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王兴才,男,1964年生,汉族,重庆市开州人,重庆三峡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三级教授。系重庆三峡学院第二届、第五届教掌骨干,重点课程“古代汉语”主持人,教学成果曾获重庆兰峡学院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已在《古汉语研究》《汉语学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主研多项科研课题,出版专著三部,参编教材兰部。科研成果曾获重庆三峡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社科成果一等奖、第十二届重庆市期刊好作品三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七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 虚化篇 引论 第一节 副词后缀“为”的形成及类推范围 第二节 指示代词“然”的附缀化历程 第三节 从语法化角度看“大”的量词特征 第四节 试论副词“马上”的产生 第五节 “难道”的成词及其语法化 第六节 “于”的后缀历程及虚化梯度 第二章 句式篇 引论 第一节 介宾内容后置现象摭谈 第二节 古汉语中的关系宾语探究 第三节 唐诗“疑是……”句式新探 第四节 “(VO1)+O2”形成机制和产生动因 第五节 “是”字是否作宾语而前置 第六节 疑问句尾“为”的词性探究 第三章 用法篇 引论 第一节 “见”的指代意义溯源 第二节 试论指示代词“之”的程度指代作用 第三节 “所以”说略 第四节 “者”的形义及用法探究 第五节 “偶尔”的词化与语用考察 第六节 如何运用成语把握古汉语知识 第四章 训释篇 引论 第一节 “之所以”的理解与训释问题 第二节 试说唐诗中几个常见的比喻词 第三节 试论文献中“其”有“甚”义 第四节 关于“相率”的词义训释 第五节 “逆遁”该作何解 第六节 假设连词“故” 第五章 献疑篇 引论 第一节 “之所以”词汇化质疑 第二节 杜甫诗“转”字释义商兑 第三节 两个连言复词的释义商榷 第四节 “用”字注商 第五节 “莫之或止”注释商兑 第六节 词义札记三则 第六章 方言篇 引论 第一节 方所介词“得”的衍生途径22l 第二节 “摆”之“言说”意义的由来 第三节 重庆方言词义劄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以语法化理论、词汇化理论以及语义学、语用学、语言学等思想为指导,运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描写与阐释相结合、个性研究与共性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围绕着汉语语法及相关一些问题,以问题讨论的形式,从虚化、句式、用法、训释、献疑、方言等角度,具体探究古今汉语里常见的一些语言事实或现象,并对汉语教学与研究中所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力图给以确切的理解与阐释。本书具有学术严谨、内容丰赡、观点新颖、体例完整和写作精要等特点。适合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科学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课内外阅读;同时也对汉语教学人员、对外汉语教学人员的教学与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