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法国博物馆之旅/给孩子的艺术笔记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罗米
出版社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罗米,北京大学文学硕士、艺术学博士。
翻译出版《艺术是教不出来的》《西方艺术通史》等著作。
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艺术百家》《美术观察》等艺术类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
常年为新华社《嘹望东方周刊》撰写文博艺术类稿件。
多次作为嘉宾参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边走边看》栏目直播,介绍国内外博物馆与艺术品。
目录
法国艺术与博物馆概述
第1章 巴黎:一座无墙的博物馆
埃菲尔铁塔
凝固在石头上的历史
蒙马特高地
盖棺定论?
第2章 卢浮宫魅影
卢浮宫的前世今生
卢浮宫“三宝”
《蒙娜丽莎》真的这样美吗?
《蒙娜丽莎》的巨星之路
《迦拿的婚礼》
《岩间圣母》和它的“双胞胎妹妹”
如何辨认神的身份
大画廊
第3章 卢浮宫里的法国人
大卫的英雄主义
多面拿破仑
浪漫主义
一位王后的传奇生涯
时代的镜子
第4章 左岸看奥赛
“不务正业”的火车站
农民的史诗
莫罗的神秘世界
伤风败俗还是传世之作?
画家的“朋友圈”
奥赛访凡·高
莫奈与雷诺阿:所谓风格
第5章 莫奈:巴黎艺术之星
追光的莫奈
“种”睡莲的美术馆
日出印象
第6章 篷皮杜艺术中心
“恶搞”艺术从何而来?
参观博物馆的实用攻略
精彩页

1940年,4个孩子带着狗追逐野兔,最后追进了一个山洞。他们打开随身携带的手电筒时,惊异地发现这个洞窟的壁上和顶上画满了身形硕大的野马、野牛和鹿,最大的图案长达5米。
这便是法国西南部拉斯科洞窟的“史前的卢浮宫”。据历史学家考证,这些壁画距今已有两万年的历史。欧洲的艺术史,竟是以这样的方式展开的。
不过,它们并不能算在法国艺术史之内。因为我们现在所说的“法国”的雏形,大约是公元9世纪才形成的。

法国人对艺术产生贡献,要等到13世纪才开始。他们最大的贡献,就是为教堂“发明”了新的建筑样式。
法国人“发明”的这种教堂样式被称为哥特式。这个名字并不是法国人起的,而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这种风格的贬称,意思是像蛮族哥特人那样野蛮怪异。哥特人对罗马帝国末期的古典艺术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新样式的教堂先是在法国巴黎的近郊拔地而起,相较于罗马式的穹顶厚墙,这种新样式是这样的:墙面上巨大的彩绘玻璃窗、正立面上的玫瑰花窗、纤细的柱子支起高高的尖拱、墙外支撑着的扶垛……它们很快获得了当时人们的好评,在欧洲各地迅速流行起来。
各个国家根据自己不同的气质和喜好,修建了自己的哥特式大教堂。德国有科隆大教堂,英国有威斯敏斯特教堂,连一向以罗马艺术为傲的意大利,也“极不情愿”地建造了米兰大教堂。法国自然最多,有巴黎圣母院、沙特尔大教堂、亚眠大教堂,等等。
除了这些著名的建筑,几乎每个欧洲国家都留下了哥特式教堂的精彩之作。就连在我们中国,也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
欧洲列强在清末入侵中国,把这种传统建筑样式也带了过来。北京的西什库教堂、上海的徐家汇天主堂,都是哥特风格。
哥特式教堂是真正的法国艺术在欧洲的第一次精彩亮相。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真正让法国有了文艺范儿。
弗朗索瓦一世先是把当作堡垒的卢浮宫改建成了博物馆,开始有规模地收藏艺术品,又邀请各国的艺术家来法国,其中最大牌的一位就是达·芬奇1
17至18世纪,路易十四在位72年,他让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和文化中心,凡尔赛宫就是他在位时修建的。现在,凡尔赛宫也同样是一座艺术品的宝库。
路易十四让法语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普通话”,就连法国王室和上流社会的饮食起居和流行习惯,仿佛也有了别样的神奇魔力,引得整个欧洲的上层社会纷纷效仿,被称为“法式优雅”。巴黎,成为欧洲最灿烂闪耀的明星城市。
17世纪欧洲涌现了鲁本斯、伦勃朗、维米尔、卡拉瓦乔、委拉斯开兹等大师,奇峰迭出,法国王室大力收藏这些大师的作品。能够与他们媲美的法国画家有普桑和洛兰,博物馆里他们二位的作品总是相伴展示,纯粹的古典风格很容易辨认。
