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聆听大师的声音,探访文化之旅】历史的盛宴+资本论导读+国学的盛宴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吕思勉 等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亮点展示 内容简介 《历史的盛宴》(典藏版)作品本着传承文化的初心,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大师的手笔厘清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成就,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本书精选了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王国维、辜鸿铭、蔡元培、章太炎、胡适、柳诒徵、闻一多、吕思勉、傅斯年、朱经农、严复等二十位史学大师关于历史的文字。既有史实,又有研究;既有通俗,又有权威。作品字字珠玑,充满智慧和哲思,堪称一次大师荟萃的“历史的盛宴”。 《<资本论>导读》(典藏版)该书为解释马克思《资本论》的通俗读本,目的是使劳动阶级,以及使没有闲暇时间、没有其他机会研究《资本论》的人,了解马克思的学说,知道《资本论》所含思想的理路。该作品在日本首次出版时,曾被认为这是当世解说马克思《资本论》众多著作中最为完善的书。该书在现代仍然具有学术研究上的参考价值。 《国学的盛宴》(典藏版)作品本着传承文化的初心,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大师的手笔厘清中国国学的发展脉络及成就,从而帮助读者学国学、品国学、用国学。本书辑录了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王国维、辜鸿铭、蔡元培、章太炎、胡适、柳诒徵、鲁迅、傅斯年、朱自清、闻一多、郑振铎、许地山等三十多位国学大师的文字。既有常识,又有思想;既通俗,又权威。作品字字珠玑,充满智慧和哲思,堪称一部大师笔下的“国学的盛宴”。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 卡尔?考茨基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之一,也是马克思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同时,他也是马克思代表作《资本论》第四卷的编者。他的理论贡献对社会主义历史影响深远,并成为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 目录 《历史的盛宴》(典藏版)目录 与夏曾佑论史书?严?复\t1 中国文明的历史发展?辜鸿铭\t4 中国古典的精髓?辜鸿铭\t14 民族学上之进化观?蔡元培\t18 历史的价值?章太炎\t24 论读史之利益?章太炎\t27 略论读史之法?章太炎\t33 论经史实录不应无故怀疑?章太炎\t44 历史之重要?章太炎\t54 五种专史概论(节选)?梁启超\t61 殷周制度论?王国维\t72 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王国维\t92 中国历代的大事?陈独秀\t99 国史要义·史识?柳诒徵\t106 与青年论读史?柳诒徵\t142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导论?李剑农\t154 周代之“封建”?李剑农\t171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鲁?迅\t181 忽然想到(一至四)?鲁?迅\t187 随便翻翻?鲁?迅\t193 历史研究法(节选)?吕思勉\t197 中国史籍读法(节选)?吕思勉\t228 怎样读中国历史?吕思勉\t275 论文史?吕思勉\t287 历史的使命?蒋梦麟\t291 中国生活面面观?蒋梦麟\t297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朱经农\t313 古代史家与史籍?金毓黻\t319 研究历史的任务 ?李大钊\t343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李大钊\t350 历史研究法?何炳松\t358 中国历史的一个看法?胡?适\t386 “研究国故”的方法?胡?适\t396 说?史?胡?适\t401 史学与证据?胡?适\t408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一个看法?胡适\t414 中国学术思想界之基本误谬 ?傅斯年\t436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傅斯年\t447 五四运动的历史法则 ?闻一多\t461 论史实之选择与综合 ?张荫麟\t467 编后记\t480 《<资本论>导读》(典藏版)目录 第一篇?商品?货币?资本 第一章?商?品\t3 第一节?商品生产的性质\t3 第二节?价?值\t15 第三节?交换价值\t27 第四节?商品的交换\t34 第二章?货?币\t39 第一节?价?格\t39 第二节?买?卖\t45 第三节?货币的流动\t49 第四节?铸货?