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朱自清情书全集(图文珍藏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朱自清//陈竹隐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1929年,朱自清的结发妻子武仲谦因肺病去世,留下了六个孩子,其中最小的还不到一岁。
贤妻去世后,朱自清一度陷入了迷茫,精神萎靡不振,曾发誓不再娶,聊度余生。
然而面对孩子们和家里的烂摊子,从来不管家事的他很是抓狂。看着憔悴的他,朋友们决定给他介绍对象。
1931年,在一次朋友们安排的相亲聚会上,他对集颜值和才华于一身的陈竹隐一见钟情。
从此,看电影、品咖啡、逛北海、游香山……总能看到两人甜蜜的身影。
当得知朱自清还有六个孩子时,陈竹隐有些迟疑,有些顾虑。于是,她开始回避他。
朱自清得知她的忧虑后,展开了更猛烈的攻势:装病、一封封情书连环“轰炸”……最后,1931年5月,两人订婚。
1932年8月4日,朱自清与陈竹隐结婚。从此28岁的陈竹隐成为六个孩子的后妈。
照顾孩子,扶持家庭,在最美的年华,她放弃自己的才华,默默地支持着朱自清的事业。她是“民国最美后妈”!
本书以朱自清写给陈竹隐当年的通信手稿为基础,收入朱自清写给陈竹隐的情书75封(婚前71封,婚后4封),陈竹隐回信6封。这些信件集中写于1931年到1932年间,集中展示了他们从第一次相亲到婚后生活阶段的故事,为我们全面了解这段传奇爱情提供了最真实的素材。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批评家。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隽永深刻、沉郁顿挫,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思想沉厚著称,极富真情实感和感染力,他的散文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家庭小品,如《背影》《给亡妇》等;二是海外游记,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三是写景美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春》等。
目录
导读
第壹章 最美的相遇
第1封 点评
陈竹隐原信二封
第2封 聪明
陈竹隐复信
第3封 名字
第4封 看剧
第5封 饮酒
陈竹隐原信
第6封 沉默
第7封 春天
陈竹隐原信
第8封 整理
第9封 阅卷
第10封 看医
第11封 电影
第贰章 爱情的味道
第12封 毛病
第13封 元宵
第14封 早车
第15封 猜疑
陈竹隐原信
第16封 孩子
第17封 相片
第18封 丢钱
第19封 三殿
第20封 黄雨
第21封 门票
第22封 约会
第23封 游园
第24封 春雨
第参章 从崇拜到订婚
第25封 明明
第26封 校长
第27封 待定
第28封 游艺
第29封 预约
第30封 淋雨
第31封 谈戏
第32封 照相
第33封 饯行
第34封 订婚
第35封 演戏
第肆章 小风波促情感
第36封 茶会
第37封 亲戚
第38封 回味
第39封 某君
第40封 洗牙
第41封 希望
第42封 想你
第43封 “胡”闹
第44封 赵君
第45封 房子
第伍章 小离别遥思念
第46封 旅程
第47封 南海
第48封 哈城
第49封 车程
第50封 见闻
第51封 俄国
第52封 歌剧
第53封 选课
第54封 汇报
第55封 理发
第56封 猜想
第57封 盛会
第58封 礼物
第59封 二娃
第60封 女人
第61封 一对
第62封 圣诞
第63封 新房
第64封 时局
第65封 用钱
第66封 搬家
第67封 游玩
第68封 看画
第69封 四妹
第70封 柏林
第71封 科隆
第陆章 步入幸福的婚姻
第72封 交代
第73封 思念
第74封 椅子
第75封 岳麓
出版后记
序言
1930年的一个秋日,
在北平西单的大陆春饭庄
,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叶
公超偕中文系教授朱自清
、中文系教员浦江清,红
豆馆主溥西园偕陈竹隐、
廖书筠等几个女学生,一
起吃了个饭。从这一天开
始,本书的两位主角朱自
清与陈竹隐就认识了,也
开始了他们交往的历史。
关于那天的场景,陈
竹隐晚年曾经有过一段回
忆:
那时,因为我常到溥
西园老师那儿去参加“曲
会”,老师看到我一天天
长大了,北京也没亲人,
便很关心我的婚事。他就
与当时清华大学中文系导
师叶公超谈起我,并请他
帮忙。这一年四月的一天
,溥老师带我们几个女同
