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只是当时年纪小/童年中国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严优 |
出版社 |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作家严优对故乡始终满怀温情。温情的基础,当然来自于良好的家风。在文章里,作家细细描摹长辈们潜移默化地教会她珍视这个世界,珍视这场生命,珍视自己与亲友的关系;教会她如何获得精神上的完整和自由,并从中确认个体生命的价值。他们源源不断传递出的那种永恒而透彻的精神力量,既成为联结作家与故乡的“风筝线”,也支撑她向着更广阔的世界勇敢走出去。 作者简介 严优,作家、专栏作者,本科与研究生分别就读于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著有长篇历史传奇小说《小妹挂帅》《华丽之伤》《颠倒火焰》,儿童故事集《我曾养过一群猫》和当代中短篇小说、杂文若干。作品曾获《中国作家》新人奖、冰心儿童文学佳作奖。 目录 小城一家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 人家尽量心灵手巧了 地头变幻小王牌 “幸子”来了没有? 鱼市口的红糖锅盔 又格式,又洋盘 全能“补锅匠” “高科技”时髦 池塘边的榕树下 越过千里来爱你 “王麻子跳井” 深巷书香 高醋矮豆油 奶奶的宝贝 到攀枝花去 姑姑来了 吃不完的团年饭 从“碧血丹心”到江边野炊 娃儿江湖 和平路广场的两张脸 满城都是文化人 百年不遇的大洪水 “最后的买卖” 后记 导读 童年笔记 关于“冰心奖” 序言 汉语童心与成长 相对于高度成熟的中华文化来说,童年是属于现代中国的 一个新词,“童年中国”无疑是对这一古老文化的重新回眸与 打量。中国儿童的发现和现代白话写作有着共时和历时的双重 勾连,儿童文学的发展也与现代白话文学共生相成。近百年 来,现代白话文置身于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中,如何以汉语写 作重新审视、解读与建构自身的现代传统,从价值伦理和审美 意蕴等维度赋予汉语新的现代性品质,这些无疑都是当下中国 汉语写作最为本质的文学追求。“童年中国书系”从独特的时 间维度回望当代中国的生活经验、伦理风俗和人情人性,在童 心所照亮的世界中呈现美善的伦理境界,在城乡交融的景观中 映射中国儿童的精神情感成长,在汉语白话文学流变中赋予当 下儿童文学新的人文传统和审美意蕴。 生命感知与乡土中国审美 中国文化重视感官与审美伦理之间的关系,童年是对世界 万物感受最直观的人生阶段。万物在这个时间流中向童年敞开 了最本真的状态,因此儿童有着对万事万物最为形象、直观和 原初的感知与审美。这个书系中,作家们笔下的童年无不充满 着童真时代对于天地万物的神奇体验,乡野自然以平原高岗、 湖泊溪流、烈日星空、秋收冬藏、农事庄稼、草木虫鱼等等面 目出现,四季轮回,时空和季节更迭往复,让中国式童年充溢 着农耕文明特有的宁静、温馨与和谐。相对于中国近现代历经 磨难的社会历史进程,这些作家笔下的童年在贫穷和困顿中依 然保有着蓬勃的好奇、戏谑、玩闹和天真的儿童心性。在物质 匮乏、文化贫瘠和生存境遇逼仄的时空维度中,童年依然以其 强大的生命力让中国式乡土呈现出美善合一的审美伦理。 有来历的人生出场与中国式人伦价值 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式微,现代原生家庭获得了更多个体 意义上的精神、情感和生活空间。然而,在现代性的双刃剑之 下,中国人与自己的传统渐行渐远,具体而微到对于自己的家 族来历和伦理文化身份所知甚少。