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寄情水际砂石间(李庆忠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冯文波//张永胜//袁艺//施玥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编者们契合李庆忠院士的人生经历,以时间为主线,以石油物探学科的发展脉络为纲,以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的进程为轴,以其个人生涯的重要时间节点和科技成果作为章节划分的标准与依据。全书共有八章,分别为少年时代、清华岁月、西北历练、鏖战大庆、转战华北、调回涿州、结缘海洋、为霞满天。
第一章主要介绍李庆忠的家学渊源以及少年时期的坎坷经历。第二章以李庆忠在清华大学的求学历程为主要内容。第三章主要记述李庆忠在新疆的8年工作经历。第四章围绕大庆石油会战展开。第五章讲述的是李庆忠在东营参加华北石油会战的经历。第六章介绍的是李庆忠从胜利油田调回涿州1物探局之后的学术历程和研究成果,时间节点划分在20世纪80年代初至21世纪。第七章主要介绍的是2001年李庆忠受聘中国海洋大学后,在物探人才培养以及海上石油资源勘探等方面开展的工作。第八章围绕晚年的李庆忠依然心系物探事业、辛勤耕耘展开论述。
目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韩启德
总序二 白春礼
总序三 周济
序一 李庆忠
序二 徐文荣
导 言
第一章 少年时代
出身医学世家
动荡的童年
辗转求学
第二章 清华岁月
转系插曲
名师照亮前行路
结缘石油物探
第三章 西北历练
在乌鲁木齐的日子
以苦为乐写青春
克拉玛依见油流
勤奋自学成大器
第四章 鏖战大庆
初探松辽
大庆石油地震勘探会战
在火车上攻读数学的人
第五章 转战华北
渤海湾找油
三维地震勘探与两步法偏移技术
从“几何地震学”到“波动地震学”
第六章 调回涿州
地震地层学的重要补充
物探领域的“反伪斗士”
李子波的提出
圈闭概念的升华
分形、分维技术的争论
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
第七章 结缘海洋
未来蓝图的描绘者
从陆地走向海洋
为师者的情怀
岩性油气田勘探与多波地震勘探
第八章 为霞满天
三十余载编程路
“无机生油”理论
著书立说不停歇
结语 从勘探尖兵到物探泰斗
附录一 李庆忠年表
附录二 李庆忠主要论著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20世纪50年代初,我
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时
还不懂地球物理勘探为何
物。当时地矿部和燃料部
在北京秦老胡同物探学校
组织100余名刚从国内物
理系毕业的大学生办了个
短训班,聘请从国外回来
的物探专家授课一个月,
由地矿部顾功叙讲磁法勘
探,中科院傅承义讲电法
勘探,石油管理总局的孟
尔盛讲重力勘探与地震勘
探。正是他们的授课引领
我走进了地球物理勘探这
个奇幻的殿堂。后来,我
参加了石油部的地球物理
勘探队伍。我热爱这个行
当,热爱这个依靠野外的
辛勤劳动和室内高科技来
为祖国寻找石油宝藏的有
力武器。
60多年来,我和我的
同事们走遍了我国的几个
含油气盆地,亲眼见证了
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
、渤海湾油气田等一个个
油田在我们身后建设起来
,亲身经历了地球物理勘
探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成长
。在地震采集仪器方面,
从24道51型光点模拟地
震仪发展到8000—10000
道数字遥控地震仪,从单
次覆盖发展到几十次、几
百次多次覆盖;资料从手
工解释发展到完全用计算
机数字处理;计算机能力
从单芯片的CPU发展到大
型并行计算机,再到现在
使用的每秒计算200万亿
次的计算机机群……
记得20世纪60年代,
我刚到胜利油田时遇见当
时的一位地质老总,他对
我说:“我就不信你们地
震勘探的构造图,打井一
打一个错。不是深度相差
很大,就是根本没见油。
”是的,60年代,我们用
的还是苏式的51型地震仪
,单次覆盖,技术不过关
,无法解决复杂断块油田
的地下准确成像问题。后
来通过多次覆盖技术和偏
移成像技术,渤海湾一大
批断块油田相继被发现。
技术的改进极大地鼓舞了
我们物探人员的士气。
在塔里木盆地的大沙
漠中,沙丘的高度常常达
到200米,是很厚的干旱
的地震低降速带,强烈吸
收地震波的能量。而那里
地下油层深埋在5000—
6000米处,构造隆起幅
度常常只有20—30米。只
要静校正量计算稍有误差
,就会造成构造图出假,
打出空井来。面对这样的
挑战,物探人员通过对沙
丘时差曲线的大量调查,
建立了全盆地低降速带静
校正量的数据库。在野外
施工中,选择在低洼的沙
垅里打深炮井,后来又做
到了在每个激发点上100
%保证把炸药放到地下潜
