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憋屈会对女性的身体造成全面的损害,具体表现为“六郁”: 气郁。简单来说,就是人受了气,想不通,憋屈在心中,没有排解出去,让身体承受压力的一种状态。 血郁。长期生气,会导致气郁,而长期气郁,则会阻碍血的运行,导致气滞血瘀。 火郁。想法太多,实现不了,人就会郁闷、生气;而太多的气憋屈在身体中,就会积热化火,出现火郁。 湿郁。气运行不畅,除了导致气滞血瘀外,还会导致水湿代谢不出去,淤积在身体内,出现湿郁。湿郁就像身体中的水牢,困在其中,必然导致诸多问题。 痰郁。湿郁产生后,身体里湿气变重,会凝聚成痰,而痰多了,不能及时化掉并排出,就会形成痰郁,导致很多大病和怪病。 食郁。情绪不好,会直接影响肠胃,肠胃能消化食物,却无法消化忧愁、怨恨和愤怒,当这些情绪太多,憋屈在身体中,就会卡住吃下去的食物,导致食郁。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疾病的形成就像连环锁一样,一环套着一环—— 憋屈→气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食郁 而憋屈的原因则在于,遇事想不开,患上了认知上的“比较病”“应该病”“受害病”和“嫌弃病”。本书不仅介绍了身体内的六种郁结,告诉大家如何诊断,如何用相应的方子和方法及时进行调理,避免酿成重病、大病。还有一点,就是希望通过帮助大家改变认知,来调整内心情绪。当认知改变后,情绪就会变好,而情绪变好后,就能做到不憋屈,不上火,不生病。 作者简介 罗大伦,原名罗大中,北京中医药大学诊断学博士。被誉为中医新生代的领军人物,业内有“中医两博士,南有刘力红,北有罗大伦”之说。与刘力红博士的治验、研究、著书立说不同的是,罗大伦博士是从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和电视媒体上宣传中医的。 2005年,罗博士以中医故事化的写法,还原了古代名医们悬壶济世的形象,并以《古代的医生》为题发表在天涯煮酒论坛上。网友们为中医大师们精湛的医术赞叹,更为他们的大医精诚之心折服,他们相互传阅,点击率现已突破160万。如今,此贴已被整理为《古代的中医》、《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原书名《神医这样看病》)、《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原书名《这才是中医》)出版。 作为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的前主编、特邀主持,罗博士曾邀请了许多有影响的中医专家(像王琦教授、王鸿谟教授、姜良铎教授等)开坛布讲;2011年,罗博士又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让中医养生智慧进入更多的寻常百姓家。 目录 第1章 为什么憋屈的女人容易生病 1.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身体内的圆运动 2.每次憋屈,都是往身体里埋了一颗地雷 3.身体内的六种郁结,每一种都很要命 第2章 心里有疙瘩,体内就容易有结节、增生和肿瘤 1.疾病,是憋屈的情绪在身体中呐喊 2.有什么样不良情绪,就容易得什么疾病 3.你的身体,会以各种方式回应心灵 4.憋屈的根源,在认知 5.很多康复奇迹,都源于认知改变 附录 第3章 活在一个受气的家庭里,很难不气郁 1.气郁,又叫肝气郁结 2.什么是“家源性疾病” 3.我最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 4.肝气郁结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家人的问题 5.家庭氛围不对,人容易得怪病 第4章 化解肝气郁结的方法:让圆圈转起来,把疾病甩出去 1.一个方子,为什么能治好近百种疾病 2.没有排出去的压力,容易变成乳腺结节和肿瘤 3.乳腺增生了,我该怎么办 4.乳房胀痛、乳腺增生,艾灸可以帮你忙 5.生气导致的月经不调,可以这样调理 6.女性想美丽,先要疏通肝气 7.憋屈出来的甲状腺结节。该如何化掉 8.颠簸的更年期,可以这样平稳度过 9.肝气郁结导致的失眠,泡脚就能解决 10.肝气郁结导致的疑难杂症,该如何调理 11.