尤其置身于现代物质主义和 欲望情境中,人们往往在“我是谁”的尴尬境地中踟蹰徘徊, 不知所终。这个书系的众多作家恰恰在人生出场的情境中叙述 了有来历的童年经历,这些在中国乡土社会亲历的童年饱含着 个人成长与乡土文化经验的共生关系,祖辈父辈生活史叠加在 童年记忆中成为一个个惊艳的传奇,熟人社会的拜师学艺,乡 村的菜园后院、农家场屋等等呈现出活色生香的乡土生活场 景,乡人邻里的婚丧嫁娶映射出深厚的伦理亲情……中国式人 伦风俗给童年生命打下了深刻的精神印记。这些印记是耕读传 家的淳朴厚重,是乡里先贤的文化传承,是家族乡村风俗意义 上的生存体验。 汉语童心与成长的人文传统 童心是懵懂的,但童心所折射的童年记忆却能够神奇地照 亮成长。在向童年回溯的时间之旅中,童心和童年不断被久远 的时光所淘洗,在历久弥新的童年中国,天地万物、世情百 态、原野村庄、宗族乡里等等都带上了不可思议的魔力,那是 一种指引着人心归乡和精神皈依的神奇力量,让独行于现代和 后现代的个体在城市和乡土中感知自然的馈赠、生命的美好和 人性的温暖。近半个世纪,当下中国的乡土经验日渐式微,但 是中国式童年却以建构性的姿态向光生长。童年中国从三毛式 的苦难叙事中日渐走出,作家们重新理解劳作的日常对于农人 的生命意义、地域风物对于文化性格的濡染、乡土人伦对于心 性的浸润。他们以文学的方式给曾经混沌的乡土以诗意的譬 喻,给一方水土、一片树林、一眼泉水、一伙乡邻和一群少男 少女以爱和真的命名。这些作家回归童年记忆的写作是对于汉 语童心的一次正面摹写,这是现代汉语语境下的中国式童心。 童心是有时光印痕的,不同时光年轮中的儿童具有不同的 时代特质。中国儿童依然还在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在 物质丰裕的环境中,他们依然经受着刻板教育制度的逼压,更 要承受物质主义无形的内在性逼迫。从这一点来说,当下儿童 并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纯粹而快乐的童年,却在一个貌似开放自 由的现代性语境中陷入了物质、游戏、享乐和考试制度等怪圈 当中,童心在被异化的维度上与自然、纯真的人性渐行渐远。 如何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重新建构真正的童年及其成长?这是当 下中国儿童文学应有的题中之义。汉语童心是一种中国式的人 文传统,是中国人在日常滋养下的温润和美,是世俗伦常践行 中的温良恭俭,是伦理亲情的孝悌友爱,是天地人三才的相得 益彰……当童心在宽泛抽象的天真、烂漫、纯粹的爱与关中, 注入这些属于东方文化的精神和人文传统之后,中国式童年便 有了自身的来路、出场和面目。当这些汉语童心以文字的方式 流传久远的时候,中国式童年便会在现代性维度上拥有心性成 长的力量和新的人文传统。 郭艳 文学评论家、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 导语 “童年中国书系”力邀当代百位荣获冰心奖的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书写童年,秉承“五四”以来中国散文文脉,师宗冰心先生典雅、清丽、真情、凝炼的美文风格,契合她的“自然爱、母爱、儿童爱”的美学宗旨,返照初心回到童年,书写真挚情感,表达文学本真,记录人间温情,描绘故乡风土。它既是百名作家具有个体色彩的童年故事,又将汇聚成一幅书写童年的中国文学地图、社会文化长卷。作家笔下的童年生命记忆,也是展现当代社会发展变迁的中国故事。 本书是其中一册之《只是当时年纪小》,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记录了上个世纪80年代四川资阳的民间生活。 后记 成长是一件令人倍感温暖的事情 因为要服务于儿童的阅读与精神需求,童年便成为儿 童文学天然的审美表现对象。