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浮生六记/崇文国学普及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清)沈复
出版社 崇文书局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沈复(1763-1822年),字三白,号梅逸,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清代散文家。其性格爽直,落拓不羁,不事科举,以行商、书客、幕僚、名士终身。嘉庆中曾随齐鲲出使琉球;能文善画,曾以其家居生活和浪游见闻写成自传性纪实散文《浮生六记》六卷。
沈复之妻陈芸(芸娘),字淑珍,为他的表姐,两人同岁。陈芸天资聪慧,颇能诗文,是一个有才而且性格洒脱的女子。林语堂曾赞美《浮生六记》中的芸娘为“中国文学上可爱的女人”。
目录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
精彩页
卷一 闺房记乐
余生乾隆癸未①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②,居苏州沧浪亭③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
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④,故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⑤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⑥,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
【注释】
①乾隆癸未: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
②衣冠之家:士大夫、官绅之家。
③沧浪亭:苏州名园。五代时为吴越广陵王的花园,后归北宋诗人苏舜钦,苏在园内筑沧浪亭,后因以亭名园。该园在园林设计中独具一格。
④“因思”句:《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歌唱男女之间的爱情,故本书将“闺房之乐”列为首卷。“三百篇”,《诗经》的代称。
⑤以次递及:按次序往下写。
⑥稍识之无:之无,“之”字与“无”字,相传唐自居易刚生六七月,就能辨识这两字。后来用“稍识之无”称识字不多,学识浅陋。
【译文】
我出生在乾隆癸未年(1763)冬天十一月二十二日,正逢太平盛世,并且是生在一个士大夫的家庭里,家又住在苏州沧浪亭畔。老天待我,实在是仁厚备至了。苏东坡有诗句说:“事如春梦了无痕。”我如果不把我的生平用笔墨记述下来,未免辜负了苍天对我的厚爱。 我想到《诗经》中的“关雎”是三百篇中的首篇,因此把有关夫妇生活的内容放在卷首;其他的按顺序往下写。我所感到惭愧的是少年失学,识字不多,所写的不过是如实地记下所发生过的事情而已。如果要从我这里考订文法,等于是要求有灰尘的镜子能够照明一样了。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天;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①,即能成诵。四龄失怙②;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③无缺。一日,于书簏④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余年十三,随母归宁⑤,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
【注释】
①《琵琶行》:唐白居易的叙事长诗。
②失怙(hu):失去父亲。
③修脯:入学时送给教师的礼物。修,束修;脯,干肉。
④书簏(lu):装书的竹箱。
⑤归宁:已婚女子回娘家。
【译文】
我自幼与金沙的于氏订亲,她八岁就死了,于是娶了陈氏。她叫陈芸,字淑珍,是我舅舅陈心余先生的女儿。她天性聪慧,牙牙学语时,教她《琵琶行》,即刻就能背诵。她四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姓金,弟弟叫克昌,家里一贫如洗。芸长大后,会做针线活,一家三口全靠她做针线的收入过日子。克昌上学,送给老师的礼物从未缺少过。有一天,芸从书籍里翻出长诗《琵琶行》,一个字一个字挨着认,就开始学会了认字。在刺绣的空暇中,又渐渐学会了作诗,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句子。
我十三岁那年,随着母亲回姥姥家去,看到芸的诗作,虽然感叹她的才思隽秀,心中又暗自担心她的福分不深,但心里十分爱她不能自释,就对母亲说:“如果为我挑媳妇,非芸姐我不娶。”母亲也爱她的柔和温顺,就脱下金戒指为我们订了亲。这是乾隆乙未年(1775)七月十六日的事情。
是年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日淑姊。
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
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①之耳。”余戏题其签日“锦囊佳句②’,不知天寿之机③此已伏矣。
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曰:“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顷我索粥,汝日‘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
P1-3
导语
《浮生六记》可以说是一篇题材范围较广泛的自传,在这里作者以生动的文笔回忆了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美术趣味等。这种详尽而生动的自叙传,在古代是极其罕见的。
本书包括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精准,评析独到且浅显易懂,不但给专业研究者提供了若干研究线索,更便于普通读者正确理解《浮生六记》。
序言
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曾
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
