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紫禁城的黄昏(外籍帝师眼中的溥仪与清末政局)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英)庄士敦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帝师”庄士敦的怀旧集,记录了被困在紫禁城的“清室”末落时期的那段特殊日子。熟谙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庄士敦,以帝制向共和的转变为历史背景,以与末代皇帝溥仪交往的经历为线索,对紫禁城里独特、封闭又令人向往的生活图景进行了描绘,把他眼中真实的溥仪和近代中国动荡不安的局面通过回忆录的方式一一呈现出来,形形色色的人物鲜活灵动,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庄士敦,1874年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原名雷金纳德·弗莱明·约翰斯顿。1898年,他作为一名东方见习生被派往香港。从此,庄士敦以学者兼官员的身份在华工作生活了三十四年。 庄士敦是一个汉学功底深厚、具有学者素养的人。他广猎经史子集,喜欢中国古典诗词与饮茶之道。他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著,如《佛教徒在中国》《威海卫狮龙共存》《儒教与近代中国》等。但令其声名大振的则是这本1934年首次出版的《紫禁城的黄昏》。 目录 第1章 1898年的“百日维新” 第2章 维新运动的瓦解 第3章 重新垂帘与义和团运动 第4章 光绪皇帝最后的日子 第5章 慈禧皇太后 第6章 从溥仪登基到辛亥革命 第7章 体面逊位与清室“优待条件” 第8章 大清皇帝与洪宪皇帝 第9章 1917年的张勋复辟 第10章 1919—1924年的紫禁城 第11章 皇帝的几位老师 第12章 迟暮的大清宫廷 第13章 大清王朝的毒瘤——内务府 第14章 乳臭未干的“龙” 第15章 帝制派的希冀和理想 第16章 急躁好动的天子 第17章 真龙腾飞 第18章 龙凤之喜 第19章 从紫禁城逃出去 第20章 御花园里的日子 第21章 颐和园风波 第22章 紫禁城的黄昏 第23章 被关在笼中的天子 第24章 真龙启飞 尾声 龙归故里 序言 1919年,45岁的英国人 、文学硕士庄士敦成了13 岁的小皇帝溥仪的英语老 师。面对这位来自外国的 老师,溥仪充满了尊敬和 好奇,而庄士敦也很喜欢 这个特殊的学生,对他倾 囊相授。可以说,庄士敦 对溥仪的影响很深,他曾 经向溥仪灌输了很多西方 的先进思想,并将一些比 较激进的刊物带给溥仪看 。受其影响,溥仪对祖上 的一些陈规陋习深感不满 ,并着手在紫禁城里进行 改革。后来,在回忆录《我 的前半生》中,溥仪承认 庄士敦对自己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 在中国居住的30多年间 ,庄士敦的足迹遍布中国 20多个省,见闻和阅历都 十分丰富,这些都为他日 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回到英国之后,庄士 敦写就了《儒家与近代中 国》《佛教中国》《紫禁 城的黄昏》等书。 虽然本书凝结了作者庄 士敦的很多心血,但是由 于他本人身份和立场的特 殊性,他对很多问题,比 如对日本人的偏袒,对伪 满州国的认可,都是十分 狭隘的,我们对此要持批 判态度。 本次翻译,在尊重原著 原貌的基础上,对于作者 一些相对偏激甚至错误的 观点和看法,译者或加以 注释进行说明,或补充资 料予以纠正,力争让读者 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历史 事实。总而言之,庄士敦 来自西方,在认知上与我 们有所差异,我们应该以 辩证的态度看待他笔下的 这段历史。。 导语 本书揭开了晚清皇室困居紫禁城鲜为人知的真相,足以和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相互印证,因而以其无可辩驳的充分可信性,显示出了其应有的历史价值。庄士敦写的《紫禁城的黄昏》描述的是从1919年到1924年的那些特殊岁月里,他在其人生高峰时期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庄士敦是一个汉学功力深厚、具有学者素养的人,他是皇帝溥仪的英国老师,名副其实的“中国通”,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著,但令其声名大振的即是这本《紫禁城的黄昏》。