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明威新闻集(海明威全集上中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海明威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收集了海明威在《多伦多每日星报》《多伦多星报圊刊》等报刊上发表的所有文章。《海明威新闻集》中海明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述了战争前线、渔猎生活等精彩场景。一些内容涉及西班牙内战、二战中中国、印度殖民地、马德里战争等。海明戚通过对话使他的新闻故事具有戏剧性的特点,报道文章中的喜剧元素会让那些仅了解他说故事的人感到惊讶。在欧洲战争中,海明威担任驻外记者,对欧亚战场的报道,体现出他对局势的独特观察。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1961),生于美国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是一名美国记者和作家,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也被认为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其实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1935年,一个老渔民告诉海明威自己曾经捕猎到一条大马林鱼,但是后来被鲨鱼吃掉。老渔民的这段传奇经历引起了海明威的兴趣,他决定把老渔民的经历写成小说介绍给读者。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在古巴哈瓦那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结果在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时间。1951年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友人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
目录
画作轮流欣赏
免费剃须
爱好体育的市长
和平中受欢迎的人——战争中的逃兵
商店小偷的把戏
钓鱼
拔牙并不是万灵药
中尉的胡子
时尚的坟墓
钓鱼注意事项
阻止浪费
汽车的威风
观看职业拳击赛的女人们
骰子
肖像
养狐
酒类走私
哈密尔顿滑稽剧
野外露营
特德的蚊子
捕钓虹鳟的最佳方式
加拿大人:野蛮人/文明人
卡尔庞捷和登普西
西大荒:芝加哥
记者的口袋
室内钓鱼
普通级别与高级别刺杀,起价400美元
商界名流
我们的秘密度假指南
投票子弹
芝加哥最潮湿的一天
马斯尔肖尔斯:便宜的硝酸盐
关于结婚礼物
游人罕至的瑞士胜地
1000美元在巴黎生活一年
普恩加莱的蠢行
西班牙的金枪鱼捕钓
克里孟梭的政治死亡
德国出口关税打击奸商
巴黎到处都是俄罗斯人
罗马教皇的民意测验:幕后
滑雪橇的刺激
瑞士的旅馆
妻子为法国丈夫买的衣服
每次都要给邮递员小费?
普恩加莱的选举承诺
巴黎林荫大道上的麻雀帽
瑞士无舵雪橇
黑人小说风暴中心
在巴黎的美国流浪汉
巴黎的疯狂夜曲
骗子的圣地
让人胆战心惊的戴布勒
95000人戴荣誉勋章
积极的法国反酗酒联盟
加拿大承认俄罗斯
契切林在热那亚会议上的讲话
意大利总理
契切林希望把日本排除在外
热那亚会议
反对盟军计划
俄罗斯的声明
巴黎人的粗鲁
女人的参与
俄罗斯人阻碍进展
德国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巴尔都拒绝参加会议
热那亚的俄国女孩
巴尔都反对契切林
保加利亚的斯坦波利斯基
肖伯总理
超凡的俄罗斯人
热那亚的德国代表团
热那亚澡堂大冒险
守卫森严的俄罗斯代表团
劳合·乔治的魔法
在隆运河垂钓
意大利黑衫军
辛克莱·刘易斯的骑马经历
普恩加莱是否在凡尔登的墓园中大笑?
巴黎的毛皮地毯小贩
阿尔萨斯、洛林旧秩序的变化
塞纳河上的家
德国人对马克的绝望
在巴登钓鱼的美妙经历
德国的旅馆老板
一趟从巴黎到斯特拉斯堡的飞行
德国的通货膨胀
英国人能拯救君士坦丁堡
丈夫优先,妻子靠边站!
