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凤蝶外传/中国儿童文学大视野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董纯才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董纯才(1905—1990),湖北大冶人,教育家、我国杰出的第一代科普作家之一。先后就读于南方大学、国民大学和光华大学教育系。他曾追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参加组织科学下嫁运动。曾长期担任国家教育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兼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他是最早翻译伊林科普名著的中国人,他的译文兼具信达雅,深受我国读者欢迎。此外,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科普作品,代表作有《凤蝶外传》《马兰纸》等。 目录 1.秋虫 2.鹰——空中英雄 3.乌鸦和它的堂兄弟 4.雁的旅行 5.凤蝶外传 6.麝牛抗敌记 7.狡猾的狐狸 8.蜻蜓和它的孩子们 9.善歌的画眉 10.海里的一场战斗 11.飞禽的故事 12.走兽的故事 13.游泳动物的故事 精彩页 1 秋虫 纺织娘的高歌 夏秋的夜晚,星星在天上闪闪发光。忙了一天的人们,都坐到院子里来乘凉谈天了。这时节,这儿那儿,都响着一片虫鸣声。这是自然界的音乐会。参加这会的是那些秋虫,它们奏出各种高低抑扬的乐声,非常热闹。 在这片乐声里,有一种像纺车转动似的声音,那就是闻名于世的纺织娘的鸣声。它的鸣声在秋虫里,要算顶顶高大了。 纺织娘住在繁茂的草丛里或篱笆上。身体为绿色或黄褐色,往往跟栖息的场所相像。绿色的住在青草绿叶里,黄褐色的住在枯草里,同样可以掩护自己的身体,不引起人们的注意。纺织娘的头小,有一对很大的像丝一样的触角,胸部前狭后阔。翅膀又长又宽,直达尾梢。后脚长大,很会跳跃。 天黑后,纺织娘才开始奏乐。但是,你可知道,纺织娘究竟用什么来奏乐的呢?用嘴吗?不是。在它奏乐的时候,如果我们细心地看一看,就不难找出一个答案。它奏乐的时候,不是振动着翅膀吗?对了,翅膀就是它的乐器。它摩擦翅膀,就会发出声音。 奇怪,纺织娘的翅膀怎样会发声呢?原来在它的左前翅上,有一个像锉子似的东西,叫作“发音锉”(又叫音剉),这好比是胡琴的弓。在右前翅上,有一面硬的东西叫作“摩擦片”,这东西如同胡琴的弦线。右前翅上还有一块半透明的圆板,叫作“发音镜”。发音镜好像是胡琴的琴身。纺织娘振动翅膀,发音锉和摩擦片就摩擦发声,发音镜共鸣起来,使声音扩大。正像拉胡琴一样,用弓摩擦弦线发音,琴身使声音格外响亮。 有这种发音器的,也只限于雄纺织娘;雌纺织娘没有发音器,所以不会发声。雄的奏乐,常常是奏给雌的听的,向它讨好,博取它的欢心。雌雄除了这点区别之外,还有一点区别:雄的尾上有两根尾毛;雌的在两根尾毛中间还有一根剑形的针管,叫作“产卵管”,这是用来插在泥土里产卵的。 纺织娘有一点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耳朵,不像我们一样生在头上,却生在前腿上。在前腿上有一块圆形的东西,叫作“听器”,就等于我们的耳朵。要捉纺织娘是很容易的。晚上提盏灯,依着它的鸣声去找,听准了它在什么地方叫,然后再用灯照着,用手去捉就行了。捉来了,用小篾笼养着,可用南瓜花、瓜片、瓜瓤,毛豆荚等喂给它吃。你把笼挂在院子里或窗前,到了晚上,就可以听到它整夜不息地奏乐了。 蟋蟀的好斗 在秋夜自然界的音乐大会里,蟋蟀也是有名的乐师。当夜色笼罩着大地,蟋蟀就登场奏乐:“嚯嚯”!