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楼梦(上中下插图本)(精)/中国古典小说藏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曹雪芹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也有说法为生于1724年,或卒于1764年),满洲人,名霑(读作“zhān”),字梦阮,又号雪芹、芹圃、芹溪等,祖籍河北唐山(一说辽宁铁岭,一说辽宁辽阳),中国清代文学小说家、诗人、画家。他出身于“百年望族”的封建官僚大家庭,后因家庭衰败而饱尝人生辛酸。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创作了《红楼梦》。因部分稿件被借阅者遗失,他死后仅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经后人续写,高鹗整理,才形成了如今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发展目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录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十七、十八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密意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三十三回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馀香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咤燕绛芸轩里召将飞符 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来茯苓霜 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浪荡子情遗九龙佩 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徵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第七十九回 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第八十三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第八十七回 感秋声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正家法贾珍鞭悍仆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第九十回 失绵 精彩页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时,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贾雨村”云云。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诗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何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女娲氏炼石补天——古代神话:天原来不整齐,女娲氏炼五色石把它修补起来。后又被共工氏闯坏,天塌了西北角,地陷了东南角。见《列子》。《列子》注说女娲氏是“古天子”,“风”姓。所以又称“娲皇”。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联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好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之不尽,乃问道:“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笼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几世几劫——佛教思想,认为宇宙是有成有毁,循环不止的。每一次由成到毁,叫作一“劫”,人生的世界叫作“世”。“几世几劫”言其时间荒远。下文“造劫历世”,即指经过这种“劫”、“世”。佛教思想又认为世界是“虚幻”的,所以生在世界上等于经过一次“虚幻的因缘”。,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 导语 《红楼梦》在中国小说艺术发展史上,既结束了一个时代,也开创了一个时代。它的作者曹雪芹比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世界性的艺术巨擘要早一个世纪,就登上了全球文学的高峰。同时,《红楼梦》还是与整个中国民族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一提起《红楼梦》就自然想到了中国民族文化,而一提起中国民族文化,就自然想到了《红楼梦》。 序言 《红楼梦》在中国小说艺术发展史上,既结 束了一个时代,也开创了一个时代。它的作者曹 雪芹比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世界性的 艺术巨擘要早一个世纪,就登上了全球文学的高 峰。同时,《红楼梦》还是与整个中国民族文化 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一提起《红楼梦》就自 然想到了中国民族文化,而一提起中国民族文化 ,就自然想到了《红楼梦》。 然而,把我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顶峰的曹雪 芹,在其生前与身后并不是都获得人们应有的认 识,尽管他的《红楼梦》从一问世就受到了读者 的喜爱,以高价争购这部令人入迷的小说,达到 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 《京都竹枝词》)的程度,但有关作者的真实情 况却很少有人记述。直到本世纪20年代初,胡适 考订《红楼梦》的作者为曹雪芹,又经过半个多 世纪学者们的考索,才使我们对《红楼梦》作者 有了一些并不详尽的了解。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 芹溪,生于清代康熙末年(1715?)。先世原是 汉族,大约在明代后期被编入满洲正白旗,身份 是“包衣”。这种“包衣”的家庭,对皇帝,他 们是奴才;而论其地位,则又属贵族。