德国暴动
英国飞机
英国政府勒令凯末尔撤离查纳克
哈灵顿并未要求土耳其撤离
土耳其红新月会的传道总会
哈米德老爷
土耳其军向君士坦丁堡逼近
巴尔干半岛地区:一幅和平而不是战争
的画
基督教教徒离开色雷斯前往土耳其
君士坦丁堡的白色是被弄脏的白色,
既不耀眼也不恐怖
等待一场邪恶狂欢
一次沉默可怕的行进
俄罗斯破坏法国的好戏
土耳其人怀疑凯末尔
近东审查员如此之“周密”
古老的君士坦丁堡
阿富汗——英国的心腹大患
来自色雷斯的难民
墨索里尼:欧洲最会吹嘘的人
一个俄国玩具大兵
法德情形
序言
众所周知,海明威是
一个生活经历异常丰富的
知名作家,同时也是一个
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且写作
风格鲜明的文学大师。海
明威复杂的生活经历描绘
了他所有作品的故事曲线
,也构成了他作品中丰富
多彩的主题。
首先,就个人浅见,
有必要剖析一下海明威的
成长经历。海明威出生于
美国芝加哥以西的一个郊
区城镇,当地人口并不密
集,因此给了海明威一个
平静、舒适的童年生活。
幼时的海明威喜欢读图画
书和动物漫画,听稀奇百
怪的故事,也热衷于缝制
各种物什。少年时期的他
更喜欢打猎、钓鱼,内心
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好奇与
敬畏,这一点在他多部作
品中都有体现。在初中时
,海明威为两家文学报社
撰写过文章,这为他日后
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一颗璀
璨的明星打下了基础。高
中毕业以后,海明威拒绝
上大学,他去了在美国媒
体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
《堪城星报》,成了一名
记者。虽然他只在《堪城
星报》工作了6个月,但
这6个月的时间使他正式
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并且在文学功底方面受到
了良好的训练。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海明威不顾家人反对,毅
然辞掉了工作,去战地担
任救护车司机。战场上的
血流成河令海明威极为震
惊。由于多次目睹了战争
的残酷,给海明威的创作
生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
灵感。在他早期的小说《
永别了,武器》中,他进
行了本色创作,揭示了战
争的荒唐和残酷的本质,
反映了战争中人与人之间
的相互残杀以及战争对人
的精神和情感的毁灭。
1923年,海明威出版了
自己的处女作《三个故事
和十首诗》,使他在美国
文坛崭露头角。1925年
,海明威出版了《在我们
的时代里》这一短篇故事
系列,展现了他简洁明快
的写作风格。随后海明威
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和大
量的短篇小说,令他成为
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
的代表人物。他凭借《老
人与海》获得了1953年
美国的普利策奖和1954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将
他推上了世界文坛的制高
点,可以说,《老人与海
》是他文学道路上的巅峰
之作。
其次,感情生活的错
综复杂给海明威的作品增
添了大量的情感元素。海
明威有过4次婚姻经历,
这些经历赋予了海明威不
同寻常的爱情观。司各特
.菲茨杰拉德曾打趣道:
“海明威每写一部小说就
要换一位太太。”连他自
己都没有想到,这竟然一
语成谶。世人皆知,海明
威有四大巅峰之作,分别
是《太阳照常升起》《永
别了,武器》《丧钟为谁
而鸣》和《老人与海》,
而他的确先后娶了4位太
太。据考证,1917年,
海明威和一位护士相爱,
但是不久后,这位护士便
嫁给了一位富有的公爵后
代。海明威对爱情始终抱
有完美主义情结,这样的
结局令海明威无法接受,
甚至产生愤恨之情。因此
,海明威常常将女人比作
妖女,这一点在他的多部
作品中都有体现。1921
年,海明威与他的第一任
妻子哈德莉结婚,但是婚
姻观的差异最终使两人分
道扬镳。不得不说,哈德
莉对海明威的文学创作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
她的帮助下,海明威结识
了著名女作家斯泰因并学
会了法文。这段时期,海
明威佳作不断,哈德莉却
毫无成长,这导致两人的
婚姻关系变得恶劣。
1926年,海明威出版了
《太阳照常升起》,这部
小说使他声名大噪,也间
接宣告了海明威与哈德莉
婚姻关系的破裂。1927
年,海明威与第二任妻子
宝琳结婚,两人在佛罗里
达州和古巴过了几年宁静
而美满的婚姻生活。海明
威在这几年完成了他的不
朽名作《永别了,武器》
。然而,没过几年,海明
威对宝琳开始厌倦,同时
他遇见了他的第三任妻子
——战地女记者玛莎。最
开始,海明威以玛莎为荣
,并为她创作了《丧钟为
谁而鸣》,令人叹息的是
,这对最为相配的夫妻也
在1948年结束了婚姻关
系。海明威的第四任妻子
维尔许是一名战时通讯记
者,她的主要工作是研究
分析政治和经济资料,为
三大杂志提供背景资料。
婚后,维尔许放弃了自己
的工作,专心照顾家庭,
但这仍未能给两人的婚姻
带来一个美满结局。
1961年,海明威在家中
饮弹自尽,享年62岁。
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和对生命的敬畏丰富了海
明威小说的主题,纷然杂
陈的情感生活和不同寻常