学到一个馆子去吃饭,安
排了我与佩弦的见面。陪
坐的还有两位清华大学教
授。那天佩弦穿一件米黄
色的绸大褂。他身材不高
,白白的脸上戴着一副眼
镜,显得挺文雅正气,但
脚上却穿着一双老式的“
双梁鞋”,又显得有些土
气。席间我们很少讲话。
回到宿舍,我的同学廖书
筠就笑着说:“哎呀,穿
一双‘双梁鞋’,土气得很
,要我才不要呢!”当时
我却并不以为然。我认为
在那纷乱的旧社会,一个
女子要想保持住自己的人
格尊严,建立一个和睦幸
福的家庭并不容易。我不
仰慕俊美的外表、华丽的
服饰,更不追求金钱及生
活的享受,我要找一个朴
实、正派、可靠的人。为
这我曾坚决拒绝了一个气
味不投而家中很有钱的人
的追求。佩弦是个做学问
的人,他写的文章我读过
一些,我很喜欢。他的诗
歌与散文所表现的深沉细
腻的感情,所描绘的一幅
幅恬静、色彩柔和的画面
,以及那甜美的语言,都
使我很受感动,我很敬佩
他。以后他给我来信我也
回信,于是我们便交往了

岁月的淘洗让陈竹隐
淡忘了许多事,回忆在时
间与人物身份上有少许出
入。但第一次见面,朱自
清的“双梁鞋”还是给陈竹
隐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审美的角度,米黄
色绸大褂、眼镜与“双梁
鞋”之间确实有点不太“般
配”,不过这也许正说明
了鳏居的朱自清生活上的
马虎。不仅生活如此,自
原配夫人武仲谦1929年
秋病故后,朱自清自己一
个人生活在北平清华园,
除了俞平伯、浦江清等几
个友人同事外,他个人在
情感生活上也几乎等于零

所幸,陈竹隐出现了

陈竹隐名宝珍,字竹
隐,以字行,1903年7月
14日出生。她家原籍广东
,但从祖上起便已迁居成
都。父亲陈正新育有十二
个子女,陈竹隐最小。全
家仅靠父亲教私塾及在估
衣铺的工作维持,生活颇
为清苦。十六岁那年,父
母双双去世,这使她意识
到,今后必须靠自己的双
手去打开生活的道路。于
是,她离家考入了四川省
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开
始了独立生活。毕业后,
她进入青岛电话局,做了
电话接线员。工作一年多
后,她又考入了北平艺术
学院,师从齐白石、寿石
工、萧子泉等书画名家,
专攻工笔画,兼学昆曲。
1929年毕业后,她进了
北平第二救济院工作。因
为不满院长克扣孤儿口粮
,愤而辞职。此后,她一
边当家庭教师教人作画,
一边在溥西园门下学习昆
曲。于是,就有了开头的
那一幕。
两人的交往,始于通
信,继而相互拜访,携手
出游,或观赏电影,或登
高望远,或月下漫步,或
湖边流连,与天下大多数
恋爱中的男女一样。于是
,雪月交辉的北海、凭栏
临风的白塔、巍峨宏丽的
三殿、寄怀古之幽情的圆
明园等等,都留下了他们
的身影。在这个过程中,
两人对对方都有了更深的
了解,感情也逐步升温。
对朱自清而言,陈竹
隐是个完全不同于武仲谦
的全新的存在。武仲谦是
个性格温柔、不多言语的
传统旧式女子,这是透过
朱自清的作品多少能够知
道的。只是,他的散文《
儿女》《给亡妇》《冬天
》《择偶记》和小说《爱
的历史》等所表现的,无
论是三张笑脸所营造的“
家里却老是春天”的温暖
,还是“谦”为孩子为丈夫
的整日操劳,都在家庭的
范围内。至于他俩的爱情
生活,则付阙如。也难怪
,朱自清与武仲谦结婚时
还是在1916年,那时,
娜拉小姐还没有走到中国
来,也很少有人知道一个
叫易卜生的外国人,婚姻
大事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似乎是天经地义、顺
理成章的。于是,这一对
新人在进入洞房、揭开盖
头之前,别说互相了解,
就连对方容貌是妍是蚩、
性情是温是火,都不知道
。因此之故,朱自清虽说
有过婚姻,却缺乏约会的
经历,未尝过恋爱的滋味

而陈竹隐则完全不一
样。她受过良好的教育,
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也有
较多的人生历练,有自己
的生活世界和独立意志。
她有主见,有个性,爽朗
活泼,大方热情,又能歌
善画。与她交往,可以收
获更多的趣味,可以建立
更多的共同爱好。于是,
在以“人的发现”为主旨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十多
年之后,朱自清终于有机
会补上自由恋爱这一课。
对于陈竹隐而言,朱自清
也离开了文学作品而活生
生地站在她面前。他的儒
雅、他的细心、他的诚恳
、他的忙碌,一如通过文
学作品所了解的;他的欣
悦、他的烦恼、他的担忧
、他的追求,却于文学作
品而外,有
导语
他是民国儒雅的才子、文质彬彬的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新诗的倡导者、散文家,写得一手美文。
