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江南诗性文化(精)/文化百相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士林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刘士林(1965- ),河北曲阳县人,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斐讯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化战略、城市科学研究。兼任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国际化试验区顾问、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负责人、《中国城市群发展年度报告》主编、《中国城市科学》集刊主编、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理事、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副会长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上海市政府及国内省市委托项目多项。先后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曙光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奖励与荣誉称号。 目录 引言:《西洲曲》与我的“江南情结” 上篇:时间与文脉 在江南发现诗性文化 石器时代的江南印痕 江南轴心期与诗性精神生成 江南诗性文化与江南生活方式 江南诗性主体与江南文化精神 《世说新语》与江南美学精神 江南佛教与诗性文化 中篇:空间与变迁 诗性文化与江南城市 现代作家解读江南城市 江南城市群的前世今生 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 齐鲁伦理文化与江南诗性文化 大运河与江南文化 下篇:此在与诗境 古典江南的审美诗境 碧螺春 莼鲈之思 二十四桥明月夜 莫愁湖 吴侬软语 五亭包子 正是河豚欲上时 清凉山 江南的书与江南的人 春江、晚霞与回江南之路 结语:一唱三叠中的江南背影 精彩页 在江南发现诗性文化 关于“什么是江南诗性文化”这个问题,我想是需要做一点解释的,“诗性文化”,是我原创的一个对中国文化的称谓,也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解释框架。它的基本意思是,中国文化是一种以诗性智慧为深层结构的文化形态。这对一般不做这个专业的人们来说,可能仍然是有些费解的,对此我不能在学理上做全面的展开,只从我如何提出、为什么提出这个中国文化解释理论,做两点简单说明。 首先,它与我本人的一点学术觉悟有关,就是如何把学术研究在叙事上微型化,特别是像“中国文化”这样的大题目,它的内容过于丰富,层次过于复杂,要想面面俱到,最终得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最高本质,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不如从一些特殊的材料、经验与视角出发,对中国文化进行局部的分层研究,尽管这样得出的结论不是最全面的,但它却更合乎现代学术“知识专业化”的旨趣。像这样专业的局部的研究多了,也足以改变人们头脑中一些僵化的中国文化观念,比如一说什么就是“天人合一”、就是“儒道互补”等。 其次,这也与我的个人经验与学术方向相关。我早年写过诗,直到现在,每天晚上的催眠书仍是各种古代诗歌选本。另外,我一个主要学术方向是中国诗学,所以从诗学材料与观念出发去阐释中国文化,也是自然而然的。我有一位朋友就不赞成我的说法,他说,以诗人之眼观中国文化,当然一切都是中国诗性文化了。他的言外之意是,如果用其他的眼光,比如说以强盗的眼光看中国文化,那肯定会有一种中国强盗文化理论出来。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比如庄子就讲过“盗亦有道”,“有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理念、有理论,可以上升到哲学乃至本体论的高度。但对他的批评,我是不同意的。因为它会导致一种学术上恶劣的相对主义,就是既然大家都不是最高真理,所以每种观点,不管怎么来的,都是等量齐观的,具有同样的学术价值。这就抹杀了不同学术研究之间实际存在的高与下、先进与落后,也否认了知识生产本身的意义。如果什么都是真理,有同样的价值,那读书不读书、读得多和少、坐不坐冷板凳、思考刻苦不刻苦,还有什么区别呢?为中国诗性文化理论做一点辩护就是,我的用意是在抓最高环节,抓深层结构,特别是在中西文化比较这个现代语境中,如果说,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在他们的哲学中,那么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则在中国诗学里。 举一个例子,比如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它的意思是,人与自然的区别不在其他方面,仅仅是因为他多了一种思想机能。在《诗经·秦风·蒹葭》中也写到芦苇,大家都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名句,如果仿照西方哲人的比喻,可以把它称为“人是一根有情感的芦苇”。如孔子仁学源于“血缘亲情”,如庄子美学强调“人而无情,何以之为人”,他们的意思是说,人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主要原因不在于他会不会“思想”,而是因为他比大自然中的万物多了一颗有情之心。对人自身的认识不同,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也会在主体内部形成很不相同的“主观能动性”。简单说来,以“思想芦苇”自居的民族最发达的是理性机能,以“情感芦苇”自居的民族最发达的则是审美机能。主体机能发育的不同,也直接影响到他们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与方式。如果说解决“思想”问题主要靠哲学,那么最擅长解决“情感”问题的则是诗学,这也是哲学在西方文化中占主导地位、而诗学成为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根源。人们常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古代社会中,诗歌的成就不仅表现在艺术上,直接进入了上层建筑,而且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这都是因为这个民族在文化创造上的灵感、激情与意念,与他们心理结构中发育最为完善的审美机能直接相关。 顺便提及一点,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创造越来越少,从人文思想资源这种形而上的“道”,到生产工具这些形而下的器物,基本上都是从西方引进的。这个过程与中国诗性文化的衰亡是同步的,它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对它的解答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这里只是提请各位留意这个问题。 P21-23 导语 《江南诗性文化(精)/文化百相系列》是作者刘士林十多年来关于“江南文化”思考的学术随笔合集,从“时间与文脉”“空间与变迁”“此在与此静”即对江南诗性文化的产生、变化及个人体验等方面进行阐释。江南诗性文化善于处理和协调“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社会和个人”的矛盾关系,能最大限度实现物质与精神、功利主义与审美主义的融合发展,可以为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指导长三角一体化的城市发展方向。 