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易武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郑少烘
出版社 云南科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郑少烘,岁月知味品牌创始人。
广东潮汕人士,中山大学法学毕业。善国学、诗词、书法。
于2005年创立普洱茶专业品牌“岁月知味”,深耕易武十五载。是易武茶风土、原料、工艺、仓储等一系列认知体系的先行者、探索者和标准制定者。
目录
第一章 茶人的原乡
天下普洱第一镇
茶马之源的岁月陈香
极边之地的人文风华
茶人的共识
经典普洱的原乡
第二章 易武风土
易武的版图
解密三大香带
花香带的秘密
蜜香带的秘密
原野香带的秘密
中流砥柱——麻黑
名门之秀——高山寨
遗世明珠——弯弓
无冕之王——茶王树
微产区:易武的江湖
易武与古六大茶山(上篇)
易武与古六大茶山(下篇)
第三章 风味密码
香气的密码
味觉的探索
气韵的底色
“得甜独厚”的魅力
大器晚成的易武熟茶
易武自茶的本真之味
易武茶的转化路径
第四章 岁月史诗
贡茶时代 易武茶的贵族荣光
传世经典 独领风骚的风云百年
百花竞放 星光璀璨的复兴之光
岁月知味 易武茶的王者绽放
第五章 易武茶人列传
易武茶易武人
伍乍甫与伍朝元
刘揆光
向质卿与郑灿荣
车顺来与车智新
宋聘三与施继泉
余福生与陈升河
吕礼臻
张毅
陈怀远
詹英佩
无名氏传
精彩页
天下普洱第一镇
可历经浩渺时光的淬炼,循着普洱茶的历史,唯有易武,在时间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普洱茶无法逾越之地。
百年前,易武是贡茶产地,众多百年老茶诞生于此。百年后,易武从凋敝到繁华,见证着普洱茶的全面复兴。
无数茶人不远千里朝圣,只为亲身感受易武的茶汤底蕴、风云变幻。矗立在古镇入口的“中国贡茶第一镇”的牌坊,并不足以说明易武茶之地位,只是它的自谦之词。我认为易武是“天下普洱第一镇”,这既是殊荣,更是实至名归。
物华天宝的古老茶园
山川有灵气盘郁,不钟于人即于物。易武河川最为钟爱之物,自然是茶。
造物者悉心打造易武的山山水水——择其址于澜沧江北岸,喜马拉雅山脉抵挡住致命的寒流;选其地于北回归线偏南,平均温度与茶树生长温度基本吻合。茶区云海翻腾,峰峦叠嶂,茂林参差,一切顺性天成,天生便是产上等好茶之地。
易武占尽天时地利,山高雾重,平均海拔1400米。位于刮风寨的黑水梁子海拔2023米,是西双版纳州第二高峰,而龙户村海拔700米。1300多米的海拔落差,形成了易武茶区极为立体的生态气候环境。
这里温热多雨,易武年均降水量在1700~2200毫米之间,年均气温17.5℃。这里土地肥沃,易武土壤以红壤、赤红壤为主,pH值在4.5~6.5之间。这里矿物质丰富,铁矿、石盐、铜矿等散布在麻黑、高山、勐户、磨者河、同庆河等各个区域,黏土分布在乡境丘陵地带。
巨大的海拔落差和自然资源的多样化,赋予易武独特的风土密码,造就了立体丰富的普洱茶生态环境,一山一味,群星璀璨。
在森林秘境之中,高山阔野之间,古茶树与密林共生,形成高低错落的完美生态圈。易武有古茶园11430亩(1亩≈666.7平方米,全书同),分布在麻黑、曼撒、曼乃、曼腊等地。勐海茶区老班章一枝独秀,易武茶区却是古树葱茏,名山竞立。麻黑、高山、茶王树、落水洞、刮风寨、弯弓、薄荷塘、同庆河、哆依树……一座座山头逐一横空出世,不断惊艳世人眼目。
山山各有风骨,探幽穷赜,其乐无穷也。
易武茶的贵族荣光
自古以来,易武便是官方认可的优质产区,及至清代成为贡茶采办地,征服了东方帝国的最高品味,闻达于皇室亲贵,声誉日隆。
在成为贡茶之前,易武茶已有数千年的古茶历史。
