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营房手记(精)/凤凰枝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孟宪实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孟宪实,黑龙江讷河人,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隋唐史、敦煌吐鲁番学教学研究工作。著有《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敦煌民间结社研究》《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
目录
自序
【致敬先生】
冯其庸先生的大国学
冯其庸先生与新国学
国学家冯其庸先生
国学建设 与文化自信——纪念冯其庸先生
怀念刘泽华先生
怀念侯灿先生
【历史随笔】
敬畏泰山
中国历史 臣政治
大唐的“朝贡”外交
唐代官员的退休之制
吐鲁番出土文书
中国 民间结社的悠久传统
【书评】
侯灿、 吴美琳《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
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
王素《吐鲁番出土高昌文献编年》
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编》
王素《高昌史稿·交通编》
孙继民 《敦煌吐鲁番所出唐代军事文书初探》
孙继民《唐代瀚海军文书研究》
戏剧人生:闲读《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
【讲座】
今天我们怎样看国学
伊朗:历史与现实之间
【访谈】
民间另有传统——《学》访谈
推动国学复兴、建设文化自信——《江城税月》访谈
精彩页
一、早年求学
1924年,冯其庸先生出生在江苏无锡前洲镇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这一年的中国北方,冯玉祥发动北京事变,把末代皇帝赶出故宫。南方,国民党与共产党正式合作。饱经磨难的中国,继续努力挣扎。那是一个苦难岁月,贫穷和饥饿是中国流行的最强风。如今,年过九十的冯先生,每每说起母亲因为无米下锅在厨房暗自抹泪的情景,都难以抑制地哽咽片刻。客厅里,高挂着刘海粟先生题写的匾额“瓜饭楼”,那是冯先生为自己书斋的命名,为的是不忘早年以瓜当饭的饥饿岁月。2012年,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冯先生著作集共33巨册,总题目就叫《瓜饭楼丛稿》。早年的苦难,为冯先生提供了巨大的人生动力,这是显而易见的。
贫穷是苦难,因为上学要交学费,贫穷之家费尽周折,借钱还债,是家里最纠结的焦点。幼小的冯其庸,看见家里的状况,曾经要求停学,但上学才有未来,家长不同意。冯其庸就努力帮家里劳动,田里的事,没有他不熟悉的。他常说,自己是农民出身,诗意一点,就说这是“稻香世家”。抗战时期,无锡是汪精卫的统治区,日本侵略军是实际的主人。少年冯其庸,也经历过死亡的威胁和失去亲人之痛。他的一个姑妈,为了保护女儿,与日本人拼命,最后被日本人乱刀砍死。他的三舅,被日本人吊在树上鞭打致死。冯先生与母亲听到消息赶来,刚刚把人放下来,听说鬼子又回来了,赶紧躲藏。他被母亲藏在草垛里,听见外面鬼子的说话声,接着就是刺刀向草垛里刺,一次又一次。听上去鬼子走了,可是很快又回来了,依旧刺刀直刺。直到天黑了,母亲来叫,他才从草垛里爬出来。这事就是听听,也能感受到恐惧。这种逃鬼子的事太多了,冯先生已经记不起具体的次数,但亡国奴的滋味,牢牢地刻在心里。
因为家贫,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如果别人把读书当作义务,冯其庸则把读书当成享受。书给冯其庸打开了另外_扇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他的眼前逐渐打开。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挑灯夜读。在大人看来,更该休息,在冯其庸看来,这是更好的休息。读书读得兴奋,看看外面的夜色,月光透过桂花树照到屋内,书香与花香散漫交织,渐渐体会到了读书的意境。冯先生到晚年,还能背得许多篇章,他说都是少年时书少,得到一本就如获至宝,拼命多读,于是成诵。想想,这反而是家贫无书的好处了。小学之后,冯先生手里长期只有一部《三国演义》,于是一读再读,最先读的是故事,然后读诗词,最后连毛宗岗的评点也仔细读了。不期然,暗合了苏轼的读书法,于是连如何写作、如何作诗也有了很大提高。不仅如此,从此以后就更重视评点的阅读,读到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之后,感觉精美,于是再去求借金圣叹评点的《西厢记》。接下去再读《古诗源》和《唐诗三百首》的时候,背诵和摹写已经颇具功夫了。
冯先生早年读书,正是中国黑暗至极的时刻,而中国文化也在经历着最沉重的打击。1935年1月,何炳松等十位先生在《文化建设》杂志上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认为作为文化的中国已经消失,今后应该努力建设以中国为本位的文化。这相当于中国文化危机宣言书,基本的事实认定也大略不错。然而,从冯先生的经历看,幸亏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差异很大,冯先生的国学修养,不能不归功于江南之地传统文化的丰富存留。冯先生总是说当年书少,读不够,他读《论语》《孟子》《史记菁华录》和《三藏法师传》都是小学之后,初中之前。有一次,他二哥帮他一次性从苏州买来史震林的《西青散记》、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还有叶绍袁、叶小鸾、沈宜修等人的作品。有一个朋友,家里富有图书但不爱读,随手送冯先生两册,一部王士稹的《古诗笺》,一部袁昶的《安般移诗续抄》。说实话,今天的中文系大学生的阅读书目,也未必有这么多,但冯先生当年还是一名小学毕业生。我们不得不承认,江南的国学氛围之浓厚,在当时的中国,绝对是一流的。冯先生虽然经济贫困,但文化环境是富饶的。追问冯先生的国学修为,早年这个经历是不能忽略的。
P5-7
导语
“凤凰枝文丛”是凤凰社与学界同人共同打造的文史园地,除学术研究论文外,举凡学人往事、经典品评、学术札记之文化随笔,旧学新知,无所不包。是作者出诸性情而诗意栖息之地,读者信手撷取而涵泳徜徉之处。
本书共分致敬先生、历史随笔、书评、讲座、访谈等。
序言
我家门前的马路叫老营
房路。
跟老营房路交叉的叫蓝
靛厂路。从我家到中国人
民大学上班,通常要走火
器营桥。这些都是清朝留
下来的地名,如果看不见
新建的高楼大厦,就如同
生活在清朝的环境里。历
史变了,仅留下地名,有
关历史的其他事,没有去
考证,只能靠联想。老营
房路,一定因老营房得名
。曾经有几排老房子,住
过一些老兵。他们可能就
是身背“勇”字的清朝大兵。
蓝靛厂,给皇家工作,专
门从事印染,应该常有一
些马车,在这里来来往往

