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谭晓霞,博士,壮族,云南省丽江市人。2019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现就职于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主要从事民族文化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研究。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主要理论视角 第四节 田野点概述 第五节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六节 核心论点 第一章 铜鼓舞的起源、特点和类型 第一节 铜鼓的分布及渊源 第二节 铜鼓舞概说 第三节 铜鼓舞的类型及特点 第四节 非遗传承点铜鼓舞的类型及特点 小结 第二章 铜鼓舞的创造性恢复及影响 第一节 寻找铜鼓舞艺人 第二节 铜鼓舞“扩融”及其文化基础 第三节 铜鼓舞发展与村寨和谐 小结 第三章 文化生态恢复的困境及可能性 第一节 文化空间的缺失 第二节 仪式主持者的断代 第三节 寻找外源性动力 小结 第四章 重构集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 第一节 铜鼓舞的神圣性 第二节 旧铜鼓的重现与新铜鼓的意义建构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调适与集体意识的重构 小结 第五章 构建铜鼓舞传承者的主体性 第一节 传承人与铜鼓舞 第二节 作为集体文化事象的铜鼓舞 第三节 作为主体性塑造的铜鼓舞 小结 结论 附录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在较全面地参阅和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在活态传承的村落社区的案例呈现,来探讨铜鼓舞及其文化持有者所面临的各类新的发展契机、表现出的整体发展态势及相应的问题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研究构架,不仅是对集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与集体性建构关系之间关系的创新研究,而且对中国其他地区传统民间文化利用国家的平台得到发展的具体路径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