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敢为人师的教育家柳宗元/教育薪火书系
分类
作者 任晓兵//李娜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对柳宗元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批判吸收,汲取其中的营养价值,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书在行文上共分为七章,分别从柳宗元教育思想述评、“培养君子”的教育目的观、“博极群书”的教育治学方法观、“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教育主张观、“交以为师”的教育师道观、民族教育思想、教育思想著名篇章选读与简评,这七个角度阐述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目录
第一章 柳宗元教育思想述评
一、柳宗元的生平及其成长境况
二、柳宗元教育活动的概况
三、柳宗元教育思想评价
第二章 柳宗元“培养君子”的教育目的观
一、道德修养与治术才干紧紧结合
二、柳宗元“培养君子”教育目的观的历史因缘性与当下意义
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教育目的与柳宗元教育目的之比较
第三章 柳宗元“博极群书”的教育治学方法观
一、“读百家书”
二、“采摭奥旨”
三、“益于世用”
第四章 柳宗元“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教育主张观
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尊重个体的本性,因势利导
二、顺从天性的同时,个体也应该积极努力上进
第五章 柳宗元“交以为师”的教育师道观
一、学必有师
二、交以为师
三、去名取实
第六章 柳宗元的民族教育思想
一、开拓民族教育的思想基础:行圣人之道
二、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重修府学和孔庙
三、民族教育的特殊措施:再建大云寺
四、民族教育的施政侧重:废除不合理的制度与教导农业礼仪文化
第七章 柳宗元教育思想著名篇章 选读与简评
一、《封建论》
二、《四维论》
三、《守道论》
四、《六逆论》
五、《送元秀才下第东归序》
六、《送崔子符罢举诗序》
七、《师友箴》(并序)
八、《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本书是山西出版传媒
集团“教育薪火书系”框架
下的一项具体成果。提及
柳宗元,我们往往熟知他
是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文
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
思想家,但对柳宗元同样
是我国中唐时期著名的教
育家这一史实,却知之甚
少。
作为中唐时期的著名
教育家,柳宗元的教育活
动完全不同于过往历史上
或与之同一年代的其他教
育活动家。柳宗元将教育
实践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
起,将社会的广大舞台作
为自己(教育)思想宣教
的平台,充分发挥文学作
品所具有的宣传教育的社
会性功能,积极地进行文
学创作,借助于文学作品
的传播来达到教育他人的
目的;同时柳宗元本人也
积极从事实际性的教育活
动,言传身教地来启迪他
人,积极培养对整个社会
具有服务性价值的人才。
对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进行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
,批判吸收,汲取其中的
营养价值,剔除其中的糟
粕,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教
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
导意义。
全书在行文上共分为
七章,分别从柳宗元教育
思想述评、“培养君子”的
教育目的观、“博极群书”
的教育治学方法观、“顺
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教
育主张观、“交以为师”的
教育师道观、民族教育思
想、教育思想著名篇章选
读与简评,这七个角度阐
述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是
其在一生的教育实践中逐
步阐发的。他不但从宏观
方面论述了“富庶且教为
大任”、宣扬大中、“文以
明道”的教育主张,同时
还从微观方面论述了教育
学生的一般方法和需要遵
守的规则。从实践的情形
来审视,柳宗元虽然没有
当过一天正规学校的老师
,但他一直都在践行着一
位教师本应做的工作。柳
宗元用“面授”和”函授”的
方式,实践着对广大学生
的无私教诲。在教育学生
的时候,柳宗元不仅仅只
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是他以唯物主义
世界观作为自己的指导思
想,能动地认识教育的目
的与作用,要求求学者“
及物行道”、“以生人为己
任”,将自我的学习与改
造社会现实的需求高度结
合起来,使自己成为对国
家、社会、人民有用的人
才。
柳宗元在教导学生的
具体实践中,还积极扩大
教育内容。他不以单一的
儒家典籍作为自己的教学
材料,而是提出了老、庄
、杨、墨、申、韩、刑名
、纵横、浮图等思想学说
都是“有以佐教化”的,要
求求学者“自圣人之书以
至百家诸子之言”都要深
入细致地加以研究,“旁
推交通”,取其所长。
然而,任何一种思想
都无法做到绝对完美,柳
宗元的教育思想也不例外
。历史时代的局限,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
发展水平的限制,决定了
人们的思想必然有相对局
限性。因此,我们在肯定
柳宗元教育思想正面积极
