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中必读古诗词精华品鉴/名师赏读课
分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高中语文
作者 徐昌才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徐昌才,笔名偃月公子,侗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侗族文学分会副会长,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分会副主席,长沙市社会科学很好人才,长沙市雅礼中学不错教师,《香港文汇报》《语文报》专栏作家。已发表教研论文、文学评论和散文随笔1000多篇,出版古典诗词鉴赏专著16部,语文教学专著4部。现主要致力于语文教学、诗词文化、文学评论和散文随笔的研究与写作。 其中,《恋上大唐诗生活》《宋朝那些诗生活》被成都市教师读书沙龙选定为教师推荐阅读图书,《一腔诗意向唐朝》《风情雅韵在宋词》入选吉林省中小学生暑假推荐阅读书目。随笔集《一眼抵过万千爱》获全国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系列作品远销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地区和国家。
书评(媒体评论)
这套读本对诗文的解读,立足文意,开掘情思,对接
生命,调动生活积累,激活生命体验;与此同时,也注重
咬文嚼字,透视词语意蕴,生发体验联想,增进读者的言
语素养,发展读者的言语能力,真正做到了深、细、活、
美。所谓“深”,就是剖析、演绎,深度发掘诗文真味真
意。所谓“细”就是细腻、具体,聚焦重要细节和关键词
句。所谓“活”,就是讲活,讲透,联系现实及自我,以
我注诗(文),以诗(文)注我。所谓“美”,就是品味
诗文,文采飞扬,激情洋溢,有生命气象。读本品鉴深入
、细致、敏锐,努力发掘文字背后的生命体验,语句下面
的情思意韵,既能滋养心灵,丰盈精神,熏陶气质,又能
提升读者的认识、分析、评价、鉴赏的能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
导师 刘铁芳
目录
第一辑·诗情雅韵
切情入境解词句
——《氓》赏读
聚焦“采薇”品《采薇》
提纲挈领品主旨
——屈原《离骚》赏读
《孔雀东南飞(并序)》人物新探
从“采芙蓉”说开去
忧也人才,乐也人才
——曹操《短歌行》赏读
一字立骨话诗意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读
陶渊明的三只“鸟”
斟词酌句品诗意
——李白《蜀道难》赏读
一“泪”关千愁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读
字斟句酌咏心声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赏读
千古悲愁一肩挑
——杜甫《登高》赏读
一词一语总关情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读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赏读
借古讽今咏马嵬
——李商隐《马嵬(其二)》赏读
归去欢歌含凄凉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赏读
浅谈《静女》的形象美
《无衣》三美
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赏读
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赏读
咬文嚼字品诗情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读
独来独去隐逸情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赏读
摧眉折腰干不得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读
天涯一望断人肠
——杜甫《登岳阳楼》赏读
漂泊流浪唱悲歌
——杜甫《旅夜书怀》赏读
又是一个不眠夜
——杜甫《阁夜》赏读
野哭千家闻战伐
——杜甫《阁夜》 赏读
空山明月照诗心
——王维《山居秋暝》赏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李白《赠孟浩然》赏读
第二辑·词风悠悠
比较品读滋味长
——柳永《望海潮》赏读
相思离恨满天涯
———柳永《雨霖铃》赏读
千古风流今何在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赏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赏读
江山、落日与吴钩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赏读
气吞万里猛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读
字字读来都是愁
——李清照《醉花阴》赏读
四品《声声慢》
“风”言“风”语传天下
——几首宋词的“风向”浅析
花自飘零水自流
——李清照《一剪梅》赏读
我心安处是故乡
——韦庄《菩萨蛮(其二)》赏读
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赏读
比较拓展品情思
——周邦彦《苏幕遮》 赏读
芳草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赏读
试问闲情都几许
——贺铸《青玉案》赏读
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蝶恋花》赏读
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蝶恋花》赏读
多情总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赏读
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读
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赏读
桃源望断无寻处
——秦观《踏莎行》赏读
无边雨丝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赏读
叶叶声声皆关情
——温庭筠《更漏子》赏读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赏读
第三辑·现代回眸
以词(诗)解词品《长沙》
朗读、咀嚼、品味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赏读
战地黄花分外香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赏读
慷慨激昂战地声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赏读
如何学习古诗词
——给读者朋友的一封信
精彩页
切情入境解词句
——《氓》赏读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学习选自《诗经》的名篇《氓》,分析男主人公“氓”的形象,诗中有这么一个句子“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对于“蚩蚩”,教材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指忠厚老实的样子,另一种是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到底哪种理解
更妥当?
