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孔子传(新校本)/钱穆先生著作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钱穆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西汉司马迁《史记》采集以前各书材料写成《孔子世家》,是为记载孔子生平首尾条贯之第一篇传记。钱穆的这本《孔子传》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最大宗旨,乃在阐扬孔子教育事业之博大精深,而政治事业实乃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部分。本书提要钩玄,折衷群言,而以《论语》为中心大本。其间取舍从违,实不专为讨论孔子之一生,乃为研究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一部人人必读书。
作者简介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教授。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目录
序言
再版序
第一章 孔子的先世
一、弗父何
二、正考父
三、孔父嘉
四、孔防叔
五、叔梁纥
第二章 孔子之生及其父母之卒
一、孔子之母
  疑辨一 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二、孔子生平
  疑辨二 孔子生平
三、孔子父母卒年
  疑辨三 孔子少孤不知父墓
第三章 孔子之早年期
一、孔子之幼年
二、孔子十五志学
三、孔子初仕
第四章 孔子之中年期
一、孔子授徒设教
二、孔子适齐
疑辨四 孔子适齐诸节
三、孔子反鲁
疑辨五 孔子五十学《易》
第五章 孔子五十岁后仕鲁之期
一、孔子出仕之前缘
疑辨六 阳货为大夫与公山弗扰以费叛
二、孔子为中都宰至为司空、司寇
疑辨七 孔子为大司寇及诛少正卯
三、孔子相夹谷
疑辨八 《穀梁》与《史记》夹谷之会
四、孔子墮三都
第六章 孔子去鲁周游
一、孔子去魯
  疑辨九 孔子为师己之歌
二、孔子适卫
三、孔子过匡过蒲
  疑辨十 孔子围于匡与过宋遭司马魋之难
  疑辨十一 孔子将渡河西见赵简子
四、孔子反卫出仕
  疑辨十二 孔子在卫主蘧伯玉家
  疑辨十三 子见南子
五、孔子去卫
  疑辨十四 孟子言孔子未尝终三年淹
六、孔子过宋
七、孔子至陈
  疑辨十五 孔子两至陈
疑辨十六 陈蔡大夫谋围孔子
疑辨十七 楚昭王迎孔子
八、孔子至蔡
九、孔子自蔡反陈
一〇、孔子自陈反卫
  疑辨十八 卫孝公与陈愍公
一一、孔子自卫反鲁
  疑辨十九 季桓子临死嘱康子召孔子
  疑辨二十 季康子以欲召孔子问冉有
第七章 孔子晚年居鲁
一、有关预闻政事部分
二、有关继续从事教育部
  疑辨二十一 宰我列言语科
疑辨二十二 有若状似孔子
三、有关晚年著述部分
  疑辨二十三 孔子删诗
  疑辨二十四 孔子序书作易传
第八章 孔子之卒
一、孔子之卒与葬
  疑辨二十五 孔子泰山梁木之歌
二、孔子之后世
三、孔门七十子儒学之流衍
孔子年表
附录一 读胡仔孔子编年
附录二 读崔述洙泗考信录
附录三 读江永乡党图考
附录四 旧作孔子传略
附录五 旧作论语新编
序言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
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
,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
,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
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孔子生平言行,具载于其门人弟子之所记,复经其再
传、三传门人弟子之结集而成之《论语》一书中。其有关
于政治活动上之大节,则备详于《春秋左氏传》。其他有
关孔子言行及其家世先后,又散见于先秦古籍如《孟子》
《春秋公羊》《毂梁传》《小戴礼记·檀弓》诸篇,以及
《世本》《孔子家语》等书者,当尚有三十种之多。最后
,西汉司马迁《史记》采集以前各书材料成《孔子世家》
