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家园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宫泉激 |
出版社 |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宫泉激,男,1950年7月生于莱西,中共党员。长期致力于写作和写作理论研究,在新闻、公文、文学写作方面颇有造诣。担任过行政领导职务,参与中央领导同志主持的课题研究,兼职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主讲《秘书学》。先后有多篇多种体裁的作品在《人民日报》等中央和各级报刊发表,诗词文赋铭联镌刻于多处名胜景区,出版著作多种。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同志称其为“才子”“文豪”。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辞赋社会员、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写作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 后记 经过一二十年的写写 停停,停停写写,终于集 够了一本书的规模,然后 从头到尾反复认真地修改 、编排、定稿,即将付之 以梨枣了。本书的成书过 程中,得到我的夫人、我 的儿女、我的亲友及中国 海洋大学出版社编辑同志 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 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读书,哪怕是读古人 的和名家的书,偶尔读到 讹误处,总感到惋惜,感 到遗憾,感到很不舒服。 因为有这个感觉,在作自 己书的时候就有点心惊胆 战,生怕同样留下讹误, 所以总如临深履薄,特别 谨小慎微,尽最大努力把 讹误纠正在付印之前。 虽然,陈思王曹子建 说过,“世人著述,不能 无病”,(《杨祖德书》 )但“病”总不如“不病”。 指望“不病”,却又难免其“ 病”,也便陷入无奈。我 们老家有句俗话:“捉不 净的虱子拿不净的贼。” 我想想,书稿的讹误可能 也是这样。 读者是上帝,时刻心 存敬畏,这是我写作长期 的坚守。但水平如此,一 时也不能很快提高起来, 也就只好让可能的“遗憾” 留给后来,敬请读者诸君 给予谅解吧。谢谢! 宫泉激 2018年12月27日 目录 故乡的情怀(代序言) 一 高山仰止 大师印象 记忆,穿越历史的天空 我的县长我的河 我所经历的莱西会议 二 生我养我的地方 酱豆 荠菜 扯不断的年糕情 地瓜饭 千古粘粥不了情 铺在炕上的精品——大泊席纪事之一 辉煌的涅槃——大泊席纪事之二 小车不倒只管推 七月的雨 秋虫唧唧 老爷湾的高粱红了 关于大葱的记忆 永远的八大胡同 我家的老屋 备年——童年,我的春节之一 过年——童年,我的春节之二 送年——童年,我的春节之三 舌尖上的无奈 三 山重水复 奇缘 新疆之旅 一路乡情 大青山槐花节 不会享福的富书记 室韦,绿海洋中的一抹红润 大雅追踪 水城,从地狱到天府 月园 哦,那段河道 读著思人忆曹公 崔子范故乡的大写意画家——刘国治的书画人生 莱阳情结,剪不断理还乱 贵州的云 簇养古泽,从历史走向未来 我的总编辑生涯 梅子熟了 乡村来的女诗人 漓江一旅诗心老 我的读书 匠心文脉故园情——吕伟志和他的大道弘坊 四 十步之泽 炽热的火焰——《晚晴集》序 难得诗心成颐乐——《怡乐诗社诗集》序言 故园,无尽的眷恋——《眷恋》序言 老骥犹存万里心——李浩先生诗文书法集序言 且吟长调润丹青——苏立学先生的诗书画 心系大地之美——赵金先画集序言 怡心乐寿且为诗——《乡风集》序 生命的火焰——《心韵》诗集序 发散于沃土的芬芳——《翰墨乡贤》序言 岁月如诗——《怀珠楼吟稿》序 做就要做得最好——《触景生情》序言 精神自是梅中见——刘文竹画册序言 儒雅名山华茂时代——《伏枥集》序言 长将乐事寄诗书——《诗书集》序言 木刻:继承、发展与创新——孙元兵木刻艺术综述 五 时与事 诗心只作等闲观 人生的诗路 对联创作絮语 文学,不妨玩玩 诗联声韵探析 “一带一路”与青岛楹联的历史与现实 诗人贵养浩然之气 “余事做诗人”的当代价值 把真实留在人间——我的采访与调查研究 美丽乡村建设与楹联文化 后记 精彩页 大师印象 老画家叶浅予说:“有人说齐白石先生达到了中国画的顶峰,我认为崔子范先生是又一顶峰”。崔老就是这样一位大师。 我认识崔老是在1984年9月。那时候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程绍田部长对我说:“今天下午你到潍坊去接崔子范吧,他是咱们的老乡,国画大师。” 吃过午饭,我就同司机出发了。一路上,看着车窗外金黄的秋色,一堆堆摊晒的玉米棒子散在路边,待收割的高粱弯着沉甸甸的穗子肃然挺立,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疏疏密密地向远处延伸,拖拉机耕耘着等待秋播的土地突突奔跑,扬起了无边的尘土…… 我收回目光,脑海里不停地搜索着对崔子范大师的记忆。