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红松的地理分布
1.2 红松腐朽诊断与防治的意义
1.3 相关研究概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2 原始阔叶红松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2.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2 阔叶红松林林分空间结构
2.3 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2.4 主要种群的空间相关性
2.5 不同林层中物种的空间格局及其相关性
2.6 多物种间的总体相关性检验
2.7 结论
参考文献
3 红松林活立木掘根特征与腐朽率调查研究
3.1 红松活立木掘根特征
3.2 红松活立木腐朽率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4 红松活立木腐朽程度定量表征
4.1 腐朽程度“真值”判定
4.2 腐朽程度判定——阻抗仪法
4.3 腐朽程度判定——近红外光谱法
4.4 腐朽程度判定——红外光谱法
4.5 腐朽程度判定——应力波断层成像法
4.6 腐朽程度判定——电阻断层成像法
4.7 检测方法的比较
4.8 结论
5 红松活立木自身特征与腐朽程度的关系
5.1 立木边心材含水率与腐朽程度
5.2 立木胸径与腐朽程度
5.3 木材化学组分及结构与腐朽程度
5.4 腐朽程度与立木材积损失
参考文献
6 立地环境与红松活立木腐朽程度的关系
6.1 立地土壤理化性质与腐朽程度
6.2 土壤含水率及地形条件与腐朽程度
6.3 立地土壤微生物特性与腐朽程度
6.4 森林微气候与腐朽程度
6.5 多因素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7 红松腐朽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7.1 红松腐朽病原菌分离培养及鉴定
7.2 营林防治技术
7.3 化学防治技术
7.4 生物防治技术
7.5 面向红松腐朽防治的生物防腐剂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