忠厚老实说。原因一,男子为人处世忠厚老实,任劳任怨,正是女子喜欢他的重要原因。原因二,男子的忠厚老实与后文的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形成鲜明的对比。原因三,第一章先是直接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前来求婚,忠厚老实,一心一意;后面又间接写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婚期稍晚,大发脾气。前后对比,喜怒无常。原因四,忠厚老实是假,讨好谄媚女子是真,因为有求于女子,因为急于求婚,所以要装,要装得让女子满心满意。
机灵聪明说。认为“蚩蚩”是笑嘻嘻的样子,其实是说这位男子机灵聪明,善于应酬。原因一,嬉皮笑脸,油嘴滑舌,专会花言巧语,甜言蜜语,讨好女子,因而女子喜欢他。原因二,“蚩蚩”这副笑脸如花的表情与后面“抱布贸丝”
的动作相配合,笑脸如花是假,讨好女子是真,“抱布贸丝”是借口,“来即我谋”是真意。男子很会表演。原因三,从后文来看,男子三心二意,用情不专,前面的“氓之蚩蚩”写他油嘴滑舌,巧舌如簧,其实是伏笔,前呼后应,文脉
连贯。原因四,女子一般喜欢男子英俊潇洒,仪表堂堂,但更多喜欢男子会哄女子,会逗引女子开心,会甜言蜜语,后文又写女子深情痴恋男子,如痴如醉,不能自拔,如此看来,男子的“蚩蚩”当作聪明灵活理解为好。
忠厚灵活说。此说综合前面两种看法,认为各说各理,言之有据,共存并美。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深陷情网的女子心目中,男子不管是忠厚老实,任劳任怨,还是巧言令色,笑脸如花,女子都接受,都喜欢。爱一个人,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感觉,不可以依循因果逻辑理性分析。爱一个人,当然也就爱他的一切,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好比这个男子,说他忠厚老实,不善言辞,说他表里不一,花言巧语,说他心机巧谋,聪明灵活,说他掩饰自己,精明狡猾,
等等,都是可以的,都不影响女子对他的爱。从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复杂来看,《氓》开篇用“蚩蚩”两个字描写男子的情态,真实而准确,生动而丰富,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性情复杂的男主人公形象。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句话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从女主人公的角度去看,女子安慰男子,不是我故意拖延婚期,而是你没有合适的媒人上门提亲,你不要生气,我们两个现在约定,就在这个秋天结婚吧。女子安慰、劝导男子,女子承诺婚期,女子心中着急,女子果断答应男子,说明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女子表现得格外大胆、主动、热烈。二是从男主人公的角度看,他为何生气呢?从前面的文句“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可以推知,他怪罪女子故意拖延婚期,他想早点结婚,操之过急,以至于疏忽了要请媒人上门提亲,以至于他自己亲自上门找女子商量婚事,如此做法,当然不符合当时的习俗与礼规,因此,女子责怪他“子无良媒”。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现在是深深爱恋女子的,恨不得早一点结婚成家,过上甜蜜幸福的婚姻生活。他的性情比较急躁,容易生气,做事有点莽撞,考虑不周。结合开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来看,有求于人,急于说亲的时候,他表现得热情谄媚,笑容可掬。
当得知婚期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他表现得急躁生气,毫无节制。纵观前后,一以贯之,他是一个喜怒无常,急躁莽撞的男子。“秋以为期”一句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达是“以秋为期”,这两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原文的表达可否改为常规表达“以秋为期”?显然不能,常规句式只是一般陈述句,表达平淡,波澜不惊,没有特别的意味。变式句“秋以为期”将介词宾语“秋”提前,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在女子看来,当着男子的面,特意告诉男子秋天我们结婚,一言为定,决不反悔,等于是给男子一个许诺,给男子吃下一枚定心丸。于自己而言,也是表达对男子深情的爱恋。
“乘彼垝垣,以望复
导语
这是一套真正的人文素质养成之书、精神生命培育之书;它能够帮助读者读书、审美、广才、增能、养心,既有助于培育语文核心素养,涵养生命气象,也能辅助读者应对眼前的学业考试以及将来的种种人生考试。
序言
序 言
中国是诗的国度,文的天堂。几千年来,名
家经典,灿若星河,浩如烟海。古典诗文是传统
优秀文化中的核心组成部分,那些文质兼美、脍
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历久弥新,散发着永恒魅力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古典诗文
承载着复兴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
美德的重要使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小学语文教材,也
大幅增加了古诗文比重,加大了对传统文化和经
典诗文的考查力度;与此同时,全国上下出现了
“传统文化热”“国学热”,全社会对经典诗文
的学习意识和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央视的“中国
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火爆神州,
蔚为壮观。作为炎黄子孙,理当继承、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理当好好学习古诗文经典。
孔子有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中国不仅有着悠长的诗歌传统,同时有着深远的
诗教传统。所谓“兴于诗”就是在以物起兴的过
程中,唤起个体与天地万物的审美相遇,由此而
在情境合一的过程中开启个体走向人天合一的可
能性。所谓“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
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
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正是经由诗教而敞开个体
在世的生命,进而让个体融身人间万物之中,获
得生命的浸润与提升,读诗也因此而成为个体生
命得以教化的基本过程。
毋庸置疑,古典诗文无论是在学习语言、品
味内涵、鉴赏艺术、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语文能
力、提高人文素养方面,还是在陶冶高尚情操、
涵养生命气象、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
方面,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和意义。古典诗文
,一方面它是用典雅凝练的古汉语写成的,言简
义丰,演变迁延,形成了在文字上与现代汉语的
一定隔阂与障碍;另一方面,它毕竟是数千年中
华文明的结晶,积淀着丰富厚重的文化,映射着
古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要读懂、读透
古诗文,不但需要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和语言感受
力,也需要比较广博的历史文化常识。当然,对
于青少年而言,最重要的是能更多地亲近它,细
细品味它,慢慢地爱上它!
