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儒学简史(精装)用两小时厘清中国传统思想的来龙去脉!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柳无忌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亮点展示

儒学简史960长图.jpg

作者简介

柳无忌,1907年出生,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1927年赴美留学,1931年获耶鲁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学位,随后前往英国伦敦大学进修。1932年返回中国,先后在中国多所大学里担任14年的教授,讲授西方语言与文学。1945年应美国多所大学之邀赴美任客座教授,在耶鲁大学讲授中国文化,并专注于研究儒家哲学的历史。从小生活在诗书世家,是近代著名诗人柳亚子的哲嗣。著有《西洋文学研究》《中国文学概论》《当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葵晔集》《抛砖集》等,译著有《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时代抒隋诗》《凯撒大将》等。

目录

第1章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学的伟大——开场白
 学者还是“懦者”
 一位伟大的儒者出现在东方
 教育的美丽新世界
 愉快的创新
 奇迹的出现:儒士成为哲学家
第2章  道的传播
 孔子学说的传播
 儒分为八
 《论语》——孔子的“圣经”
 《大学》
 子思:孔子家族的杰出传人
 《中庸》
第3章  儒家学派的竞争者
 战国时代
 思想的斗争
 柔弱胜刚强
 兼爱
 非道德的幸福
 庄周梦蝶
 白马非马
第4章  儒家的中流砥柱
 亚圣孟轲
 “强为善而已矣”
 利与义
 稷下
 孟子并非好辩
 隐士与鹅
 许行的烦恼
 嫂溺,援之以手
第5章  一个民主思想家的思想
 人性本善
 原始森林的寓言
 人之四端
 齐国的无耻之徒
 赤子之心
 诸侯的三宝
 天命
第6章  一个伟大传统的形成
 兰陵令苟子
 伟大的“懦者”
 宗教与哲学的分离
 人性本恶
 日常生活的诗化
 快乐的表达
 文化哲学
第7章  法家的胜利
 法家的崛起
 哲学家和政治家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遭受批判的儒家学者
 一个时代的终结
 致命的宴会
 文化浩劫
第8章  刻在石碑上的儒家经典
 学术的复兴
 “五经”博士
 灾异之说
 两次帝国会议
 今古文之争
 理性主义的声音
 孔子的神圣化
第9章  中国思想的交汇
 来自“西方世界”的曙光
 对佛指骨的抨击
 两位好友之间的大辩论
 “复性”
 静观与开悟
 以天地为栋宇
第10章  中国哲学的融合
 向宋朝哲学家致敬
 安乐窝
 太极图
 象数的魔力
 天人合一
 形而上与形而下
 伟大的总结
第11章  直觉与科学
 鹅湖之辩
 竹子之理
 直觉,而非格物
 知行合一
 学术沉寂的岁月
 自称科学的考据学
第12章  圣人的新面貌
 旧瓶装新酒
 乌托邦的世界
 神圣化孔子的失败
 打倒孔家店
 落日余晖
 无法预知的定论
附录  古典时代的中国哲学家
参考文献

精彩页

儒学的伟大——开场白
   儒学,作为2500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起源于孔丘(前551—前479)的学说。孔丘,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由于儒学具有漫长而又显赫的传统,它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塑造了民族性格;它触及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它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道德生活、政治生活,还是社会生活。它也使中国这个古老而又辉煌的文明保持了连续性,使她在发展过程中避免毁灭和停滞,使中华民族在追求生存和卓越的过程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儒学的伟大首先在于它的适应能力。就像凤凰涅檠那样,儒学也在不断地重生和重新调整。就像中华民族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文化同化那样,儒学也是通过吸收其他学说之中好的和有用的东西,并把它们融入自身来战胜对手。中国文化也是如此。本来墨家、法家、道家和佛教都是独立的思想体系,但它们都被大量地吸收进儒家的思想宝库,从而使儒家避免思想资源枯竭。
   作为这种发展过程的结果,今天的儒学已经和孔子当初的学说大不相同,比如二者关于“天”的学说。不可否认,孔子的言辞仍然是儒学概念的核心,但在儒学演变过程中,它获得了如此多的新理念和新诠释,以致今天的儒学就连它伟大的创始人也难以辨认出来。当然,这种演变显然是健康的。尽管许多正统派人士反对这些外来元素的融人,但从整体上看,这些新元素确实为这个古老的思想体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假如没有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儒学肯定早就变得贫血了。
   更重要的是,由于儒学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演变过程因此变得既复杂又有趣。追溯儒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主要的思想动向,实际上就是研究中国思想史本身。然而,在我们开启这段漫长而又艰辛的历史之旅之前,让我们先停下来看一看“儒”的本义,看一看“儒”作为一种职业在周代封建社会的兴起。
   学者还是“懦者”
   在现在的用法上,儒的意思是儒家学派的学者,以此与佛教徒和道教徒区分开来。他们彼此之间对人生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儒与孔子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西方作家将儒学称为孔学,将孔子的追随者称为儒者;这些作家还曾经自鸣得意地将孔夫子(K'ung-fu-tzu)或孔子(Master K'ung)的英语单词转变为Confucius。尽管这种表述方式是非中国化的,但就意义而言,由于孔子是儒家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所以这种转化也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然而,从本源上说,儒还有另外一个含义。词源学告诉我们,儒是由“人”和“懦”两个基本构词成分组成的。因此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谁是“懦者”——如果他们曾经存在的话。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可惜的是,中国古代的作家并没有提供线索,直到近些年才有专家根据大量的出土文物进行研究。
   迄今为止,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懦者”实际上是商朝的后裔。在公元前12世纪商人的政权被周人推翻之后,作为被征服民族的幸存者,他们开始赞美柔弱的品德,更确切地说,开始赞美柔弱的力量,以此作为最好的自我保护方式。尽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大大降低,财产也被剥夺,但由于他们拥有丰富的礼仪知识,因此可以在周王朝的葬礼、婚礼以及其他仪式上充当司仪,以此在他们的征服者之中谋生。由于他们谦卑的态度和低下的职业,这些商朝的后裔因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个令人鄙视的名字:懦者。
   我们所知道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懦者”并不是由盛转衰的商朝的幸存者,而是周朝没落的贵族,尽管他们拥有贵族血统,但在周王朝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沦为平民。他们要么是贵族家庭旁支的子孙后代,要么是被降为平民的贵族。无论如何,他们失去了爵位、待遇以及特权。尽管他们不像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无知农民那样无助,但由于生活境况大不如前,他们不得不利用在以往的美好岁月里获得的一切才能来谋生。他们因此成为一个介于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新的中间阶层。
   在公元前6世纪,也就是在孔子出生之前的几十年间,这些没落贵族的数量迅速攀升。由伟大的周公所建立起来的周朝封建社会结构,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不断遭到破坏。这种恶化持续了一个世纪,终于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这种社会转型带来的是一个全新阶层的出现,他们有知识、有谋略,渴望开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虽然他们具有贵族血统并且雄心勃勃,但由于无权无势,他们所能做的最大努力就是进入仕途。
   那这些人依靠什么技能来谋生呢?作为从前的贵族,他们通晓“六艺”中的几项或者全部。“六艺”是指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门学科,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这些知识都非常实用,可以使人在他的封建领主面前显得有用。例如,射和御的知识可以使人有资格担任军事指挥官或者城市的行政长官,书和数的知识可以使人成为权贵人家的好管家。同样地,作为礼和乐的专家,既可以担任贵族子弟的家庭教师,也可以成为重大典礼上

