业 / 71 第三章 农业经济:稻未分秧麦已秋 / 71 二 蚕麦俱收 / 82 三 躬耕百亩 / 95 第四章 饮食生计:从来楚俗惯鱼餐 / 103 一 三餐米面 / 103 二 肉食菜羹 / 110 三 安身家业 / 113 一 米盐之市 / 120 第五章 商贸聚集:村店堆盘豆荚肥 / 120 二 犬吠船归 / 125 三 交易内容 / 133 一 四方书问 / 143 第六章 乡居生活:垫巾风度人争看 / 143 二 八世为儒 / 155 三 社会角色 / 159 结语 / 163 参考文献 / 166 后记 / 173 序言 一 年轻时,笔者十分爱读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既为他深沉执着的爱国激情所感动,也敬佩其“死后元知万事空”的凝远通达。进入老年,慢慢地更喜欢陆游的另一名篇《游山西村》了,着迷于它的自然成趣、恬淡隽永,尤其是诗句所描述的八百年前浙东农户的淳朴敦厚,“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以及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觉得余味无穷。这大概是自己阅世既久,能够真正体会日常生活的意义,更因为多年从事史学研究,对于当代史学难以触及历史时期人们真实生活的状况,越来越不满意了。 我们的祖先们为了使子孙后代能够从先人的生活经历中有所受益,向他们讲述先前的故事,传授经验,这大概就是历史学的起源,它同时也体现了 于是,这推动着笔者将自己观察的目光转向历史时期的乡村社会。 可是,想要观察分析中国传统时期县级政权之下基层的乡村社会并不容易。事实上,史学界一向重视研究乡村基层社会,对于十至十三世纪这个在 困窘的局面促使我们改变观察的视角,也许不再执着于传统研究思路所关注的各种社会科学式的“问题”,而是尽可能回归历史学的本义,从专注分析转向侧重叙述,这样至少在某些方面,尽可能去复原两宋时期乡村民众的各种生活场景,有一定的可能性。在这一方面,宋代文人留给我们的海量田园诗,能够为我们提供不少历史信息。 陆游(1125—1210)就是这样走进了笔者的视野。 在中国历代诗人中,诗作保留到今天、数量最多的就是陆游,达9362首。据估计,共72册的《全宋诗》中共收录了不下九 …… 乡村生活丰富多彩,乡居社会阶层复杂,闲休官宦散居于乡里,宋人多称之为寓公,他们本身即构成了当时乡村社会的一 这本小册子就试图主要从这三个方面略做试探。其结果,估计也只能给出一些孤立的白描性质的历史画面,无法达到经过 后记 这本小册子是在一篇同题论文的基础之上扩展改写而成的。当初草成那篇论文时,曾请一位年轻朋友提意见,他建议改写成专书,我也觉得不妨一试,但因缠于世务,一时未能着手。今年春节前到舟山访亲,不料正逢时疫暴发,为之所困,不便返回杭州家中。疫情的加剧,心境难平,蛰居孤岛,手边无书,更加百无聊赖,每日枯坐。于是试着强迫自己利用电脑硬盘所存的资料,开始了这本小册子的写作。等到一个半月后最终离开舟山时,已经写了大半。回到杭州后又因家慈旧疾恶化,送医住院,时疫影响下医脘里的种种繁难与不便,催着我在愤怒与痛苦的心境之下不再仔细琢磨,匆匆完成了书稿。 至于本书叙述的形式,是想借助于陆游诗作的清丽优美,尽量使它适合于更多的读者。而且本书的内容,不少都是利用陆游的诗句,来进一步论证或充实学界业已提出的一些看法,本人的创见原本不多。大概只有从专注“理论”分析转向侧重历史叙述,从悬浮于国家制度转向深入日常生活,的确是比较集中反映了本人近年来学术思考的内容。所以一方面在行文中尽可能平易,使之通俗化,同时又试图恪守基本的学术规范,例如凡直接引文都严格按照学术规范注明文献出处,不避烦琐之嫌。前人的经验早已证明,像这样脚踏两只船的做法,结果总是两头都不讨好。但也不欲再作推敲,先交付印行,一切由读者评判吧 庆元二年(1196)春天,陆游撰《感事》诗四首,第二首日:“堂堂韩岳两骁将,驾驭可使复中原。庙谋尚出王导下,顾用金陵为北门!”这是他存世诗作中少见的对朝政直接发泄愤懑不满的篇目。放翁这是在告诫世人,庙堂谋画,事关万民休戚,可不慎哉! 包伟民 2020年3月22日草就于杭州小和山 附志:一天前,杭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就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发布公告,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各类企事业单位、楼宇、景区、宾馆、商场、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取消“测温+亮码”等管控措施。 