介绍到美国,在《英汉对照
本序》中,他盛赞《浮生六
记》中的芸娘“是中国文学
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闺中
记乐’是古今中外文学中最
温柔最细腻的记载”;俞平
伯在《校点重印(浮生六记
)序》中,则惊叹它“俨如
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
,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
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
迹”,这些评价并非过誉之
词。
有趣的是,《浮生六记
》的作者沈复,既非秀才举
子,也非操文为业的人,他
虽出身于“衣冠之家”,从师
读过几年书,但不久即习幕
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
天涯,充其量,只是一个文
学爱好者而已。他写《浮生
六记》是为了真实地记录下
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情感,恐
怕连做梦也没想到它会传之
后世,经久不衰吧!“文章
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作
者较少读经史子集,反而形
成他下笔时率真自然、不拘
格套,“无酸语、赘语、道
学语”(俞平伯)的优势,
更何况他所展示的生活阅历
是如此丰富,所表现的思想
情感又是如此细腻。
李白有诗云:“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东坡有诗云
:“事如春梦了无痕。”人们
这种对生命易逝、往事如烟
的感慨,大约总得到了一定
年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
之后才发得出。沈复写《浮
生六记》时有46岁已经进入
人生的秋天,他必定感到自
己往昔的生活中有许多有价
值、不能忘怀的东西,这才
产生了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
。《浮生六记》可以说是一
篇题材范围较广泛的自传,
在这里,作者以生动的文笔
回忆了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
面(其中包括他的婚姻爱情
生活、家庭变故、生活中的
闲情逸趣、山水游记等),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人生
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
、美学趣味等,这种详尽而
生动的自叙传,在古代是极
其罕见的。
《浮生六记》的艺术魅
力之一在于它真实地展示了
作者的家庭生活,曲折委婉
地写出了夫妻之间的恩爱之
情,刻画了芸娘这个蕴含着
新的时代气息的美好的妇女
形象以及她不能见容于传统
宗法大家庭所必然遭受的悲
剧命运。
在传统社会父母包办的
婚姻中,少有爱情的位置,
沈三白和芸娘的婚姻却很幸
运地先有爱情作为基础,他
们两家是姑舅表亲,三白从
小便立志“非淑姊不娶”,芸
娘在未出嫁之前的一次亲朋
聚会中藏粥专待未婚夫的事
被众人传为笑柄,两人婚前
便情深如此,这就不难想见
他们婚后的“爱恋之情,有
不可以言语形容者”了。你
看,新婚后三白的父亲召他
到学馆读书,告别芸娘,他
“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
,先生放他回家,他“喜同
成人得赦”,回到家中,与
芸娘见面,“握手未通片语
,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
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
更有此身矣”。作者对爱情
的描写,简直到了出神入化
的境地。
芸四岁丧父,家境贫寒
,她靠着刺绣养活寡母幼弟
,并供弟弟读书,从小就是
自食其力、当家做主的人。
她天性聪慧、勤奋好学,“
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显
然,在这样的家境中,她所
受到的传统观念的压抑和桎
梏是较少的。及至婚后,丈
夫的挚爱又使她的个性得到
进一步的舒展,使她对生活
充满了兴趣。三白不仅不用
男尊女卑那一套传统的夫权
思想去压制她,相反地,总
是支持她,鼓励她去冲破传
统观念的束缚。他曾怂恿她
女扮男装去水仙庙观看神诞
花照,曾与她密谋托言归宁
而去游历太湖,他们还商定
等到芸娘鬓发斑白后要偕同
出游,饱览江南的名山秀水
,……这些想法做法,虽然
还没有被三白的父母所发现
、所谴责,但实际上如果用
礼教的标准去衡量,已经是
大大地“出格、越轨”了。
其实,从主观上讲,芸
娘也“满望努力做一好媳妇”
,她刚过门时每天起得很早
,勤俭持家,沉默少语,对
人恭而有礼,在公婆发生矛
盾时,她“宁受责于翁,勿
失欢于姑”,甚而至于热心
张罗为丈夫纳妾,都无不显
示着传统的“妇德”对她的影
响。但在一个家规甚严而又
充满了矛盾和利害之争的大
家庭中,夫妻关系过于亲密
、组成恩恩爱爱的“二人世
界”本身就是容易招致物议
的,况且芸又是天性活泼,
知书通文而具有一定独立能
力的女性呢?也许她不该代
笔写信不知进退地卷入公婆
为纳妾一事而引起的矛盾中
,不该多管闲事地为三白的
弟弟启堂借债作保,不该忘
乎所以地在给丈夫的信中称
公公为“老人”,不该自作主
张地在外面交结三朋四友,
……总之,这一切“不该”,
都由于她的天性太真纯,对
人太不设防了,因此即使她
不做错这件事也会做错那件
事,正如一双天足即使勉强
穿在小鞋中也终有胀破小鞋
的一天,加之又有启堂这个
心术不正的小人从中挑拨,
他们被父母视为忤逆而逐出
家门,就在所难免了。
鲁迅先生在《伤逝》中
曾表现了一对恩爱夫妻从大
家庭中背叛出来后所面临的
经济困境,三白和芸娘这一
对富有浪漫气质的夫妻被逐
出家门后所面临的是同样严
峻的现实。芸娘的性格是坚
强的,她早就有居住乡间、
自食其力的家庭生活理想,
他们
内容推荐
《浮生六记》真实地展示了作者的家庭生活,曲折委婉地写出了夫妻之间的恩爱之情,刻画了芸娘这个蕴含着新的时代气息的美好的妇女形象,以及她不能融入传统宗教大家庭所必然遭受的悲剧命运。
本书精选了《浮生六记》的经典文章,重新编排,采用横排简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