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海明威
作品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
节。因此,海明威的每篇
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新
闻及书信都有着鲜明的个
人风格。海明威用最简洁
明了的词汇,表达着最复
杂的内容;用最平常轻松
的语言,揭示着事物的本
来面貌。他的每部小说都
不冗不赘,造句凝练,丝
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感。虽
然语言简洁,但是海明威
的故事线索依然清晰流畅
,人物对话依然意蕴丰富
。海明威曾这样形容自己
的写作风格:“冰山在海
里移动之所以显得庄严宏
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
一的部分露出水面。”这
无疑是个非常恰当的比喻
,十分形象地概括了海明
威对自己作品的美学追求
。海明威最开始创作了众
多短篇小说,使他在文坛
中占有一席之地,后来《
太阳照常升起》的出版,
奠定了他在“迷惘的一代”
代表作家中的
导语
“海明威全集”系列丛书,包含海明威的多部小说、书信、新闻稿、诗歌等作品。读者可从中感受到海明威渴望心灵的自由却求索不得的无奈,也可感受到海明威对内心、对生命最强烈的回响。海明威的作品无论在中心思想层面,还是在语言风格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因此他的作品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对于欣赏者来说,要具备独特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修养才能发掘海明威“海面下的宏伟冰山”,从而产生更多对生命的思考。
本书是此丛书中的一本,是海明威在《多伦多每日星报》《多伦多星报圊刊》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
精彩页
画作轮流欣赏
《多伦多星报周刊》1920年2月14日
一幅伦勃朗的风俗画、米勒乜的现代照,抑或是塞尚或者莫奈的照片,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及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们能否给你的房子增添一点点艺术气氛?如果真的不能,单单评价某件作品,这件作品或许非常有特色,或许就成了某个特定时期最具价值的珍藏品。
多伦多有一位名叫W.戈登·米尔的女士。去年春天,她去加拿大拜访了一位艺术家,这位艺术家倡导“艺术应该体现人内心的愤怒和情感”,其艺术理论在当时是相当有名的。起初W.戈登·米尔只是想欣赏艺术家的画作,但是在聊艺术的过程中两人相谈甚欢,他们对艺术有很多相同的看法。于是W.戈登·米尔夫人顺其自然地产生了合作的想法,她想要和艺术家一起协商办“流通画廊”,艺术家也欣然同意了。现在,“流通画廊”或者说画作的流通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这当然受到很多人尤其是有艺术热情的人的青睐。画作轮流欣赏运动就这样在法恩海路兴起。
住在西布洛尔街152号的肯尼斯·T.杨夫人是一位艺术人士。她在和其他的流通者们进行讨论时,就艺术家署名问题进行了一番激烈的争论。她们认为如果发表作品署名或者艺术家署名的话, “流通画廊”就会变得非常商业化,最终可能开展不下去,名誉也会被毁。因为当你一想到自己讨厌的人有可能就是这样一幅精彩画作的主人时,那么你就不想把它挂在家里了,你的心情也会变得不太好了。不然你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公立图书馆里的《依兰》没几个人去欣赏,那将会让人怎么想,那将会是怎样的感受……所以,“流通画廊”现在是一个有着紧密合作的企业。
据本报记者调查发现,“流通画廊”是这样运作的:年轻的主妇们先挑画,而这些画的创作者不见得就是有名的艺术家,他们有的一贫如洗,有的只能勉强糊口,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画作没有吸引力,至于具体选谁的画作,这取决于艺术家的人气以及艺术家背后团队的推广能力。主妇们每选一幅画,相应的艺术家都会获得画作价值的10%的收入,而主妇们则能保留画作6个月,且每个主妇都可以将任意两幅画带回家中。直到她们对这些画作失去兴趣,或者有人强烈要求希望交换画作,那主妇们就得把自己拥有的画作与画廊中离她最近的某个主妇拥有的画作进行交换。
假如某个画家画了一幅画,且正如别人所说的是“一幅体现内心愤怒的画作”,那么这幅画一旦被挂起来就会让人有巨大的受压迫感。所以挂了几天后,主妇们就会在丈夫的要求下把这样的画作和别人手中的画作进行交换。
如果有一幅画作体现的是美好的田园风光,那就很有可能把丈夫的目光强烈吸引住。那么这样的一幅画能否继续挂在家里呢?丈夫因为迷上了田园画,也就没法再管理家务事了。所以夫妻之间可能会因为这幅画而产生矛盾,时间长了,诸如穿衣服、买帽子的小事都会导致他们吵架。
这样的一个流通过程,让艺术家们得到了不少好处:他的名气会大大增加,他的画作会被更多的人欣赏;6个月后,画作仍然为艺术家所有,并能被别人观看;最大的好处是艺术家可以把画作卖出去。这样的话,“流通画廊”的商业化就无法避免的了。
……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3: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