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林少华看村上(从挪威的森林到刺杀骑士团长)(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林少华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林少华,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祖籍山东蓬莱,生于吉林九台。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曾在暨南大学、日本长崎县立大学任教,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外国文艺》编委等职。居青岛。著有《落花之美》《乡愁与良知——林少华散文百篇》《高墙与鸡蛋》等。译有《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相约在雨季》《挪威的森林》,以及《心》《罗生门》《雪国》等日本名家之作凡七十余种。广为流布,影响深远。无论翻译或创作,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情思之美始终是其明确的指向和追求,笃信美的不二与永恒。
目录
长篇小说
《且听风吟》:出手不凡的作
《1973年的弹子球》:村上或“我”在寻找什么?
《寻羊冒险记》:村上的“冒险”和羊的隐喻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双线推进的“正面突破”
《挪威的森林》:永远的青春风景
《舞!舞!舞!》:无可奈何的独舞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有什么
《奇鸟行状录》:从“小资”到斗士的“编年史”
《斯普特尼克恋人》:同性恋故事与文体“突围”
《海边的卡夫卡》:命运、“异界”与精神救赎
《天黑以后》:另一种形态的“恶”
《1Q84》:不要进入“精神囚笼”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挖洞”
——工具与目的之间
《刺杀骑士团长》:政治抗争与自我救赎
短篇小说
《去中国的小船》:小船上搭载的是什么
《百分之百的女孩》:能从这里见到“阿Q”吗
《萤》:非现实中的现实
《旋转木马鏖战记》:徒劳中的转机
《再袭面包店》:失踪的不仅仅是象
《电视人》:“我”或主体性的迷失
《列克星敦的幽灵》:孤独并不总是可以把玩
《神的孩子全跳舞》:地震之后的“地震”
《东京奇谭集》:是奇谭又不是奇谭
《生日故事》:创作的翻译腔与翻译的创作腔
——以《生日故事集》为例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失去的和没有失去的,不同的和相同的
随笔游记纪实文学
“村上朝日堂”系列随笔:村上随笔特色及其个人特色
《日出国的工厂》:村上眼中的日本及日本人
《地下》:之于村上春树的物语
——从《地下》到《1Q84》
《边境近境》:村上十五年前的中国之行
《在约定的场所》:"黑匣子"的开启与解读
《村上广播》:涉笔成趣
《没有意义就没有摇摆》:村上春树心目中的音乐与“音乐观”
《谈跑步时我谈什么》:身体与文体之间
《作为职业的小说家》:如果作家搞翻译
《猫头鹰在黄昏起飞》:猫头鹰何以在黄昏起飞
附录
为了灵魂的自由
——村上春树访问记
村上春树:“高墙与鸡蛋”
——耶路撒冷文学奖获奖演讲
村上春树:远游的房间
——给中国读者的信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中文版序言
村上春树年谱
参考文献
精彩页
《且听风吟》:
出手不凡的处女作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第一部作品,即处女作,不长,译成中文不到七万字。然而正是这七万字让村上从爵士乐酒吧默默无闻的小老板成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因此无论村上本人还是读者和评论家都很看重这部小说。2001年8月,村上应笔者的要求以《远游的房间》为题给中国读者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谈到《且听风吟》(以下简称《风》)的诞生:
