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稻田里踏泥修行(精)/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散文自选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晨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陈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理事、散文分会副主席,全国公安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散文作品多次入选各类年度选本、排行榜。曾任《中国公安文学精品文库(1949—2019)》(散文卷)副主编。曾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第十四届金盾文学奖。已出版作品集《我的战友“帅哥”》《我的大海》《在稻田里踏泥修行》。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有冰心先生等老一
辈散文家开创的散文事业,
在新时代发展的今天,作家
更应该拿出敢为人先的勇气
,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
长 周明
后记
我看见了那座山
整理这本书稿的时候,
我正租住在北京西城区的一
幢高楼里。22层,很高;8
.7平方米,很小。这个空
中的蜗居是我临时的家,安
放流浪的身躯,也安放文学
的梦想。
我的房间有一个奇怪的
阳台,没有出入的门,进出
阳台必须从窗户里翻爬出去

我中年发福的身材其实
已经不适合翻爬窗户了。刚
刚人住的几天,我看着高高
的窗台,为难极了。我有些
担心,怕窗户太窄,爬的时
候会卡住;怕自己动作笨拙
,上了窗台下不来;又有些
隐隐的羞怯,总觉得这个年
纪了还在攀爬窗户,有失端
庄与体面。每次爬窗户的时
候,我都要关好房门,免得
被人笑话。
也许,任何技能都是用
进废退吧,爬了几次,我发
现自己其实很会攀爬。远古
的祖先把攀爬的技能以隐秘
的基因遗传给我,我却一直
不知道去运用,年深日久,
几乎忘了自己还会攀爬。祖
先也曾遗传给我适宜攀爬的
身形,而我,漫不经心,与
时间共谋,放任身材越来越
松散慵懒。如今,出于进出
窗户的需要,我不得不像猫
鼓起胡须丈量洞口那样,计
算起身躯与窗户的比例。我
重新练起瑜伽、游泳,还特
意买了体脂秤,用尽办法,
试着缩小自己,以便更加自
如地进出窗户。每有懈怠,
我都会告诫自己——再胖下
去,这个窗户你可就爬不出
去了。
爬着爬着,我的身手越
来越敏捷,轻而易举地就爬
了出去。一只会攀爬的猴子
沉睡在我身体里,现在我把
它唤醒了。爬着爬着,我欣
喜地发现,这个房间不是8
.7平方米,而是11.7平
方米,平白多出的3个平方
米,是我攀爬窗户换来的。
我把很多物品放置到阳台上
的大储物柜里,需要取用时
,腿一抬,就爬出窗户,到
了阳台上。在会攀爬的人眼
中,窗户仅仅是一扇安在高
处的门。
爬着爬着,我常常忘记
自己已是中年之龄,钻出窗
户的那个人似乎仍在少年时
,淘气、鲁莽、轻捷、机敏
,没有体重的负担,不用顾
虑他人的目光,无畏无惧,
无拘无束。
爬着爬着,我对攀爬窗
户居然上了瘾。北京的春天
来得很早,天气日复一日地
晴好着,太阳射进22层的窗
户,光鲜,直白,像响亮的
哨声,很轻易地就能把人从
情绪的低谷一下子拽到高亢
明亮的空中。那阳光,带着
暖意,日日诱惑着我——到
阳台上去,到阳台上去,捧
一把阳光抱抱,或者让阳光
抱抱。
爬着爬着,我一天比一
天快乐。我仿佛不是从一个
窗户里爬了出去,而是爬出
了安稳和惰性织成的包围,
爬出了数十年来层层捆上的
束缚。爬过窗户的我,听到
自由的风在身体里回旋。
我由此而欢喜,似乎离
开家乡来到北京,就是为了
与这个窗子相遇,就是为了
爬出这个窗子。在那个待了
20多年的环境里,每一个新
的日子都是昨日的克隆与重
复,每一天的节奏都是固定
的预设与编排,曾经扬起的
帆已经落下,在既定的航道
里,我正在安安稳稳地驶向
预知的终点。
可难道这就是我的一生
吗?