到了路易十五在位时期,女性化的甜美轻柔的艺术风格开始流行起来,艺术作品的题材也以甜蜜的爱情、热闹的欢聚和宴会为主,这种风格被称为洛可可——连名字都显得柔和轻巧。
凡尔赛宫是洛可可艺术的集中体现。著名的镜厅里无处不在的嫩绿粉红和卷草纹饰,正是这种风格最典型的特征。
洛可可风格的代表画家有华托、布歇、弗拉戈纳尔,他们让这一时期的法国艺术备受瞩目。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国王和王后被送上了断头台,浮华奢靡的洛可可风也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流传至今的法兰西精神——自由、平等、博爱,正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得到了确立。这是法国“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也是新古典主义诞生的时代。
雅克·路易·大卫是新古典主义的领军人,他的《网球厅宣誓》《马拉之死》等作品展现了大革命的波澜壮阔;他的《荷拉斯兄弟的誓言》《列奥尼达在温泉关》《萨宾妇女的调停》等作品则体现了高涨的英雄主义情怀。他成了拿破仑的御用画师,《拿破仑加冕礼》《拿破仑跨越阿尔卑斯山》等作品对拿破仑的赞美无以复加。
后来,一种直抒胸臆、奔放激昂、狂放不羁的风格产生了,这就是浪漫主义。这种艺术风格的特点在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中得以集中体现,这幅作品也是法国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国宝。
浪漫主义汹涌的情感一般的小画幅容纳不了,所以浪漫主义绘画作品的尺幅一般比较大,比如《萨丹纳帕勒斯之死》《希阿岛的屠杀》《十字军进入君土坦丁堡》,这些作品既有残酷的战争和屠杀场面,又充满了神秘奢靡的情调。
P2-5
导语
博物馆里看什么?怎么看?那些藏品到底好在哪里?北大博士罗米寻访各国博物馆,带你知晓藏品背后的故事。
先是一篇关于这个国家艺术发展情况的概括性叙述,然后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的馆藏作品进行深入介绍,重在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教育。
序言
我的案头有一本《如
何参观美术馆》,作者是
荷兰的约翰·艾迪玛。这
本书购于杭州的中国丝绸
博物馆书店。那是一个炎
炎的夏日,我和几个友人
去参观中国丝绸博物馆。
午餐后短暂的休息时间,
馆长赵丰先生邀我们几个
来到书店小坐。中国丝绸
博物馆位于西湖旁的玉皇
山麓,我老想用清幽来形
容这里的环境——虽然由
于博物馆的展览和其他活
动都做得很用心,这里实
际上并不清幽,但是它在
我的脑海中就是这样的印
象,一如智利诗人聂鲁达
所说:“我喜欢你是寂静
的。”
在这样的环境中,就
应该有一家雅致的书店。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书店主
人的喜好所致,书店里有
许多艺术和考古类的经典
图书,让我感到很亲切。
其中就有这本《如何参观
美术馆》。《如何参观美
术馆》是资深艺术顾问给
艺术爱好者撰写的32条参
观指南,它的封面图案由
浅黄、灰、白、黑等色块
构成,简洁明快。但我之
所以被这本书所吸引,并
不仅仅是因为封面设计,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觉得
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很
快——据官方统计的数据
,2019年春节假期,7天
有过亿人次参观了搏物馆
,而此前连续三年,每年
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增量都
在1亿人次左右。这么多
观众的参观行为是什么样
的呢?对于他们来说,参
观博物馆的意义究竟是什
么呢?我想在这本书中寻
求答案或者思考的方向。
都说博物馆是公民终身受
教育的场所,国家最近也
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要求构建服务全
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在这
一体系的构建中,各类博
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
公共文化设施理应发挥其
应有的作用。但是,这种
教育是自发的,不像大学
的教育有系统性。如何参
观博物馆,在我看来是一
个需要多加探讨的问题。
所以,当罗米把“给孩子
的艺术笔记”丛书的文稿
发给我的时候,我是很期
待的。一方面,我相信她
会写出别样的文字来另一
方面,我也好奇,她会如
何组织材料、如何表达?