1982年,我在绕岭供销社工作。腊月,我在宣传站帮忙卖年画,其中有一幅署名崔子范的对开《玉兰八哥》,与之并排悬挂的还有一幅也是花鸟画,是王雪涛先生的。那天,公社干部孙永进同志到门市部来,他站在《玉兰八哥》画前说:“崔子范老家是牛溪埠公社崔家埠村呢”。我听了,又认真端详了那副画。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对画有特殊的感情。此刻,一种对故乡画家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一个深为景仰的人,在此之前我却只在那一刻听说过,并不了解更多。这次接受任务去接他,便可以由耳闻变为目睹,心里不免有些激动。在潍坊见到崔老,说明来意,我便帮他提了行李,陪他走出房间。这是一个和蔼的老者,高鼻方脸,头发实密,身材不高,步子稳健。我跟在他身后,与他同行的几个画家也一起上了车。 接回崔老,送他到县招待所住下。我去看过他作画。在开阔的案子上。他铺开宣纸,简笔浓墨,重彩丽色,举手悬腕之间,十足地彰显了大师的独特画风。或许是因为曲高和寡抑或是“大雅不入俗人眼”吧,那时候崔老的画很不被一些人看好。曾经有一张印刷的宣传页,印了崔老的一幅雄鸡报晓图,旁边登了一则《大官画虎》的故事。不知是制作者的无意还是有心,却引得一时议论纷然。 我想起了春秋时期宋玉《对楚王问》的话:“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几千年之后,人类社会依然没有改变这样的思维定式。可见,经常可以听到的那些什么国人,什么时人如何如何地煌煌大论,实在是无关于国也无关于时的人之本能使然。宋人李唐有诗句:“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种世象时风崔老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并没有“多买胭脂”。 崔老是老革命。从延安走出来的名画家如凤毛麟角,崔老是其中之一。1937年,崔子范在家乡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他与他的同志们一起组织抗日武装,先后担任过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22大队政委、山东省八路军五支队政治部民运科副科长。1940年他赴延安,在延安军政学院和延安高级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和全国解放之后,历任山东省胶东区南海专员公署副专员、专员,北京医院政委,国家城市建设部勘察测量局局长、北京中国画院秘书长、副院长、党委书记等职。或许,他独特的画风也如同他坚定的革命立场,始终不可移易。 崔老的人生于家乡,画源于家乡,革命起于家乡,也始终深深眷恋着家乡。离休之后,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他便从北京回来,年复一年,如候鸟般来来去去,从未改变。我没有机会学画,无缘与催老有更多的交往,只是许多年来一直景仰着他,关注着他。在家乡,他到学校给学生授课,以亲身的示范点化抽象的理论,具体而生动。对青年画家,他直接进行实践的指导,经常面对面,手把手进行讲授,不辞辛苦,不厌其烦,不舍昼夜,不断激扬,引领着家乡的书画之风,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P2-3 导语 日景月华,事理人情,一丝一缕,一木一石,在作者笔下都是那么真切而敦厚,鲜活而灵性。 对家乡的记忆,对亲人的爱戴,对乡邻的怀念,对友朋的情怀,对田园的眷恋,对闲旅神游的寻觅,作者把人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变成文字,让飘忽游离的情愫凝结在纸上,使只可言传的记忆化为可阅之书,变随人而逝的往事为可能延伸的无限之年。 序言 故乡的情怀 我上学的年代,中学 之后就没学可升了,毕了 业便回村到生产队干活。 那些活,都属于“手工活” 之类,大致就是耕种锄割 和推土攒粪、托泥垫圈等 等的大家睁开眼就干的农 事。与家乡父老朝夕相处 之间,所看到听到的,多 是些生动具体的张三勤李 四懒的家长里短和东家多 西家少的公情私谊。虽然 各家自立门户,却过着大 致相同的日子,相互间是 很融洽的。6年之后,一 次偶然的机会我到公社供 销社当了文书,后来又到 了县里工作,人渐行渐远 了。我的亲人,我的庄邻 ,我的玩伴搭档,连同生 我养我的水土和我的情感 ,我的记忆都一股脑儿地 留在了老家。 常回家看看是必然的 了,尤其是母亲健在的日 子。母亲远逝以后,我还 是要一年回去几趟,而更 多的则是脑海的回忆和无 可计数的梦里回家。这大 约是古往今来的人之常情 吧。唐代诗人贺知章那首 《回乡偶书》:“少小离 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 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 问客从何处来。”