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瓦戈医生》是一部知识分子的命运史,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广阔的历史容量、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容量的长篇作品。
该作品被认为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裁的作品,是对历史的诗意回望和反思,1958年作者因“在现代抒情诗和伟大的俄罗斯叙事文学领域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日瓦戈医生(上下)/帕斯捷尔纳克作品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俄罗斯)鲍·列·帕斯捷尔纳克 |
出版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日瓦戈医生》是一部知识分子的命运史,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广阔的历史容量、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容量的长篇作品。 该作品被认为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裁的作品,是对历史的诗意回望和反思,1958年作者因“在现代抒情诗和伟大的俄罗斯叙事文学领域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 白春仁,1935年生于啥尔滨,俄语文学研究专家、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翻译和参与编译有《日瓦戈医生》、《巴赫金全集》(7卷)、《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22卷)等。 目录 译者序 《日瓦戈医生》及其作者 I 上卷 第一章 五点钟的直达快车 第二章 另一个世界中的少女 第三章 斯文季茨基家的圣诞舞会 第四章 不可避免的命运 第五章 告别旧世界 第六章 在莫斯科的日子 第七章 旅途 下卷 笫八章 抵达 第九章 瓦雷基诺 第十章 大道 第十一章 绿林战士 第十二章 蜜甜的花楸 第十三章 在雕像楼对面 第十四章 重返瓦雷基诺 第十五章 完结 第十六章 尾声 第十七章 日瓦戈的诗作 序言 这不是一部等闲的写手 小说,它的浓重的传奇色彩 ,说起来实属罕见,且不带 一丝一毫的虚夸和做作,层 层都是沉甸甸的历史真实。 上世纪五十年代(《日瓦戈 医生》一出现,就在东西方 意识形态的冷战中掀起一场 轩然大波。于是,作者帕斯 捷尔纳克,苏联五大诗人之 一,无端招来背叛国家的可 怕罪名,被作家协会扫地出 门。接踵而至的种种压迫, 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作品流 传国外,因获诺贝尔文学奖 名声大噪,可在自己祖国却 形同洪水猛兽,遭围堵封杀 ,三十年不得见天日。而在 帕斯捷尔纳克方面,此书早 已成了生命中的唯一念想, 真可谓生也为它来,死也为 它去。一九六O年他在郁郁 中因肺癌辞世。半个世纪过 后,风止雨霁,该可以平心 静气品味这以诗为文的胜境 了,人们却又发现小说竟是 如此难懂。相比五十年前或 三十年前的读者,我们今天 有了时间距离的优势,持论 能够全面公允些了。但时光 也在不断激发新思想新关注 ,所以依然感到文本中遍布 玄机奥义,不仅需要重新去 认识,更觉一种开放包容的 胸怀呼之欲出,若能有多方 位多层次的领悟,那时才解 得开这个艺术世界之谜。眼 下的这种阅读体验,在我们 这里和在俄罗斯差不多是一 样的。