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繁荣的悖论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艾佛萨·奥热莫//凯伦·迪伦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哈佛商学院的教授、管理学学者。他的《创新者的窘境》《创新者的解答》《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等10多部著作,每部都是重量级作品。他提出了颠覆式创新的商业理论,影响了包括迪·格鲁夫、比尔·盖茨在内的优选企业家。他被《福布斯》杂志评为“过去50年,具有轰动性影响力的商业理论家之一”,被《纽约客》评为“具有深度影响力的商业思考者”,被《经济学人》杂志评为“优选引领性的管理智者”。他曾五次获 得“麦肯锡奖”,于2011年和2013年被Thinkers50评为“优选50大商业思想家”之一。艾佛萨·奥热莫,“克里斯坦森颠覆性创新研究所”的不错研究员,毕业于哈佛商学院。凯伦·迪伦,曾任《哈佛商业评论》编辑,与克里斯坦森合著了《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书评(媒体评论) 克里斯坦森提出的颠覆 式创新的概念,已经启发 了一代人。“颠覆”二字,现 在已经成了各行各业的口 头禅。经多年的深思熟虑 后,作者又推出了一个更 有社会意义的新概念。让 我们一起去理解,去实践 这一新的概念—开辟式创新 吧! 汤敏/国务院参事、友成 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 长 创新如何为大众带来繁 荣,如何为全球减贫提供 一个创新性的有效手段, 本书提出的解决方案是: 市场开创式创新,在看似 不可能实现繁荣的地方“让 繁荣之花盛开”。本书系统 和深入地探讨了如何运用 市场开辟式创新解决全球 的贫困问题。全书思想新 颖,案例翔实,是思想大 师就人类社会共同挑战做 出的思考和探究。在决战 贫困和应对世界经济大变 局的今天,市场开辟式创 新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彻底 消灭贫困以及中国经济向 内需驱动转型都有较高的 参考价值。 傅晓岚/牛津大学技术与 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的未消费市场潜力 巨大。消费市场与未消费 市场之间,消费者与未消 费者之间,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合理运用书 中提出的开辟式创新、持 续式创新和效率式创新是 十分必要的。 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教授、《清华管理评 论》执行主编 《繁荣的悖论》是一部 必读之作。该书行文流畅 ,处处可见作者有力的阐 释和充满说服力的洞察。 针对全世界最令人绝望的 经济体,克里斯坦森指出 了开辟式创新所具有的、 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巨大 作用,并给出了引人入胜 的解释。 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谷歌前CEO、《 重新定义公司》作者 《繁荣的悖论》是一部 适时的必读之作。它带给 我们的是思维模式上的转 变,它能化贫困为机遇, 创造永续的繁荣。开辟式 创新曾经鲜活地发生在我 眼前。我亲身见证了它为 投身发展的实践者和企业 带来了怎样的力量。 阿伦玛·奥特(Arunma Oteh)/世界银行前副行长 当我们反复尝试,试图 帮助人们摆脱贫困时,本 书作者为我们指出了一条 全新的、创新型的出路。 它足以帮助全世界数以百 万计的人走出贫困的绝地 。对每一位热心于全球事 务、渴望创造真正的繁荣 社会的读者来说,这都是 一部不容错过的必读著作 。 阿里安娜·赫芬顿 (Arianna Huffington)/Thrive Global公司创始人兼CEO 无论是立足本地,还是 放眼全球,任何一个经济 体的崛起都离不开创造新 市场的创新型企业家的力 量。该书提供了有力的洞 察和清晰的指引。它有助 于汇聚人类的力量,创造 就业岗位,拉动经济增长 ,为每一个人的生活带来 积极的影响。 史蒂夫·凯斯(Steve Case)/美国在线公司共同 创始人 目录 推荐序 译序 从颠覆式创新到开辟式创新 前言 第一部分 开辟式创新的力量 第一章 什么是繁荣的悖论 第二章 创新天生不同 第三章 生于忧患 第四章 推动与拉动:两种策略的故事 第二部分 创新如何为大众带来繁荣 第五章 美国创新故事 第六章 东西方碰撞的火花 第七章 墨西哥的效率式创新 第三部分 冲破阻碍 第八章 只有良法是不够的 第九章 腐败本身不是问题,而是解决方案 第十章 基础设施的悖论 第四部分 未来的行动方案 第十一章 从繁荣的悖论到繁荣的进程 附录 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致谢 注释 精彩页 第一章 什么是繁荣的悖论 一本正经的人从不轻易嘲笑别人,但他们嘲笑过我。