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高情商孩子的社交课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耶雅亿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耶雅亿:80后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常年从事儿童心理、家庭教育研究工作。著书《爱碰撞——陪你走过青春期》、绘本《奶奶的宝宝》深受广大父母欢迎。连续6年《妇女生活之现代家长》的幼教专栏作者,并在其他杂志发表儿童养育相关文章百余篇,常年被邀请为儿童夏令营讲师。 书评(媒体评论) “友谊能够弥补孩子生命 中的不足。”这恰如同爱情 ,是一个生命能够健康美丽 的营养剂。它不是奢侈品, 是必需品。 ——尹建莉 人生所有的意义都在关 系之中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阿 德勒 我一生的处世之道和生 活准则都是在幼儿园里学会 的。智慧并非来自巍巍的学 术殿堂,而是来自幼儿园的 沙坑里。 ——美国作家、哲学家福 尔格姆 目录 第一课 “妈妈,我想跟小朋友一起玩” ——帮孩子融入社交圈 高情商的孩子都是训练出来的 共赢思维,让孩子学会快乐分享 用自信和幽默,培养孩子开放的心态和阳光的性格 让孩子学会接纳和自己性格不同的人 第二课 “我不开心,我不想跟他们一起玩” ——读懂孩子的交际需求与信号 面对焦虑,用三个关键词来破解 紧张源于孩子的无知与不确定 三种途径培养孩子的社会化能力 当心“自然缺失症”引发孩子的社交障碍 怕生的小孩在想什么 第三课 “我最讨厌弟弟了,他总是给我捣乱” ——化解兄弟姐妹间的忌妒与纷争 二宝为什么这么“作” 二孩与多孩的“和平养育法” 龙凤胎的爸爸,做一个商f青商的好裁判 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与手足关系 兄弟姐妹也是最爱你的人 第四课 “妈妈,为什么他(她)不喜欢我抱” ——如何利用“爱的语言”与各类孩子相处 什么是爱的语言 用小朋友喜欢的方式来爱他 理解和尊重每个孩子的“不一样” 教孩子合宜地说“不” “五分法”,培养干净整洁、勤劳有趣的孩子 第五课 “爸爸,这个叔叔怪怪的” ——教孩子识别并远离障碍型人格的“朋友” 甄别操控性朋友 如何辨识反社会型人格的人 不断换闰密的女孩 总在你身上找优越感的朋友,不可交 孩子,为了安全,你可以合理怀疑其他人 第六课 “我不想上学,他们欺负我” ——如何应对孩子之间恶意的排挤行为 孩子被起外号时,最应该知道的“魔力关键词” 做教练型父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屡遭欺凌,全是“别人的错”吗 第七课 “别管我,我就喜欢在家待着” ——特殊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家长要肩负起教育责任 天才,真的冷漠自私没朋友吗 多动症——电子游戏导致的“感官失调” 遭受心灵创伤的孩子,如何走人人群 孩子需要无条件地被接纳和关注 第八课 “你不听我的,我就不和你玩儿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格局和领导力 不怕做“头儿”,告诉孩子领导者的真谛 教孩子学会“谦让” 责任感,培养孩子的“工匠精神” 你的孩子也是小“草莓”吗 想管事儿,先要学会接纳与自己不一样的人 第九课 父母要为孩子建一道隐形的保护墙 修炼共情力,父母要做到3点 洞察力强的孩子,背后站着有远见的父母 幽默感强的孩子,到哪儿都受欢迎 规避误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游戏力,会玩的孩子不缺朋友 掌握爱的语言,学会好好说话 精彩页 纽约大学的物理学博士汪小武培养出了两个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女儿。谈到家教秘诀,汪博士认为,培养孩子的情商是“重中之重”。 有一天,小女儿的班上有个同学生病了。女儿很同情这个同学,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汪小武就问女儿:“如果生病了,你最担心什么?”女儿想了想说:“担心完不成作业。”当天晚上,汪小武就带着女儿去了这位同学的家,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告诉了他,并帮助他完成了作业。 通过这件小事,小女儿学会了认识自己的情绪(同情),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绪(体会同学的需要),激励自己的行为(主动探访同学),并与他人友好相处。如今,汪小武的小女儿在哈佛大学就读政治管理专业,她是同学们眼中公认的“领头羊”,具有很强的领导力和亲和力。 