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绪论 "诗艺"重于"诗意"的泱泱诗国1 上编 诗賦取士制度考 章 诗赋取士制度的历史沿革11 节 隋唐时期:从"以诗逞才"到"以诗选才"11 一、隋代"选官试赋":诗赋取士制度之滥觞12 二、刘思立建言"进士试杂文"考辨16 三、对诗赋在唐代科场中地位日益尊崇过程的分析31 第二节 北宋和南宋:诗赋取士制度的激变与因循51 一、熙宁变法前诗赋取士制度的沿革52 二、北宋中晚期的诗赋、经义之争66 第三节 清代:试帖诗最后的辉煌79 一、乾隆二十二年:试律诗的回归80 …… 下编 古典诗歌创作论 主要参考文献232 后记243 内容推荐 诗歌是最具魅力与影响力的文学形式,但是,中国诗歌史却并非始终充满诗意。诗在唐代被列为科考项目,官方力量以诗赋取士的形式介入艺术创作,干扰了诗歌艺术自身的发展轨迹,改变了诗歌创作者的思维方式。诗意随着原创性的衰退而淡化消失,诗艺则因科场的程式化要求而过分凸显。 传统诗歌研究把重点放在熠熠生辉的著名作家、芬芳美丽的经典作品上,本书则关注名家名作脱颖而出的平庸环境,揭示“言志”的诗歌如何蜕变为应试、应制、应酬的工具,探讨具有强烈官方意志与功利色彩的考试“指挥棒”如何影响文学创作与文人心态。最终决定诗歌发展方向乃至社会整体发展前景的,不是个别的天才奇才,而是具有广泛影响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