20年前,我想在非洲修建无线通信网络,他们不仅嘲笑了我,还苦口婆心地劝我。为了证明这行不通,他们讲遍了各种道理。这让我有些费解。凡事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为什么我看得到挑战,他们却看不到机遇呢? ——莫·伊布拉欣(MO IBRAHIM) 简述 饥肠辘辘的孩子蜷缩在街角;缺水又缺卫生设施的贫民窟;越来越多的待业青年和越来越黯淡的就业前景。令人痛苦的贫穷现象就发生在全世界许多贫穷的国家里,令无数人牵肠挂肚。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共有7.5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里,他们每天赖以度日的收入不足1.9美元。很多人想对他们伸出援手,最顺理成章的办法就是直接的投入:哪里贫穷帮哪里,定点消除贫困国家的贫困现象。然而,这些最显而易见的办法,其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至少不如大多数人预想的那样。以过去几年为例,为了解决贫困国家的贫困问题,各方面直接投入的资金高达数十亿美元。然而,这些资金换来的进展令人大失所望。看到这里,我们就会明白: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付出的努力确实缓解了一些人生活中的贫穷现象。但这并不够,因为根本性的改变太有限了。 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如果我们不再试图直接消除那些浮在表面的贫穷现象,而是把重点放到创造长期的经济繁荣上,会带来怎样的不同?要做到这一点,可能需要一种反直觉的方法。尽管有违直觉,但它能帮助我们在原本最不可能发现机会的地方找到机会。 20世纪90年代,莫·伊布拉欣开始构思在非洲建造移动通信公司的计划,人们都说他“脑子进水了”。伊布拉欣回忆说:“大家都说非洲是个没有希望的无底洞,他们说,那里是个危险的地方,遍地都是腐败的独裁者和疯子。”总之,每一次伊布拉欣提出个想法,人们准会嘲笑他。 伊布拉欣原来是英国电信公司(British Telecom)的一位技术总监,他还创办过一家非常成功的咨询公司。伊布拉欣的计划是,从零开始,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建造一个无线通信网络。当时,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多数没摸过手机,更不用说拥有手机了。非洲大陆共有54个国家,从最北端摩洛哥的集市,一直绵延到最南端约翰内斯堡的大型商业街区。在这片1 170多万平方英里①、面积超过3个美国之和的广袤土地上生活着10亿多人。在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就连已经过时的有线电话基础设施都很稀缺,更不必说运营一家移动通信企业必不可少的无线铁塔了。在当时的非洲,手机被视为有钱人的专属,穷人根本买不起手机。更要命的是,他们觉得自己根本用不着手机。曾有很多人评估过非洲的电信市场前景,其中就包括伊布拉欣的客户和他之前在大型电信公司工作时的同事们。引起他们注意的是当地的贫困水平、基础设施的匮乏、政府的脆弱不堪,他们甚至注意到了清洁水源、医疗保障和教育的缺失问题。他们看到的是蔓延在社会每个角落的贫穷。在这些评估者的眼中,非洲是一片创业的盐碱地,那里远远谈不上沃土。 伊布拉欣看问题的角度和他们大不一样。伊布拉欣也看到了贫穷,但他看到的更多是机会,这一点尤其令人钦佩。伊布拉欣是这样形容的:“假设你生活的地方离你母亲居住的村庄很远很远,想要和妈妈说说话,你可能需要走上一个星期的路。这时,如果给你一台设备,让你随时随地都能和妈妈说话。那么,它对你的价值有多高?它能为你节省多少路费和多少时间?”这里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伊布拉欣提出的问题并不是“在非洲,数百万人衣食无着,能有多少人买得起手机”,也不是“向一个并不存在的市场投资,建造基础设施。要怎样证明这是合理的”,他关心的重点是“忧患”。忧患指的是人们想要实现一个重要的目标,却苦于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时的那种苦恼和挣扎。对伊布拉欣来说,忧患代表着巨大的商机。 