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特·D.S.麦肯齐,英国著名的中欧史学者,主攻瑞士史。牛津大学现代史教授,皇家历史协会会员,《英国历史评论》特聘编辑,华盛顿大学与纽约大学欧洲史客座教授,柏林大学荣誉历史学博士,巴黎大学访问学者。
在欧洲地图上,瑞士的版图很小,于是,人们对这样一个小国竟能作为独立的国家存在数百年感到诧异。瑞士周边强国环伺,北部是德意志帝国的巴登一符腾堡州和巴伐利亚自由州,东北部是奥匈帝国的蒂罗尔州,南部是意大利王国的皮埃蒙特大区和萨伏依,西部则是法兰西共和国,但瑞士拥有强大的天然屏障来拱卫它的安全。这些屏障曾经帮助瑞士人击退了自瑞士建立以来的多次外敌入侵。瑞士国土的东北部流淌着一条大河,即德语诗歌中赞颂的“父亲河”——莱茵河。瑞士的东北部是风景优美的康斯坦茨湖。康斯坦茨湖位于瑞士和德意志帝国的交界处,同时与格里森阿尔卑斯山脉共同构成瑞士的东部国界。里申阿尔卑斯山脉和本宁阿尔卑斯山脉以及日内瓦湖和侏罗山脉则横亘在西部,组成一个环形将瑞士与外部世界隔开。
瑞士的疆域虽然较小,但在众多领域成就斐然。瑞士国土总面积达一万五千九百八十八平方英里。换句话说,瑞士国土面积仅比美国的纽约州或宾夕法尼亚州面积的三分之一或得克萨斯州面积的十五分之一稍大一些。经过缓慢扩张后,瑞士国土才达到如今的规模。14世纪,即“八州之邦”时,瑞士的国土面积只有五千二百零六平方英里。虽然国土面积小,但瑞士有群山环绕。山脉雄伟壮丽不可言喻,层峦叠嶂、变化无穷又气势恢宏。瑞士境内的格里森阿尔卑斯山脉、里申阿尔卑斯山脉和本宁阿尔卑斯山脉不仅各自拥有雄奇的山峰,而且山势构造各不相同。高大的山脉以花岗岩为核心,往上是片麻岩和云母板岩。大圣伯纳德山口主要由石灰岩构成,而另外一些山脉则主要由粗糙的砾岩构成,如劳斯贝格山和瑞吉山就以松散的砂岩为主。
圣哥达山口虽然最高峰不足一万英尺,远不如相邻的瓦莱州内的山脉高大,但依然是瑞士意大利语区的荣耀。瓦莱州内屹立着雄伟的大圣伯纳德山口和辛普朗山口。两座山的海拔都是一万一千英尺,都因倾注了“以人力使天堑变通途”而闻名。此外,瓦莱州内还有海拔超过一万五千英尺的罗莎峰,山顶白雪皑皑,光彩夺目,山脚的冰川秀丽无比。更令人惊讶的是,罗莎峰后还有位于意大利共和国边境的如冷峻哨兵般矗立的策马特峰和马特洪峰,而马特洪峰的最高峰的高度令人望而生畏。在平均海拔一万一千英尺的群山中,马特洪峰的最高峰跃然而出,并高出群山的平均海拔近四千英尺。马特洪峰的最高峰表面光滑得像一座“方尖碑”。传说永世流浪的犹太人和波斯帝国国王亚哈随鲁都曾深入马特洪峰的无人之境。他们登上了马特洪峰峰顶,并发现了一座隐藏在茂密森林中的美丽城市。自古以来,这里的居民就将马特洪峰当作“心目中的天堂”,甚至是“真正的天堂”。这里确实是人们梦想中的天堂——遍地都是奶酪、黄油和可以架桥的麦辊。传说一位猎人曾经偶然闯入这片圣地,并在这里发现了肥美的野山羊和羚羊。但他只能每隔二十年进去一次,并且不能带走任何猎物。
撇开传说不谈,虽然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马特洪峰无法攀登上去,但仍然不断有人尝试。1865年夏天,19世纪最勇敢的登山家爱德华·温珀和同伴曾登上马特洪峰峰顶。虽然六名同伴中有四名在下山过程中丧生,爱德华·温珀也因恐惧而不敢再次攀登马特洪峰,但他们已经给大家指明了方向。后来的人们便开始追随爱德华·温珀的步伐。甚至有一位十八岁的年轻姑娘也完成了登顶马特洪峰的壮举。至此,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将马特洪峰列入了要征服山峰的名单里。