一段真实的历史回忆,一个真实的末代皇帝,在庄士敦的眼中,溥仪“不仅宅心仁厚,而且胸怀宽大、富有同情心” 精彩页 整个19世纪,清王朝的地位不断下降。内忧外患一起袭来,皇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清王朝正一步步走上覆灭的道路。1894年,从来没有被中国重视过的小小岛国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打败了泱决中华帝国。这只是日本发动的诸多战争中的一场。日本在此次战争中占据了台湾地区。3年以后,辽东半岛,包括旅顺和大连港也被其占有。这时俄国为了在中国抢占更多的地盘,使其在中国东北的军事地位更牢固,于是假装站在中国这边,强迫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结果呢?俄国获得了更多的中国领土,进一步增强了其在中国东北的军事地位。1898年,曾经居住在中国东北的一位英商说,“事实上,俄国在强占这个国家的领土”;一位英国传教士则称,“除了名义上以外,俄国和它的所有传教士都觉得中国东北属于俄国”。值得一提的是,在俄国毫不避讳地把中国领土据为己有时,中国政府竟然无动于衷,更别提反抗了。假如不是爆发于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假如日本没有把中国东北从俄国手中夺过去,那么俄国就会把今天的辽东半岛甚至整个东北都据为己有,不管是事实上的,还是名义上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1898年,中国不仅被抢走了台湾地区和东北地区。而且,在那年,西方列强抢占中国港口、租界和“势力范围”的活动达到了最高峰。胶州地区,包括天然良港青岛在内被德国占领;接近300平方英里①的威海卫被英国变成自己的租界,自此以后的32年里,这一地区就相当于英国的殖民地。此外,被英国殖民统治的还有面积和威海卫基本一样的香港地区,租期为99年。法国“租借”了香港附近的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意大利也想抢占浙江省的一个港口,结果遭到了中国的反抗,最后没有得偿所愿,意大利内阁也因为这件事在全世界颜面尽失,甚至因此倒台。那时的中国人也感到非常惊讶,他们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够这么英勇。 在西方人眼里,瓜分中国再简单不过了,大胆去做就可以:中国政府和人民只会眼睁睁地看着,不会表达哪怕一丝一毫的厌恶和愤怒。但他们想错了。在侵略范围日趋扩大时,他们只能开始从“文明”的角度进行浸润,并以此取代之前的军事行动。在这之前,中国人一直以世界中心自居,对其他民族极少投以关注的目光,现在他们开始意识到,世界包括很多个不同的民族,各民族之间处于竞争,甚至是对抗的状态。中华民族的人口世界第一,幅员广阔,令其他民族难以望其项背。可是,中国在世界上却毫无地位可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尊重它。有些国家虽然人口和领土面积与中国根本没法比,却比中国要强大得多。 对于残酷的现实,中国人不愿意面对。而毋庸置疑的是他们已经被西方人和日本人赶超了一大截,可是他们却置若图闻。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开始直面现实,开始思考,于是出现了改革派。其保守派推崇循序渐进地改变,对所有灾难性的变革持反对态度,希望在保持现有体制的情况下,进行改善;而激进派则觉得现有体制死气沉沉,根本不足以依靠,应该把整个国家推翻重建。激进派的思路是具有革命性质的,但却危险重重,只要大清王朝一息尚存,这样的改革就势必遭到镇压。 19世纪90年代,中国维新运动最出色的领袖非康有为①莫属。因为他是广东南海人,所以其弟子都用“南海”称呼他。他对大清忠心耿耿,写了一封奏折呈递给光绪皇帝,那场举世闻名的“百日维新”运动就此爆发。大部分统治者想把中国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康有为太危险了,必须除掉。 P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