特别是在薄暮和五更的时候,叫得最起劲。它最喜欢对唱,一听到别个歌唱,自己也就振翅高歌起来,好像要压倒对方似的。 蟋蟀的英武好斗,是很有名的。雄蟋蟀都是好斗的武士。两个雄的遇着了,常常会发生一场恶斗。被打败的垂头丧气,不声不响地退去;得胜的耀武扬威,振翅长鸣,得意扬扬地唱着凯歌。 蟋蟀的乐器,跟纺织娘一样,也是它的翅膀。左右两翅,都有发音锉和摩擦片。这两样东西,生在右翅下面,左翅上面。右翅的摩擦片在前,发音锉在后,左翅的发音锉在前,摩擦片在后。两翅振动起来,发音锉和摩擦片就互相摩擦着,发出声音。 蟋蟀也只有雄的会奏乐,雌的是不会发声的。雄的翅膀有波状脉,雌的翅膀有直棱。雄的有一对尾毛,雌的除尾毛外,还有一根产卵管。所以雌雄是很容易分辨的。 蟋蟀在春夏季出现,住在瓦砾下面,草根土洞里。晚上,按着它的鸣声,听出它的确切地点,然后翻开石头、瓦砾或泥土,就容易发现蟋蟀,然后立刻用手去捉,或用罩子去扑。 蟋蟀可以用泥制的蟋蟀盆装着,用瓜片、茄片、水果片、饭粒这类东西喂养。 拿两只雄蟋蟀一同放在盆里,它们常常相斗。如果它们不斗,用蟋蟀草撕成的细丝,轻轻地拨弄它们的尾毛或口器,这样,就可以挑拨它们发怒而相斗起来。 P1-4 导语 《昆虫趣谈》《几点钟》翻译家董纯才先生代表作;昆虫的习性,文学性艺术学举家,超强科技说明文;超佳说明文范本;广受小朋友们欢迎的科普读物! 《凤蝶外传》是一部作品集,用生动细腻、娓娓动听的文笔,勾画出动物的一生。 序言 眉睫 这是一篇充满个性化表 达的总序。 这是一套为拓宽儿童阅 读视野而努力的丛书。 这是一个为重写中国儿 童文学史而做准备的出版规 划。 这是记录中国儿童文学 光荣与梦想,通往世界经典 儿童文学殿堂的一座座丰碑 。 这套书的命名,体现了 出版者与汇编者的美好期待 ,它的名字是《中国儿童文 学大视野丛书》。“大视野” 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 长刘国辉先生的创意,它引 爆了我们的狂想。这是一个 宏大的创意,我们寄希望这 个创意能够推动新时代儿童 文学出版的深度和广度。 从叶圣陶的《稻草人》 1923年问世,到2018年底 我们启动这套书,计划以三 年的时间至少出版百余种, 恰好经历了中国儿童文学近 一百年的发展历程。这是最 华丽的总结,这是最美好的 献礼。回望百年,我们心潮 澎湃,难以掩饰我们内心的 喜悦,我们也为这个出版创 意欢呼,希望读者们喜欢和 认同。面对亲爱的读者们, 我们有一些话想说,想告诉 大家为什么叫“大视野”,这 是一种什么样的“大视野”。 市场意识与经典意识并 存 “大视野”首先体现的是 宽容和包容的市场意识。我 们要做的是“百年百部”,不 是“百年百家”。只要作品已 经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无 论作家的名气大小,均可以 考虑。读者是最好的评委和 品鉴师。一部作品能够穿越 历史、畅销不断,这样的作 品应该首先进入我们的大视 野。一个作家如果有多部作 品被读者喜欢并畅销,我们 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 襟,一概收入,不会担心显 得过于突出了谁,更不会担 心丛书不够使它们容身。像 冰心、张天翼、丰子恺、林 海音、金波等,都有多部作 品收入,实在是因为这些作 品太好了,太让读者喜欢了 。我们不应该回避,不应该 拒绝。有些作家只选取了一 两部作品,但这是他们最好 的作品、最有市场影响力的 作品。精准的市场意识,是 我们推出这套书的第一大视 野,我们不会自设牢笼束缚 自己,但我们也不是逐利的 唯市场论者,我们对作品的 内容有着更苛刻的要求:必 须是经典! 任何历史都是建立在经 典的基础上,具有浓厚的经 典名著意识是这套丛书最鲜 明的特征,也是“视野”瞄准 的高地。