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毅,重庆奉节人,硕士,重庆三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重庆社科规划项目2项,市级、校级等项目5项;主研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保障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CSSCI来源期刊8篇;出版著作2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作者 | 杜毅,李娜 |
出版社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杜毅,重庆奉节人,硕士,重庆三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重庆社科规划项目2项,市级、校级等项目5项;主研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保障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CSSCI来源期刊8篇;出版著作2部。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内容简介 农村贫困是我国长期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制约我国城乡均衡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脱贫工作,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和社会救助工作力度。低生活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其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安排。低生活保障被喻为社会的“稳定器”和□后一道“安全网”。扶贫开发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包括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就业等方面的外部投入,对贫困地区的经济运行进行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良性增长,进而缓解贫困地区的贫困,促使贫困对象逐渐摆脱贫困的政策体系。我国农村扶贫工作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200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标志着我国农村扶贫工作进入了扶贫开发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十余年来的实践表明,两项制度(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对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起到了巨大作用。但由于两项制度实施的时间较短,加之我国农村贫困问题非常复杂,诸多政策和措施还处于探索阶段,两项制度在实际运行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中,如何有效地对贫困对象进行动态管理,成为影响制度公平和制度实施效率的一大难题。 内容推荐 本书以社会调查和个案访谈为依托, 大量收集数据及相关资料, 考察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对象管理的实施状况, 从贫困对象识别机制、贫困对象分类救助机制、贫困对象自身“造血”机制、动态考核与退出机制、部门联动与资源整合机制五个方面, 深入分析制约两项制度对象实现动态管理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找准其深层次的原因, 进而提出构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对象动态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推动两项制度的公平运行, 提高农村扶贫效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