精彩页 第一章 沙路时晴雨,渔舟日往来。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炊黍孤烟晚,呼牛一笛哀。终身看不厌,岸帻兴悠哉!(《舟中作》) 一 山会平原 陆游生活的地方在钱塘江南岸的越州,就是今天浙江的绍兴地区,秦汉以来这里属于会稽郡。秦代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大致包括今天的苏南、浙江等地区。东汉永建四年(129),会稽郡一分为二,苏南、浙西地区另设吴郡,今钱塘江以南仍为会稽郡,治所在山阴县。后来经过几次曲折的政区变化,到隋朝大业元年(605),在今天绍兴地区设置了越州。南宋建炎四年(1130)四月,宋高宗赵构从海上逃难回来,不敢直接回临安府,驻跸于越州。第二年元旦,下令改年号“绍兴”,寄托“绍(承继)祚(国统)中兴”之意。越州官民上表请求用唐德宗以兴元元年(784)巡幸梁州、改梁州为兴元府的先例,用新年号为州名,得到赵构的同意。从此越州改称绍兴,并升格为府。 南宋绍兴府共统辖八个县,府城及其周边的农村地区分属山阴、会稽两个附郭县管辖。两县大致以府城中分,东境属会稽,西境属山阴。两县所辖的山会地区,南有会稽山脉,北滨杭州湾,当时称为后海,中间为平原。会稽山脉是一片较广阔的丘陵山地,东西最宽约50公里,东南至西北最长约100公里,其中丘陵的分布和走向较多变和复杂。山地有数十条从南向北排泄山水的溪流,经平原进入后海,俗称三十六源。平原两侧各有一条江,即发源于会稽山东、西主干的曹娥江和浦阳江。沿着这两条江上溯会稽山脉的主干,将山会地区与东侧的诸暨、浦江和西侧的上虞、嵊县分割开来。向东跨过曹娥江,则是由甬江、余姚江与奉化江等河道冲击形成的三江平原,与山会平原合称宁绍平原。 山海之间的山会平原早期是一片河湖交错的沼泽地,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对山会地区的描述是“东南地卑,万流所凑,涛湖泛决,触地成川,枝津交渠,世家分伙”。这里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经过长期沼泽堆积,土质肥沃,是钱塘江两岸最先开发的核心地区。由于地势从南向北倾斜,山会平原是“山一原一海”台阶式的滨海冲积地带,虽然全年降水量充沛,但山水下泄,三十六源溪涧流程短,坡降大,水无所积潴,所以筑坝储水是本地区农业开发的重要前提。东汉以前,山会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地广人稀,饭稻羹鱼”。山阴一直是会稽郡下的一个普通属县。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会稽郡二十六个县,不过二十二万三千余户,平均每个县还不到四万人。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马臻(88~141)出任会稽郡太守。他到任以后,详考农田水利,发动民众,主持兴筑长堤,积潴山阴、会稽两县三十六源之水,建成古代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为山会平原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鉴湖(镜湖)。当时的鉴湖东起蒿口斗门(今上虞蒿坝镇),西至广陵斗门(今绍兴柯桥区南钱清村),东西范围达一百多华里,湖堤总长号称三百里,溉田九千余顷。由于是坡形地势,从此山会地区从南向北形成了“山一湖一田一海”的地形格局,“湖之势高于民田,田高于江海,故水多则泄民田之水人于江海,水少则泄湖之水以溉民田”,鉴湖成为山会平原农业生产的水利枢纽工程。 鉴湖的取名,本指其水面平静如镜,东晋人王羲之有“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之语。所以早期多称为镜湖,后来因为镜、鉴同义,又称鉴湖。现在通称鉴湖,本书除个别直接引文仍作“镜湖”外,行文中均作鉴湖。 P13-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