不远处设立了火器营,
专门使用火枪、火炮。这
就有了近代味道,所有的
目光都看着火器营。老营
房里的老兵,被时代忘记
了。他们渐渐老去,或者
离开。营房也没人住了,
杂草丛生,野狗乱窜。最
后,房倒屋塌。只剩下地
名,绊住了一点过往云烟

住在老营房里的人,理
所当然把自己想象成老兵
。作为一名老兵,不能冲
锋陷阵,甚至无力打扫战
场,只能反复整理思绪。
再想想,不要忘了重要的
事。呆呆地立在院子里,
望着远去的云。曾经的战
友,曾经的故事,都是云
。它们去了哪里?变成了
什么?云被风撕碎,化作
时间的碎片,最后都无影
无踪。
算起来,在历史学这个
行当,我真的是老兵了。
四十年,人生能有几个?
1979年,进大学听历史课
,想象历史的事,拾起一
些历史的风雨片段,看了
又看。后来自己也讲历史
课,引导别人去收拾历史
旧山河。用云一样的证据
,复原历史的真实现场,
连自己也看不见,但挡不
住深信不疑。历史学这碗
饭,竟然一口气吃了四十
年。
历史学就是一座老营房

像我这样的历史老兵有
很多。我们都是历史的过
客,如一片云,慢慢被时
间的风撕碎。好在,我们
有老营房。我们飘进大门
,在老营房的深处消失不
见。终究会变成了老营房
角落的一丝暗影,我们这
些老兵。
这里,集合了一名老兵
的手记。
在自己化成历史之前,
老兵曾经打扫过老营房。
老营房就在前面,绕过
这片雾区,前面都叫老营
房。
2019年6月18日北京老
营房路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孟宪实先生的学术随笔集,收录孟宪实先生近年撰写的有关学人忆往、学术评论的文章多篇。文字生动,饱含深情,尤其是回忆冯其庸先生的多篇文章,对我们了解学术大家的治学以及人格风采具有重要价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23: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