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孙子兵书论解
分类
作者 陈宇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孙子军事著作的原文意解、原句辩译、经典战例及点评等栏目,告诉我们孙子的军事思想不光可以凝练成一部讲用兵之道的兵书,还可以升华为一部讲做人做事技巧的智慧之书,更是我们中华传统经典文明的精髓。比如:要追求最小损失和最大胜利之间的平衡;表面的“远”实际是“近”,要明白欲擒故纵的道理;要学会避实而击虚,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集中力量,逐个击破!
作者简介
陈宇,解放军首届历史系本科毕业,从军40年,数次参加边境卫国作战,曾供职连、团、师、大军区、中央军委办公厅等各级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多年从事中华智库、国家大战略、军事思想和战史研究。出版有关研究蒋介石的著作主要有:《蒋介石在大陆的后一百天》、《蒋介石败战长征路》、《黄埔军校年谱长编》等。
目录
始计篇———孙武军事思想的总纲
原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中国古代最早从战略意义上明确论述战争观
(二)“诡道论”揭示了战争的本质
(三)政治挂帅,战争以“道”为首
(四)战争展行于“天地”之间
(五)破解“庙算”与“庙示”、“祈庙”
(六)将帅“五德”论
(七)“法”是治军的基础
经典战例:官渡之战———未战庙算,得算多胜
点评
作战篇———打有准备之仗,速战速决
原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不打无准备之仗,准备充足方可举师
(二)“兵贵胜,不贵久”是本篇中心思想
(三)为“将”要重后勤
(四)“十万之师”是否不符合春秋时代的战争规模
(五)因粮于敌,以战养战的重要原则
经典战例:长平之战———有备征战,速战速决
点评
谋攻篇———军事战略战术的用谋预测科学
原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孙武谋攻的主体内容
(二)孙武谋攻策略四部曲
(三)“十围五攻”的“分合为变”战术指导原则
(四)预测胜负的“知胜有五”理论
经典战例:城濮之战———伐谋知胜,伐交伐兵
点评
军形篇———据军事实力对比称量出胜负
原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孙武“所措必胜”、“以不败而求胜”的胜负观
(二)“何时攻,何时守”与“怎样攻,怎样守”
(三)孙武是中国军事运筹学的开山祖师
(四)破解孙武言“古”说祖传兵法
(五)集中优势兵力作战思想理论的渊源
经典战例:襄樊之战———善守自保,善攻全胜
点评
兵势篇———概说军事指挥学
原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破解具有“双高”(高位、高速度)特点的孙武之“势”
(二)“造势”与顺势而治
(三)奇正是造“势”用“势”的诀窍
(四)奇正指挥制胜原则,上承“五行说”,下启《三十六计》
(五)“治众如治寡”的组织管理制度
经典战例:淝水之战———择人任势,奇正相合
点评
虚实篇———纵论兵形得胜之道
原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争取战争主动权的要点是“致人而不致于人”
(二)解读“示形诱敌”的奥妙所在
(三)解读“兵形像水”的精要所在
(四)解读“形人而我无形”与集中优势兵力
(五)“我专而敌分”是集中兵力战法的经典性表述
经典战例: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避实击虚
点评
军争篇———争胜争利的治敌法术
原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军争的主要战略指导原则
(二)军争中的六种战术行动模式和三条基本原则
(三)军争主要受后勤、外交、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四)军争的危险性