从理论上讲,每个大人都可 以为儿童写作,因为每个人都有过自足丰盛的童年体验。 但从创作实践及儿童文学自身的文类特质要求来看,真正 愿意为儿童写作且能写好的大人又的确不是很多。这是因 为,儿童文学是一类对价值认知要求极高极严的文学。因 此童年记忆写作不仅要写出历史真实,更要写出童年内部 生长的力量,要写出不同时期童年的大美,以让今天的儿 童读者从中获得成长的助力。严优的《只是当时年纪小》 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显示出其明确独特的审美价值。 作品题旨聚焦特定历史时空中童年经验的表达,以一 个孩子的视角记录了上个世纪80年代四川资阳的民间生 活。作者细密朴实的文字中虽然布满了浓郁的地域文化气 息,但字里行间浸透呈现的是一个时代中国的童年生活镜 像。1970年代生人阅读此文更会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因为 严优以强健的笔力还原了历史情境与细节感受。生活是一 种线性流动的、琐碎的过程体现,但总有富含意义的事件 镌刻于心底,写作既要展现生活之原初本真的面貌,又要 凸显典型事件,写出童年生活具体而微的精神内容。看得 出,严优完全能够沉入生活内部去刻绘生活,她将童年期 的游戏、饮食、阅读、日常起居全都虔诚地对待,将其视 为巨大的“财富”去悉心呵护,一点一点以笔锋去细描状 形。于是.在她的文字中便自然流淌着一种美学观念:生 活创造了意义本身,用语言去认真地状物是一种价值态 度。 严优以童年之眼写出了文化地理版图上存在着的“资 阳”,它只是中国难以数计的小城中的一个,但却具有无 比精彩丰富的童年生活图景。不过与文字所呈现的表象世 界相比,我们其实更要关注严优对情感与心灵真实的勘 探。作品虽以童年视点介入,但对历史、人物命运、人生 态度的回顾与反思,其思想之深刻丝毫不逊色于成人文 学。且由于以童真的思维方式去参透生活,所以恰又滤去 了更多复杂晦涩的境况,直接呈出的是以严优父母为代表 的亲人们美好质朴的心灵,与他们平凡而伟大的灵魂,加 之四川盆地特有的文化性格养育,铸成了严优后来个人的 成功与人生喜悦。 成长原来是一件令人倍感温暖的事情。严优虽然在努 力铺展童年时期故乡之人与事,但其文字本质直抵的是童 年成长的价值关怀。当我们长大后回过头来嘹望所有的童 年过往时,才发现成长之美原来就深潜在每一天、日常性 的经验细节中,但“只是当时年纪小”,长大了的严优将 自己的童年思想交接给今天的孩子,惟愿他们欢心接纳拥 抱自己的童年旅程。 李利芳 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家 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 精彩页 小城一家 沱江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九顶山发源,一路蜿蜒向东南流淌。到了中段的老君镇一拐弯,进入资阳,一座雾蒙蒙的、温暖湿润的小城。 四川盆地内部并不那么平坦,大盆地里套着若干小盆地,资阳城就占据着其中一个小“盆子”。“盆子”的边沿,是连绵不断的莲花山、东岳山等小山——当然,在孩子的眼里,它们可都是了不起的大山。说不定,山上还有熊家婆,有麻耗子,有各种妖怪呢。 好在城里没有妖怪,有的是亲亲热热过日子的人家。我们的家,就在爸爸单位的八号仓库的二楼上。 这是一栋通廊的小砖楼,灰泥在红砖间勾出好看的线条。通廊是公共走廊,一侧串起十户人家,另一侧是跟小孩身高相当的水泥栏杆。栏杆上码着由搪瓷脸盆改成的花盆,摊晒着不知谁家切了口的‘‘菜脑壳”(青菜头),成捆的小香葱,沾满土的老姜,以及剥开了的白胖“蒜崽崽”(小蒜瓣)。 到了开饭的时候,每家的妈妈站到通廊上,亮开嗓子大声呼唤自家娃儿的名字。