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不是为读者介绍干巴巴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发掘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提供一套崭新的读懂中国历史的认知方法。系列共4辑13册,全景呈现“中国”这个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进。 在《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7:新帝国的试验》中,你会看到: 虽然大家习惯将“汉唐”相提并论,实质上两个朝代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唐朝不是一个贯通一致的时代,方方面面都可以分成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段落来看待; 武则天集结了很多能干的大臣在她身边,这些大臣是否接受了可以有一个女皇帝? 唐诗难写,为什么唐朝还有那么多的诗人和好诗?读诗、学诗、作诗对文人意味着什么? 隋唐时代佛教进一步中国化,出现了具备独特性格的“汉传佛教”……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全13册),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陆续推出——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2:文明的基因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3:从列国到帝国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4:帝国的昂扬精神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5:危机与考验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6:大分裂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7:新帝国的试验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8:新时代的开端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9:分裂与互动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0:世界性帝国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2:帝国的千年变局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3:希望与绝望交杂的时代 目录 第一章隋朝统一的基础 1.隋唐——具有强烈分裂性格的统合时期 2.必须由北朝追溯隋唐由来 3.西魏和东魏实力悬殊 4.《颜氏家训》中记载的胡汉女性 5.胡汉冲突使北齐国力大减 6.“邙山之役”后西魏和东魏最主要的分别是什么? 7.西魏军队里看不出是汉人还是鲜卑人 8.关陇集团的形成 9.府兵制和均田制结合使北周兵源充沛 10.北周武帝的“废佛”动机 11.平阳之战留下的坦途 12.“亡国套式”无法给我们北周迅速灭亡的答案 13.杨坚建立统一朝代的条件 第二章隋朝的积极作为与覆亡 1.隋文帝改州—县两级制 2.人才晋用如何开放并解脱出来? 3.“废乡官”和恢复“本籍回避” 4.“轻赋”使户口大增 5.中古城市的典型——宇文恺重建的长安城 6.恢复洛阳为东都、兴建广通渠 7.隋末过度役使带来了不稳定 8.隋文帝与隋炀帝的“南方情结“表现在哪里? 9.三伐高丽造成农业生产下降 10.关陇集团内讧与隋朝覆亡 第三章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唐朝并非铁板一块 2.一个唐朝,四个很不一样的段落 3.为何说“贞观之治”是初唐的核心? 4.玄武门之变:光辉王朝背后永恒的阴影 5.女主称制掌权,大臣内心接受女皇帝吗? 6.女皇帝要如何安排继位者? 7.唐玄宗利用门第出身可以“修理”大臣? 8.从初唐到盛唐的一个关键——如何处理门阀门第 9.盛唐就是唐朝衰微的关键 10.“安史之乱”前后的律令法制 11.中唐及晚唐的政治统治 第四章唐人的人文世界 1.元稹和白居易笔下的“胡旋舞”记录 2.艺妓的远源 3.唐人全新的身体意识与审美追求 4.唐代女性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地位有哪些不同? 5.婚姻从两家的事变成两个家族的事 6.“假子制”盛行,外国人大量涌入中国社会 7.唐代对外开放的气氛从何而来? 8.如何对待胡人——“安史之乱”前后的巨变 9.“府兵制”与“均田制”瓦解——无法应对外在环境的变化 10.中唐以后,政治监督与制衡机制是如何被打破的? 第五章重读唐诗(一) 1.唐诗为什么重要? 2.唐诗有哪些独特之处? 3.从《古诗十九首》到唐诗,发展出严整的对仗格式 4.对仗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必备的基本能力 5.为什么说唐诗如此不自由? 6.唐诗“为文造情”,诗的功能和精神至此有巨大发展 7.对唐人来说,重要的是文字本身的审美 8.为什么唐诗通常没有主语? 9.王维《鸟鸣涧》和杜甫《旅夜书怀》里的人与自然 10.写诗难,为什么唐朝还有那么多诗人和好诗? 第六章重读唐诗(二) 1.隋唐科举考试为什么以诗赋取才? 2.全民写诗造成了哪些影响? 3.从李白、杜甫读体量庞大的《全唐诗》 4.初唐诗新的探索——诗如何跟现实生活保持距离 5.王维承袭初唐诗歌精神 6.李白写大自然与王维有哪些不同? 7.李白:恣意豪放与不守规则 8.李白难考的身世对其写诗的影响 9.李白与杜甫,画风反差有些大 10.杜甫有李白不会有的力量——杜甫的社会诗与叙事诗 11.唯美与奇僻,中唐诗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第七章唐代佛教与佛寺的进一步发展 1.隋唐佛教的核心——选择、整理、混合 2.唐初佛寺经济及其问题 3.玄奘的取经、译经事业 4.唐代选择大乘而绝弃小乘,大乘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5.“判教”观念——用批判的态度搞清楚佛教 6.天台宗的“三谛圆融” 7.天台宗的“三千一法” 8.天台宗的“教观二门”与“一心三观” 9.华严宗的“判教”系统 10.高度思辨的佛教与会昌法难 第八章从门第到科举 1.唐代科举考试的四个阶段 2.科举考试与学校制度相结合 3.国家慢慢收夺世族的教育权 4.玄宗时期,没有背景的人如何从地方进入中央? 5.为寒门而设的制举 6.从宰相薛元超的人生遗憾看唐代复杂的社会地位机制 7.“兼修国史”对宰相意味着什么? 8.唐代科举制“不糊名”的影响有哪些? 9.牛李党争,门第最后的回光返照 第九章跃动的复古精神 1.唐宋之间的“古文运动”究竟是什么? 2.韵文与散文的发展变化 3.唐代第一波复古运动——陈子昂、李白“返远古” 4.唐代第二波复古运动——韩愈、柳宗元“文以载道”与“文道合一” 5.韩愈:复古恢复的是古代文章的精神 6.韩愈:写文章反对模仿古人,主张自我风格 7.柳宗元:文章是拿来明道用的 8.中唐至晚唐,散文性质的大革命 9.古文运动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10.如何对韩愈、柳宗元的成就进行排序? 第十章藩镇的历史影响 1.唐代府兵制度的优势有哪些? 2.府兵制后来出现了哪些问题? 3.从白居易 导语 这套书是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是今天的历史学家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给今天中国人的中国历史。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历史,太多都是50年前的老书,而100年以来全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却被人们束之高阁,我们一点都不知道。这套书提供的就是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讲透中国历史的运作逻辑。 1、使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懂先秦,比司马光更懂唐宋。 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看到过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献、居延汉简,还有马王堆的帛书。 2、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开启的新史学革命,到今天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欧美汉学界的新成果。 3、采用新写法,思维清奇、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认识。 从头讲述,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思想的厚重感、讲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的现场感、破案的畅快感,应有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