无经典,不足以谈 史。不向读者推荐经典,却 大肆出版粗制滥造的平庸之 作,是编辑的罪过。《稻草 人》出版后,鲁迅评价说: “《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 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这无疑是中国儿童文学 的第一部经典。此后还有《 寄小读者》《忆》《大林和 小林》《小钞票历险记》《 小坡的生日》等。当然,不 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经典意 识。一个时代曾经被认为的 经典,到了另一个时代,可 能又会褪去经典的光环;有 时由于时代政治原因指定的 经典,可能在新的时代就被 遗忘或者修正。以成人文学 界为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上曾长期盛行“鲁郭茅巴老 曹”的说法,当时只有这六 位文学家能在人民文学出版 社出版全集或者文集,但如 今对现代文学经典作家的认 识范围和深度,就远远超越 了这六位。还有所谓当代散 文八大家之说,其中也有曾 被奉为散文经典的作家作品 ,现在市场上却已经难觅它 们的踪影。像钱钟书、张爱 玲、沈从文、汪曾祺乃至废 名,却又大受欢迎,他们的 作品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 新经典。新的时代、新的理 论、新的认识,必将带来经 典的重新塑造。“中国儿童 文学经典”会不会也有这种 变化?这不是我们的研究任 务,却是我们需要思考和面 对的。作为出版者,我们对 于已经产生或即将产生的经 典认识的差异化,持宽容态 度,不做评价,毕竟我们不 能割断经典的形成史,对于 经典的再评价是学者的工作 ,不是出版者的分内之事。 我们坚持的大视野,是开放 、包容,它超越儿童文学的 小圈子,超越儿童文学的儿 童化,超越名家和获奖者, 也超越简单粗暴的文学定性 ,海纳百川,不择细流,有 容乃大。当然,“捡到篮里 都是菜”,也不是我们的出 版初衷,我们有我们倡导的 经典意识。 儿童本位的标准 我们提倡的是儿童本位 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只 有儿童本位的创作才有可能 成为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经典。“儿童本位”是由周作 人先生提出的。然而,它的 命运是多舛的,直到今天才 被朱自强、刘绪源、张心科 等学者重提,又成为当下中 国儿童文学界的一大关键词 。但在此时,冒用、误用“ 儿童本位”又成为一个屡见 不鲜的事实,大量的作家、 学者将“儿童本位”与“儿童 中心主义”画上等号。其实 ,据朱自强先生考证,“本 位”是日本词汇,“儿童本位 ”并不是“以儿童为中心”的 意思,翻译过来应指“将儿 童的思想和行为作为基准或 标准”(详见朱自强《〈童 书识小录〉序》)。承认儿 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审美能 力,承认儿童有许多值得成 人学习的精神,承认儿童具 有独立的人格和世界,承认 儿童并非“缩小的大人”,承 认儿童不是一张白纸,承认 儿童是天生的缪斯,儿童是 艺术的主人,儿童是成人之 父……面对儿童, 内容推荐 《凤蝶外传》是董纯才创作的一部中篇动物童话集和短篇科普散文集,用生动细腻、娓娓动听的文笔,勾画出动物的一生。该书不但具有科学知识,还具有丰富的感性知识,文章写得生动活泼,是科学的内容和文艺的形式的结合,是最受群众欢迎的科普读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