我还没有与属于我自己
的文字相遇,还没有与属于
我自己的作品相遇。她们,
正安睡在一个无人知晓的角
落,等着我去寻觅,等着我
去挖掘,等着我把她们轻轻
唤醒。
很多年来,我一直在一
个小圈子里写作,不愁题材
,也不愁发稿,常有文章见
报,常有稿费可领,便自以
为正行进在文学的路上。直
到2017年的某一天,我来
到北京,见到文学真正的样
子,终于醒悟,以往堆积的
文字只是一些行业的宣传和
记录,离文学还差得很远。
从此,我便有了渴望,
有了远方。我想走出原来的
圈子,与文学近些,再近些
。在心的驱使下,我来到了
北京,来到了这个需要攀爬
的窗户前,来到了22层的阳
台上。
站在22层的阳台上,我
看见高远的蓝天,绵软的白
云;看见昆玉河春水含情,
岸边的杨柳吐露新绿,随风
摇摆;看见中国人民公安大
学校园的操场上,学生们你
追我赶,生命的元气从他们
年轻的身体里进射出来,美
好得让人敬畏。我用目光一
寸一寸抚摸眼前的所有,这
一切无不让我心生欢喜。
站在22层的阳台上,我
看见一座山。那座山,连绵
不绝,耸立在天与地交接的
远方。
我不知道那座山叫什么
名字,我只是日复一日地眺
望着它,在清风骀荡的早晨
,在阳光灿烂的午后,在文
思枯竭的午夜。看久了,那
座山就成了我心中的图腾。
我常常想,我看见了那
座山,终有一天,我要爬上
去看看。
2019年春天于北京木樨
目录
第一辑 在稻田里踏泥修行
在稻田里踏泥修行
探访贾平凹的书房
磨心山
在鲁院,与文学谈一场恋爱
两间小屋
在大海深处栖居
我的闺蜜
就这样温暖地被人“粉”着
第二辑 跟着一朵雪花去北京
家住浦东
生活在别处
跟着一朵雪花去北京
代我去看看北海道
舌尖上的崇明
又见临海涌泉橘
白雪掩映的记忆
第三辑 流水是古镇的书签
流水是古镇的书签
大风堡的树
眉山的“树子”
草原人家
美丽的地球伤痕
相看不厌敬亭山
回不去的故乡
第四辑 乡间一棵草
乡间一棵草
瓜果人生
大海的恩泽
海边的童年
在海边
父亲的元旦
三更有梦书当枕
爱的出发和抵达
新年第一餐
第五辑 为漏雨的世界打上爱的补丁
为漏雨的世界打上爱的补丁
天柱盲警
把这一天过成生日
我的警察兄弟
晓雅的声音
年鉴老人
用我的文字挽留你
从此再无生日
他在春天的山水里隐逸
“老吕叨叨”永远在线
便衣老梁的着装照片
后记 我看见了那座山
精彩页
在稻田里踏泥修行
沈希宏博士要来北京领一个奖,知道我借调在北京工作,说顺便来看看我。
我说,好啊好啊,来呀来呀,请你喝酒。
这样回答,并不是我多么渴望他来,我只是出于修养和礼貌,或者说习惯了这样应对。在匆匆而过的人际交汇中,守诺或许会成为彼此的负累,有时只需要哈哈一笑。
然而,沈博士却不是开玩笑,他是真的要来了。

来的路上,沈博士在微信里说,我穿得很邋遢,你不要笑我。
我问,你是从山里来吗?