(五)中国古代军事通讯、战场指挥信号的重要论述
(六)以“四治”战法为主要内容的孙武“士气论”
(七)孙武关于冷兵器时代的八种基本战术
经典战例:柏举之战———以迂为直,争利争胜
点评
九变篇———趋利避害的变通之法
原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高明的将帅在作战中善于兼顾利与害两个方面
(二)在五种有害地形上的用兵基本原则
(三)特殊情况下的“五利”(即五种“有所不能”)战术原则
(四)“君命有所不受”与一切行动听指挥
(五)将帅潜在着的“五危”不良素质
经典战例:昆阳之战———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点评
行军篇———战车时代的军事侦察术
原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四种地形上的作战基本原则
(二)“处军”问题的总原则
(三)“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原则
(四)侦察判断敌情的“相敌”三十二种方法
经典战例:长勺之战———察微知著,处军相敌
点评
地形篇———军事地形学经典论著
原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军事地形学六论
(二)战场成败得失六论
(三)对将帅素质的严要求
经典战例:马陵之战———减灶诱敌,地形兵助
点评
九地篇———因地制宜随敌应变的名篇
原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九种地形及其作战原则
(二)兵贵神速与缓兵之计
(三)由“常山之蛇率然”的故事说协同作战
(四)“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本篇精髓
(五)“愚兵”与军纪的辩证关系
经典战例: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投之于险
点评
用间篇———无形战线上的战争
原文
原文意解
原句辨释
专题解论
(一)隐蔽战线上的五类间谍
(二)用间基本方法和原则
(三)孙武“用间”的重要思想
(四)孙氏家传兵书中的用间经典句与本篇相通之处
经典战例:鸣条之战———上智为间,里应外合
序言
说陈道孙
孙武与齐国的陈氏孙姓
世系
关于孙武家族的世系,
历来争论不已。以下所述,
综合了各种史料,以便读者
全面了解孙氏家族的来龙去
脉。
从舜帝之后建立的陈国
说起。公元前672年,中原
大地上的陈国发生了一场争
夺王位的斗争。宫廷内乱的
结果,迫使陈厉公的儿子陈
完成为落难公子。陈完,这
位舜帝的第68代孙为了避难
,逃离祖居之地陈国,直奔
东临大海的姜姓齐国,在那
里当了一个称之为公正的小
官。陈氏家族开始在山东大
地上繁衍生息,后发展成为
一门旺族。陈、田在古代同
音,陈完入齐后为避免与陈
故国有关系之嫌,改陈姓为
田姓,故陈完又称田完,他
就是孙武的上八代先祖。
陈完及其家人在齐国受
到齐王的器重,后世逐渐涉
足齐国政坛,相继成为国家
重臣。《史记·田敬仲完世
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叙述,孙武祖宗在齐国的
谱序是:1.陈完,2.陈稚,
3.陈缗,4.陈须无,5.陈无
宇,6.陈书,7.陈凭,8.陈
武,即孙武。
以陈完的五代孙陈无宇
为界,从陈完到陈须无这四
代,多数都是或经商或从政
,也许关心参与过国家军事
谋略或个别军事行动,但并
没有专门从事军务,成为职
业军人。陈须无列为卿士后
,仅有过参与齐国政坛上内
争的斗争经历。从陈无宇开
始,陈氏后世数辈则多以军
事为职业。陈无宇辅佐齐庄
公,统帅齐军,指挥了一系
列对外战争,是一位军事经
验丰富的卿大夫。陈无宇的
儿子陈书,即孙武的祖父,
陈完之六代孙,也是齐国的
一位著名统帅,公元前547
年,因建立赫赫战功,齐景
公封采地,赐姓“孙”,陈武
(田武)改姓名为孙武,他
那年12岁。齐国陈氏中的孙
姓也由此开始。
由以上孙武家族的祖上
八代可以看出,孙武“兵法”
的源头显然起自陈无宇,后
经陈书、陈凭补充完善,到
孙武时更加完备,最终形成
后人所看到的《孙子兵法》
。当然,这其中还有孙武的
学门弟子的智慧和整理之功
不可埋没。
胸怀大志的孙武携带世