很多人的累是心累,很多人的病是情绪病 12.知道生气不好,但就是忍不住,怎么办 第5章 血郁:不是一种病,而是一堆病 1.气不顺,血就郁 2.如何诊断自己是不是气滞血瘀 3.大病专门欺负气滞血瘀的女人 4.把瘀血逐出去,让身体好起来 5.高血压有两个金箍咒:瘀血和不良情绪 6.治疗中风的妙方:补阳还五汤 7.瘀血导致的月经不调,可以喝这道靓汤 第6章 火郁:不上火,就不容易生病 1.想法一多。人就上火 2.肝火犯胃,胃胀胃痛怎么调理 3.什么叫“木火刑金”,如何避免这样的火刑 4.“木火刑金”导致的皮肤病,要釜底抽薪,熄灭肝火 5.上火引起的口腔溃疡,可以喝“三豆乌梅汤” 6.上火咽喉痛,到底该怎么办 7.上火引起的偏头痛,用“引火汤”药到病除 8.引火归元,治疗面瘫 9.满脸痤疮,该怎么调理 10.经常上火的女性,可以喝“生熟地龙骨汤” 第7章 湿郁:身体中的水牢 1.湿郁会导致哪些疾病 2.水湿太重,心脏不舒服,用“苓桂术甘汤”化解 3.祛水湿的良方:五苓散 4.去除脾胃湿气的圣药:平胃散 5.除水肿,可以喝“赤小豆鲤鱼汤” 6.如何调理类风湿关节炎 7.风湿关节疼痛的泡脚方 8.如何治疗寒湿感冒和湿热感冒 第8章 痰郁:人一旦有了痰郁,怪病就会多起来 1.为什么痰郁怪病多 2.如何诊断自己是否有痰湿 3.瘦人多火,胖人多痰 4.化痰先顺气,气顺痰自消 5.怪病皆从痰治 6.痰湿,还可以用罐拔出来 第9章 食郁:难以消化的不仅是食物,还有情绪 1.肠胃能消化食物,却无法消化怒气 2.理顺你的情绪,理顺你的肠胃 3.化掉食郁最常见的方子:保和丸 4.打开郁结的“越鞠保和丸” 结束语 有三种方法,能够化解不良情绪 1.青山绿水法 2.树洞法 3.正念法 序言 女人如何才能不憋屈,不上火,不生病 这些年来,与病人打的交道越久,我越能意识到一件 事:很多疾病都是不良情绪导致的,这一点在女性身上尤 其明显。 什么是不良情绪? 看到“不良”两个字,人们会习惯性地想到那些负面 情绪,比如愤怒、伤心和恐惧,并将其等同于不良情绪。 但我这里所说的不良情绪,和传统的划分方式并不一样。 事实上,人有任何情绪都是正常的,也是必需的。关 键时刻,愤怒可以捍卫我们的尊严,不至于随意被欺辱; 亲人去世,我们悲伤哭泣,这是最真挚深沉的情绪;恐惧 可以警示危险,让我们避免灾难。 但是,任何情绪都必须适量,以便于我们能够承受、 排解,让情绪从心中流过,从身体中流走。 身体与情绪的关系,就像河床与河水的关系,良好的 情绪应该是:流淌但不郁结,经历但不压抑,感受但能放 下。正如流水不腐,无论是喜悦、忧伤、愤怒,还是思虑 和恐惧,只要能够从身体的河床中流走,都不会成为问题 。但如果情绪一下子来得太多太猛、太澎湃激烈,狭窄的 河道便会难以容纳,这时,憋住的情绪会导致洪水泛滥, 最终冲毁作为河床的身体。中医说“喜伤心”,就是指大 喜之情突然降临,不能及时通过身体,对心脏造成了伤害 ;而“怒伤肝”则是愤怒太多,憋屈在身体中,导致了肝 气病。 所以,不良情绪并非是负面情绪,而是那些被压抑憋 屈在心里和身体里、没有排解出去的情绪,心理学称之为 “压迫性情绪”。 如今的女性们全都有着多重身份,夫妻感情、职场竞 争、亲子关系常常压得女性透不过气,因此,女性最容易 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 不良情绪会给身体带来怎样的危害呢? 首先,会影响身体内气的正常运行,导致气郁。简单 说,气郁,就是人受了气,没有排解出去,憋屈在心里, 然后又传递到了身体中。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气郁:辅导 孩子的作业,教了五遍还不会,很多妈妈顿时觉得一股气 往上顶,于是爆发了“书桌之吼”;和老公吵架,感觉身 体内有气在到处乱窜,要么打嗝、泛酸,要么胃痛胃胀, 真实体会到了什么叫“气不打一处来”。以上这些都属于 气郁,中医说“百病生于气”,是指气的失调会导致各种 疾病,而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气郁了。 其次,身体中的血,是靠气来推动的,因为憋屈而气 郁后,会致使血液循环不畅,出现气滞血瘀和瘀血。让女 性苦恼不已的黄褐斑、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子宫癌和乳 腺癌等疾病,都与气血阻滞有关。 第三,情绪憋屈,积热化火,会直接导致身体上火。 无论是肝火、心火、胃火,还是肺火,都会对身体造成极 大的伤害。 