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萨勒姆的女巫(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阿瑟·米勒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阿瑟·米勒(1915-2005),美国当代伟大的剧作家之一,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
阿瑟·米勒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父亲工厂破产,家里生计维艰,靠变卖母亲的首饰维持。中学毕业后,米勒靠打工赚得学费,进入密歇根大学新闻系和英文系学习,开始试写剧本,两次获得校内霍普伍德写作竞赛戏剧奖。1938年,他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从事过多种工作,如当卡车司机、侍者、电台歌手,撰写广播剧等。1944年,《鸿运高照的人》问世,这是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本。1947年,米勒的剧本《都是我的儿子》上演,连演328场,获纽约剧评界奖,使他一举成名。两年后,《推销员之死》在百老汇连续上演742场,一举囊括了托尼奖、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从而使米勒赢得国际声誉。另外,他还创作了《萨勒姆的女巫》《桥头眺望》《美国时钟》等剧,均针砭时弊,对社会现实和戏剧技巧做了深刻的探索。
米勒有过三段婚姻。1956年和妻子玛丽·斯莱特里离婚后,与好莱坞名演员玛丽莲·梦露结婚。1960年,他把一篇短篇小说改编成同名电影剧本《不合时宜的人》,由梦露和克拉克·盖博主演;次年电影拍摄完成后,两人的婚姻即宣告结束。
2005年2月10日晚,米勒因心脏衰竭去世。捷克前总统、剧作家哈维尔称,米勒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剧作家,他的去世是世界文学的一大损失”。
目录
导言/梅绍武
关于本剧史实方面的一个注解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走廊里的回声
精彩页
第一幕
(序幕)
一六九二年春季,马萨诸塞州萨勒姆乡镇赛缪尔·巴里斯牧师住宅楼上的一小间卧室。
左侧有一扇窄小的窗户。晨曦通过铅条窗格玻璃照洒进来。右侧有一张小床,旁边还点着一根蜡烛。其他家具为一个大衣柜,一把椅子和一张小桌。后墙有一扇门,正对着下到底层去的楼梯的平台。这间屋子给人一种干净而宽敞的感觉。屋顶椽木露在外面,质地粗糙,没有涂漆。
幕启时,巴里斯牧师跪在那张小床旁边,显然是在祷告。他那十岁的女儿贝蒂·巴里斯木呆地躺在床上。
这次事件发生时,巴里斯是个四十五岁上下的人。在历史上,他声名狼藉,没有什么让人说好话的地方。他认为自己不管走到哪里,尽管竭力争取人们和上帝站在他这一边,却一直感到自己在受迫害。在教友举行集会时,如果有人事先没征求他的许可就擅自站起来去把门关上,他就觉得受到了侮辱。他是个鳏夫,对孩子和他们的天资一概不感兴趣。他把他们看成小大人,而且直到这次怪诞的危机事件之前,他跟萨勒姆乡镇别的人一样,根本就没把孩子当回事,而只觉得大人允许他们两眼微微低垂,两臂耷拉在身边,笔直地朝前走路,得到许可才说话,就已经蛮不错了,为此他们还应该感谢哩。
他的住宅坐落在“乡镇”内——可是按照今天的标准,我们简直都不会称它为一个乡村。教友聚会所就在附近;从这里展延出去直到海湾或内陆,只有很少一些带小窗户的深暗色房屋,蜷伏在阴冷的马萨诸塞冬日里。萨勒姆乡镇建立起来还不满四十年。对欧洲人来说,这整个地区是个蛮荒的边疆,住着一支盲信的教派;尽管如此,他们也往外输出产品,数量和价值均在慢慢增长。