曹雪芹的 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是康熙的褓母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 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极受康熙帝宠信。曹寅 死后,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祖孙 四人担任此职达六十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 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登位后,曹家即卷入了皇室激烈斗争的 漩涡之中,并遭受一系列打击。雍正五年(1727 )曹获罪革职,第二年被查抄,后曹雪芹随全家 迁回北京。曹家从此一蹶不振,至迟到1756年曹 雪芹移居北京西郊,陷入了“举家食粥酒常赊” (敦诚《四松堂集?赠曹芹圃》)的贫困境地。 至乾隆二十七年(1762),雪芹幼子夭亡,他陷 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中。到了这一年的除夕 (1763年2月12日),终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据其友人的描绘,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 ”(裕瑞《枣窗闲笔》)。他性格傲岸,豪放不 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同时 代的敦诚说他“诗笔有奇气”(《四松堂集?赠 曹芹圃》),“诗胆昔如铁”(同上),把他比 作唐代诗人李贺。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 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 场。” 曹雪芹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 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醉馀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 喜画石头乃是寄托胸中郁积不平之气。这些都从 某一个角度勾勒了曹雪芹的才情风貌和性格素养 。 曹雪芹由锦衣玉食坠入绳床瓦灶,个人遭遇 的不幸促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人生况 味的咀嚼以及自身的文化反思,对其创作的推动 更为巨大。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在1754年脂 砚斋重评的《石头记》中已经有了“十年辛苦不 寻常”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说法,据此 推断,大约在1744年前后,曹雪芹即以饱蘸着生 命的血泪,开始创作《红楼梦》。但是直到他“ 泪尽而逝”时,也未能完成全篇,仅以并不完整 的八十回传世。现在看到的《红楼梦》后四十回 ,一般认为是高鹗续补的。高鹗,字兰墅,别号 红楼外史,1795年中进士,做过内阁中书等官。 他续补《红楼梦》是在1791年以前。后四十回可 能根据原作者残存的某些片段,追踪原书情节, 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使全书故事首尾完成。尽 管后四十回的续书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 原作八十回强大严密的诗意逻辑和美学趋势,还 是被高鹗不同程度地继承了下来。因此,从二百 馀年的《红楼梦》的传播史和接受史上来观照, 仍然可以证明它是比任何续书都更具有特点和更 为差强人意的续补。 《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异常迷人,它的思想 文化底蕴极其深邃,它对许多读者的精神生活曾 经发生并仍在发生着强烈的影响。在中国小说史 上,还没有像《红楼梦》这样能够细致深微然而 又是气魄阔大地、从整个社会的结构上反映生活 的复杂性和广阔性的作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红楼梦》正是当时整个社会(尤其是上层社会 )面貌的缩影,也是当时社会整个精神文化(尤 其是贵族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精神文化)的缩影。 难怪人们发出这样的感喟:《红楼梦》里凝聚着 一部二十四史。是的,《红楼梦》本身就是一个 丰富的、相当完整的人间世界,一个绝妙的艺术 天地!然而,《红楼梦》又是一部很难读懂的小 说。事实上,作者在写作缘起中有诗:满纸荒唐 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诗不仅成了 这本书自身命运的预言,同时也提示读者作品中 寄寓着极为深邃的意味。 如果把《红楼梦》当作人类审美智慧的伟大 的独创性体系对待,而不是简单地从中寻找社会 政治史料和作家个人的传记材料,就需要回到《 红楼梦》的文本深层,因为只有面对小说文本, 才能看到作者把主要笔力用之于写一部社会历史 悲 内容推荐 《红楼梦》(精装彩图本)是“中国古典小说藏本(精装插图本)”中的一种。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成立之初即致力于中国古典小说的整理与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陆续出版了几乎所有重要的中国古典小说作品。这些作品的整理者,均为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如聂绀弩、张友鸾、张友鹤、张慧剑、黄肃秋、顾学颉、陈迩冬、戴鸿森、启功、冯其庸、袁世硕、朱其铠、李伯齐等,他们精心的校勘、标点、注释使这些读本成为影响几代读者的经典。“中国古典小说藏本(精装插图本)”丛书将这些优秀的经典之作集结在一起,再次进行全面细致的修订和编校,以期更加完善;所选插图为名家绘画或精美绣像,如孙温绘《红楼梦》、孙继芳绘《镜花缘》、金协中绘《三国演义》、程十髮绘《儒林外史》等,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红楼梦》,中国古代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全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封建时代家族和社会的没落。此次再版增加了清人孙温绘《红楼梦》精美彩图112幅,更完美地呈现了《红楼梦》的艺术世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