古六大茶山少数民族中至今流传着三国时期孔明兴茶的故事,世世代代尊诸葛亮为“茶祖”。来自巴蜀大地的茶叶种植文明与云南濮人种茶的传统交汇融合,历经数百年,至唐时已是滇南有名的“利润城”。元代,云南行土司制度,与中原的联系空前紧密。明清,大规模屯田与移民政策乃至鄂尔泰“改土归流”的推行,云南进入大规模汉化阶段,这一时期“普洱茶”的名称正式出现。
清代是普洱茶发展的鼎盛期,易武则是普洱茶贡茶文化的发祥地。
康熙朝时已在云南采买普洱茶运送往京城,供内廷饮用。雍正初年推行“改土归流”,在云南设置普洱府,优选普洱茶御贡入京,后易武被指定为贡茶采办地,一直持续到清王朝末年,易武茶作为贡茶深受清朝皇室与贵胄的喜爱。
论历时之长,易武作为贡茶近200年;论纳贡之丰,易武年解贡茶66666斤,是普洱贡茶中绝对的中流砥柱,在古六大茶山中占尽风流;沦制作之精细,贡茶的采办具有严格的规定与操作流程;而论身份之隆,乾隆、道光等帝对易武普洱赞不绝口,清朝皇室更因嗜此茶而养成“冬饮普洱”的习惯,足见其情之所钟。
易武作为“中国贡茶第一镇”,数百年流芳的“马背上的贡品”,引后世无数茶人竞折腰。
到了现代,易武地位依然居高不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明确提出“古六大茶山易武居首”。
独领风骚的风云百年
名烁古今的易武“号级茶”,其实早有因缘。皇室贡茶的身份,一则影响易武茶的加工技术、生产规模、风格审美,二则影响易武的建设、教育与商路通拓。
天下熙攘,皆为利往。清代起汉人奔山而来,易武逐渐繁荣兴盛,成为普洱茶的生产集散地。至清朝晚期,整个易武茶山绵延100多公里,已形成“山山有茶园,处处有村寨”的格局。清末民国,各类商号遍布易武老街、茶马古道沿途。
易武商号的主人多为“奔茶山”而来的石屏后代,他们重文崇儒,诗书传家,在贡茶技艺基础上不断精进,坚持以最好的原料、最好的工艺制作最好的普洱茶,精工细作之余,又以人文加持,逐渐形成易武茶“平衡细腻、刚柔并济”的产区风格。茶商们苦心经营,商道大开,将易武茶的商业版图扩展至香港、东南亚等区域,盛况之下,马无空鞍,茶无存滞。易武茶行销天下,尽显不凡。
时至今日,当年铸就的号级茶经典,因其卓越品质与稀缺价值,仍在各大拍卖市场不断突破天价,领衔普洱茶的价值新高。
如果说成为贡茶代表了东方帝国统治阶级的口感偏好,那易武号级茶则是市场经济下的自由选择,是整个市场对于易武茶的厚爱,优胜劣汰,易武茶独领风骚。
易武茶在波谲云诡的市场竞争中一路搏杀
导语
本书从破译易武茶风格的“三大香带”之路,到问鼎易武风格高端茶“易道”问世;从传承经典的起心动念,到易武茶“越陈越醇厚”的观点总结……作者缓缓揭开易武茶的神秘面纱,并仍在继续惊艳着我们。
本书旨在分享给所有渴望了解易武的人,也希望能让爱茶的你,因此而更懂得易武之壮美、之阔大、之宽仁。
序言
如果不曾遇到“普洱”,
可能我还在“乌龙”里沉浮
。可能日复一日地重复着
井井有条的工作,生活优
渥却波澜不惊。更不会得
见易武这一方山山水水,
不曾遇见这些淳朴可爱的
“易武人”。
“每100米,就有一家
茶店;超不过20米,就有
一个正在喝茶的地方”。
我出生在一个无茶不生活
的地区——潮汕,自懂得
喝水起,我便会喝茶。
真正爱上普洱,是在
2000年。广东人素有喝普
洱茶的习惯,耳濡目染问
,我也逐渐沉迷于此,年
岁越长,爱之越深。我也
同多数普洱茶的发烧友一
样,茶海沉浮,阅尽各类
普洱经典名品,从对易武
茶心生情愫,到渐渐地情
所独钟。
二十年前,易武这个
曾如雷贯耳的名字,更多
埋没在故纸堆里,或是在
茶圈中小范围流传。一开
始对于易武只是口感偏好
,神交愈深,灵魂亦随之
共鸣。
情交而痴,因痴而穷
根究底。翻遍普洱茶文史
资料,普洱茶三百年荣光
,经典与传统,无不指向
这座边陲小镇。然则遍寻
古今各种名品字号,终究
与心中理想的易武茶存在
着落差。
寻源易武,势在必行

第一次来到易武,便
再也无法离开。山水长卷
渐次展开——立体参差的
生态环境,丰富的古树茶
资源,悠远深邃的人文底
蕴……正是我日思夜念的
贡茶之源。这一湾滇境之
边的山水,分明是命定的
原乡!