纸币\t52 第五节?货币的其他机能\t54 第三章?货币的资本化\t60 第一节?资本是什么东西?\t60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源泉\t65 第三节?成为商品的劳动力\t69 第二篇?剩余价值 第四章?生产行程\t77 第五章?在价值生产上的资本作用\t87 第六章?劳动力的榨取率\t93 第七章?剩余价值与利润\t100 第八章?劳动时间\t121 第九章?几尔德组合员的剩余价值与资本家的剩余价值\t137 第十章?相对的剩余价值\t142 第十一章?协?业\t148 第十二章?分类与工场手工业\t157 第十三章?机械组织与大工业\t167 第三篇?工银及资本所得 第十四章?工?银\t215 第一节?劳动力价格与剩余价值的分量变化\t215 第二节?劳动力价格之工银化\t221 第三节?时间工银\t224 第四节?个数工银\t229 第五节?工银之国民的差异\t233 第十五章?资本所得\t236 第十六章?单纯再生产\t240 第十七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t246 第一节?剩余价值如何始成为资本\t246 第二节?资本家的节制\t250 第三节?劳动者之节制及其影响于蓄积范围之其他事情\t253 第十八章?过剩人口\t257 第一节?“工银的铁则”\t257 第二节?产业上的预备军\t262 第十九章?资本制生产方法的曙光\t275 第二十章?资本制生产方法之终结\t284 《国学的盛宴》(典藏版)目录 辜鸿铭\t1 中国古典的精髓\t2 宋恕\t6 国粹论\t7 范诲\t12 青年国学的需要\t13 要研究国学者的读书法\t23 国学非国故\t26 我之国粹保存观\t28 章太炎\t32 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讲(节录)\t33 论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t43 国学之统宗\t60 治国学之方法\t70 蔡元培\t83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t84 吾国文化运动之过去与将来\t87 高梦旦\t90 论保存国粹\t91 梁启超\t95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t96 治国学的两条大路\t126 在中国公学演说\t139 黄节\t143 国粹保存主义\t144 《国粹学报》叙\t147 孙德谦\t152 评今之治国学者\t153 王国维\t158 《国学丛刊》序\t159 《国学丛刊》序(代罗叔言参事)\t164 许之衡\t167 国魂与国学\t168 论国粹无阻于欧化\t172 邓实\t179 古学复兴论\t180 国学真论\t185 国学无用辨\t191 高旭\t195 学术沿革之概论\t196 南社启\t207 顾实\t210 国学研究会演讲录序\t211 《国学丛刊》发刊辞\t216 胡朴安\t219 研究国学之方法\t220 客观的研究国学方法\t224 陈独秀\t226 学术与国粹\t227 谈国学问题两则\t230 柳诒徵\t232 讲国学宜先讲史学(节录)\t233 中国文化西被之商榷\t238 鲁迅\t246 随感录两则\t247 所谓“国学”\t250 忽然想到(五至六)\t252 青年必读书\t256 吴承仕\t257 我们的认识和实践\t258 马瀛\t264 国学名称的由来\t265 国学研究方法\t271 许啸天\t293 《国故学讨论集》新序\t294 钱玄同\t301 研究国学应该首先知道的事\t302 青年与古书\t306 随感录三则\t311 钱基博\t315 国学历代变异的问题\t316 国学之意义及治国学之方法评判\t326 国学正名\t332 陶孟和\t339 国粹与西洋文化\t340 陆懋德\t347 论国学的正统\t348 李大钊\t353 《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t354 今与古\t361 何炳松\t367 论所谓“国学”\t368 拟编中国旧籍索引例议\t381 陈柱\t384 研究国学之门径(节录)\t385 胡适\t403 研究国故的方法\t404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t409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t427 再谈谈整理国故\t444 整理国故与“打鬼”——给浩徐先生信\t449 姚光\t460 国学保存论\t461 许地山\t465 国粹与国学\t466 傅斯年\t488 中国学术思想界之基本误谬\t489 毛子水《国故和科学的精神》识语\t500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t502 郑振铎\t515 新文学之建设与国故之新研究\t516 且慢谈所谓“国学”\t520 朱自清\t532 现代生活的学术价值\t533 国学是我的职业\t543 闻一多\t554 论振兴国学\t555 复古的空气\t557 刘治平\t563 论“五四”整理国故运动之意义\t564 倪羲抱\t576 爱国为研究国学之本\t577 编后记\t58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