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杨国荣,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形而上学学会(ISM)主席、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先后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作学术访问和学术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等,在海内外出版学术著作10余种。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实践哲学视域中的行动 一 “是什么”与“做什么” 二 何为行动 三 行动的结构 四 意向性与规范性 五 习行、习性与存在境域 第二章 理由、原因与行动 一 理由与行动 二 行动的多重向度 三 行动的解释与规范 第三章 意志软弱及其克服 一 意欲、情感与理性 二 知行之辩 三 意志软弱的形上之维 四 我思、我欲、我悦与身心之知 第四章 作为实践背景的“势” 一 实践过程中的“势” 二 人与势的互动 三 审时度势:回到实践的现实背景 第五章 实践过程中的“几”“数”“运” 一 “几”:趋向现实的可能 二 “数”:必然性与时空关系 三 “运”与人之“在” 第六章 实践理性及其原则 一 广义视域中的实践理性 二 实践理性的诸原则 三 实践理性与实践过程 第七章 实践活动、交往行动与实践过程的合理性 一 实践活动与交往行动 二 实践过程中的多重关系 三 “合理”与“合情” 第八章 实践智慧 一 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走向融合 二 原则的引用和情景的分析 三 “合度”与“中道” 四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后记 新版后记 导语 本书以行动和实践为考察对象,但其进路不同于狭义上的行动哲学(行动理论)和抽象形态的实践理论。作为具体的过程,行动和实践包含多重方面,后者既应当从逻辑的层面加以分析,又需要从社会历史之维加以把握,这种分析和把握在基于现实存在的同时,也关联着形而上的视域。对行动和实践的如上考察一方面不同于经验的描述和语言的辨析,另一方面也有别于思辨的推绎:作为广义的实践哲学,这种研究可以看作是“具体的形上学”在行动和实践之域的进一步展开。当然,与前此的工作相近。本书的研究仅仅表现为对实践哲学的阶段性思考,它既未穷尽这一领域的所有方面.也远未终结对相关问题的思与辨。 内容推荐 以史与思的交融为进路,“具体形上学”既基于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又以世界哲学背景下的多重哲学智慧为理论之源,其内在的旨趣在于从本体论、道德哲学、意义理论、实践智慧等层面阐释人与人的世界。与抽象形态的形而上学或“后形而上学”的视域不同,“具体形上学”以存在问题的本源性、道德的形上向度、成己与成物和意义生成的历史过程、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为指向,多方面地展现人的存在与世界之“在”的具体性。《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包括四卷:《道论》《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