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目击道存(知恬斋读书札记)/百科学人文库
分类
作者 涂波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涂波,1973年生,200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已出版的著作有《王夫之诗学研究》《万卉竞芳:长江流域的少数民族文学》《知恬斋自选集》,发表论文多篇。
后记
读《庄子.缮性》,至“
以知养恬”“以恬养知”“知与
恬交相养”,不禁废书而叹
。今之学术生态,以项目
、职称、奖项、论文为标
的。学者动笔之前,先存
此功利心,初心既已不纯
,文章焉能传世?因自名
日“知恬斋”,凡读书作文,
不以一己得失挂怀,拒名
利而绝世俗,至于水平之
高下,文笔之工拙,只好
留待识者指正了。
涂波(知恬斋)
二零一九年一月十九日
目录
读 ———《论语》
“三十而立”之“立”是指“学有所成”
“无友不如己者”是强调“慎于交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是训诫儒家弟子亲身示范方能引领民众,与民众知情权无涉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是感慨宠妾与宠臣阻挠破坏儒家宏业,与歧视妇女无涉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让“德”与“学”充实“位”与“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强调敬业与守规矩,与“愚忠”无涉
“礼之用,和为贵”:周礼的价值在于以合理的方式达到和谐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骂尽春秋雄霸之主
“食不厌精”是强调上得庙堂嚼得草根,与贪图享受无涉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是强调践言,与“愚孝”无涉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章分析四种求道之人
“焉能系而不食”:失败总比无意义好
“人未有自致也,必也亲丧乎”:从“亲丧”引申出献身精神
《论语》问答
读 ———《孟子》
“为我”“兼爱”,过犹不及,都是危险思想
“万物皆备于我”:“自我”不落在“万物”的层次上,才能兼备“万物”
说“尽心知性知天”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言语轻率是没有责任心的体现
孟子辩才难胜淳于髡
附:王阳明四句教心解
读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无”怎么“生”出“有”来?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为无为”:有时“不做”比“做”更重要
“道”只是一个概念
“天地”“圣人”皆不仁:老子冷冷地说了句真话
山谷、洞穴皆是“无”的呈现
“无私”方能“成其私”:老子的话是说给上根器人听的
“上善若水”,“下善如火”
“功成身退”,功不成奋斗不止
祖师爷都死了,道教还在宣扬“不死”神话
修桥补路,“无用之用”
低能耗、少欲望、不发展才是老子的社会理想
警惕突如其来的“宠”与“辱”
“实”与“动”太寻常,所以只谈“虚”与“静”
领导艺术的四个层次
算法思维是人类的灾难
可以不发展,但不能被奴役
绝学无忧,拒绝“前见”
读 ———《庄子》
庄子何为
说“逍遥”
《逍遥游》:更上一层的人生境界
《逍遥游》问答
《齐物论》:祛除我执、成见、智辩,差别自然消失
《养生主》:在乱世中保住修道的本钱
《人间世》:存诸己才能存诸人
《德充符》:才全而德不形
《大宗师》:有真人然后有真知
《应帝王》:浑沌为心,清静治世
《骈拇》: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马蹄》:聪明是自然的敌人
《胠箧》:人生锁不住任何财物
河南商丘漆园修道学校招生简章——《逍遥游》文义趣解
《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释
《养生主》开篇为什么要谈知与养生的关系
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释《德充符》“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
壶子四相与《应帝王》的结构
读 ———《史记》
“三皇”象征华夏民族发展史上的三个阶段
禅让的本质是宗族间的实力平衡
大禹为何要杀防风氏?
鲧败禹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飞雉登鼎”背后的故事
红颜不是祸水,夺嫡才是大罪
秦晋关系之离合与秦之自强
寒食无关介子推
谁在一鸣惊人?
