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实地调研为基础,通过对广西独特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民族发展、文化特征与规律的梳理,借鉴类型学与空间句法,定性、定量地描述广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及其深层组构,构建信息数据库。同时,对"民族性"与"地域性"因素进行互动关联研究,比较同一民族不同地域、同一地域不同民族、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异同,归纳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个性、共性与特性,进一步挖掘其形成与发展的源动力与作用机制。很后,结合保护开发实例,反思后效,提出更有针对性、更为具体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保护和营建的原则与策略,探讨地域与民族文化在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新建公共建筑中的适应性传承与现代性转译。本书适用于建筑学专业师生、传统村落决策者及对传统村落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韦浥春,讲师,硕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1988年生于广西柳州市。现执教于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规划系,教授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历史与理论等课程。致力于公共建筑、地域建筑的设计实践,作为主创参与的工程项目获省部级建筑设计奖2项。目前主要从事广西传统聚落、地域建筑、近代建筑、建筑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章绪论1 1.1研究缘起及意义2 1.2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5 1.3研究现状9 1.4研究方法与框架17 第2章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生成与演变20 2.1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生成的自然环境21 2.2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历史演进22 2.3广西各民族文化特征的形成31 2.4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空间分布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36 2.5本章小结43 第3章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调査分析44 3.1调查分析方法45 3.2自然环境特征48 3.3空间形态特征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