情商,是情绪商数的简称,代表着一个人的情绪智力。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培养孩子情商的重要性。本书就是一本写给中国父母的情商养育之书,旨在让孩子认识并管理好自己的情商,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高情商的孩子都是训练出来的 进入职场后,我发现,当年学校里的“尖子生”现在很多都碌碌无为,甚至有些最高奖学金的获得者还一度患了抑郁症。相反,那些在职场上出类拔萃的同学,虽然在学校时的成绩并不拔尖,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性—一隋商高。 于是,我更加坚信这个说法:“成功=20%智商+80%情商”。在对儿子小撒的养育中,我特别重视情感表达、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责任感的培养。 小撒还是个幼儿的时候,每当他乱发脾气时,我就会“表演”深呼吸给他看。伴随着呼气和吸气,我会缓缓地说:“坏脾气出去,好心情进来。”这招很管用,虽然小撒不一定能理解字面上的意思,但他很快就能模仿我做深呼吸的动作。 小撒上幼儿园后,我和他一起做了一个五彩的大纸盒——“情绪魔盒”。我画了很多不同表情的儿童,问小撒:“Tom为什么哭呢?”小撒就会假想一个情景:“因为小朋友打他了。”然后,我就会告诉小撒合理表达这种情绪的办法。比如,如果你很生气,你可以跺跺脚,说出你的感受,在画纸上涂鸦,或者是去没有人的房间大喊几声。 一般来说,只要小撒按我建议的方式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我都不会压抑他或给他贴标签。当他的情绪有所缓和后,我就会引导他说:“现在我感觉好多了。”之后,我们再一起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做,比如和老师沟通、道歉,等等。 后来,小撒的词汇渐渐丰富起来,他能用更多的词汇,而非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我从来不给他的情绪贴标签,也从不压抑他的情绪,所以他也懂得理解别人的情绪。当幼儿园新来的小朋友(小撒所在的幼儿园是“混龄制”的)因为想妈妈而哭泣时,很多大孩子会说:“不许哭、不许想妈妈。”小撒却能主动给他们擦眼泪,拥抱他们,或者是递给他们一个玩具,并安慰说:“你想妈妈的时候,就抱着它吧。”为此,他还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小撒上大班以后,我开始教他“累积”自己的正面情绪。例如,我们会把那些开心的事、受表扬的事、成功的喜悦、惊喜的时刻都用小纸片写下来或者画下来。等到小撒不开心的时候,我就打开“魔盒”,帮助他重温那些情景,用正面的情绪抵消沮丧、难过等负面情绪。 一天,小撒从学校回来。他的头发里全是铅笔屑,脸上也被铅粉弄得黑乎乎的。原来,三个小男生一起合伙捉弄他,两个男生按住他,另一个男生把削笔刀的笔屑和铅粉倒在他的头上。虽然老师严厉地批评了那三个男生,但小撒还是觉得自己受到了欺凌与伤害,毕竟,他只有8岁。 那天,做完功课,我让小撒把自己内心的感受画在一张纸上。他画了魔鬼、枪支、奥特曼等暴力场面……我看到这幅画,没有做什么评价,而是把它塞进了“情绪魔盒”中。 我说:“小撒,假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都遇到了你今天的经历,一个用恰当的方法去面对,另一个用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去面对。我们来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事情?” 在我的引导下,小撒说出了自己内心最想用的方法——把欺负他的人打一顿。然后,我引导他想象这种方法会在他的内心产生哪些不良的情绪,以及这种方法会带给别人怎样的影响。 小撒说:“我只是说说发泄一下,说出来我就不那么想了。” 然后,我们又“情景再现”地想象恰当的应对方法。 “不仅仅是向老师告状,你还要自我反思一下:为什么这三个男孩会讨厌你,你是不是得罪了他们,或是他们看你有不顺眼的地方?也许你和他们好好沟通一下,彼此宽容,说不准还会结交三个铁杆朋友呢。”小撒点点头,他把“魔盒”中的小纸片倒在床上,一张张打开欣赏。 “妈妈,你看这是我们去海边的时候,真开心。”“这个是我得到变形金刚BOTCON礼盒的时候,我都笑得合不拢嘴了……”P3-5 导语 儿童社交技巧跟学习钢琴、绘画一样,是可以后天训练的。 即使是孩子的世界,人际关系也无处不在,孩子的智慧并非来自学术殿堂,而是来自幼儿园的沙坑里。 《高情商孩子的社交课》是一本专为中国孩子和父母量身定做的能力提升之书。 序言 一天,9岁的儿子小撒突 然问我:“如果我和某某同 学打架,被学校开除,你们 会怎么办?” 我想到多年前看过的一 本书。