彼时我已年近不惑,
多年来职业所练就的谨慎
与缜密,敌不过眼前这方
山水,亦敌不过日益在心
中蔓延发酵的普洱茶香。
“纯正易武”的概念日渐
清晰于脑海,传承易武精
髓的理念更是酝酿已久,
至双脚踏上这方土地,终
于铿然落地、水到渠成。
几番筹措,于2005年
,岁月知味正式成立,我
们做的第一片茶,叫作“
易武正山古树”。我们试
图以一个茶人的纯正态度
,以最质朴的方式,用易
武正山的纯正古树,去还
原易武的传统滋味。后来
,这款产品一直延续至今
,已然是易武年份茶最完
整的标本。
前行之路,未敢稍歇
。从生产规模的扩大,到
科学仓储建设的规范;从
有机认证基地的筹备创建
,到产品梯队的形成;从
“看得见的转化”概念提出
,到用成果给市场答案;
从破译易武茶风格的“三
大香带”之路,到问鼎易
武风格高端茶“易道”问世
;从传承经典的起心动念
,到易武茶“越陈越醇厚”
的观点总结……
回望来时路,已然十
五载。一双脚丈量易武的
每一寸土地,一双眼遍览
晨昏的云霞明灭,一路风
雨,一路笃定。
“岁月沉积,人生知味”
。普洱,是用岁月完成的
修行,而在这段岁月中,
我们何尝不是修行人?
当年痴心一片,今日
仍觉不悔,这个曾被历史
烟尘埋没的古镇,终于经
由我们的双手,经由一代
代茶人的努力,逐渐回归
王座。而我们因着十五年
的朝夕相处,琢之、磨之
,对易武茶有了一些更深
刻的理解。
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
、风土风味,随着相交益
笃,终于缓缓揭开它的神
秘面纱,并仍在继续惊艳
着我们。因着多年耕耘,
我算是最了解易武茶的人
之一,易武之于我,更像
莫逆之交。
我想将对这位“知交”的
理解,分享给所有渴望了
解易武的人,也希望能让
爱茶的你,因此而更懂得
易武之壮美、之阔大、之
宽仁。
这也是为什么我耗尽
心力去完成这样一本书的
原因。虽才拙笔笨,更难
免有挂一漏万之处,诚请
诸位不惜指正,但拳拳此
心,可以敬白读者。
内容推荐
易武,中国贡茶第一镇,古六大茶山之首,茶马古道的起源地。
本书一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茶人的原乡,主要介绍了易武作为中国贡茶第一镇的历史;第二章,易武风土,主要介绍了易武极具代表性的产区麻黑、高山寨、弯弓等;第三章,风味密码,主要介绍了易武茶的香气、味觉、口感等方面的内容;第四章,岁月史诗,主要介绍了易武茶的风云百年、复兴之光、王者绽放等内容;第五章,茶人列传,主要介绍了易武从古至今有名气的茶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