水面之下爆炸。有了这些
创新的技术,我们在茫茫
沙海中精准地找到了塔中
油田,第一口深探井就在
5000米深度上发现了高
产油层。
在库车地区的崇山峻
岭里,地震勘探的难度更
是“世界级”的。高大的山
峰,陡峭的山坡,“一线
天”的通天裂隙……每前进
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我们的勘探队员在直升
机的配合下在那里打井放
炮,终于克服了“世界级”
难题,找到了“克拉2”“迪
那2”等一批气田,使“西
气东输”工程得以实现。
每当回顾我国石油地
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进步时
,我心中都充满了一种自
豪感。
近些年来,在地球物
理勘探技术飞快发展的同
时,也出现了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的现象。各种物
探公司纷纷成立,出现了
不少似是而非的“新技术”
,如各种新奇的“直接找
油”技术、不讲道理的几
十种“属性分析”、摆弄计
算机处理的各种显示,搞
得人们不知哪个是真的。
我在实践中总结了什
么是好记录、什么是好仪
器和什么是好剖面的检验
标准,以及真分辨率、视
分辨率和假分辨率的判别
方法,明确这些问题对推
动物探事业向正确的方向
发展很重要。
在多年来的找油经历
中,我对石油地质基本理
论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对
生油理论和圈闭概念提出
了不少新的认识。本着百
家争鸣的方针,愿意和大
家一起研究、讨论。
本着求实与说真话的
风格,我提出了不少与常
规理念不相符合的说法。
我认为我的这些“奇谈怪
论”不一定是正确的,甚
至可能有片面性。但是,
在今天物探市场商业炒作
盛行以及“你好,我好,
大家好”的文风里,我的
文章只要能够引发大家对
问题的深入讨论,我就心
满意足了。
潮流是一种强大的力
量,很难抵挡。当初,我
指出Petro-sonde和“艾菲”
是伪科学时,人们还都以
为它们是找油的多快好省
的新技术呢!还有关于分
形、分维技术的讨论,当
时也是大多数人以为它是
会产生重要变革的找油找
气的新手段。随着时间的
推移,是非曲直慢慢得到
澄清。关于我对有机生?
由理论的争鸣,我认为更
需要今后几十年才会有正
确的结论。
地震勘探能取得今天
这样的技术进步,实属不
易。三维地震、叠前偏移
等技术已经使地震勘探获
得了“给地球做CT”的美誉
。然而,摆在我们前面的
挑战仍然是严峻的,发展
机遇也是巨大的。
在我国东部平原区,
地震成果分辨率还不够好
。直到目前,我们连检波
器应该怎样埋置都还没有
搞清楚。另一个严峻的挑
战是山区地震,我国西部
干旱的高山地区的地震勘
探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
领先,但极低信噪比问题
仍旧困扰着我们。在玉门
油田的窟窿山、塔里木的
柯克亚以及青海油田的英
雄岭西北部这些地区,我
们的三维地震资料至今质
量还没
导语
本书是第八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李庆忠,石油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工作于中国海洋大学。 提出两步法偏移技术,研制了“绕射波扫描叠加偏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主要完成者的科研成果“数字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陆相沉积地震地层学的若干问题”的研究成果是对现代地震地层学的一个重要补充。研究的“地震子波零相位化方法”、“用剔除拟合法求取纵波正波入射剖面”技术获得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剖面。
后记
在春夏秋冬的周而复
始中,在无数个日夜的紧
张忙碌中,这项始于
2014年7月的工作走向了
尾声。作为采集小组的一
员,我承担了李庆忠院士
学术传记的主要写作工作
,此时此刻翻阅这本传记
,别有一番情愫涌动在心
头,字里行间,一年多的
写作历程又浮现于眼前。
感动与敬佩
在这项工作开始之前
,我对李庆忠院士是知之
甚少的,更别提他的研究
领域了。正是因为这一学
术采集工作,让我有幸近
距离接触这位阅尽沧桑、
倾其全力为祖国找石油的
科学家。在各类文献资料
的阅读中,在与诸多访谈
对象的交流中,以及在与
李庆忠院士本人的沟通探
讨中,我对他和他所从事
的研究工作由原来的陌生
渐渐变得熟悉。
在这本传记写作的过
程中,如若选两个词来表
达我内心的感受的话,我
想应该是“感动”和“敬佩”

认真翻阅李庆忠院士
的人生履历,无论是学术
研究,还是为人处世都蕴
含着太多令当下之人感动
、敬佩的品德和操守,值
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
去践行。在这个学术会议
、研讨会议、国际会议铺
天盖地的时代,科技工作