罗米上过我的博物馆
展览策划课,选这门课的
大多是考古文博学院的学
生,而她是艺术系的学生
。课程作业是要求同学根
据自己的专业方向,结合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
术博物馆的空间,策划一
个展览,写成方案。我至
今还清楚地记得罗米的作
业写的是《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的主旨是将
《千里江山图》等长卷,
结合现实中大自然的地形
地貌来展览,重在表述这
一观点:中国古代绘画中
的不同表现手法,其实是
师法自然的结果。我曾经
在河南林县的洪谷寺进行
过测绘,在那里工作的时
候,我就对着大山,想象
我国五代时期画家荆浩在
太行山的洪谷写生时的情
景。荆浩自称“洪谷子”,
可见他对这里景色的喜爱
;他在山中写生,画了数
万本摹绘,也可以想见他
的用功与勤奋。我也认识
一些当代的山水画家,但
他们之中,很少有人像荆
浩那样去向自然学习。所
以,看到罗米的作业之后
,我一直想把《道法自然
》做成一场真正的展览。
罗米毕业之后从事着
与展览相关的工作,在世
界各地参观了不少博物馆
。这套书选取了中国、英
国、法国、俄罗斯、美国
、西班牙、意大利、德国
这八个博物馆大国的代表
性博物馆进行创作。每一
本书中,先是一篇关于这
个国家艺术发展情况的概
括性叙述,然后选取其中
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的馆藏
作品进行深入介绍。丛书
名是“给孩子的艺术笔记”
,重在对孩子进行艺术启
蒙教育,对馆藏作品的介
绍并不追求面面俱到,就
如书中所言:
一旦进了博物馆,人
总会不自觉地贪心起来:
难得来一次,每一件展品
都不想遗漏。但对于像“
大英”“冬宫”这样的博物馆
来说,这实在是奢望。因
为几乎所有的大型博物馆
,总会有这里或那里不定
期地关闭着,或是在更换
展品,或是需要修缮。
除了这些琳琅满目的
展品,在看不见的森森库
房里,还躺着不计其数的
宝藏呢,要想看遍馆藏,
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
,参观博物馆真的要“断
舍离”!对于不喜欢的大
可匆匆掠过,不作停留;
而对于那些真正令你心跳
加速的展品,一生也许就
这一次与它们面对面的机
会,何不与它们多待一会
儿呢?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
本套书是写给孩子看的,
罗米在抒发自己的真情实
感的同时,又带着俏皮的
语气,读来轻松有趣。
比如,在介绍美国艺
术发展情况的时候,她写
道:
据说世界上有两本书
最薄,一本是英国人的菜
谱,另一本就是美国人的
历史。
看来,我这篇略述关
国历史的前言,无论如何
也写不长了。
……
美国人很珍视自己早
期的历史,这些作品仍然
被珍藏在美国的许多博物
馆里。波士顿美术馆里收
藏的格外多,这也体现了
波士顿作为美国“老牌贵
族”的特别地位。
……
1776年7月4日,第二
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
宣言》,正式宣布13个殖
民地不再与英国有隶属关
系,他们要成立自己的新
国家——美利坚合众国。
战争取得了胜利,“美
国”终于亮相了!
艺术在这个时候显现
了它的
内容推荐
自17世纪开始,巴黎逐渐成为欧洲最耀眼的明星城市。法国人对此格外骄傲,为他们的精致大餐,为他们的流行时尚,也为他们的艺术殿堂。
法国人骄傲的资本来自哪里呢?
来自卢浮宫收藏的40余万件艺术珍品?
来自“地球人都知道”的《蒙娜丽莎》?
来自橘园美术馆和玛摩丹美术馆里“盛开”的《睡莲》?
来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经混迹于蒙马特的前卫艺术家?
还是来自巴黎圣母院、巴黎歌剧院、埃菲尔铁塔这些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标?
答案不是唯一的。当我们来到法国,走进博物馆,大概能离答案更近一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