传兵书出齐奔吴,那年他仅
18岁,大约是在齐景公三十
一年(公元前517年)。5
年后,23岁的孙武在伍员(
伍子胥)的推荐下,将整理
好的兵法十三篇呈于吴王阖
闾,以求重用。史籍有记载
“武以伍员荐入吴为上将,
伐楚入郢,及秦人救楚,乃
班师。后见阖闾荒游无度,
辞官归齐,数年而亡。”综
合其他史料,笔者认为这一
说法是比较合理和贴近史实
的。关于孙武的生平,特别
是关于兵书的写作,笔者的
见解与当前流行的说法存在
较大差异,将以另题论述,
在此不赘。
孙武去了南方,世居齐
鲁大地的陈氏族人虽然也曾
有过辉煌的成就,但其结局
却不如孙武这一支显赫于世
。关于齐国陈完后代在此后
垄断齐国政权,取姜齐而代
之的概略情况是:陈完后代
孙陈无宇,为齐景公大夫,
施惠于民,大得民心,于是
乘机抓大权于手。陈田之后
世代为相,齐公如同傀儡。
公元前404年,在田盘之孙
田和时,终于夺取了姜姓齐
国,自立为齐太公,并获得
周王朝和诸侯国的承认。公
元前379年,齐康公被废除
,田齐政权正式建立于东海
之滨。公元前356年,太公
之孙田园齐继位,称为齐威
王。这时,田齐国力强盛,
成为战国时的强国七雄之一
,显赫天下。公元前221年
,威王的玄孙齐王建时,田
齐被秦始皇所灭。田齐政权
共传八君,历时184年。
盛极一时的齐国在秦国
大军兵临城下后,迅速土崩
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整
个家族蒙受极大羞辱,最直
接的后果是齐王建的子孙纷
纷改姓。齐王建有4个儿子
,其中主支在亡国后很快改
姓“王”,另外两支也在第二
、第三代被汉王朝所灭时分
别改姓“王”,改姓“王”的深
层含义是不忘原为齐王室之
后,他们成为山东、河南等
地王姓的始祖。如齐王建的
八世孙王莽(公元9年曾建
立新朝为帝),这一支从五
世祖田遂起改王姓。只有齐
王建的第三个儿子田轸,齐
国灭亡时在楚国做官,封为
颍川侯,因迁入颍川,复姓
陈氏为陈轸。在山东的齐王
建一脉自此不再有田姓,而
令后人惊诧的是陈轸的复姓
归宗,却成为现代陈姓最重
要的源头。若干年后,陈姓
在山东境内的主支不显,而
由陈轸带到南方的这一支繁
衍极盛,其后裔发展到今天
几乎占中国陈氏人口的70%
以上,也就是说今日中国14
亿人口中,约有0.5亿是从
陈轸这一支繁衍出来的。
真可谓沧海桑田,家族
史的变迁如此大起大落,有
时会让人惊讶得目瞪口呆。
大约就在春秋战国时代,陈
姓的39大分支主要从春秋时
的陈国和战国时的田姓齐国
分析出去。齐国灭亡后,陈
氏进入一个长达千年的衰落
期。
斗转星移。陈氏家族的
再次崛起是公元557年陈霸
先建立陈朝,定都金陵(今
南京),帝位继传文帝、宣
帝、后主。公元589年,陈
朝被隋朝所灭,陈朝仅存33
年。此后,陈氏这一支又曾
出现过家族史上的一大奇迹
,陈宣王第五子、后主陈叔
宝之弟陈叔明的后代陈旺,
于公元832年举家迁居江西
江州义门,其后人发展成为
一个庞大的家族。公元
1026年,义
导语
《孙子兵法》,俗称为《孙子》,《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吴孙子兵法》,它是现存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兵书。现在的传世本共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典兵学的杰出代表,它有一个非常全面而完整的体系,体现了战争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其内容博大精深,理论高度概括,逻辑缜密严谨,实践层出不穷,不但是我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而且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作者积20余年学习琢磨《孙子》之心得,并吸取和借鉴众学长及同仁之学术精华,解读《孙子兵法》。
精彩页
始计篇——孙武军事思想的总纲
【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原文意解】
孙武先生讲:战争与军事,是国家的大事。这一重要领域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其深刻的原因和道理关系着国家的存亡。所以,对战争不可不严肃地对待,并认真地进行研究和考察。
