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四光科普阅读(看看我们的地球)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李四光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商品介绍

作者简介

李四光(1889—1971),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书评(媒体评论)

应当使儿童从很幼小的时候起,就注意到自然的伟大。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应该培养儿童对自然的兴趣和改造自然的愿望。在儿童好奇探求自然界知识的时候,应该加以诱导,应当利用游戏和玩具来发展儿童对于自然的认识和创作的要求。 李四光

目录

看看我们的地球 

从地球看宇宙 

地球年龄“官司” 

天文学地球年龄的说法 

天文理论说地球年龄 

地质事实说地球年龄 

地球热的历史 

说地球年龄 

地球之形状 

地壳的概念 

浅说地震 

燃料的问题 

现代繁华与炭 

大地构造与石油沉积 

地史的纪元 

地质力学发展的过程和当前的任务 

启蒙时代的地质论战 

三大冰期 

中国地势浅说 

侏罗纪与中国地势 

古生物及古人类 

人类起源于中亚吗 

读书与读自然书 

如何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风水之另一解释

精彩页

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九大行星之一,它是一个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的第三颗行星。它的周围有一圈大气,这圈大气组成它的最外一层,就是气圈。在这层下面,就是有些地方是由岩石构成的大陆,大致占地球总面积的3/10,也就是石圈的表面。其余的7/10都是海洋,称为水圈。水圈的底下也都是石圈。不过,在大海底下的这一部分石圈的岩石,它的性质和大陆上露出的岩石的性质一般是不同的。大海底下的岩石重一些、黑一些;大陆上的岩石轻一些,颜色一般也淡一些。
   

石圈不是由不同性质的岩石规规矩矩造成的圈子,而是在地球出生和它存在的几十亿年的过程中,发生了多次的翻动,原来埋在深处的岩石,翻到地面上来了。这样我们才能直接看到曾经埋在地下深处的岩石,也才能使我们想象到石圈深处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
   

随着科学不断地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是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了,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观测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还不过十几千米,而地球的直径却有1.2万多千米呢!就是说,假定地球像一个大皮球那么大,那么,我们的眼睛所能直接和间接看到的一层就只有一张纸那么厚。再深些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去勘察呢?有。这就要靠由地震的各种震波给我们传送来的消息。不过,通过地震波获得有关地下情况的信息,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地下的物质的大概样子,不能像我们在地表所看见的岩石一样那么清楚。
   

地球深处的物质,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关系较少,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还是石圈的最上一层。我们的老祖宗曾经用石头来制造石斧、石刀、石钻、石箭等从事劳动的工具。今天我们不再需要石器了,可是,我们现在种地或在工厂里、矿山里劳动所需的工具和日常需要的东西,仍然还要从石圈获取原料。随着人类的进步,向石圈索取这些原料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了,并且向石圈探察和开采这些原料的工具和技术,也越来越进步了。
   

最近几十年来,我们从石圈中相继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发热的放射性矿物,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加以利用,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疾病等。将来,人们还要利用原子能来推动各种机器和一切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要它们驯服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这样说来,石圈最上层能够给人类利用的各种好东西是不是永远取之不尽呢?不是的。石圈上能够供给人类利用的各种矿物原料,正在一天天地少下去,而且总有一天要用完的。
   

那么怎么办呢?一个办法,是向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这就要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另一个办法,就是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的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比如近代科学家们已经接触到的好些方面,包括太阳能、地球内部的巨大热库和热核反应热量的利用,甚至有可能在星际航行成功以后,在月亮和其他星球上开发可能利用的物质和能源,等等。
   

关于太阳能和热核反应热量的利用,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较多的工作,也获得了初步的成就。对其他天体的探索研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并在最近几年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有关利用地球内部热量的研究,虽然也早为科学家们所注意,并且也已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步人大规模利用地热的阶段。
   

人们早已知道,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升高,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1℃(应该指出,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是靠太阳送来的热)。就是说,地下的大量热量,正闲得发闷,焦急地盼望着人类及早利用它,让它也沾到一分为人类服务的光荣。P1-3

导语

本书作者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与主要领导者。他曾以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本书中,李四光先生用轻松的笔调,娓娓道来,将地球科学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趣味盎然。亲爱的小读者们,我们把这样一本优秀的科普著作介绍给你,相信你读后必定对我们的地球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序言

1522年9月8日,西班牙塞维利亚城外的桑卢卡尔港迎来了一群衣衫褴褛的船员
。在这些船员的眼神中,除了无限的兴奋,还有着深深的苦涩和疲惫。3年前,正是从这里,在隆隆的炮声和人群的欢呼声中,他们离开
,向着远方更广阔的大洋驶
去。从拉普拉塔河口到麦哲伦海峡,从“风平浪静的大洋”到菲律宾,从好望角到佛得角群岛,探险者们历尽干难万险,甚至舰队的司令斐迪南·麦哲伦也中途丧生
,终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这群勇士,
以亲身经历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大地为球形。直到此时,人们才确信,人类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地方,
名字理应叫“地球”。
   

我们与地球很亲近,但我们对地球却未必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时候,我们必须离得足够远,才能领悟到她是多么美。1961年,
来自苏联的尤里·加加林成为首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得以一睹地球的真容。从距地面330干米的高空俯视,
这颗星球呈现出摄人心魄的美丽,海洋、植被、云雾、
沙漠以及两极的冰盖,使她的外衣看起来斑斓而绚丽。
1969年,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再次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一大步美国的宇航员们登上了月球。从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表面,他们回首遥望,一颗美丽明亮的蓝色星球,从荒凉灰暗的月球表面缓缓升起,这震撼的景象
,令这些太空探险家们终生难忘。
   

时间之河永远地奔流不息,当我们顺着地球演化的轴线望去,才陡然意识到它是那样的慷慨和粗犷。对地球的年龄而言,千秋万载只是一段短至模糊的细微刻度
。历经亿万年的演化,地球与其诞生之初相比,早巳变得面目全非:50亿年前,星尘聚集为星盘,原始太阳系初具雏形;46亿年前,地球诞生,好似一个炽热的火球
;38亿年前,原始海洋中出现生命;35亿年前,光合作用开始,地球大气逐渐富氧
;5.3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众多门类动物同时登上历史舞台;3.8亿年前
,陆生脊椎动物出现;
6500万年前,白垩纪生物大灭绝,陆地霸主恐龙覆灭
;200万年前,地球上今日的主导者人类开始出现
。在这漫漫46亿年间,沧海作桑田,深谷为山陵,是什么原因,使地球的面貌发生了这样巨大的改变?向书房的墙上望去,只见世界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的轮廓边缘几乎吻合,你是否设想过,那远隔重洋的大陆,在古老的过去却紧紧地连在一起?
   

一只被松脂禁锢的虫儿
,其中也许蕴藏着生物进化的密码;一块看似平平无奇的岩石,上面也可能书写着地球年龄的暗语。这样的一类问题,都属于地球科学的范畴。本书作者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与主要领导者。他曾以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本书中,李四光先生用轻松的笔调,娓娓道来,将地球科学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趣味盎然。亲爱的小读者们,
我们把这样一本优秀的科普著作介绍给你,相信你读后必定对我们的地球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内容推荐

“互联网+创新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为纸质图书与互联网结合的阅读模式。不仅纸质图书上有必要的导读、解读及注解,购买者还可以听专家提炼的全书阅读重点音视频资源,可以让读者从宏观上得到阅读指导,使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名著。本书是致力于介绍地质知识,引导读者多了解自然、多阅读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书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