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被默许的误认:当代大学教师对教育者身份理解与建构的质性研究》运用扎根理论和费尔克拉夫的批判话语分析理论对15名大学教师的教育者身份展开分析,发现受访的大学教师对于他们的教育者身份存在“双重误认”,即将组织认同误认为职业认同,将自我认同误认为职业认同。而这种“双重误认”在中国大学之中是被默许的。从高等教育的属性来看,大学组织的三种平行功能取代了学术职业中对于不同子角色的价值排序。高等教育的强知识导向,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种教学去教育化的倾向。从中国大学的现实境遇来看,“官场+市场”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更进一步弱化了教育者身份。 为了重新确认大学教师的教育者身份,《被默许的误认:当代大学教师对教育者身份理解与建构的质性研究》提出了三重路径:职业身份的伦理建构、组织认同的文化建构和自我认同的精神建构。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路在何方 (二)人才培养新常态:何谓师者 二文献背景 (一)教师职业认同研究 (二)大学教师身份研究 (三)大学教师教育教学理解之研究 (四)小结 三研究意义 章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 (一)概念的辨析 (二)概念的基础 (三)概念的内涵 (四)概念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过程 (一)抽样过程 (二)访谈过程 (三)编码过程 四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一)资料搜集的效度 (二)资料分析的信度 五研究思路 第二章我是一个怎样的教育者——基于边缘类属的分析 一教育者身份内容的理解 (一)角色认知 (二)任务认知 二教育者身份权责的理解 (一)“我的课堂,我有责” (二)“他们的学生,我无责” (三)“管不了的学生,我无责” (四)“学生是人,他/她有权” (五)“学生是成年人,他/她有责” 三教育者身份意义的理解 (一)工具取向 (二)效能取向 (三)责任取向 (四)信念取向 第三章我是一个怎样的教育者——基于核心类属的分析 一整合:教育者身份的初提炼 (一)故事线:教育者形象的速写 (二)类型化:教育者身份的深描 (三)教育者身份类型与教育者身份理解的关联 …… 第四章我为何会成为这样的教育者——来自个体的解释 第五章我为何会成为这样的教育者——超越个体的解释 第六章教育者身份的确认:三重建构 第七章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非结构性访谈提纲 索引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