因此,应通过对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从总体战略上对敌我状况进行计算和对比,探索军队建设是否符合实战要求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第一是讨论政治;第二是讨论天时;第三是讨论地利;第四是讨论将帅,第五是讨论法制。
所谓“道”,在于使民众和君主统一意志,国君与民众同生共死,民众无离异之心,社稷江山也就没有什么大的危险了。
所谓“天”,是指昼夜阴晴、寒冬酷暑、时令季节变化规律等天时条件。
所谓“地”,是指路途的远与近、地势的险要与平坦、战场的广阔与狭窄、地形的死地与生地等地形条件。
所谓“将”,是指统兵将帅的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威严等基本素质。
所谓“法”,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各级将吏的职责与管理、军需物资及费用的供应与管理等制度。
凡是属于这五个方面的情况,作为将帅不能不知晓,必熟记在心。熟悉掌握这些情况的将帅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的将帅则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因此,根据上述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估量、计算和比较,可从以下七个方面探求和判断战争胜负的趋势。我认为取得战争的胜利:一是要看哪一方的君主政治比较开明,善于治国安民,施政方针深得民心?二是要看哪一方的将帅指挥更高明,有驾驭战争的才能?三是要看哪一方占有了天时地利的有利条件?四是要看哪一方能够严格贯彻执行法令、军规?五是要看哪一方的军事实力比较强大,兵器先进、品种齐全、装备优良、部队阵容强大、人多势众?六是要看哪一方的军队训练有素、士卒素质高?七是要看哪一方的赏罚比较严明公正?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在战争开始前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负了。
君主您如果听从我的军事谋略,用兵作战一定会取得胜利,我就留下来辅佐您;否则,您如果不相信我,不采用我的军事谋略,用兵作战一定会失败,那样的话,我就离此而去别处了。
我相信,君主您在权衡利弊得失后,一定会赞同和采纳我的军事谋略。如果这样做,在军事谋略上我方即已对敌国先形成了一种优势,我完全可辅佐君主您的军队决胜于千里之外。所谓优势的形成,就是在战前根据利害得失等情况,而作出的各种谋略和兵力部署;根据如何作战对己有利,而进行机动和权变。“势”这个东西,就是指利用有利的条件,因势利导,灵活掌握。
用兵打仗这一行当,是智力的较量,充满诡诈欺骗行为。所以,我军能打,并可立即出兵,却向敌人显示出我军不能打,不会立即出兵;我军要打,很快就出兵发动进攻,却向敌人显示出我军不想打,不会马上出兵发动进攻;我军向近处调兵遣将,却让敌人误以为我军要向远处调兵遣将;我军向远处调兵遣将发动进攻,却让敌人误以为我军向近处调兵遣将发动进攻。
敌方贪利,则以小利加以引诱;敌方出现混乱,则乘机攻取。
敌方兵力充实,我方则应严加防备;敌方兵锋强盛,我方则应暂时避战。 敌方将领如果容易被激怒,那就设法挑逗他发脾气,而暴躁之敌容易被干扰;敌方将领如果卑视、瞧不起我方,那就顺势故作谦卑,表现出自己的弱小,麻痹、骄纵敌人,而骄兵必败。
敌军安闲,休整得好,那就应设法调动、疲惫它;敌军内部和睦、亲密团结,那就应设法挑拨、离间、分化它。
在敌人毫无戒备的时机和地点发起攻击,在敌人始料不及的地点和时机突然出击。
以上这些用兵基本概则,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法宝秘诀之总结,在君主您没有确定是否让我留下来之前,我是不可能先作详细解释、说出其中奥秘的。
开战前,交战双方最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