如何阅读古诗文呢?一言以蔽之,既要“入
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可以先从诵读入
手,要忘情忘我,全神贯注地朗读,读出作者的
口气,读出文中的意味,读出自我的体会,读出
飞扬的诗意,读出生命的觉悟。就像鲁迅先生在
三味书屋读书时遇到的寿镜吾老先生一样,读到
来神处,将头扬起,拗过去,拗过去,沉浸其中
。将诵读当作是自我情感、生命的一种演绎与释
放。这是一种享受,一种酣畅淋漓、飞扬性灵的
生命享受。我们要倍加珍惜,要努力追求这种境
界。这就是“入乎其内”,即着眼于文本,反复
诵读、细细品读,跟随诗文的节奏、音韵、内容
、意境、情感,走进诗文的艺术天地,走进作者
的心灵世界,如痴如醉,不能自拔。只有先着眼
文本的阅读,先经历这样一番昏天暗地、不知日
月的过程,才可以为后面的“出乎其外”打下基
础。“出乎其外”就是跳出文本,用联系的、发
展的眼光来研读诗文,通过联想、想象、比较、
引申、拓展等方法,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
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观念、创作心境,全面、
深入地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情感
主旨;同时还要融入自我的体验,对接生活,联
系现实,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获得新的感悟
、思考和启示。
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更好地读懂经典、爱上
经典,全面提升欣赏古诗文的能力,三湘名校、
长沙市雅礼中学的两位高级教师精心编著了这套
“名家赏读课” 读本。该读本收录人民教育出
版社出版的最新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各年级所有古
诗文篇目,按照教材先后顺序编排,逐一品读、
鉴赏古典诗文。每篇文章均由“原文”和“鉴赏
”两个部分组成。同时,诗词和文言文单独成册
,即初中两册,高中两册,分别为《初中必读古
诗词精华品鉴》《初中必读文言文精华品鉴》《
高中必读古诗词精华品鉴》《高中必读文言文精
华品鉴》,方便读者查阅学习和专题阅读。
丛书是一套人文读本、素质读本。作者长期
致力于中学语文教学,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融入
了作者源于多年教学实践的思考和发现,又注意
吸收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既博采众长,又有个人
的感悟和心得。因此本书的古诗文鉴赏,不同于
一般的课文讲解,也不同于高深的学术性鉴赏,
而是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善于抓
住诗文的重点、难点、亮点,忠于文本,细读文
本,深耕文本,帮助读者理解欣赏原作的特色,
知道它好在哪里,又知道怎样去品味原作的好处
、妙处。力求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深
入浅出地鉴赏诗文,注重趣味性、可读性,启发
性、示范性。讲求学以致用,适当扩充、引申,
对接生活,联系实际,开阔视野,活学活用;同
时,打通课内外,贯通古与今,既有醇厚的古典
气质,又具轻盈的现代气息。
这套读本对诗文的解读,立足文意,开掘情
思,对接生命,调动生活积累,激活生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徐昌才老师为全国高中生精心编写的一本关于古诗词品鉴的图书。本书所选篇目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以及课外读本中涉及的经典古诗词近60首。本书旨在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本书是真正的人文素质养成之书,精神生命培育之书!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融入了作者源于多年教学实践的思考和发现,又注意吸收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既博采众长,又有个人的感悟和心得。因此本书的古诗词鉴赏,不同于一般的课文讲解,也不同于高深的学术性鉴赏,而是针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善于抓住诗文的重点、难点、亮点,忠于文本,细读文本,深耕文本,帮助读者理解欣赏原作的特色,知道它好在哪里,又怎样去品味原作的好处、妙处。力求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鉴赏诗文,注重趣味性、可读、启发性、示范性。讲求学以致用,适当扩充、引申,对接生活,联系实际,开阔视野,活学活用;同时,打通课内外,贯通古与今,既有醇厚的古典气质,又具轻盈的现代气息。
为了兼顾中学生的学习和中考需要,本书还附赠《全国各地高考典型真题汇编(古诗词)》手册,便于学生平时的学习和测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