她是新潮的女性,美丽善良,多才多艺,师从齐白石攻丹青,师从溥西园学昆曲,艺术天分颇高,前程似锦。
他是早年丧妻的鳏夫,身后有六个孩子;她处于最美年华,意气风发,本有更好的未来。
她是他的崇拜者。在那次朋友撮合的相亲中,他和她邂逅,从此爱情之火燃烧起来。
经过艰难的深思熟虑,她接受了他及其孩子们,整天柴米油盐,尽心照顾家庭,堪称民国“最美后妈”。
情书传情,红叶定情,在相濡以沫的平淡中成就浪漫的爱情传奇。
后记
1.本书收入了朱自清
写给陈竹隐的情书75封,
同时还收入了6封陈竹隐
写给朱自清的原信。此次
内容参考了朱家后人提供
的他们授权出版的《朱自
清全集·书信卷》的内容
,文前图片参考了朱家后
人提供的《朱自清》画。
2.读这些泛黄的手稿
,不仅为朱自清和陈竹隐
两人真挚而纯粹的感情所
感动,也能从信中知晓当
时文人学者们的一些情调
、喜好和追求,比如琉璃
厂古玩字画、北平知名的
三大咖啡馆、有名的八大
春饭庄,等等,这为我们
进一步了解和研究那个时
代的文化提供了素材。
3.这些书信写于20世
纪三十年代,鉴于当时民
国时期的特殊情况,一些
遣词造句、语法、表达结
构、人名地名之类的翻译
等与现在的写法、用法等
有或多或少的差别,比如
,身分和身份、利害和厉
害、定杂志和订杂志、原
故和缘故、合式和合适、
那和哪、渴睡和瞌睡、以
致于和以至于、答理和搭
理等,还有个别是作者独
特的语言表述习惯、口头
禅,如太吃多、星六等。
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尽量
遵照手稿的原貌,对这些
问题全部保留原汁原味。
目的是力图为读者还原朱
自清书信手稿的真面目。
4.为了便于读者阅读
,我们根据信的内容,为
每封信加了一个标题。
5.此次出版收入的是
朱自清手稿,对于陈竹隐
原信手稿缺乏,比较遗憾
。为此我们期待能搜集到
关于陈竹隐的更多书信及
其原件。如果您手中有这
类原件,烦请跟我们联系
,不胜感谢!
中国青年出版社
新青年读物工作室
精彩页
第1封点评
竹隐女士:
女师院《季刊》及手书,都已收到。大作颇有意境,但平仄尚未尽谐;多作自可渐熟耳。嘱为改易,殊不敢承;重违雅令,姑就来函所述作此词缘起,略加点窜,录如别纸,狂妄勿罪!
本星期六五时半,奉约女士及廖、敬、罗三女士,至光陆观《璇宫艳史》,不知得暇否?清约五时十分在青年会相候。如不能来,则当于星期日下午一时半到石驸马奉访,同至光陆也。
朱自清
(一九三〇年)十二月四日灯下
顷决定星期日下午一时半奉访,因星期六恐不得暇也。
五日早又及
1缺限
自清先生:
赐书悉。星期日叨扰过甚,至今犹感不安。电影看半段较看全段有味之说,甚表同感。因为我自来就是赞赏“缺限美”的人,总觉得一切事到了十足无扣的地步,不如有缺限时之耐人寻味。即如好的文艺创作,只应写到八九成,让读者去寻出十成或十成以外的趣味,惟呆笨的作家,才是作十足无扣的所谓“忠实”的描写。质之高明,以为如何?
明日又是星期,若有暇,盼到我处谈谈,因三妹甚愿聆先生教也。此颂
教祺!
陈竹隐
又女师大《学术季刊》已代购好,见面时再奉上。
2称谓 先生:
这一周来,真不知忙些什么,竞连提笔写信的工夫都没有。其实,又并未做了什么事,一天天的时光,都是在不经意中便逝去了。好,“师生”的感情既是不如“朋友”的深厚,那就遵命取消了“夫子”的称谓。不过,名义上的“夫子”虽然取消,实际上的“夫子”还得继续保留下去。——这大概总可以同意吧?
词承改正后生色不少,且意亦深远。年假中先生空暇较多,想多写点东西来领教。
回来因为看了一本新诗集,引动了作兴,也很想尝试,但又有些胆怯。先生亦长于新诗,请指示一点途径!
近况如何?精神较佳否?念念!此颂
教祺!
陈竹隐
第2封聪明
竹隐弟:
昨晚上车后,足甚冷,别的还好。今早本想回来,被一个朋友拉住吃饭,只得改乘四点半车。晚上匆匆看了看明天功课,就写这信给你;因为明后天便没工夫了。这已是假期的末晚,但心里还是茫茫的,真不知是何道理。
昨晚在亚北的谈话,似乎有些意思,至少我这个笨人这样想。我佩服你那若即若离的态度。你真是聪明人!——原谅我,我用聪明两个字太频了,但我惭愧,实在找不出别的字来说明我的意思。
自然,更有意思的是我们的散步——其实应该老老实实说是走路!可惜天太冷了,又太局促,比上星期在北海月交辉里的要苦些。你说是不是?希望下一星期有一个甜些的——当然还是散步!
昨晚“且宜”的菜不坏,觉得在“黔阳馆”之上。希望这个星期六再去吃一回,若是你高兴。我还想约你去看电影;不独因为温暖,也因为我要发见电影院的真正好处。
我这星期六下午五时才能到女师大;当然,我得先知道您准有工夫。
自己知道这封信没有写好,请你别笑我太老实了。
祝健康!
自清
(一九三〇年十二月)十一晚十二时二十分
(P2-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