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中国故事原创文学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郭洪波
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精神的引领下,聚焦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王选的生平事迹、励志故事、科技贡献及社会影响,通过朴实的语言叙述了王选在成长的岁月里如何经历生活的磨砺,如何在逆境中立志奋发,从而成就伟大人生的故事;以激情洋溢的笔触,生动再现了王选痴守科学梦想,敢为人先,勇攀科技高峰,不屈不挠地主持研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建北大方正集团的感人经历,谱写了一部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不断自我完善与升华的人生传记。
作者简介
郭洪波,1939年出生于北京,祖籍安徽。历任北京市中学教师,《中国校园文学》编辑部副主任,《人民教育》杂志编辑室主任、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著作有长篇传记文学《中华之光一王选传》《燕园青鸟—一杨芙清传》、报告文学《探索冰川奥秘的勇士——访冰川学家谢自楚》《篮球与金质奖章——访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副主任王光纶》《山花烂漫,飘香千里》等、短篇小说《盯》《两支柔和七星》《最后的午餐》、长篇童话小说《小竹马历险记》。
《盯》获全国红烛奖小说征文一等奖,《中华之光——王选传》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
目录
一 少年时代
和睦幸福的家庭
上海南洋模范学校
二 北大骄子
漫步未名湖畔
就选计算数学专业
可敬的专业课老师
三 研制计算机的艰苦岁月
调试“北大一号”计算机
研制“红旗机”
“懒汉屋”与“魔症”
漠视饥饿的勇士
直面死神的召唤
驱走了病魔
四 动荡年代见深情
通过软件研究硬件
鸿雁密码
最新的编译系统
在劫难逃
助教的婚礼
勒令书
匿名人的发明创造
五 宏伟的“748 工程”
意外的机遇
瞄准最先进的“第四代机”
惊人的“第一笔”
北纬旅馆论证会
等待机遇
机遇找上门
激光输出装置
计算机输出了“羊”字
六 中华之光
尺幅小报 轰动京城
发往伦敦的告急电报
赏心悦目的《伍豪之剑》
香港国际会议
原理性样机通过鉴定
烦人的“冲击波”
晴天霹雳
列入国家规划
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腾飞
华光Ⅲ型系统问世
永别了,铅排工艺
让美国机器起死回生
为祖国争光
七 驰名中外的方正系统
王选的“顶天立地”模式
“北大方正”的诞生
纪念“748 工程”20 周年暨电子出版技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
彩色革新浪潮
打进日本印刷市场
八 甘为人梯
退出科研第一线
为国为民 参政议政
积劳成疾
九 巨星陨落 精神永存
把鲜血留给更需要的人
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后记
序言
王选(1937-2006),
汉族,1937年2月出生于
上海,祖籍江苏无锡。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
学力学系,是计算机汉字
激光照排系统发明人。曾
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
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
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
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文字
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
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
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
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
主席、首席科技顾问,中
国科协副主席,国家中长
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总
体战略顾问专家组成员;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第
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第十届全国
政协副主席。
王选院士是著名的计算
机应用专家,主要致力文
字、图形、图像的计算机
处理研究。1975年开始主
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
排系统和之后的电子出版
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开
创性地研制出当时国外尚
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
系统,针对汉字印刷的特
点和难点,发明了高分辨
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
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
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
,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
信息(参数)描述笔画特性的
方法,获欧洲专利l项和中
国专利8项。这些成果的产
业化和应用,占领了国庆
99%的报业市场、90%的
书刊(黑白)市场以及海外
90%的华文报业市场,使
延续上百年的中国传统出
版印刷行业得到彻底改造
,被公认荛“毕异发明活字
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
第二次革命”,也为信息时
代汉字和中华民族文化的
传播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后,王选院士又相继
提出并领导研制了大屏幕
中文报纸编排署统、远程
传版技术、彩色中文激光
照排系统、新闻采编流程
管理系统和直接制版系统
等,这些成果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在国内外得到迅
速推广应用,使中国报业
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
前列,创造了极大的经济
荔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我
国自主创新和用高新技术
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
王选院士一生勇于创新
、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无私奉献,为广大知识分
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赢
得了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评
价与广泛型誉。其成果两
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
等奖,两次被评为中国十
大科拶成就。王选院士因
此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科学奖”“日内瓦国际废明展
览会金牌”“首届毕异奖”“首
届中国专利发明创造金奖”“
陈亲庚技术科学奖”“何梁何
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美国中国工程问学会个人
成就奖”“台湾潘文渊文教基
金奖”“香港蒋氏科技成就奖
”等,并多次被授予“全国劳
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
首都楷模”等荣誉称号。
2002年初,鉴于王选院士
在科技领域做出的杰出贡
献,国务院授予他2001年
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导语