位于伯尔尼高地的施雷克峰海拔一万三干三百七十九英尺。一群稍低的山峰环绕在它周围,包括威尔霍恩峰、韦特霍恩峰、施奈霍恩峰、弗尔峰、奥伯拉霍恩峰和芬斯特腊尔霍恩峰。每一座山峰都见证着关于勇敢、灾难和死亡的故事。登顶的人中,有的克服了自身障碍,有的推动了科学发展,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在这些山峰中,每年都有许多可怜的牧羊人和搜寻水晶的人失去生命。由于其他行业日渐凋零,他们不得不从事着危险的贸易。伯尔尼高地的洞穴特别是弗林肯贝格地区的著名洞穴中似乎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水晶。多年来,这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句子——
苦寒严霜里,绳索荡山行,
星光灿烂洞,采撷璀璨晶。
地处伯尔尼兹阿尔卑斯山脉的瑞吉山曾经是游客们最希望登顶的山峰,现在则可以坐火车到达。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是,曾经的每一位登山者都会得到两位教皇的称颂。瑞吉山曾经荒无人烟,如今却建有一家精品酒店。再往前,在博德利地区绵延不断的山峦中,矗立着海拔近一万四千英尺的少女峰。少女峰不仅宁静秀美,而且具有令人震撼的景象,象征着无与伦比的高贵灵魂。
瑞士最大的河流都发源于格劳宾登州和瓦莱州山脉。首先是“德意志圣河”——莱茵河。莱茵河由前莱茵河和后莱茵河等众多支流汇聚而成,然后向东流淌又汇聚了普莱苏尔河、兰德夸特河和塔米纳河,到边境萨尔甘斯时汇聚成了一条大河,流入康斯坦茨湖,这也是瑞士的东部国界。P1-9
“华文全球史”系列作为一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优秀的世界历史丛书,对增加读者的知识,开阔读者的视野,具有积极的意义。
《瑞士史》是哈里特·D.S.麦肯齐教授的代表作品,详细讲述了瑞士通史,比较客观地阐明了瑞士作为欧洲十字路口国家的战略地位及其诞生的大国博弈、争雄、战争,系统地剖析了瑞士对欧洲、大国兴衰的影响。
《瑞士史》是哈里特·D.S.麦肯齐教授的代表作品,比较客观地阐明了瑞士作为欧洲十字路口国家的战略地位及其导致的大国博弈、争雄与战争,系统地剖析了瑞士对欧洲大国兴衰的影响。瑞士为什么一边“藏”在阿尔卑斯山脉中,一边对中世纪、近代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瑞士雇佣军为什么在中世纪成为“炙手可热”的招牌?瑞士的独立与统一为什么是奥利地、法兰西妥协的结果?瑞士在走向近代的过程中为什么避免不了战争的痛苦?瑞士中立国地位是如何确立并得到保障的?本书进行了详细解答。
本书详细讲述了瑞士通史, 比较客观地阐明了瑞士作为欧洲十字路口国家的战略地位及其诞生的大国博弈、争雄、战争, 系统地剖析了瑞士对欧洲、大国兴衰的影响。内容包括: 瑞士的自然特征 ; 罗马人统治下的瑞士 (公元前113年-公元400年)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