序言 一 最早知道《西洲曲》是 因为朱自清先生的《荷塘 月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 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 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 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 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 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 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 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 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 ,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 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 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 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 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 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 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 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 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 ,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 里可以约略知道。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 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 莲花 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今晚若有人 采莲,这儿的莲花也算是“ 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 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 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尽管这些都是至今仍能 背诵出来的句子,但是, 对当初那个一点儿江南经 验也无的北方孩子,又能 指望他从中读出什么特殊 的意味呢?所以在很长的 一段时间中,我从来也没 有觉得它是一首好诗。 二 真正从中读出些意味, 是来到江南以后。 它第一次出现在我的文 本中,是《中国诗性文化 》的后记: 但人生天地间,忽如远 行客,尤其是穿行于江南 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正如 古人行于山阴道上,亦未 尝不大得其乐。非常有趣 的是,沉醉于江南山光水 色中,我心头总是不由自 主地轻吟起少年时非常喜 欢的《桃花庵歌》: “桃 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 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我 自幼随父母飘泊于北方大 弛,12岁前几踏遍北方诸 省,及至成人,又有雷州 半岛上的数年行旅,可以 说早就没有什么故乡观念 了,而此次携侣归来,以 美丽的诗性的江南为故乡 ,这难道不是一种最好的 栖居方式么?“忆郎郎不至, 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 ,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 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 二曲,垂手明如玉……”“逐 流牵荇叶,缘岸摘芦苗。 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 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 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 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 老,禅智山光好墓田。”“人 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 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 船听雨眠。……”“呜咽江楼 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阑苦回首,故乡 七十五长亭。”……当然, 这样就难免有些伤感的颓 意了。 由于在后记中只是一时 的心血来潮,所以真正把 那种幽幽情怀表达完整, 是在我的《千年挥麈》中— — 江南的美,是一种烟雾 缭绕的“雌性的丽辉”,一种 可以吸附所有冲动与力量 的山谷,一种可以溶解所 有郁积与顽固的清溪,一 阵可以表达所有疑问与痛 苦的风声,一缕可以照亮 所有深度与黑暗的光线…… 这就是古人讲的那种玄之 又玄的万物之母与众妙之 门。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 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 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 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 玉。 记得黑格尔曾说古希腊 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 ,而美丽的江南无疑可以 看作中华民族灵魂的乡关 。尽管正在人们注目中的 这个湿润世界,已经更多 地被归入历史的和怀旧的 对象,但由于说话人本身 是活的、正在呼吸着的生 命,因而在他们的叙事中 也会有一种在其他话语空 间中不易见到的现代人文 意义。让江南永远是她自 身,让江南在话语之中穿 越时光和空间,成为中华 民族生活中一个永恒的精 神家园,这就是《江南话 语》希望达到的目标和坚 持不懈的人文理想。 不久后,在把几年来江 南文化研究汇集为一本著 作时,我也是毫不犹豫地 用“西洲在何处”作了书名。 在那一刻,我突然强烈地 感受到,坐在空调房间中 、使用着笔记本电脑的自 己,正在慢慢地化入一片 无边无际的南朝民歌的节 奏与氤氲之中。与那些南 朝歌者不同的是,既没有 可以上船的码头,也没有 远处的歌声接引j只有一个 充满了现代性忧伤的声音 ,在内心深处展开一种不 能连续的歌喉,不停地追 问那使生命安顿、休憩的 栖居之所究竟在什么地方 。 西洲,西洲,西洲在何 处…… 2020年1月7日修订于上 海纯翠江南寓所 内容推荐 中华民族对世界最独特的创造是诗学和诗性文化。本书以经济-审美为基本理念,以古代太湖经济区为主要范围的“江南诗性文化”,远接庄禅美学神韵,近承散步美学遗风,提倡“理在事中”的中国诗性话语,在“讲故事”、“非思辨”中传达对江南文化的理性思考和现代意识,力求思想、学术与趣味的统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