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为彭肜教授多年来从事艺术批评的论文结集。根据研究内容分为六编:“文化与族群”“性别与身体”“空间与地域”“此在与命运”“历史与话语”和“传统与现代”。内容涉及当代艺术家评论、图像理论、视觉理论研究等,将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实践结合起来,从各个方面展示了当代艺术学学者对当代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目录 编 文化与族群 视觉他者化: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身份 全球语境与中国图像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油画民间本土化思潮 图像影响与图像重构: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 ——图像的西方影响与中国特性 图像重构与语汇创新 ——周虹艺术的图像意味与波普语汇 “艺术不可能全球化” ——陈安健教授访谈录 第二编 性别与身体 踩着“超性别反抗”的艺术节拍 落寞的身体:重造新古典写实绘画的现代感 ——蒋焕的写实油画与身体图像 透明的忧伤:王小双与都市女性的身体、心灵和世界 从“性别反抗”到“性别游戏” ——王清丽女性绘画的反抗性与游戏感 身体触知的回归 ——当代艺术的身体知觉视角 第三编 空间与地域 四川乡土美术三十年回顾:1978-2008 后工业社会语境中的新乡土绘画 “边地图志:四川当代艺术十人展”前言 走向“艺术参与” 开筑“公共空间” ——2010浓园年度展的精神气质与价值取向 共生与同在 ——“图像的共生:2012浓园10人油画展”前言 全球语境与艺术共生 ——“图像的共生:2014浓园中法当代艺术交流展”前言 浓园:引领中国西部文化艺术无限升级的“创意引擎” 超迴路:中欧艺术交流的逆影响与多通道 ——“超迥路2016:中国当代艺术家柏林邀请展”前言 “新乡土”与中国乡土美术传统之重构 ——“重访乡土:四川新乡土绘画2015巴黎邀请展”前言 中国西南当代“新乡土”风景绘画的新知觉与新状态 ——“境界一西南色彩:油画风景作品展”前言 市井的图像生命的挽歌 ——陈安健“茶馆”系列油画的地域、众生与世界 游心·寓目 ——王建彬当代水彩风景画展前言 具像摹写与图像拓造 ——蒋焕2015“拓之Touch”系列作品之“油彩纸本”和“木炭素描” 风景的启迪:在风景消逝的年代眺望风景 ——“风景启示录:余明当代风景油画展”前言 风景写生:触觉与现场的重返 ——“荒野笔记:余明当代风景写生油画展”前言 穿越城市回归本心 ——占山“穿越城市”系列油画 古镇消失时光追回 ——李本贵油画长卷《上里古镇》的观看、地域与时间 将世界从沉睡中唤醒 ——杨坤风景艺术的漫漫征途 第四编 此在与命运 隐痛:中国当代艺术的蔑视经验 ——基于霍耐特承认理论的社会病理学分析 持守寂静战胜时间 ——贺阳油画作品解读 在我们身上活着的并不是秘密 ——方力均、承认理论与中国当代艺术的蔑视体验 “失控的主体”与作为“无厘头面具”的中国肖像 ——岳敏君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情绪心理学 创伤记忆与视觉物证 ——张晓刚与作为个体创伤体验的“艺术见证” 漂移的时空浮游的生命 ——“时空漂移:曾妮2017纸本水彩作品展”前言 第五编 历史与话语 本土化的历程 ——中国油画50年回顾 中国现代美术的抉择与转型 ——评黄宗贤教授的《大忧患时代的抉择》 作为美术史叙事术语的“西北” ——西北艺术与抗战民族美术史叙事的话语考古 “我们还将丧失什么”? ——论高小华现实主义油画的话语方式与精神气质 “只有不断地关注” ——高小华访谈录 第六编 传统与现代 学院之在自由之在 ——四川大学2016年“在学院”年度展前言 “布”的前世今生 ——李向明抽象艺术的此在感与世界性 清凉图像觉解境界 ——“清凉品:王新箭当代禅境油画展”前言 持笔有情:穿越时光的文化传承与艺术对话 ——李耘燕“涅槃·佛像”系列油画解读 百变水墨无尽遐想 ——闫永军的后现代实验水墨 神佑高原 ——“藏风景:大唐卓玛阿坝藏区风景油画展”前言 挪用的传统 ——20世纪90年代中国油画中的传统文化图像 第七编 大地与人文 大地之诗 ——占山新乡土绘画的生态之思 疏散·离尘 ——“图像的疏离”画展前言 学术与艺术之间的游牧人 ——“心象天放:黄宗贤绘画作品展”前言 回归原初境域守护生存诗意 ——郭宝君绘画艺术的生命精神与传统意蕴 “深陷于雪”的风景 ——赵洪生“逸风景”系列艺术中的“雪痕”与“人迹” 为“时间”刻下“肌质” ——“时间的肌质:邓育林当代油画艺术展”前言 生命本源风花与归 ——“封明清、庄子当代艺术作品展”前言 家园的栖居:重返本源与再辟蹊径 ——“占山当代油画新作展”前言 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乡土叙事的“生态转向”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