没有人能真正知道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他们没有小说家——任何人即使手边有部小说,也不许看。他们信仰的教义禁止任何类似剧院或“无益的娱乐”这类玩意儿。他们不庆祝圣诞节,假日对他们来说只意味着应该更加专心致志地祷告。
这并非说在这种阴沉而严格的生活方式当中就连一点破例都没有。譬如说,盖一所新农舍,朋友们相帮来“起屋顶”,主人也会准备佳肴美馔,也许还会有几瓶烈性苹果酒传来传去。萨勒姆镇也有不少没用的人,他们在布丽奇特·比肖普小酒馆里的游戏台上转铜子儿消磨时光。也许艰苦劳动比教义信条更有力量,能使这里的道德免于沉沦,因为人们不得不像英雄那样向土地夺取颗颗粮食,说实在的,没人有太多的时间闲散游荡。
但是,这里实行一种两人一组的巡逻队四处执勤的制度,表明这里也有一些小花脸式的人物;他们的任务是“在人们做礼拜的时候来回巡逻,注意有谁在教堂里没有认真听牧师布道,对仪式漠不关心,或者留意谁在家里或地里表现不良,然后便把这些人的名字记下来,报告到行政长官那里去,于是这些人就有可能被指控”。这种特别爱管别人闲事的风气在萨勒姆居民当中久受尊重,无疑产生种种猜疑,其中许多猜疑后来助长了那阵正在来临的疯狂。照我的看法,这也正是一位名叫约翰·普洛克托的人所要反对的一件事,因为那种武装营时代已经差不多过去了,何况乡间也相当地——尽管并非彻底地——安全,老一套风纪开始招人怨恨了。但是这种争论,正如所有这类事那样表现得并不明朗,原因在于危险依然可能存在,保证安全的办法还要靠团结一致。
邻近就是荒野的边缘。美国人居住的大陆无边无尽地朝西展延,对他们来说真是无比神秘。一眼望去,茫茫大地日夜呈现在他们面前,隐秘而咄咄逼人,因为印第安部落时不时从那里出来袭击他们,巴里斯牧师就有一些属于他管辖之下的教民,他们的亲属被这些异教徒夺去了生命。
这里的老百姓有一种狭隘的地方观念,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能使印第安人皈依基督教。他们也许宁愿从异教徒而不是从同胞基督教徒手中把土地夺取过来。不管怎么说,改变信仰的印第安人寥寥无几,因此萨勒姆镇居民认为这块处女林地是魔鬼最后的保留地、据点和坚守不放的堡垒。就他们所知,美洲森林是地球上最后一块不敬仰上帝的地方。
P41-45
导语
《萨勒姆的女巫》是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的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代表作,1953年获得托尼奖最佳剧本奖。法国著名作家让·保罗·萨特1957年把它改编为电影。故事取材于1692年在北美马萨诸塞州萨勒姆镇发生的迫害案件。清教主义笼罩下的小镇出现了“女巫”,牧师巴里斯请来相邻教区的“驱魔高手”来协助调查。为了保护自己,人们开始相互怀疑、揭发甚至诬陷,随之引发蝴蝶效应,少女们的森林之舞最终将小镇变成了炼狱。男主人公普洛克托被人诬陷,却不愿以出卖朋友、出卖灵魂为代价换取屈辱的生存。米勒以史喻今,完美呈现了一则关于人性善恶、魔道冲突的寓言,揭示了强权势力的残酷无情,乌合之众的盲从之恶和道德信念的瓦解,大难临头时人们各自的选择,有人性中最深的深渊,却也有人性最耀眼的光辉。
序言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
米勒
在当代美国剧作家当中
,自尤金·奥尼尔于一九五
三年逝世后,最受西方重视
的当属阿瑟·米勒、田纳西·
威廉斯和爱德华·阿尔比三
人。阿尔比属于荒诞派之列
。米勒和威廉斯则接近现实
主义,他俩都在探讨“人生
意义”,但两人的创作方法
迥然不同。威廉斯以《玻璃
动物园》、《欲望号街车》
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三
剧赢得了国际声誉,是一位
斯特林堡式的作家;他侧重
情感,注重剖析人的境遇和
精神状态,而其笔下的人物
也多半是精神上深受压抑或
遭到社会排斥的底层人物。
威廉斯力求通过剧作来揭示
当代美国的社会病态,探讨
人生的真正价值。米勒则以
《推销员之死》、《萨勒姆
的女巫》和《桥头眺望》等
剧获得国际声誉,是一位易