他说,是从田里来。
我说,没事没事,我最多笑个一两声。
我在心里暗笑,又不是没见过,难道会对你的颜值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日在杭州西溪,鲁迅文学院的同学周华诚设宴款待正在浙江省委党校培训的国福、纳兰和我,还叫了当地的朋友沈博士、许诗人和毓美女作陪。
沈博士坐在我右侧,初时觉得他黑而且土,不说话时像一颗安静的土豆,笃实沉稳,让人从心底里觉得可靠。他长得有点像我大学时的劳动委员阿丘,七分憨厚三分木讷,一脸童叟无欺的表情。大学时,每节课下课阿丘都会默默地去擦黑板,两年下来,老师和同学都觉得非常过意不去,推选他人了党,他也就早早地成了学生党员。
然而,沈博士只是披着土豆一样憨厚的伪装,三句话一说,土豆就剥了皮,暴露出活泼有趣的本性。他讲一口流利的“浙普”,聊着聊着,话语间常有智慧的火花闪烁,让人觉得机智可爱。“浙普”与“沪普”是难兄难弟,但我却以为,浙江人开玩笑,不似京式幽默油滑,也不似津式幽默常以略带刻薄的贬损为乐,更不似东北幽默一味走低俗路线,浙江人的幽默是被江南糯米粉包裹着的,无伤大雅的调笑里透着分寸和友好。华诚适时介绍,说他是博士,是水稻专家。我嘴里“哇哇”地表示仰慕,心里却在为他担心,中国有了“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不知其他水稻专家是否还有用武之地。
我本是农家子弟,与土地、农事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所以见到种水稻的沈博士,便如同见到同村兄弟一般,是动不动就想摘瓜送菜的乡邻情谊,是忍不住就想“把酒话桑麻”的劳动情谊。

只是我空有摘瓜送菜的亲近之意,却并无瓜菜好送,倒是沈博士说要给我寄一包他种的米来。
我欲迎还拒,说米有什么好寄的,哪里都有卖的。
沈博士说,我种的米比别的米好看,而且这种米叫“长粳”,是长长的粳米,与你微信昵称“长今”音近。
我笑,我吃了几十年的米,从来都是吃饱算数,没有观察过米的好看难看。
然而,沈博士的“长粳”真的很好看,一粒粒细细长长,肤色莹白,小巧伶俐,很乖巧的样子。
我把米粒小心捧起,摊放在阳光下,蹲下站起,拍了一张又一张照片,心里盘算着如何才能不辜负这把好米。
客居之地,烹饪条件有限,只能煮粥。 轻淘米,慢和水,清水慢慢没过米粒的头顶,电炉的热情渐渐唤醒了米粒,在气泡的再三邀请之下,她们终于不再矜持,在水中跳起了清香四溢的舞蹈。顷刻间,整间小屋热气腾腾,米香弥漫,让独在异乡的我在人间烟火里感到了幸福。
我把煮好的粥拍照给沈博士看。他说,你应该把这米煮成饭,煮饭的话,每一口要比其他的米多十几粒。
多十几粒啊?那我下回买个电饭煲吧。
我嘴上应付着,心里却想,每一口多十几粒很重要吗?我大口大口吃不也一样多十几粒吗?
P2-4
导语
本书是作者基于自己对人生百态、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切身感受而进行的思考和书写。全书共分五辑:第一辑“在稻田里泥步修行”,记述作者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的种种磨砺与修行;第二辑“跟着一朵雪花去北京”,是关于各种美好自然风光的书写;第三辑“流水是古镇的书签”,记录各地风情,倾听大自然的私语;第四辑“乡间一棵草”,是关于亲情的书写,以及作者关于人生、关于人情的思考;第五辑“为漏雨的世界打上爱的补丁”。
内容推荐
一花一木,都有自己的使命。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每个人都要经历各种磨砺。
《稻田里踏泥修行》收录了作者40多篇美文。情感真挚自然,文字朴实细腻,是作者关于人生百态、自然风情,亲情与生命的记录,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全书共分五辑,“在稻田里踏泥修行”“跟着一朵雪花去北京”“流水是古镇的书签”“乡间一棵草”“为漏雨的世界打上爱的补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