者们每天像赶场一样围着
会场转,既占用了本应在
实验室工作的时间,也牺
牲了许多指导研究生的机
会,还耗费了本应在生产
一线调研的精力。在采集
中,我们发现身为院士的
李庆忠很少参加各类会议
,除了每年东方地球物理
公司的年会,其他会场几
乎见不到他的身影,而出
席年会,他也是抱着了解
物探工作最新进展的目的
去的,从而为他后续的研
究工作提供参考。因他对
于那些动辄邀请院士当“
花瓶”、撑门面的做法是
持批判态度的,所以有这
种想法的人也不敢来他这
儿自讨没趣。所以说,他
的独善其身是令人感动和
敬佩的。
李庆忠院士直率、坦
诚的性格和言行一致的作
风也是令人欣赏和望尘莫
及的。在科学研究中,他
倡导求实精神,凡事都要
有事实依据、要禁得起实
践的检验和推敲。所以,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才有无
数和别人“唱对台戏”的争
鸣文章问世,也才有与伪
科学做斗争的各种非凡人
生经历。周华伟教授说,
李庆忠院士身上有老一辈
科学家高风亮节的特质。
这份特质是什么呢?我想
应该是“守原则、有底线
、讲真话、办实事、言行
合一”吧。李庆忠院士十
分欣赏民族英雄林则徐的
两句话——“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干仞,无
欲则刚”。特别是后一句
,他说:“只有自己没有
私心,才能刚正不阿、坚
持公正。”所以,面对送
上门来的几千万的科研项
目,他坚辞不受,不会违
心地去做给领导脸上贴金
的事情。面对一味迷信西
方,购买国外设备,不惜
用5亿元装备一支地震队
的做法,李庆忠敢于站出
来,与这种浪费国家钱财
的行为做斗争。
李庆忠院士的勤奋与
敬业同样令人感动和敬佩
。时至今天,他已经为祖
国的石油物探事业忙碌了
60余年,已年至九旬的他
依然每天想着科研,探索
着物探学科的前沿,寻找
一道道难题的答案。他这
样勤勉努力地工作,不是
一天两天,也不是一月两
月,而是长年累月,数十
年如一日。
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犹如一本厚重的书,他的
身上蕴含着太多值得后人
学习的精神和品质,需要
我们细细地品、慢慢地读
、认真地学、踏实地做。
写作的心路历程
因我是从事新闻宣传
工作的,从未写过如此大
篇幅的文章,平时也就写
个几百字的消息或者几千
字的通信,对于人物传记
的写作毫无经验可谈,对
科技史、学术史的写作规
律和模式更是白纸一张。
所以,初接此重任的时候
,确实有些诚惶诚恐、无
从下手。
传记的前四章主要围
绕李庆忠院士的家学渊源
、成长环境、求学历程和
早期的工作经历展开。这
一时期,他的学术成就较
少,更多的是一个汲取的
过程,只需讲好故事、叙
述真实即可。这是我的强
项,只要各方素材和资料
到位,我写起来也算顺利
。后面的四章内容更多侧
重的是他的科研成果、学
术成就和治学思想,专业
性太强,写起来很吃力。
我只能“现学现卖”,对李
庆忠院士的论文、著作认
真研读,如蚂蚁啃骨头般
一点一点地啃,然后提炼
出中心思想,再变成自己
笔下的文字。
因我一方面要做好日
常的新闻采写工作,另一
方面受专业所限,导致写
作进展缓慢,断断续续持
续了一年有余。2015年
、2016年的整个暑假、
中秋节、国庆节以及几乎
所有的周末我都用于在办
公室看资料、理思路、写
传记上。无奈我天资愚钝
,尽管花费了很多时间、
投入了很大精力,但是成
效却不明显。在写作中,
依然会遇到瓶颈和难关,
甚至到了快坚持不下去的
地步……在矛盾心情和复
杂的思想斗争中,我一路
跌跌撞撞地走来,并坚持
到了最后。
感谢的话语
传记写作的过程中得
到了多方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得益于中国科协
启动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
料采集工程,我们才有机
会承担这一工作,沿着李
庆忠院士的学术成长轨迹
,去挖掘这座知识的宝藏
,进而为后人留下老一辈
科学家做学问的丰富经验
。在
书评(媒体评论)
他创造性地提出波动
地震学,最早提出三维地
震勘探的方法并率先进行
了实施,首先提出了两步
法偏移成像技术。这些不
仅解决了勘探中的技术难
题,而且对物探技术的发
展有很深远的影响,对克
拉玛依、胜利、华北等油
田的发现以及新疆塔里木
盆地的勘探起到了重要作
用。此外,他在李子波、
信噪比与分辨率的定义、
纵横波速度规律研究、石
油地质生油理论、圈闭认
识以及TRAP-3D的创新等
方面皆颇有建树,为我国
石油物探技术的发展做出
了重大贡献。
——地球物理学家、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
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原总
工程师 钱荣钧
李庆忠院士是我国著
名石油勘探专家、石油物
探学科带头人之一,为中
国石油物探事业做出了重
要贡献。自受聘中国海洋
大学以来,李庆忠院士坚
守教学、科研一线,指导