导语

本书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儒家学说形成、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儒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点,是读者了解儒家学说的入门之作。本书共分为十二章,大致介绍了儒学的发展历程,何为 儒学,儒学的价值和意义。儒学的兴衰与曲折发展以及儒学派别之间的斗争都在书中得以呈现,还原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原貌。

序言

本书所讨论的儒学,在
世界上各种伟大的思想中独
具一格。它不像基督教、佛
教或伊斯兰教那样是一种宗
教,而是作为一种纯粹的哲
学流传至今。也许是因为它
的非宗教性,儒学在所有学
说中是最不具有攻击性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是静
止不变的。相反,儒学凭借
着争论和信仰仍然在不断地
传播和发展,就像它在古代
中国,以及后来在韩国和日
本不断发展那样。它曾经使
中世纪的东方成为一个庞大
的儒家文化圈。
   儒学有许多明显的特征
。首先,它是切实可行的道
德体系。它没有任何形而上
或超自然的东西,它的内容
可以说是路人皆知;它那充
满智慧和常识的道德教导,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其
次,儒学具有对环境的普遍
适应性和广泛的包容性,它
会吸收所有好的和有用的东
西。正因为如此,儒学能够
与时俱进,成为中华民族长
久以来的思想宝库。因此,
儒学最重要的优点是它的因
应能力,这种卓越的品质使
它能够抵抗住所有的压力和
面对所有的困境。因此,尽
管儒学时常受到冲击,但它
总是能够带着重生之光摆脱
困境。
   事实上,儒学的这些优
点也正是中国人的优点。尽
管有些问题还存在着争议,
比如,究竟是儒学先塑造了
中国人的性格,还是中国的
天才人物先创造了儒学?但
无论如何,显而易见的是中
国人基本上都信奉儒家的人
生观,除了在艺术和文学领
域存在一些佛教和道教的倾
向外,中国文化与儒学虽然
不能完全画等号,但几乎是
同义的。
   然而,这种几千年来以
奇特而又强有力的方式影响
中华民族的学说究竟是怎样
的呢?例如,它是如何起源
的?它又是如何发展的?它
有哪些杰出的代表人物?此
外,它与中国古代号称“诸
子百家”的其他哲学流派关
系如何?它在历史发展的过
程中又是如何脱颖而出成为
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紧密
相关的,但遗憾的是,英语
世界迄今为止还没有给出明
确的答案。这种忽略还体现
在儒学只是出现在众多的哲
学故事书之中。因此,我们
希望这本书不仅能为这个重
要的主题提供大量必要的信
息,而且能够宣称儒学应成
为世界哲学的一部分。在我
们看来,它当之无愧!
   柳无忌

内容推荐

用两小时厘清中国传统思想的来龙去脉!
   儒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宝库,对中国人的思想、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塑造作用。它是如何起源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它有哪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它与中国古代号称“诸子百家”的其他哲学流派关系如何?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脱颖而出成为主流思想?
   本书起初旨在帮助美国大学生理解中国传统问题、中国儒学,简明扼要地讲述了儒学发展史,观点鲜明、脉络清晰,是快速了解中国儒学的好读本。今天读来,也不失为中国人理解传统思想文化的优秀读物。
   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
   为什么儒学会成为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为什么儒学会成为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4: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