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润文,1955年生,籍贯浙江,198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助教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评委。
现任:
广州美术学院二级教授、造型学院院长
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我应该不算是一个地道的写实主义画家。尽管我正视、关心现实,不但正视、关心,而且还要把周围的现实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但我并不试图对现实作一种直率、逼真的表现,而是采取象征、隐喻以及幻想的手法来进行描述,于是在我的绘画中具体的现实变成了一种具有激发人们某种联想的“创造性现实”。而这种创造性现实又实实在在起源于具体的现实,所以尽管观众看到的是画面上代表着的“创作性现实”的艺术形象,但是他仍可以通过这种艺术形象领略到具体现实的存在,并能够区分这种艺术形象的双重性特征:虚构的和现实的。譬如,我的表现“记忆”系列作品中的一幅《封存的记忆》。主体形象是缝纫机,这在现实当中是一个很常见的物体,在画里我把它处理在岩石的包裹之中,而露出的部分又似乎正被人操作运行着,这在现实当中显然不合情理。但在我的想象下,缝纫机以及包裹它的岩石、纺织物等,这些现实中的物体被主观地融合在一起时就带上了一种虚构、幻觉般的色彩,以一种新的现实出现在观者面前,使人感觉到既是虚幻的,又是具体的、真实的,从而产生一般写实绘画所不能产生的艺术效果。
我创作表现单个人物画的关注点不在一个“肖”字,也就是说我并不是想将我所表现的这个现实人物的长相、精神气质惟妙惟肖地画出来。我的绘画目的是借用这个真实的人物来体现我内心深处所积压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往往是由外界刺激所造成的,但没有一个很具体的轮廓,只能说同“虚幻”“神秘”“恐慌”“希望”这种情感体验能联系起来。所以我的表现手法便同这些词汇挂上了钩,因而传达给观众一种“特别”的印象。例如:在《落叶的春天》这幅画中,我将少女嵌在一个半圆形的壁龛前,令人想起西方美术史中不断出现过的宗教画,特别是圣母的画像,但我本人没有一点宗教意识,也不想将少女画成圣母。我想表达的是一种虚幻、神秘的气氛,一种伤心和悲戚感。画中承载少女的如刑具般的凳子,散落四周的如金属般的树叶都能烘托这种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