完成了科研项目数十项,
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海洋地
球学科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
李华军
精彩页
第一章 少年时代
李庆忠的童年、少年时代,中国大地正处在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危难关头,在当时特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幼小、年少的李庆忠不仅过早感受了生活的艰辛与苦难,目睹了侵略者的野蛮残暴,而且也逐渐领悟到祖国富强的重要意义,并在内心开始萌生出爱国、救国的进步思想,一位优秀的少年正在茁壮成长。
出身医学世家
李庆忠祖上居于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在其祖父一辈迁至江苏省昆山县(今昆山市)。1930年10月10日,李庆忠出生于昆山县玉山镇。
玉山镇位于昆山市的中心位置,因境内的“玉山”(又称“玉峰”“马鞍山”)而得名。玉山镇自宋以来杏林荟萃、名医辈出,不仅产生了诸如近代王德森等一批蜚声国内的医界翘楚,还涌现出了许多医学世家,他们代代相传、医术精湛、久享盛誉。
李庆忠的祖父李培卿(1865—1947)亦深谙医学之道,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尤善针灸科。据《昆山市玉山镇志》记载:民国时期,城内李培卿深研经络腧穴,针刺手法高超,享誉远邻。慕名而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因李家的院墙用涂料粉刷成绿色,每当有前来寻医问药的患者,当地人就告诉他们“绿墙头”的那家便是,久而久之,“绿墙头”的名声就在十里八村传播开来。李培卿膝下共有8个子女,其中李庆忠的父亲李君梅(1902—1980)排行第七。因家庭人员众多,李家的生活并不殷实,李君梅只接受过短暂的私塾教育,后跟随父亲学习中医,走上了悬壶济世的道路。
李庆忠的母亲顾秀英(1903—1989)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先后生育了李庆忠兄弟姐妹9人,她相夫教子、照顾家庭、任劳任怨,并以自己朴实善良的心性教育和引导着孩子们成长。
在李庆忠的童年记忆中,父亲曾不止一次给他讲过四伯李瘦鹤(1897—1928)的革命事迹。李瘦鹤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当时嘉定县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曾领导嘉定农民暴动起义。底层出身的李瘦鹤深知普通民众的疾苦,他白天利用自己家传的针灸技艺给广大劳动人民治病,晚上则积极开展地下党工作。1927年四一二事变中由于叛徒告密,李瘦鹤遭到逮捕并被公开杀害。李庆忠出生时,虽然李瘦鹤已牺牲,但是在长辈的无数次讲述中,幼小的李庆忠对这位未曾谋面的伯父还是心生敬仰。
出生于医学世家的李庆忠自幼就在药香味的熏陶中成长,既目睹了前来寻医问药的普通百姓的人生疾苦,也被长辈们治病救人、泽被苍生的行医之举感化着,但李庆忠的祖父和父辈并没有刻意地要求他继承祖业,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据李庆忠回忆,儿时的他对中医持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对父亲治病救人的高超技艺十分敬佩,但另一方面他始终提不起兴趣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但在这种独特医学家风的熏染中,李庆忠逐渐养成了温和、谦卑的性格和善良、朴实的心境。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怜悯和对动乱社会的不满之情同时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潜滋暗长开来。
动荡的童年
1935年,33岁的李君梅携妻子和3个孩子离开家乡昆山,前往上海讨生活,此时的李庆忠只有5岁。抗战全面爆发前夕的上海虽已呈现出“山雨欲来”之势,但依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涌进这座城市。
李君梅凭借精湛的医术在市中心开了一间小诊所,每天前来寻医问药的人络绎不绝。李君梅最擅长针灸治疗风湿类疾病,有一次,一位患者被人用担架抬着前来就医,李君梅几针下去之后,患者竟然很快可以站立走路了。在李庆忠的记忆里,父亲虽然很神奇,但从来不给自己家人看病,每当家里有人生病时,李君梅就会去请一个行医的朋友前来帮着诊治。“不给自己和家人看病是父亲一生恪守的信条,或许他下不了狠心、用不了猛药。”
……
P11-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