由此倒足可证明,( 《日瓦戈医生》在人们心目 中,被公认是本好书奇书, 唯其好而又奇,它的思想意 蕴经得住不断掘进,它的艺 术风致全在于不入老套,也 须投以新的眼光。于是,我 们重读的任务,就可以概括 成破解作品思想的秘密和艺 术的奥妙。 在我国,译介《日瓦戈 医生》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后期,此书就是当时出现的 译本之一。这次再版,已是 作为帕斯捷尔纳克系列文集 的组成部分,希望标志着对 诗人的了解和研究,正在开 启一个立足于中外文化沟通 的新阶段。借这个机会,我 们想为中国读者贡献一些有 关此书的资料和看法。 《日瓦戈医生》是立意 反映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 命运的作品,而小说的中心 设定为日瓦戈医生。首先这 是情节的中心,写日瓦戈从 世纪初到一九二九年在莫斯 科一乌拉尔一线上颠沛流离 、漂泊的一生。小说里的诸 多线索和事件,都因与日瓦 戈发生联系才牵涉出来,社 会动荡和时代风雨,更是折 射在日瓦戈身上,间接迂回 地透露出来。其次,日瓦戈 医生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以 长篇小说容量来看,书中出 现的形象并不算多,而几个 主要角色的独立性又不强, 好似众星捧月,都服从于表 现日瓦戈的需要。例外恐怕 只有一个,就是日瓦戈艰难 生活里的红颜知己__拉拉。 她不仅衬托日瓦戈,自己也 体现着独特的精神价值。小 说聚焦于一个人而折射出一 个时代,这该是怎样的人物 ,又该有何等的作为呢?以 此衡量日瓦戈,因为与阅读 习惯的期待大相径庭,也就 难怪评者要众说纷纭了,这 也是主题难以把握的原因之 一。再次,或许是最为重要 的,日瓦戈还是视角的中心 。换言之,故事虽由第三者 讲出,但他往往站在日瓦戈 的角度看世界,以日瓦戈的 情感为叙说的基调。最后这 一点,坦露了作者对主人公 日瓦戈的偏爱与同情。 那么,日瓦戈一生有着 怎样的遭遇?他如何应对时 局和命运?他究竟是怎样一 个人? 日瓦戈天资聪慧,又在 莫斯科一教授家庭寄养成人 ,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上 大学时他一边攻读医学系, 一边开始诗歌创作,此后便 一直坚持写作,不时发表一 些诗文作品,颇得读者的好 评。可是由一九一五年秋应 征入伍起,他完全陷入动荡 、混乱、艰难的时局漩涡中 。他与家人先是被战乱阻隔 ,天各一方。不久妻子、儿 女和岳父作为阶级异己分子 ,被政府逐出国门,剩他一 人漂乎无定,毕业多年不能 从事专业工作。后来长年漂 泊,生命里的唯一慰藉,是 同心爱女人拉拉的两情相悦 ,而这恋情也充满变数,危 机四伏,每每令人备感痛楚 。最后几年日瓦戈蛰居莫斯 科,几乎已是穷愁潦倒。一 九二九年当异母兄弟、已晋 升苏军少将的叶夫格拉夫再 次出现时,日瓦戈的厄运似 乎出现了转机,可他却已然 心力交瘁,猝死街头,完成 了一次暂短的生命之旅。 《日瓦戈医生》是诽谤 革命和人民吗?帕斯捷尔纳 克说,苏联的作家也有权写 《日瓦戈医生》这样的书。 的确,小托尔斯泰有《苦难 的历程》,肖洛霍夫有《静 静的顿河》,都是写革命年 代却有自己的人物、主题和 视角。《日瓦戈医生》反思 了革命中的矛盾、痛苦、失 误和教训,提出了当时认识 不到且至今也仍难有定论的 重大问题,为什么就成了诽 谤而大逆不道呢? 《日瓦戈医生》是宣泄 个人主义情绪吗?帕斯捷尔 纳克推崇根据事实独立思考 ,不受诱惑,不随大流,特 立独行。这是坚守独立人格 和自由思想,与自我中心、 损人利己的个人主义风马牛 不相及。所以他偏爱日瓦戈 这个形象,要通过医生的看 似凡人常事的遭遇,诟病钳 制思想、制造平庸、浪费生 命的社会现实。诗人这一高 远的立意,与当局的思想专 制针锋相对,不可避免地要 遭到歪曲和攻击,如所谓的 个人主义之类。 