意义的同时,也不应忽视
存在的不足:其一,柳宗
元将教育放在改革现实的
被动地位中,没有充分认
识到教育对于政治、经济
影响的重要性;因而,只
是注重政治大权,而没有
去主动抓取教育大权,没
有培养出大批具有革新思
想的后备人才来支持他们
的政治革新运动;其二,
柳宗元的教育实践只注重
了教育的社会性,而忽视
了教育的独立性;作为独
立形式的学校教育,柳宗
元既没有直接参与,也没
有深入研究,这也就使得
柳宗元的教育理论没有被
广泛地传播和推行,也就
没有发挥出积极的指导意
义。
本书在编写的具体过
程中,参阅了业内同仁们
的众多著述与论文。他者
的研究为我们编著柳宗元
教育思想的研究一书击破
了思维上的混沌,使我们
受益良多;网络上相关的
案例材料也为我们的编写
提供了莫大的助力。在此
,借用牛顿先生的名言:
“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
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表达对他们的诚挚谢
意。
最后,谨以此书献给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
是为序。
导语
本书全面梳理了柳宗元之教育思想,即培养君子的教育目的观,博极群书的教育治学方法观,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教育主张观,交以为师的教育师道观及其民族教育思想。
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述评结合,观点正确,道出了柳宗元教育思想的内涵、特点、价值意义和时代局限性,有助于我们当前的教育者辩证吸收其营养价值。
后记
“教育薪火书系”是山西
传媒出版集团致力的宏伟
大业,迄今已出版达130
多部,涵盖了古今中外众
多的知名教育家,堪称人
类教育思想发展史的集成
之作。
山西传媒出版集团的
这一宏伟大业始于2012年
,与之结缘,则是始自
2013年。是年,是我只身
一人来到塞外云中地旧称
归绥城的呼和浩特工作的
第二年。恍然间,别离繁
华盛丽天下无的川蜀成都
亦是两年。呼和浩特,蒙
语意为“青色的城”,当地
人习惯称之为青城。在双
脚踏入这座边疆城市之前
,对这片土地我是陌生的
,或许与之唯一能联想到
的就是历朝历代诗人笔下
凄怨哀婉的汉家美女王昭
君了。今天呼市城南的“
青冢”就是史籍记载和民
间传说中的王昭君墓地。
从“草树云山如锦绣”的青
城山畔来到“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的阴山脚下,
心里有填不满的寂寞与孤
独。即便到了2013年,已
经在呼市工作了两年,这
种寂寞与孤独依然时不时
相伴而来。寂寞与孤独中
,一如在川大读书时候那
样,保持着两点一线单调
与规律的生活。
偶然的机会,知晓同
学周毅正在招募作者参与
“教育薪火书系”的撰写工
作。正是这一来自川大
2008级文学博士QQ交流
群的信息,让我与这一宏
伟的工作结缘,时间大概
是2013年的暑期。川大读
书时,和周毅兄虽归属同
一专业,于同样的时间、
同样的地点,生活在同一
片蓝天下,但却因为师从
不同的导师,接触并不是
很多。何曾想到,在毕业
之后因为此事我们彼此却
有了较多的交流,这无疑
也是一种缘份。
在被提供的几位撰述
研究对象中,我选择了柳
宗元。原因很简单,在面
对几位被选者的名字之时
,脑海中直观出现了这样
一首诗:“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我特别
喜欢这首诗歌所塑造的渔
翁形象和传达出的整体意
境,而这首诗的作者即是
唐朝诗人、散文家,亦是
教育家的柳宗元。所以,
没有过多的犹豫,我就确
定了要对柳宗元的教育思
想进行撰述。
确定这一撰述任务之
后,很快就展开了浩繁的
前期准备工作:搜集资料
、阅读资料、分析资料;
理清写作思路,确定写作
提纲。此后,在工作之余
,就逐步展开撰述。漫漫
写作过程中,我很荣幸地
结识了本书的第二作者李
娜老师。在此感谢李娜老
师同样辛勤地付出,正是
因为有了李娜老师的辛苦
工作,才使得本书的语句
表达更为严谨,更为通顺

初稿的完成大概是在
2014年年末,具体的月份
已模糊。初稿按要求提交
给了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的
乔彦鹏老师,这也是和乔
老师的第一次结识。此后
不知何种原因,这套书系
的出版工作暂时停顿。在
日常繁忙的工作生活中,
使得自己也渐渐淡忘了对
这件有意义事情的进展关
注。2016年6月底,山西
出版传媒集团的郝二军老
师因书稿事宜千里驱车来
到呼市拜访;恰逢当天学
院安排有全天监考任务无
法抽身,时间紧凑仓促,
未能很好地接待郝老师,
至今每每想起,心中依旧
怀有愧意。
书稿的出版工作再次
启动,时间已经到了2019
年。期间,乔老师多次为
书稿的最终定稿提出宝贵
的修改意见,也为书稿的
早日出版而辛勤致力。如
今,书稿也即将出版。在
此,再一次对一直关心此
书出版事宜的山西出版传
媒集团乔彦鹏老师表达个
人最诚挚的敬意。
任晓兵
写于青城寓所
精彩页
一、柳宗元的生平及成长境况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原籍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自称“河东解人”。我国唐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之外,他还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教育上的理论贡献及实践,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到今天依旧对当前的教育活动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柳宗元的祖籍是唐朝河东郡,柳宗元曾言:“河东,古吾土也。”正因如此,柳宗元被后世称为“柳河东”。