说起来十分不可思议,三十岁之前我没有想过自己会写小说。还是大学生时结的婚,那以来一直劳作,整日忙于生计,几乎没有写字。借钱经营一家小店,用以维持生活。也没什么野心,说起高兴事,无非每天听听音乐、空闲时候看看书罢了。我、妻,加一只猫,一起心平气和地度日。
一天,我动了写小说的念头。何以动这样的念头已经不清楚了,总之想写点什么。于是去文具店买来自来水笔和原稿纸(当时连自来水笔也没有)。深夜工作完后,一个人坐在厨房餐桌旁写小说(类似小说的东西)。也就是说,独自以不熟练的手势一点一点做我自己的“房间”。那时我没有写伟大小说的打算(没以为写得出),也没有写让人感动的东西的愿望。我只是想在那里建造一个能使自己心怀释然的住起来舒服的房间—为了救助自己。同时想道,但愿也能成为使别人心怀释然的住起来舒服的场所。这样,我写了《风》这部不长的小说,并成了小说家。
进一步具体说来,《风》虽然发表在1979年,但写是1978年村上二十九岁的时候。自1974年开酒吧以来,也是因为想尽快偿还债款的关系,村上一直起早贪黑,忙得不亦乐乎。但那年闲得不行—按村上的说法,大凡开店总会遇上一段低谷而又不能因为闲解雇临时工,致使时间多得不知如何打发。于是他去神宫球场(家就在球场旁边)看棒球。那天风和日丽,从中午开始他就歪在外场喝着啤酒看一场开幕赛。他喜欢的是养乐多(YAKULT)队。第一局下半场,这支队一位名叫希尔顿的来自美国的球员一下子把球击去左场—就好像击在了他的脑袋上,使得他脑袋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写小说!至于二者有什么关联,村上也不晓得。反正那天他喜欢的球队碰巧获胜了,而他碰巧冒出写小说的念头,并且写出了获奖了—获得了日本有名的纯文学杂志《群像》设立的“新人奖”—的作品。
获这个奖其实也有偶然性。《风》从4月写到夏日。写的期间他就准备参加征文活动。因为不知如何应征,就去住处附近一家书店翻阅文学刊物,正好看到《群像》要求征文的长度在二百页稿纸(每页四百字)左右。而他一开始就根本没打算写短篇,于是根据《群像》的要求,以二百页左右把握长度。“就《风》这部小说来说,我自己也有很多东西不明白。总之这里边写的大部分都是极为下意识地冒出来的。几乎没有算计怎么写,不曾有总体构思什么,反正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一路写了下来。这么说或许过于夸张,感觉上就像‘自动记录’似的。在这个意义上,或许是——结果如何另当别论—很有福气的作品。”尽管如此,他还是返工了一次,二百页全部写完后撕掉扔了,又从头写了二百页。重写时只用了原来的故事梗概,其他无论比喻还是什么,再不采取现实主义手法,只管随心所欲或者说开玩笑似的写下去。写着写着,他觉得“全身的筋肉开始舒展自如”,有了得心应手之感。每天夜里在厨房餐桌边喝啤酒边写,顶多写一个小时,但“很开心”。第二次写完后,直接寄给了《群像》编辑部,结果获奖了。“老实说,我没以为会通过。我只是因为想写才写的,写出来的东西放在手上也没用,心想寄出去再说吧。所以复印都没有复印。”
P3-5
导语
康德曾经说过“我们的全部知识都是从感觉开始,经过理智,最后达到理性。”无论是对于书籍也好,电影也好,音乐也好,读懂作品背后的含义,才能达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林少华看村上(从挪威的森林到刺杀骑士团长)(精)》是一本读懂村上春树作品的宝典,一部评议村上春树文学的力作。
序言
一九四九年出生的村上春树,在经营小酒吧的一九七九年
趴在厨房餐桌上写了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至今走过了三
十五年文学创作旅程。我的翻译则晚了十年。一九八九年寒假
开始翻译《挪威的森林》,同年七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记得
一九八九年广州的冬天格外阴冷。借用村上的话说,就好像全
世界所有的冰箱全都一齐朝我大敞四开。我蜷缩在暨南大学苏
州苑三十号楼五〇二单元一个朝北房间的角落里,裹一件颜色
仿佛蓝墨水染成的混纺鸡心领半旧毛衣,时而朝下望一眼楼下
路上像绿子一样说说笑笑走过的港澳女生的彩色身姿,时而搓
一下几乎冻僵的手指,看着日文一格格爬格不止。感觉上就好
像直子、绿子、渡边君、永泽君和“敢死队”用一条看不见的
细线牵着我的自来水笔尖在稿纸上一路疾驰,世间所有美妙或
不怎么美妙的词语随之纷至沓来,任我一个个嵌入绿色的方格
—我就这样陪着《挪威的森林》、陪着村上春树开始了中国之
旅。尔来二十五年矣。翻译之初,我身上还带有些许青春余
温,精力旺盛得差不多可以一口气跑去月球的背面;而今早已
日暮西风古道瘦马,“鬓已星星矣”。其间阴晴霜雪,风雨寒
