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德(1962~),男,四川省广元市朝天镇人,经济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湖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教学名师。长期从事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区域经济学和金融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要有《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发展金融学》等,在CSSCI、中文核心刊物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1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为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与西南民族大学共同举办的“全国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学术研讨会”文集,《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金融发展与精准扶贫”、“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研究”、“五个一与精准扶贫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实践研究”和“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证研究”。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现实研判、经验证据与政策评估——“全国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现实研判
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面临的问题
三、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影响机制与经验证据
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评估
五、我国脱贫攻坚的前沿问题
第一部分 精准扶贫的理论研究
1.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精准扶贫机制构建逻辑与路径再造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2 精准扶贫是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
1.3 坚持人民主体性:中国精准扶贫有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1.4 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精准扶贫机制再造的逻辑和路向
2.新常态下我国政府农村扶贫创新的路径选择
2.1 引言
2.2 新常态前我国政府农村扶贫的路径分析
2.3 新常态对我国农村扶贫的影响
2.4 新常态下我国政府农村扶贫的路径创新
3.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政策:驱动增长、缩小差距还是政策失灵——基于PSM- DID方法的研究
3.1 引言
3.2 政策背景与理论假说
3.3 模型与估计方法
3.4 数据、变量与描述性统计
3.5 实证结果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3.6 结论与启示
4.精准扶贫政策的地方实践研究——基于贫困县案例
4.1 引言
4.2 精准扶贫实践的案例现状
4.3 精准扶贫政策的经验总结
4.4 精准扶贫政策的诉求建议
4.5 结论与展望
5.专业化、多样化与产业结构减贫效应的动态异质表现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综述与理论机制
5.3 计量模型设定、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5.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5 产业结构减贫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5.6 结语与政策启示
6.中国农村减贫进程及效果评价分析
6.1 贫困现状
6.2 中国农村减贫进程
6.3 中国农村减贫方向
7.扶贫理论与政策的演化发展对精准脱贫的借鉴
7.1 引言
7.2 文献综述
7.3 国外反贫困理论与政策的演化发展
7.4 我国扶贫理论与政策的演化发展
7.5 对我国精准脱贫的启示与借鉴
8.社会资本、风险缓冲能力与农户贫困——基于1989家农户的调查数据
8.1 引言
8.2 文献述评
8.3 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8.4 计量模型与回归结果
8.5 结论
9.关于扶贫理念与脱贫成效的理论思考——习近平的扶贫观与科技扶贫的实践探索
9.1 与时俱进的扶贫理念
9.2 卓有成效的扶贫实践
9.3 攻坚克难的扶贫部署
9.4 科技扶贫的积极探索
10.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农户的精准识别研究
10.1 引言
10.2 数据说明和研究方法
10.3 维度及权重的选取
10.4 多维贫困与收入贫困的一致性分析
10.5 结论与建议
11.西部地区农村精准扶贫的模式、困境与对策研究
11.1 成都农村精准扶贫的基本做法与经验
……
第二部分特殊人群贫困治理
第三部分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
第四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减贫与发展
第五部分金融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
(1)贫困县往往长期以来受不利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在客观发展条件上存在共性。例如,地形条件限制、生态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远等自然条件;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欠缺、政策环境匮乏、人力资本缺乏等经济条件;以及特殊的历史、文化、人口等社会条件。这些都会导致贫困县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低收人人群集中。从区域上说,我国的贫困县,多数属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些地区已经成为扶贫攻坚的重点。
(2)就各个贫困县而言,发展条件却是具体而异。灵丘县处于山西省东北部、京津冀邻域,行政面积2730平方公里。灵丘县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分别占85.5%、8%),历史上曾属晋察冀边区抗日革命根据地,农业人口占比高(占24万总人口中的20万),这些一度造就了灵丘县的贫困面貌。2014年,灵丘县地区生产总值为31.7亿元,当地矿产资源丰富,支柱产业金属矿产业目前态势低迷,产业转型成为经济工作重点。巴里坤县地处新疆东北部边境、天山山脉东段,行政面积广阔,达36901平方公里,山地、戈壁占全县66%,处于高寒地带。在巴里坤县,哈萨克族占11万人总人口的35%。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46.3亿元,广阔的天然草场和丰厚的煤炭、芒硝等矿产资源,使农牧业、煤矿能源业成为其支柱产业。巴里坤县留有西汉的西域都护府、清代的屯垦戍边等历史遗存,其自然条件、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是扶贫工作的关注点。
(3)近年来,贫困地区受惠于国家政策资源的大力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持续加强,形成了良好的脱贫条件。可以说,随着生产生活条件和政策环境的改善,贫困县的发展条件、发展机遇与过去十年相比已经截然不同。调研案例中灵丘县、巴里坤县两个贫困县,已经开始走出经济发展的制约,积极挖掘和调动自身特色,它们在资源赋存、自然风光、区位条件、特色产业、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日益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