柳家原本是望族世家,柳宗元在《故大理评事柳君墓志》中写道:“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①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柳宗元的八世祖柳僧习是后魏扬州大中正、尚书右丞;七世祖柳庆,西魏时期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转左仆射;六世祖柳旦,在后周时期做官,因功被授予仪同三司、中书侍郎,后周灭亡后,隋朝大业年间曾摄判黄门侍郎;五世祖柳楷,在隋唐之交曾担任过济、房、兰、廊四州的刺史;曾祖父柳从裕,担任过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县东南)的县令;祖父柳察躬,做过湖州德清县(今浙江德清县)的县令;父亲柳镇以举明经人仕,在唐玄宗天宝末年担任过太常博士的官职。安史之乱被平定后,柳镇先后担任过录事参军(掌管文书、监察)、长安主簿(典领文书、办理事务)、殿中侍御史(掌管殿廷仪仗警卫和京城纠察事)等中下级官职。柳氏家族的社会地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衰落。正如柳宗元在《与杨京兆凭书》一文中所说:“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十者。”②
柳宗元的父亲柳镇是一位颇具文才、长于政事、怀抱济世安民鸿鹄之志的人物。他通晓儒家经典书籍,擅长诗文写作,广交朋友,在当时有一定的社会名望。他还是一位刚正不阿的人物,敢于直言进谏。柳宗元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父亲:“先君之道,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之惩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柳镇可谓生不逢时,如果他正处于唐太宗贞观年间,或许还会有杰出的建树;但柳镇盛年时期正处于大唐王朝急剧滑向衰亡没落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环境极其黑暗腐朽,“时运不济”以致他“命途多舛”。在这种极端困苦的人生境遇中,柳镇依然保持了秉直的个性和乐观的心态。这一切,无疑对还处于成长中的柳宗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的母亲,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氏,其出生时这个豪门大族亦已没落。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卢氏的成长。卢氏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七岁的时候即通晓“毛诗”以及刘向的《烈女传》,有着相当高的文化素养。这可以从一个间接材料加以证实,柳镇曾对柳宗元说:“吾所读旧史及诸子书,夫人闻而尽知之无遗者。”卢氏为人勤恳善良,又有学问,既是柳宗元的慈母,又是柳宗元幼年时代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教母爱的家庭氛围,使得柳宗元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柳宗元日后坚强性格的形成和学业有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柳宗元的少年成长时期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柳宗元出生,此时距安史之乱平定已经过去了十年的时间,但是十年前造成的社会伤害依旧没有得到完全恢复,大唐王朝依然在缓缓的调养中。这一年,柳宗元的父母均三十四岁,正值盛年。柳宗元是这对夫妻的第三个孩子,也是夫妻俩唯一的儿子。柳镇此时正在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担任主簿的官职,是个低级公务员,薪水非常微薄。出于一家人日常生计的考虑,在柳宗元四岁的时候,柳镇向朝廷主管官员任免的机构请示,要求外放到江南的宣城担任县令。县令和主簿虽然在品阶上是等同的,但担任地方上的县令,实际收入要远比在京担任主簿的收入要高。四年之后,柳镇又从宣城县令转调任阌乡县令。由于柳宗元和他的两个姐姐此时还年幼,因此母亲卢氏并未跟随丈夫一同赴任,而是留在长安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在母亲的教育下,年仅四岁的柳宗元就可以熟练地背诵14篇古代的辞赋作品。
在柳宗元幼年的成长过程中,大唐王朝内部政治局势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地方拥有军政财大权的节度使屡屡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导致社会时局一直动荡不安。例如,建安二年(781),柳宗元九岁,大唐王朝发生了地方势力反叛事件:河北地区的卢龙、成德、魏博三个藩镇叛乱。史书上将这次叛乱事件称为建中之乱。建中之乱的直接原因是担任成德镇的节度使李宝臣(原是安史之乱中史朝义的部将,原名为张忠志,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王朝为笼络河北降将而将其招安,并赐名为李宝臣)病死之后,其子李惟岳请求继袭。当时唐德宗李适刚刚即位不久,内心颇有恢复大唐王朝国势的宏图远志,对这一不符合朝廷官员任免的无理要求断然拒绝。李惟岳于是就联合河北的卢龙、魏博二镇和梁崇义,一共四镇进行了反叛。以此叛乱为起点,后又引发诸多叛乱,前前后后延续了四年时间。这次大动乱是大唐王朝继安史之乱后的又一次大的社会动乱,战火波及关中、河南、河北以及淮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致使这些地区的土地完全荒芜,人民流离失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0: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