卜生式的社会剧作家;他着
重理智,关怀整个人性。他
认为舞台应是一个比单纯娱
乐更为重要的传播思想的媒
介,应为一个严肃的目标服
务。
阿瑟·米勒本人曾说“艺术
应该在社会改革中发挥有效
作用”①,“伟大的戏剧都向
人们提出重大问题,否则就
只不过是纯艺术技巧罢了。
我不能想象值得我花费时间
为之效力的戏剧不想改变世
界,正如一个具有创造力的
科学家不可能不想证实各项
已知事物的正确性”②。

阿瑟·米勒一九一五年十
月十七日出生于纽约。父亲
是犹太裔的妇女时装商,于
三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大萧条
时期破产;母亲是中学教员
,为此只好靠变卖她的首饰
维持家庭生计,渡过难关。
米勒中学毕业后到一家汽车
零件批发公司工作了两年,
积攒些钱后进入密歇根大学
新闻系和英文系学习,开始
试写剧本,并两次获得校内
霍普沃德写作竞赛戏剧奖。
在校内,他为了获得生活补
助金,曾在生物试验室任养
鼠员,并在学生主办的校园
《日报》社担任记者和编辑
。一九三八年,他获文学学
士学位,从该校毕业后,一
九四一年至一九四四年期间
,他在一家制盒工厂干活,
后又在海军船坞充当安装技
工的助手,同时为哥伦比亚
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撰
写广播剧。他还当过卡车司
机、侍者、面包房送货员、
仓库管理员和电台歌手。一
九四四年,他到陆军十一营
为电影《大兵故事》收集素
材,出版了报告文学《处境
正常》,同年《鸿运高照的
人》问世,这是他第一部在
百老汇上演的剧本。
一九四七年,米勒的剧
本《都是我的儿子》上演,
获纽约剧评界奖,使他一举
成名。这是一出易卜生式的
社会道德剧,写一家工厂老
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向
军方交付不合格的飞机引擎
的汽缸,致使二十一名飞行
员坠机身亡。他嫁祸于人,
虽然逃脱了法律制裁,却受
到良心的谴责。最后他认识
到那些丧命的飞行员“都是
我的儿子”,遂饮弹自尽。
……
不过,米勒不赞成在剧
作里干巴巴地说教。他主张
戏剧应当使人类更加富有人
性,也就是说,戏剧使人类
不那么感到孤独。
在艺术创作手法上,阿
瑟·米勒曾说他是“规规矩矩
地以传统的现实主义为基础
,而且试图使用各种方式来
扩展它,以便直接甚至更猝
然、更赤裸裸地提出隐藏在
生活表面背后的、使我感动
的事物”②。确实如此,米
勒多次巧妙地运用了表现主
义和象征主义等方式,丰富
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他一
直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
新。
米勒对马克·吐温做出过
这样的评论:“他并非在利
用他那种跟同时代的公众幻
觉相疏离的态度来抗拒他的
国家,好像没有它也能生存
似的,而显然是想借此来纠
正它的弊端。”①这恰恰也
适用于米勒本人,正是他本
人的写照。
一九七九年美国著名剧
评家马丁·哥特弗里德在《
星期六评论》杂志上撰文称
米勒的《推销员之死》、《
萨勒姆的女巫》和《桥头眺
望》是“三部气势宏伟的剧
本,具有显示人性的广泛内
容,却又高于现实生活,因
为它们诗意盎然并具有崇高
的道德力量。毫无疑问,阿
瑟·米勒是美国戏剧的良心”
。他认为世界上只要还有舞
台存在,这三出戏就会上演
,传之不朽。
梅绍武
一九九七年初稿
一九九八年六月校订
内容推荐
逐巫行动不仅是一种镇压行动,而且显然给了每一个人一个期待已久的机会,得以借控告无辜的人为口实而竭力坦白自己的错误和罪恶……争夺土地的欲望往昔只表现在有关边界和契约的一般口角上,如今则上升到道德领域;一个人可以指控他的邻居是巫师,在干这种勾当时还觉得正当有理。旧账可以在魔鬼和上帝之间那一级天庭之争中算清;猜疑啦,不幸的人对幸福的人的妒忌啦,都能够在普遍报复的浪潮中爆发出来,而且确实爆发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