知名育儿畅销书《六 A的力量》的作者麦道卫博 士曾陷入了一场心理危机。 一次,刚满18岁的女儿“通 知”他说:“老爸,我怀孕了 。”突然听到这个消息,他 脑海中浮现出的念头竟然是 :“给她一个耳光,把她赶 出家门?”“找到那个混蛋, 和他拼命?”“拿条绳子,把 自己勒死?”…… 当他脑子里浮现出无数 恐怖的场景时,女儿正一本 正经地看着他。这位父亲最 终平复自己的情绪,对女儿 说:“这件事你错了,但你 还是我的女儿。我准备请个 长假,或者把工作辞掉,先 陪你面对一切!” 女儿感动得哭了。她提 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她的一位 同学早孕,结果被父母逐出 了家门。她只是想试探一下 ,看看自己的父亲会如何处 理这件事。结果父亲的回答 给了她无限的力量,教会她 什么是自尊与自爱。 孩子在其成长的过程中 会不断试探父母对自己的爱 ,这爱是有条件的,还是无 条件的?如果我表现得不好 呢?如果我考试失败呢?如 果我让父母丢脸或是被学校 开除呢……父母是否还会无 条件地爱我? 我认为,这其实是每个 孩子内心的宝藏——它将源 源不断地为孩子提供安全感 与自信力。倘若家长失去耐 心,在打骂与贬损中将孩子 的尊严伤得体无完肤,那么 孩子的自卑感将与之如影随 形,即使学习再多的社交技 巧也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这些年,当我和那些早 恋、小团体、暴力倾向、人 际关系有障碍的孩子们聊天 时,许多孩子没讲几句就哭 了……其实,这些孩子都是 在父母身上没有得到足够的 爱。 父母当然是爱自己的孩 子的,但是结果往往适得其 反。亲子关系的疏离与原生 家庭的伤害迫使孩子们去别 处寻找温情或释放怒气。 同样,很多优秀的成年 人可以获得成功、可以掌握 社交技巧,却无法经营好身 边的亲密关系。当我与他们 进行深度沟通时,发现其根 源无不指向他们的童年。 所以说,社交技巧可以 靠后天修炼,但是社交能力 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如果 对儿童进行的社交训练是一 服中药的话,“药引子”就是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 支持和关爱。很多家长们不 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有一条 基本原则,那就是管理好自 己的情绪,以温柔坚定的态 度向孩子表达——“无论什 么问题,我会跟你一起面对 ”。 儿童社交技巧跟学习钢 琴、绘画一样,是可以后天 训练的。然而,孩子内心深 处的安全感与自信心,只有 在与父母的相处中耳濡目染 的获得。前者是“习得的技 能”,后者是“亲密的关系” ;前者是可以通过本书的阅 读与实践“教会孩子”,后者 则是要父母先更新自己的教 育理念,从而自然而然地生 发出来。当然,后者更难, 且是每位父母一生的功课! 回到前文,当我面对儿 子小撒所提出的问题时,先 与他产生共情,再抛给他问 题:“这个同学一定可恶极 了,来,跟妈妈说说,妈妈 帮你写下来。”儿子一边讲 ,我一边认真记录同学的“ 罪行”。我一条条地列举, 还让儿子核实有没有漏掉什 么细节。然后,我让他以法 官的身份来“宣判”。他的负 面情绪逐渐得到疏导,内心 也恢复了平静,并尝试用我 教他的社交技巧去面对这位 同学。 所以,我希望每位父母 都能深刻理解“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的含 义。在孩子走向社会的过程 中,我们应该是教练员,是 导师,是陪伴者,更应该是 他们的精神港湾。 教孩子从小识人有术, 远离性格偏激的朋友,懂得 自我保护,这些都是未雨绸 缪的家教智慧。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到了 青春期,如同“箭猪”一般— —看似沉默,其实很容易竖 起满身的刺。又或者,他们 遇事爱走极端,与父母的关 系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 那么,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 们没有得到足够的接纳、支 持和关爱。 你可以用本书谈到的社 交技巧和沟通理念与孩子更 富于温情地相处,并将阅读 这本书当作自己提升社交能 力的有益补充。 内容推荐 本书面对孩子社交生活中常见的困难与疑惑,引导父母们了解学龄前到青春期(3-15岁)孩子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生活,深入了解孩子各种社交行为背后的动机、意义及心理,帮孩子及早发现自我,找到自信,帮孩子跟难相处的同龄人打交道,找到解决孩子之间棘手的社交冲突的方法,及早辨别和远离人格障碍者设下的危险圈套……不让社交伤痕成为孩子们童年挥之不去的阴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