说“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
说勾践灭吴之真正的幕后推手
论春秋战国时期所谓文化
说司马错伐蜀背后的故事
焚书坑儒源于秦廷内斗
陈胜吴广为何在大泽乡起义
项羽的思维停留在战国时代
非天之罪,非战之过,都是年轻惹的祸——说项羽
刘邦洒落胜项羽,智谋胜韩信
女主常有惊世之举
孝文仁而不愚、生死通达
汉景帝用晁错是一生败笔
后记
精彩页
《论语》中有一段话非常有名: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这段话是夫子晚年的自我回顾。每每读到这段话,我总会感动,并领悟到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的最重要原因:他追求的是人格而不是事业,他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至老不衰。试想我们每一个人,孩提时都有梦想,都有追求,追求人生更美更充实。但梦想慢慢会褪色,追求不久会止步。一般来说,二十岁之前进步是最快的,二十岁到三十岁很多人也还会有发展和突破。四十岁之后还有长足进步的人就少之又少了。现在大学校园里面,好多年轻人终日里闲逛、网聊、游戏甚至玩偷菜这种无聊东西,二十岁就如此空虚无聊。难道他们没有了追求,不准备有任何进步了吗?如果这样的话,他们的人生太可悲了。二十岁都不进步,难道三十岁、四十岁会发生令人期待的奇迹吗?不会的,二十岁不努力,等待你的只能是更深的空虚甚至屈辱。孔子常告诫弟子:“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论语·阳货》)一个人不重视修养,到了四十岁还是一个被人厌弃的人,那他的人生也就完结了。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是说十五岁有志于学术。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家境贫寒。十五岁之后,才有条件系统地追求学问。孔子回忆自己少年时期的经历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他曾经为人放牧过牛羊,也为富人管理过账簿,靠着这种半工半读的生活,最后竟成了中国最博学的大学者和思想家,这中间有多少屈折辛酸的经历,后人哪里尽数知悉呢?
“三十而立”是什么意思?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为:“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三十岁才懂礼仪,太晚了吧?李泽厚《论语今读》解释说:“三十岁建立起自我。”建立自我是什么意思?现在一般十三四岁的小孩都特别崇尚个性,那是因为他们有了自我意识,这算是建立自我吗?这些注释都有些不得要领。其实“三十而立”的“立”字可训为“成”,“三十而立”即学有所成的意思。《广雅》:“立者成也。”成立成立,成和立是可以互训的。十五岁而有志于学,三十岁学有所成,句意多么简单连贯又明了。孔子三十岁之后创办私学招收弟子,如果自己学无所成,那不是误人子弟吗?
“四十不惑”,杨伯峻先生解为:“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李泽厚则说:“(孔子)四十岁不再迷惑。”这样的理解都显得空洞。我以为“不惑”是坚持理想不动摇的意思。这句直承上句而来,“三十而立”是学有所成,但学成并不是一个结束,而是成就理想的一个开始。孔子的理想在学问中孕育、探索,又因学有所成而激发起致用之宏愿。自己的理想是否完善?理想和现实有多大差距?这需要求证于诸家,也需要在时代的风浪中去实践、验证。孔子三十岁之前研究的是古学,是商周时代留下的旧学问。这些旧学问能否适应新时代,还需要进行完善和求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向老子问道,却被老子狠狠训了一通,“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看来老子认为孔子的旧学问已经不合时宜。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大趋势已不可避免。你还想逆流而上,恢复周礼,这无异于螳臂当车、痴人说梦。孔子向老子求教,很可能是孔子四十岁之前的事。因为这时候他还有“惑”啊!不过,老子以及其他贤达的教诲,只是丰富和深化了孔子的思想和价值体系,并未摧毁孔子复兴周礼的决心。经过十余年的思索沉淀,变旧为新,孔子逐渐形成一整套系统的、不可动摇的价值观,这是四十孔子“不惑”之具体内涵所在。
虽然建构了理想,但实现它却会遭遇诸多困难。孔子四十岁以后,历任鲁国的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经历了不少政治风浪。五十五岁时,因为不为三家权臣所容被迫周游列国。
P2-4
导语
《目击道存(知恬斋读书札记)/百科学人文库》系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涂波研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等典籍时的读书札记汇编。分为四个部分:读《论语》、读《孟子》、读《老子》、读《庄子》、读《史记》。本书选取了人们熟知的一些经典语段,在学界大家的多种解释的基础上,阐释自己的理解,并与现实结合,具有现代意义。该书由典籍名句或某种观点观念为引,阐发读典过程中所思所想所延展,议论纵横,时有独见。
内容推荐
本书为作者重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的读书札记,学术性与趣味性兼容。作者以切实的人生体悟与经典文本互证,时有新颖见解。书中对《论语》“三十而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做出了新解释;对《养生主》“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的理解,则将思想还原到鲜活生动的言说现场;探讨寒食节与介子推的关联,对“勾践灭吴”故事的钩沉,对项羽失败原因的推论,均是以细读为前提,触类旁通,揭示了历史故事不为人知的侧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3: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