本书记叙了科学家王选的生平事迹。作者以激情洋溢的笔触,生动地再现了被喻为“当代毕昇”、北大方正创始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选痴守着一份科学梦想,不屈不挠地主持研发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完成了继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谱写了一曲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不断自我完善与升华的人生传奇。
后记
1990年,广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在中国科学院多位
科学家的热情支持和指导
下,出版了一套“当代中华
科学英才”丛书。我当年是
《人民教育》编辑部的记
者,有幸参与了丛书之一
、王选老师的第一本传记
《中华之光——王选传》
的采写。
传记出版前,王选老师
在百忙之中审阅了我采写
的手稿。
当我去北京大学取稿时
,王选老师对我说:“有一
点,我还要特别强调,汉
字激光照排系统绝不是我
一个人的功劳,它凝聚了
很多人的心血和智慧。”说
完,他就一连提出10多个
人的名字,希望我能在书
中补写。
王选老师的谦虚,我在
采访时已经深有体会。这
次,他在审读文稿时流露
出的谦逊待人的品格,再
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北京大学回来后,我
尽力补充了一些协作单位
的支持材料和王选老师助
手的事迹。不过,离王选
老师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
距。毕竟,这是王选老师
的第一本传记,篇幅有限
,只能以他为主,不能涉
及太多的人和事。为此,
我在书稿的最后一章,附
加了300字的“特别声明”,
向王选老师表达了深深的
歉意。
1990年底,“当代中华
科学英才”丛书出版发行,
《中华之光——王选传》
问世,深受读者欢迎。该
丛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
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
奖。《中华之光——王选
传》也受到多家媒体关注
,《中国青年报》《文摘
报》《电脑报》等多家媒
体都进行了连载。王选老
师在给友人的信中也曾谈
及此书:“本书所写的汉字
激光照排系统研制过程基
本属实。但印在封面上的‘
内容提要’提法不妥,‘中国
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中国当
代毕舁’等提法,均把大家
的功劳归于一人……”
这封信,又一次显示了
王选老师淡泊名利、虚怀
若谷的高尚人品。但他或
许不知,祖国亿万民众根
据他的高尚品德和科学上
的巨大贡献,早已把上述
两顶桂冠授予了他,至今
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2018年1月,广西科学
技术出版社来北京参加图
书订货会,我很高兴见到
了社长卢培钊先生和总编
辑陈勇辉女士,也见到了
年轻尽职的责任编辑罗煜
涛。我们愉快地回忆了20
多年前出版发行“当代中华
科学英才”丛书的情景,也
畅谈了出版社近几年的发
展盛况和丰硕成果。
当然,我们也谈到当年
出版的一大遗憾:王选老
师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
无限忠诚,为我国汉字印
刷术第二次革命奉献出毕
生的心血,为汉字和中华
民族文化顺利跨入信息化
时代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但是我在王选老师的第一
本传记中,只写到华光Ⅳ
型系统在全国新闻出版系
统、全国印刷业大规模推
广以及外国激光照排系统
厂商开始退出中国市场的
实况,1990年以后的情况
就看不到了。
为此,我们决定再次合
作,由我对原传记做补充
修订,补充1990年以后王
选老师带领北大方正团队
攀登科技高峰留下的闪光
足迹,为广大青少年读者
出版一本1 0多万字的新版
传记。王选老师在高科技
领域奋勇拼搏,贡献巨大
,10多万字的传记只能挂
一漏万。虽然本书篇幅较
短,但是关于王选老师勇
于创新、敢为人先、勇攀
科技高峰,发明汉字激光
照排系统的感人经历均有
较详细的叙述,使广大青
少年读者用较短的时间就
能概括地了解王选老师奋
勇拼搏的一生,从而得到
有益的启迪和激励。
精彩页
五 宏伟的“748工程”
意外的机遇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三次新技术革命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全球。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推广使用,把人类社会迅速推向信息化时代。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古老的东方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历史悠久的中国方块字也遇到了空前的挑战。
中国的汉字多达8万个,常用的汉字也有3500个,这真是文字的海洋!如何把这样庞大的文字大军快速输入电子计算机中,成了大难题。中国的电子计算机专家们为此伤透了脑筋。要想在中国推广使用计算机,必须妥善解决汉字的信息处理技术。
王选和陈垄鲸早在1972年就对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好几个月,他们像着了魔似的伏在写字台上统计和分析汉字的偏旁结构及字根的规律。王选还画出了无数的表格进行统计,试图用几十个键盘把成千上万的方块字输入电子计算机,他还认真地写出一篇题为《用小键盘输入汉字的方法》的文章。
就在他准备深入研究汉字输入方案的时候,一项更加宏伟的科研事业把王选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他的人生道路从此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1975年春天,北大想用上一年新研制出来的一台电子计算机把学校的管理工作抓起来,就组织了一大批人分头到学校的印刷厂、物资部门及财务部门进行调查。陈垫鲸当时正患美尼尔综合征在家休病假,但她还是带病参加了这项工作。当陈垫鲸跑到印刷厂调查时,意外地了解到国家有一个关于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重点科研项目,代号为“748工程”。
1974年,第四机械工业部(1982年5月改称电子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于1998年3月撤销)、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科学院、新华社和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5个单位联名向国务院和国家计划委员会打报告:为解决汉字输入和输出计算机的难题,要求将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报告得到周恩来总理的关注和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大力支持。1974年8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48工程”,并将它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成立了“748工程”办公室,由第四机械工业部的郭平欣(“748工程”办公室主任)主持这项工作。王选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就拍掌叫好:“应该给发起‘748工程’的人记一大功!”
“748工程”包括3个子项目——汉字精密照排系统、汉字情报检索系统和汉字通信系统。王选最感兴趣的是汉字精密照排系统,他当时就意识到这个项目的重大科研价值:这是专门用于书刊和报纸编辑排版工作的系统,如能研制成功,就可以运用现代科技,对我国传统的出版印刷行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出版印刷行业一旦通过电子计算机实现无纸编辑和照相排版,我国的报纸及书刊的排印速度将大幅度提高,它对推动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加速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进程,都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远景确实很宏伟壮丽,王选知道它是一项中国急需上马的项目,但也是一项难度极大的高科技项目!“中国急需”这4个字像一块强大的磁石,把王选牢牢地吸引住了。
P44-4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