,是为记载孔子生平首尾条贯之第一篇传记。
然司马迁之《孔子世家》,一则选择材料不谨严,真
伪杂糅。一则编排材料多重复,次序颠倒。后人不断加以
考订,又不断有人续为孔子作新传,或则失之贪多无厌,
或则失之审核不精,终不能于《孔子世家》以外别成一惬
当人心之新传。
本书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
其最大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学不厌
、教不倦”者,而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与其教
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业次之。因孔
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上之主要贡献,厥在其自为学与其教育
事业之两项。后代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其意义即在此。故
本书所采材料亦以《论语》为主。凡属孔子之学术思想,
悉从其所以自为学与其教育事业之所至为主要中心。孔子
毕生志业,可以由此推见。而孔子之政治事业,则为其以
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部分。虽事隔两千五百年,孔子之
政治事业已不足全为现代人所承袭,然在其政治事业之背
后,实有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番精神,为孔子学术
思想以学以教、有体有用之一种具体表现。欲求孔子学术
思想之笃实深厚处,此一部分亦为不可忽。
孔子生平除其自学与教人与其政治事业外,尚有著述
事业一项,实当为孔子生平事业表现中较更居次之第三项
。在此一项中,其明白可征信者,厥惟晚年作《春秋》一
事。其所谓订《礼》《乐》,事过境迁,已难详说,并已
逐渐失却其重要性。至于删《诗》《书》,事并无据。赞
《周易》则更不足信。
以上关于孔子之学与教,与其政治事业、著述事业三
项层次递演之重要性,及其关于著述方面之真伪问题,皆
据《论语》一书之记载而为之判定。汉儒尊孔,则不免将
此三项事业之重要性首尾倒置。汉儒以《论语》列于小学
,与《孝经》《尔雅》并视,已为不伦。而重视五经,特
立博士,为国家教育之最高课程,因此以求通经致用,则
乃自著述事业递次及于政治事业,而在孔子生平所最重视
之自学与教人精神,则不免转居其后。故在汉代博士发扬
孔学方面,其主要工作乃转成为对古代经典之训诂章句,
此岂得与孔子之“述而不作”同等相拟。则无怪乎至于东
汉,博士皆倚席不讲,而太学生清议遂招致党锢之祸,而
直迄于炎汉之亡。此下庄老、释氏迭兴并盛,虽唐代崛起
,终亦无以挽此颓趋。此非谓《诗》《书》《礼》《易》
可视为与儒学无关,乃谓孔子毕生精神,其所谓学不厌、
教不倦之真实内容,终不免于忽视耳。
宋代儒学复兴,乃始于孔子生平志业之重要性获得正
确之衡定。学与教为先,而政治次之,著述乃其余事。故
于五经之上,更重四书,以孟子继孔子而并称,代替了汉
唐时代以孔子继周公而齐称之旧规。此不得不谓乃宋儒阐
扬孔子精神之一大贡献。宋儒理学传统迄于明代之亡而亦
衰。清儒反宋尊汉,自标其学为汉学,乃从专治古经籍之
训诂考据而堕入故纸堆中,实并不能如汉唐儒之有意于通
经致用,尚能在政治上有建树。而孔子生平最重要之自学
与教人之精神,清儒更所不了。下及晚清末运,今文《公
羊》学骤起,又与乾嘉治经不同。推其极,亦不过欲重返
之于如汉唐儒之通经而致用,其意似乎欲凭治古经籍之所
得为根据,而以兴起新政治。此距孔子生平所最重视之自
学与教人精神,隔离仍远。人才不作,则一切无可言。学
术错误,其遗祸直迄于民国创兴以来之六十年。今者痛定
思痛,果欲复兴中国文化,不得不重振孔子儒家传统,而
阐扬孔子生平所最重视之自学与教人精神,实尤为目前当
务之急。本书编撰,着眼在此。爰特揭发于《序言》中,
以期读者之注意。
本书为求能获国人之广泛诵读,故篇幅力求精简。凡
属孔子生平事迹,经历后人递述,其间不少增益失真处,
皆一律删削。本书写作之经过,其用心于刊落不着笔处,
实尤胜过于下笔写入处。凡经前人辩论,审定其为可疑与
不可信者,本书皆更不提及,以求简净。亦有不得尽略者
,则于正文外别附“疑辨”二十五条,措辞亦力求简净,