第四,脾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负责运化水湿。而 当气郁压制脾脏,水湿无法正常运送和排出,淤积在身体 中,便会造成湿郁。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以及一些心脏 疾病,或多或少会与此相关。 第五,气血不畅,水湿凝聚成痰,又会形成痰郁。中 医说“痰郁多怪病”,很多疑难杂症,都有痰郁的影子。 第六,情绪憋屈导致的气郁,还会降低消化功能,致 使食物淤积在肠胃中,形成食郁。反过来,食郁又很容易 引发消化系统的疾病,甚至一些严重的疾病,比如胃溃疡 、肠道溃疡甚至胃癌和肠癌等,也有这个病因的影响。 上面这六种郁结,就是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所说的 “六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疾病的形成就像连环锁一样 ,一环套着一环—— 不良情绪→气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食郁 在这个连环锁中,每个环节都彼此纠缠在一起,互为 因果,而不良情绪则排在第一位,必须引起女性的重视。 很多女性告诉我,她们早知道不良情绪有千般不好, 但偏偏就是管不住。每次事后反省时的心得都能写本书, 可是下次遇到这类情况,还是老样子。 为什么道理全都懂,但还是会生气、憋屈?原因就在 于,人们90% 的情绪都是无意识的,想要控制情绪,必须 从内心深处实现改变。在与病人深入交往的过程中,我发 现,不良情绪之所以产生,在于心中所想不能实现,于是 看一切都不顺眼、不称心、不如意。换句话说,是想法不 通导致情绪憋屈,是认知扭曲导致了不良情绪,最终引发 出一系列疾病。我将这些想法称为“认知疾病”,最常见 的有四种—— 一是“比较病”。这些人总是喜欢与别人比较:“凭 什么他们就称心如意,自己却过得这么辛苦。”一旦有了 这样的想法,人就会愤愤不平,并且难以释怀。 二是“应该病”。认为事情“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当事与愿违后,便心怀不满,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三是“受害病”。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这样的 想法会让他们长期浸泡在委屈和怨恨中,悲悲戚戚,看不 见生活中的光明。 四是“嫌弃病”。认为自己不够好,没有多少价值, 被人嫌弃,并由此滋生自卑、羞愧、不安、内疚、忧郁和 失望等情绪。 认知本身并不是情绪,却能产生情绪,并且主导情绪 。伴随着这些扭曲的认知,情绪喷涌而出,无法及时排解 ,最终 导语 罗大伦博士写给女性的中医养生书,让您新的一年不憋屈,不上火,不生病。 本书是继畅销书《女性养生三步走:疏肝,养血,心要修》之后,为女性打造的一本养生新书。介绍了身体内的六种郁结,告诉大家如何诊断,如何用相应的方子和方法及时进行调理。 想通了,气顺了,没病了! 精彩页 1.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身体内的圆运动 人的生命,以气为“根”,气聚则生,气衰则病,气断了,人也就死亡了。 翻开中医书,我们会碰到很多“气”,诸如正气、元气、。肾气、胃气、肝气、胆气、肺气和脾脏之气等,这些气支撑起我们的生命,但是,它们究竟是如何在身体内运转的呢? 我们都见过电风扇,风扇之所以能有风,是因为扇叶在不停旋转。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气在人体内旋转,做着有规律的圆周运动,产生出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这么说或许有些抽象,我们不妨用一张图来表示: 在人体内,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所产生的气也按照一定的方向运动,恰好形成一个圆圈。 中医讲究五行,认为心属火,位于身体的上部,肾属水,在最下面。心火下降,能温暖肾水,让肾水不至于太寒。肾水受热后,开始上承,一路到达心脏,让心火不至于过热。这一升一降,水火既济,循环往复,宛如身体内的发动机,产生出温和的生命动力。 