这里提到的“忧患”,常常表现为一种“未消费”的情况,也就是说,潜在的消费者迫切地想要改善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却苦于没有自己负担得起或者接触得到的解决办法。因为这个原因,这些潜在的消费者只好选择不消费,或者选择替代性的变通方案。但是,无论选择前者还是后者,他们的忧患依然存在。而且,通常情况下,这种未消费的情况是传统商业机会的评估指标探测不到的。对伊布拉欣来说,这个未消费市场蕴藏着开辟一个新市场的大好机会。在几乎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伊布拉欣带着5名员工建立了Celtel公司,这家公司的目标非常明确:建成无线网,覆盖全非洲。 P3-5 导语 全球贫困是全世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现有的解决办法过多地依赖试错,从教育到医疗,从基础设施到改善腐败。我们总是先找到需要帮助的地区,再用海量资源漫灌这些地区,然后坐等其成。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本书中揭示了一种悖论:扶贫本身无疑是高尚的,但它未能形成持续一致的结果,有时甚至把问题变得更严重——全球至少有二十个国家出现了越扶越贫的情况,而且是在接受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援助之后发生的。克里斯坦森为摆脱贫穷指出了一条更好的出路,那就是开辟式创新。创新不仅能够造就企业,还可以成就国家。企业迫切地需要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本书的思想可以帮助它们在曾被忽视的地方发现可持续发展的进步机会。《繁荣的悖论》不只是一部商业著作,它更是行动的号角,是所有追求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更繁荣的人们再次出发的起点。 序言 人们常说,贫困是万恶 之源。今天,我们可以骄 傲地宣称,到2020年年底 ,中国就能消除几千年来 中华民族一直致力于解决 的绝对贫困问题。但放眼 世界,根据世界银行的数 据,很多国家与地区的绝 对贫困人口数量在过去几 十年里实际上还处于上升 状态。为什么有些国家能 够摸索到通向繁荣的道路 ,而另一些国家却长期在 极度贫困的泥淖中苦苦挣 扎? 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 们来读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的新书《繁荣的悖论》, 会得到特别的启示。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 在现实世界中,有一个巨 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我们 称之为“未消费市场”,在这 里面的人群,我们称之为“ 未消费人群”。这并不意味 着这些人没有消费需求, 而是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 太复杂、太贵,“未消费人 群”买不起。市场开辟式创 新就是要把原本复杂昂贵 的产品与服务变得更实惠 ,让“未消费人群”买得起、 用得上。简言之,这是能 够为一个国家开辟出新市 场的创新。它不仅能扩大 产品和服务市场,还可以 促进就业,拉动基础设施 建设,推动社会和政治层 面的进步,从而让国家走 出贫困。 创新一词我们已经不陌 生,但本书对我启发最大 的是,创新被进一步细分 成持续性创新、效率式创 新与开辟式创新这三种形 态。 一是持续式创新,指的 是对市场上现有的解决方 案的改进。目前市场上大 多数的创新都属于持续式 创新。二是效率式创新, 指的是用更少的资源办成 更多的事。很多的科技新 发明都属于这种创新。毋 庸置疑,这两种创新都能 为企业带来更大利润,为 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但这 两种创新面向的一般都是 现存的市场、现有的顾客 ,往往不能产生更多的就 业机会,还会减少就业机 会。 最重要的创新是开辟式 创新。它指的是把原本复 杂昂贵的产品变得更实惠 ,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大众 化,让更多人买得起,用 得上的创新。作者认为在 开辟式创新的实现过程中 ,数以百万计的人能够脱 离贫困,开辟式创新不但 能够开拓出新的需求,还 能促进就业,拉动基础设 施建设,促进企业生产模 式的改进和政府政策的革 新。作者认为大力推动开 辟式创新才有可能使一个 国家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 ,走向繁荣昌盛。