于是那些或大或小的萝卜头们就从不知哪个邻居家的门背后钻出来,冒着鼻涕泡儿不情不愿地跑回自己家,上桌,端碗,拿筷子。至于饭前会不会洗手嘛……那还真是不好说嘞。 我们的家位于通廊快到尽头的位置。白天倘若家里有人,房门总是大开着,从中飘出甜美、饱满、让人沉醉的旋律。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爸爸出差时从广州弄回了收录机和磁带,银灰色的“大匣子”里一遍遍播放着来自宝岛台湾的“靡靡之音”。邓丽君的歌声温婉多情,像一匹柔美的薄纱撩动着大家的耳膜。那里头唱的小城,也好像我们资阳啊。 “爸爸,啥叫靡靡之音?”“就是不太好的歌。”“可是我觉得很好听啊。…‘是很好听嘛。”“那为啥还叫靡靡之音呢?…‘以前叫,现在不叫了。国家说,现在可以听邓丽君了。”扎着两个翘辫子的小小女娃儿,不知道从哪里听回了一个新鲜词,缠着爸爸问个不休。 妈妈从木窗外的铁丝上收回了一大堆衣服,呼唤着自家的小萝卜头们:“优儿,二娃,快过来叠自己的衣服。叠得快的先吃糖哦!”姐弟俩忙不迭跑过去。“我快!”“我更快!”“你乱叠的话就不算!”“妈妈说算就算,又不要你管。” 蜘蛛又在窗台上结出了网,露水加上灰尘,蛛网变得既湿且黑,黏糊糊的一团。不知名的鸟儿从空中拉下的屎,像飞弹轨迹一样飙在窗棂上。干了,白的白,灰的灰。有洁癖的外婆(我们叫“家家”,是“家婆”的昵称)忙着清理这些东西,忍不住念叨起来:“两天不打扫,就脏得很呐……” 黄昏来临了,小城四围的天际线上空漫涂着金黄与紫红的晚霞。这是并不多见的美景,水汽重重的盆地内部,天空中罕有丰富的色彩。有个古老的成语叫做“蜀犬吠日”,就是说四川天气多雾湿,狗见到出太阳都会惊异地狂叫。生活在盆地里的人,也真是不容易啊。于是,小城的居民们望着夕阳营造出的绚丽画面,纷纷发出满足的感叹。 通常,每天这个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带上姐弟俩到奶奶的老屋吃晚饭。 奶奶住在下西街老平房院里。解放前,爷爷和奶奶在中城街口经营着一家茶馆,生意相当兴旺。后来茶馆被迫关了门,他们就将家安在这里。 这个平房院不知建于哪个年代,如今住着多户人家,显得拥挤而热闹。 从院门口进去是只有一肩半宽的窄巷,窄巷带屋顶,下雨也不会淋到身子。窄巷两边是吴婆婆、夏爷爷等老邻居家。 奶奶家在最里面,老式的木椽子、木柱子,土墙上刷着白粉皮。屋里夯土的地面经过长年累月的踩踏,起了成片有规律的小鼓包,每个鼓包不超过半粒豌豆大小,像是某种刻意的地面装饰一般,倒显得整齐好看了。屋内光线偏暗,白天通过斜屋顶上镶嵌的几块玻璃瓦以及浑浊不清的玻璃窗户采光,晚上,就打开从椽子上吊下来的那只几瓦的电灯。 好在房门外就是豁亮的天井。天井铺着青石板,那是老式宅院的讲究吧。天井中心是一个宝贵的自来水龙头,几家公用,日常邻居们一边淘米、洗菜、洗衣服,一边“摆龙门阵”(聊天),热热闹闹。靠墙,爸爸浪漫地砌了一口鱼缸,水泥骨架里镶嵌着三面厚厚的玻璃。鱼缸里常年绿草森森,几十尾说不清品种的金鱼儿在水草中忽隐忽现。对于吃到颗水果糖就会开心的小小孩童而言,那是个完整、神秘的异世界,甚至眼睛都不敢往里面久看。 吃过晚饭,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回到八号仓库,我留下来,陪着奶奶睡。委屈还是有委屈的:为什么小屁娃弟弟可以天天黏在爸爸妈妈身边呢?可是,丁点儿大的孩子,也懂得不忍心让奶奶一个人感到孤独。爷爷去世之后,奶奶显得愈发瘦小了。 没有任何娱乐的夜晚,我跟着奶奶早早地上床休息。黄荆籽枕头里沙沙地响,仿佛呼应着窗外长鸣的虫声。亢奋的小萝卜头不肯睡,缠着奶奶讲故事。奶奶不会讲故事,逼急了,使出大杀招:“从前有座山……”P1-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