温,喜忧甘苦,动静炎凉,可谓一言难尽。唯一让我感到欣慰
的是,自己笔下的文字已经陪伴一两代人走过各自的青春河
床,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和她的阅读兴趣、审美倾向、生活格
调以至心灵品位。
但我不光是翻译匠,而首先是个教书匠。在大学教书,教
日本文学和文学翻译。这就要求我不能在翻译园地里流连忘
返,而必须在这一过程中兼顾学术研究。作为身在学院体制内
并且受过学术训练的知识分子,学术研究本应是我较为熟悉的
风景。但事关村上批评,每次动笔我都不太想采用条分缕析严
肃刻板的学术文体和范式。这一是因为村上作品受众面较广
(二〇〇〇年前漓江出版社印行五十万册,二〇〇〇年以后上
海译文出版社印行七百万册),而且多是年轻人;二是因为较
之从西方引进的这种学术文体和范式,我更欣赏以整体审美感
悟和意蕴文采见长的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笔法。所幸我自己也从
事文学创作,算是“半拉子”作家,对这种笔法并不十分陌
生。我的一个追求,就是以随笔式文体传达学术性思维,以期
在“象牙塔”和大众之间构筑一道桥梁。这本小书可以说是远
不成熟的尝试。
我以为这同系统性并不矛盾。作为书的体例,大体分长
篇、短篇和随笔三类,每类以时间顺序一书一评。从处女作
《且听风吟》到二〇一四年最新短篇集《没有女人的男人
们》,共评书四十六本。除了品评每本书、每篇作品所体现或
蕴含的艺术特征、心灵信息和精神趋向,还连续提取了作家较
为典型的生活细节和创作思想的变化轨迹。因此,纵向读之,
未尝不可视为作家传略和创作谱系;横向读之,又是相对独立
的文本解读或作品各论。文学批评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验证
以至构筑某种文学批评理论,而在于通过文本解读或赏析促成
一种深度认知和审美体验。我的优势在于,自己是世界上单独
翻译村上作品最多的译者,已有四十一种单行本由我逐字逐句
译成中文。不言而喻,一部作品读一遍和翻译一遍,感觉不可
同日而语。而我的劣势恐怕也在这里:由于在文本中浸淫太久
太深,跳出文本而从理性思辨角度加以俯瞰的气魄和力度未免
弱了些。因此,正如任何翻译都只能是基于译者个人感受和理
解的语言转换,这里所写的也仅仅是我自己极有限的理解和感
悟,绝非阅读指南,更不具有学术上的权威性。倘读者能从中
获得若干背景知识和点滴启示,就足以让我深感欣慰。
书中很大一部分内容以译文序跋或论文随笔或演讲访谈等
形式发表过。并在二〇一〇年一月和二〇一四年四月由中国友
谊出版公司和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分别结集印行,名为《为
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这次所以由青岛出版
社再次付梓,主要是因为新写了若干篇章。同二〇一〇年大陆
版相比,增加了七篇。内容涉及当时没有的《地下》《在约定
的场所》(地下Ⅱ)、《村上广播》《没有意义就没有摇摆》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没有女人的男人
们》,以及村上编译(著)的《生日故事》。并在附录中增加了
《村上春树年谱》。与此同时,限于篇幅,删除了原版附录I
中的两篇演讲稿和一篇访谈稿。这样,除了纯学术论文和演讲
稿,相关新旧文稿得以大体汇聚于此——毕竟一般读者、研究
者把这些文字搜集齐全并非易事一村上文学创作三十五年的轨
迹也因之粗线条呈现出来。当然这是在我看来的村上文学,故
名之为《林少华看村上:村上文学35年》。
考虑到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注释没有像撰写学术论文那
样做得无一疏漏,只择其要者简略注之。还请各位同行和相关
学者见谅。
和世间绝大多数人一样,我的人生也有种种幸与不幸。不
幸且不说了。而一个幸、一个幸运之处,大约就是自己的文字
——译作也罢创作也罢论说也罢——似乎为许多人所喜欢。或
者说我笔下流消出来的语汇,如一个个小精灵有幸走进无
内容推荐
这本书,大体以长篇、短篇和随笔三大类别,按时间顺序一书一评。从处女作《且听风吟》到最新访谈录《猫头鹰在黄昏起飞》,不仅品评每本书、每篇作品所体现或蕴含的艺术特征、心灵信息和精神趋向,还连续提取了作家较为典型的生活细节和创作思想的变化轨迹。纵向读之,不妨视为作家传略和创作谱系;横向读之,又是相对独立的文本解读或作品各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