开辟式 创新,历史上有过吗? 作者举了美国的福特T 型汽车的例子。汽车曾经 只是美国有钱人的玩具和 社会地位的象征。1900年 全美登记在册的汽车只有8 000辆。亨利·福特的T型车 把汽车变成了大众商品。 从1909年到1927年,T型车 共生产了1 500万辆,不但 满足了一般老百姓的需求 ,同时还创造了几十万个 就业岗位。汽车的大量出 现还带动了修建公路的热 潮,从而使得美国人的居 住、生活、文化都发生了 变化。开辟式创新的同时 代产品还有胜家缝纫机、 柯达胶片与照相机等等。 这些创新对于美国的就业 和市场繁荣意义重大。开 辟式创新,现在有吗? 作者详细介绍了几个正 发生于发展中国家的开辟 式创新。一个是在全世界 最贫困的撒哈拉以南非洲 开展业务的Celtel移动通信 公司的故事。从20世纪90 年代末起,Celtel公司便在 当时被认为不可能发展出 移动通信市场的国家中开 通了运营。用了不到6年时 间,Celtel公司在13个非洲 国家的用户已经达到了520 万人。现在整个非洲的电 信行业每年能为非洲带来1 500亿美元的收入、450万 个就业机会和205亿美元税 收。作者还列举了从方便 面工厂到汽车制造公司, 从平民保险到低价医院等 很多目前发生于发展中国 家的开辟式创新。这些案 例都说明,面向“未消费市 场”的创新大有可为。开辟 式创新,中国有吗? 当然!作者在书中举了一 个格兰仕微波炉的例子。 在格兰仕出现之前,中国 的微波炉只有高收人人群 用得起,每台平均要,500 美元。格兰仕打破了这一 格局,其产品最便宜的不 到10美元一台,格兰仕也 因此迅速发展,并占据了 一半中国市场。 事实上,作者对中国的 情况了解有限,中国应该 是当之无愧的当今开辟式 创新领域的龙头老大。在 我们的周边,有太多太多 故事可说了,就拿笔者比 较熟悉的由阿里巴巴牵头 办的互联网银行——网商银 行为例。它2015年才开业 ,在短短不到5年的时间里 ,已经发展为恐怕是世界 上规模最大的为小微企业 提供贷款的银行。目前, 其已经为2 400万家小微企 业提供了累计超过4.5万 亿元的贷款,这些企业的 户均余额仅为3.5万元, 其中超过80~/6从来没有 获得过银行贷款。网商银 行提供的贷款模式就从根 本上颠覆了传统商业银行 审查贷款的复杂手续。客 户在手机上仅用3分钟就可 以完成申贷手续;通过大 数据和人工智能处理,银 行1秒钟就可做出贷款决定 ,整个审贷、放款、收款 的过程全部自动化,零人 工介入。由腾讯公司牵头 同期开办的微众银行也开 展了类似的业务,其普惠 金融产品“微粒贷”为2 000 多万个体工商户发放了贷 款,笔均贷款仅为8 000元 。 类似的开辟式创新,在 中国还有许多许多,如支 付宝、微信支付、拼多多 、村淘、 内容推荐 克莱顿·克里斯想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出了颠覆式创新,这一概念曾启发了一代企业家和创新者。克里斯坦森也被誉为“创新之父”。本书是克里斯坦森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创新概念—开辟式创新。 国家和企业正深陷两种悖论当中,一是全球至少有20个国家出现了越扶越贫的情况,而且是在接受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援助之后;二是企业家和创新者想要追求的经济增长和持续繁荣哈恰在表面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繁荣的未消费市场中。开辟式创新能够启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引擎,能够帮助创新者和企业家发现未消费市场,为一国增加本地就业和全球就业,继而实现国家繁荣和全球繁荣。创新者和企业家苦苦寻求商机、增长、市场,这本书将转变他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把眼光转向庞大的未消费市场。 本书探讨了韩国、日本、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开辟式创新案例,解析了胜家缝纫机、福特T型车、柯达公司、美国银行、索尼、丰田、起亚、三星、宾堡、格兰仕、尼日利亚的诺莱坞、肯尼亚M-PESA移动支付平台、非洲的Celtel移动电话服务、墨西哥的阿苏卡诊所、MicroEnsure保险等商业案例,阐释了开辟式创新的模型、要素、实践和原则,以及开辟式创新对一国及全球的影响。 开辟式创新不仅关乎创业者和企业家追求的经济增长,它还关系着一国的国逸。对开辟式创新的投入,是国家实现长久经济繁荣的可靠路径。 创新既能成就企业,也能成就国家。开辟式创新就是企业和国家走出繁荣的悖论的答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