伴随着肾水上承,脾脏之气,也会上升,将胃吸收的精微物质运送到上面,并与肺吸收的氧气结合,输布全身。 在五行中,睥属土,肝属木。肝木生于肾水,长于脾土。这就像种树,当肾水浇灌,睥土温暖,肝气就会像春天的树木一样向上升发,呈现出勃勃生机。很多人之所以缺乏生气,长期病恹恹的,十有八九是因为身体内水寒土湿,导致木陷水中,得不到生长,健康被压抑。 通过上页这张图,我们还可以看到,随着脾气和肝气的上升,胃气和胆气则会下降,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由此,我们可以将身体内的气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身体中的气有升有降,循环往复,但严格遵守自己的“交通规则”:肝脾之气走左边,胆胃之气走右边,而且都是单行线,不能逆行,唯有如此才能一路畅通。’ 二、如果感觉身体左边不舒服,有可能是肝气和脾脏之气不升导致的;右边不舒服,可能是胃气和胆气不降引起的。 三、身体内部气的循环,最终会形成一个圆圈,就像一个逆时针旋转的风扇。 四、如果这个圆圈能井然有序地运转,就会像风扇吹散有害烟尘一样,为身体构建一道坚固的屏障,抵御住外邪的入侵,中医管这叫正气,西医则叫免疫力。人的正气充足,就好比穿了金钟罩、铁布衫,可以百病不侵。相反,如果体内的圆圈运转杂乱无章,或者干脆停转了,势必会正气减弱,免疫力降低,疾病自然乘虚而入。为什么有些女性脸色憔悴,三天两头生病,一会儿月经不调,一会儿偏头痛,而另一些人则气色红润,很少被病痛困扰,差别就在于正气——也就是身体内部的圆圈运动。 五、既然气的运行是一个圆圈,环环相扣,那么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拖累整个圆圈运动。不过,这也意味着,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任何一个环节入手,医小治大,比如通过疏肝理气,用力猛推一把,让郁结的肝气上升,让整个圆圈重新转动起来,治愈很多疾病。 现在人们很重视养生,那么就更应该了解身体的圆圈理论,因为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之相关。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第3页图显示,肺气本来应该是下降的,但如果肺气上逆会怎么样?那就会导致哮喘,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著名歌星邓丽君就是哮喘病发作,未能及时医治而去世的。 心火应该随着肺气的下降而下降,如果心火不降,憋在上面,人就会口干舌燥,口舌生疮,眼睛发火。同时,因为心火不降,肾水缺乏温暖,人的下半身也会格外寒冷,这叫上热下寒。 人吃东西时,食物是从嘴里进入,然后来到胃里,整个过程都是由上而下的,所以胃气必须向下运行,如果胃气偏要往上走,人就会反胃、恶心、胃胀、胃痛。现在很多胃病的症状都是胃气上逆,胆汁反流,这也是气机逆行的结果。 肝气应该是随着脾脏之气上升的,如果肝气不升,郁结在那里,或者在身体中乱窜,就会消耗人体内宝贵的津液,当津液消耗殆尽,人会筋脉挛缩。同时,肝气横逆克脾土,会导致脾胃系统的疾病;另外,肝气郁陷,还会出现“风动”的现象,导致各种抖动类的疾病。 ‘肾水和脾脏之气本来应该是上升的,肾水要是无法上升,就会心肾不交,出现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症状。而脾脏之气不升,消化系统运化无力,则会出现食欲不振、小腹坠胀、神疲乏力,以及气短等症状。 中医说“百病生于气”,这里的“气”就是指气机紊乱,即身体内的这个圆圈运动被什么东西卡住,憋在那里,要么转得不那么顺畅,要么干脆不旋转,可以说,很多疾病的源头都在于圆圈运动的失常。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用药物、针灸和按摩穴位等方法,以四两拨千斤的力量,轻轻一推,让圆圈恢复旋转,让气的运行重新顺畅起来。清朝乾隆皇帝有位御医,叫黄元御,他治病就特别强调这个身体的特点,他的传人叫麻瑞亭,当年在西安出诊,就用黄元御的一个下气汤,加加减减,调整人体的一个枢机,这个枢机一动,身体的气机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