字里行 间透露出深切的故乡情怀 。诗仙李白的“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边塞 诗人高适的“故乡今夜思 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等,也无不表达了浓郁的 思乡之情。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 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 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姜春云 同志2006年以76岁高龄接 受《齐鲁晚报》记者采访 ,还深情地记着自己村庄 的“8条沟湾溪河交相缠绕 ,水中蒲草丛生,沿岸是 茂密的芦苇,几百棵参天 大树点缀其间,绿树掩映 ,溪水淙淙”。如数家珍 似的忆起儿时的田园生活 :“自己是在青山绿水的 怀抱中长大的。虽然当时 大部分村民很穷,可自然 环境好,少年时在田间劳 动之余,常到水中游泳, 捞鱼摸虾。置身山水林丛 间……”(2006年8月17日 《齐鲁晚报·姜春云的山 川秀美情》)每每,他见 到我,便要问家乡的发展 变化,常详细到雨雪旱涝 和农作收成,有时竞感觉 不到时间的无声流失…… 人长大之后,离开故 乡是常有的事。孔子说: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 有方。”意思是游得有道 理还是要游的。《十三经 注疏》则把“家贫亲老, 不为禄仕”写为“二不孝也” 。“为禄仕”的意思就是外 出谋公差挣俸禄养家,这 就是对离家外出的鼓励了 。过去的社会分工单一, 职业类型少,不是在家种 地就是读书坐官,所以就 有了“耕读传家远,诗书 继世长”的古训。现代社 会分工细致,离乡外出谋 事创业的机会多多,也就 “哪里需要到哪里去”了。 古代官吏到了晚年, 多喜欢告老还乡,谓之“ 叶落归根”。原因在很大 程度上是出于对故乡难以 割舍的情怀。思乡怀旧是 人之常情,尤其到了晚年 ,脑子里往往就会翻腾出 那些扯不断理还乱的陈年 旧事。会说的常常给儿孙 后辈们念叨,就如同严顺 开不厌其烦讲那一往情深 的《粮票的故事》;会写 的则往往又会动动笔头子 加以记述。我的人生到目 前为止几乎完全是与文字 打交道,虽不敢说会写, 也还可说是能写,便有事 无事写一点对家乡的记忆 ,对亲人的爱戴,对乡邻 的怀念,对友朋的情怀, 对田园的眷恋,对闲旅神 游的寻觅,义无反顾地把 人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变成文字,让飘忽游离的 情愫凝结在纸上,使只可 言传的记忆化为可阅之书 ,变随人而逝的往事为可 能延伸的无限之年。这种 形式比单纯地说好,滔滔 不绝地说起来,人家不听 吧,不礼貌;听吧,又烦 得慌。而写成文章编成书 就没有这个弊端了,别人 爱看便看,不爱看便束之 高阁,再不然就当废纸卖 了,完全随各人的便,不 用烦谁惹谁。 自己写自己与通过采 访写别人是不一样的,这 是每个写文章的人都有的 感觉。看看杜甫《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中那“公然 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 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的和着泪血的句子,不要 说是听别人的倾诉,就是 现场看到而没有切身的撕 心裂肺之情也绝然是写不 出来的。我曾说:“推小 车的不会写文章,会写文 章的没推过小车。我是既 推过小车,也还能写文章 ,写推小车就有条件比别 人写得更真实。”这好像 是与王国维关于“‘隔’与‘不 隔’”的词学理论在另一条 路上的不期而遇。终于, 我为自己找到了一点点优 势。 人在自己有生之年的 时间和空间里,每时每刻 都在用行为塑造着独特的 自己。岁月像流水一样, 一去就不会复返,留下的 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无可复 制的自我。同时代的人生 活在相同的时空里,而“ 自我”却各不相同。用自 己的目光、思维和笔力, 把自己生命中对酸甜苦辣 的感深悟浅记录下来,就 成了凝固的实在,便有可 能把有限的人生传达到无 限之年。微不足道的人生 经历,往往可以从一个侧 面诠释他生年的那个时代 。我用纪实的笔触忠实地 记录自己经历中的一个个 断片集于本书,或也可以 些许地起到这个作用吧。 故乡是一个地理概念 ,一般情况下,故乡是指 老家。而许多情况下故乡 又是一个以老家为轴心的 没有定准的范围。往往, 到乡里称自己村是故乡; 到县里称自 内容推荐 作者以平实清新的语言和诚挚真切的感情,在绵长的时间和空间里,娓娓叙说着自己丰富人生中亲历亲、亲知亲感的悠悠往事。全书分为“高山仰止”“生我养我的地方”“山重水复”“十步之泽”“时与事”等五个部分,各自以其独具的特色,构筑起了美好的家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