只略指其有可疑与不可信而止,更不多及于考证辨订之详
。作者旧著《先秦诸子系年》之第一卷,多于孔子事迹有
所疑辨考订,本书只于“疑辨”诸条中提及《系年》
导语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
本书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最大宗旨,乃在阐扬孔子教育事业之博大精深,而政治事业实乃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部分。
精彩页
第一章 孔子的先世
一、弗父何
孔子的先世是商代的王室。周灭商,周成王封微子启于宋,遂从王室转成为诸侯。四传至宋滑公,长子弗父何,次子鲋祀。滑公不传子而传弟,是为炀公。兄终弟及本是商代的制度。但当时已盛行父子相传。鲋祀弑其叔父炀公,欲其兄弗父何为君。但弗父何若为君,当治其弟弑君之罪,在家庭间又增悲剧,因此弗父何让不受。其弟鲋祀立,是为厉公。弗父何仍为卿。孔子先世遂由诸侯家又转为公卿之家。直到孔子时,鲁国孟僖子尚说孔子乃圣人之后,因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厉公。
二、正考父
弗父何曾孙正考父,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皆为上卿。但正考父不自满假,每一受命,益增其恭。又自奉甚俭。尝为《鼎铭》,曰: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
余敢侮。鳢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这真是一有修养的人。
三、孔父嘉
正考父生孔父嘉。孔父是其字,嘉是其名。因获赐族之典,其后代以其先人之字为氏,乃曰孔氏。孔父嘉为孔子之六代祖。
宋宣公传其弟为穆公,孔父嘉为大司马。穆公又传其兄宣公之子为殇公,孔父嘉受遗命佐助嗣君。华父督欲弑君,遂先杀孔父嘉。
四、孔防叔
孔父嘉曾孙曰孔防叔,畏华氏之逼,始奔鲁。为防大夫,故日防叔。鲁有东防西防,防叔所治为东防,在今费县东北。
孔氏本为宋贵卿。或说孔父被杀,孔氏即失卿位,其子即奔鲁。或说孔父死后,孔氏卿位尚存,至防叔始奔鲁。恐当以后说为是。孔氏奔鲁后,卿位始失。但亦不即为受地而耕之平民。在当时,贵族、平民之间尚有新兴之士族,或是贵族后裔之疏远者,或是贵族之破落者,与夫平民中之俊秀子弟,因其学习当时贵族阶级礼乐射御书数诸艺,而得进身于贵族阶层中当差服务,受禄养以为生。此等士族,各国皆有,而鲁为盛。孔防叔在鲁,其身分亦为一士。其为大夫亦只受禄,不得与封地世袭者相比。至是,孔子先世遂又由贵族公卿家转为士族之家。
五、叔梁纥
孔防叔之孙日叔梁纥,因为鲁郰邑大夫,亦称郰叔纥。郫字亦作鄹、作陬,又作邹,乃邑名,非国名,与邹国之邹异。
叔梁纥武力绝伦,在当时以勇称。
《左传》襄公十年:
晋人围倡阳,倡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
偪阳城门有两重,一晨夕开阖之门,又别为一门,高悬在上。倡阳人开其晨夕开阖之门,诱攻者进人城,乃放悬门而下之,阻绝进者使不得出,未进入者不得人。叔梁纥多力,抉举其悬门,使不坠及于地,使在内者得复出。
叔梁纥为孔子父。
第二章 孔子之生及其父母之卒
一、孔子之母
叔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无子。有一妾,生男曰孟皮,病足,为废人。乃求婚于颜氏。颜氏姬姓,与孔氏家同在陬邑尼丘山麓,相距近,素相知。颜氏季女名徵在,许配叔梁纥,生孔子。
【疑辨一】
《史记》称叔梁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此因古人谓圣人皆感天而生,犹商代先祖契,周代先祖后稷,皆有感天而生之神话。又如汉高祖母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遂产高祖。所云“野合”,亦犹如此。欲神其事,乃诬其父母以非礼,不足信。至谓叔梁老而徵在少,非婚配常礼,故曰“野合”,则是曲解。又前人疑孔子出妻,实乃叔梁纥妻施氏因无子被出。孟皮乃妾出,颜氏女为续妻,孔子当正式为后。语详江永《乡党图考》。
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