其实,《日瓦戈 导语 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列·帕斯捷尔纳克的这部长篇代表作《日瓦戈医生(上下)》,堪称二十世纪俄苏文学最重要的伟大作品之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它是一部“悖时之作”,其出版境遇坎坷,在当年引起轩然大波,也使作家饱受时代带来的窒息和屈辱。虽然时光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作品的魅力丝毫未减。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要举给我留下深刻 印象并让我仍然记忆犹新的 一本书,那要数鲍里斯·帕 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 》。1956年我和我的夫人 在莫斯科,住在英国大使馆 ,我前往佩列杰利基诺的作 家村去看他.他首先告诉我 ,他已经完成了他的小说, 而且与其他的任何一部早期 作品相比.这部小说都更有 可能成为他最后的遗言。 这是一部非凡之作:尽 管它的开头使人困惑,象征 主义的手法时时让人捉摸不 透,结尾又充满了神秘。用 来收尾的那几首绝妙诗歌用 英文也很难转达。但无论如 何它不失为我们时代最伟大 的作品之一。……作者为了 表达他的整体意图.致力追 求一种能够唤起感情的写作 效果.它既抒情又反讽,既 大胆地预言又充满了对俄罗 斯往昔的怀念,其表现力到 今日也无人企及。 ——以赛亚·伯林 精彩页 第一章五点钟的直达快车 人们走着走着,一边唱着《安魂曲》。当歌声停息时,送行人的脚步声、马蹄声和清风仿佛依然唱着挽歌,欲罢不能。 路上行人给送殡队伍让开路,数着花圈的数目,一边在胸前画十字。有那好奇的人,钻到送殡队伍中打听:“给谁出殡?”有人回答说:“日瓦戈。”“哦,原来是他。难怪这么排场。”“唁,不是日瓦戈本人,是他太太。”“反正一样。愿她早升天国。好阔气的葬礼。” 临到了最后的时刻,连这屈指可数的几分钟也将一去不复回。神甫画着十字,将一把土洒在玛丽娅·尼古拉耶夫娜的遗体上,口中念念有词:“主的大地和大地的一切,天地和天地间的一切生灵。”响起了《信徒的灵魂》。接着是一阵忙乱。棺木上了盖,钉牢,开始放入墓穴。四把铁铲急急忙忙朝穴里填土。泥土像雨点似的纷纷落下。转眼堆起一个小冢。一个十来岁的男孩爬上了坟头。 在盛大葬礼完毕之后,人们通常会变得迟钝麻木。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大家才可能觉着这孩子站在母亲的坟茔上似乎想说些什么。 · 男孩抬起头,在坟头上茫然环视四周荒凉的秋野和修道院上的圆顶。长着翘鼻子的脸上,神色异常。脖颈伸得长长的。如果一只小狼崽这样仰起头来,不用说它就要哀嗥了。这时孩子双手掩面,失声恸哭起来。迎面刮来的乌云泼下冷雨,仿佛用湿鞭抽打他的脸和手。坟前来了一个男人,穿着窄袖皱边紧口的黑色丧服,这是死者的兄弟,那哭泣的孩子的舅舅——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韦杰尼亚平。他原是个神甫,自愿还了俗。他走到男孩跟前,领着他离开了墓地。 他们在修道院里一间单身修士房中过夜,因为舅舅是这里的老熟人,才让借住的。这天正是圣母节①的前夕。第二天,男孩将和舅舅一起去南方伏尔加地区的一个省城。舅舅在一家发行地方进步报纸的出版社工作。车票已经买好,行李也已打捆放在屋里。火车站离得很近,寒风拂过,传来不远处机车调头时发出的凄厉的汽笛声。 傍晚,天气骤然变冷。从屋里两扇落地的窗子向外望去,可以看到,败落的菜园一角,菜园四周丛丛刺槐;凭窗还可以看到大路上冻冰的水洼,墓地中白天安葬玛丽娅·尼古拉耶夫娜的那个角落。菜园里除了几畦冻青了的卷心菜外,周围一片荒芜。劲风吹来,叶落枝疏的刺槐,便狂摇乱舞,伏倒在大路上。 深夜,尤拉被窗子的响声惊醒。黑暗的小屋闪烁着一种神奇的、飘忽不定的白光。尤拉只穿着衬衣跑到窗前,把脸紧贴在冰冷的玻璃上。 窗外既看不见道路,也看不见墓地和菜园,只有暴风雪在肆虐,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飞旋。也许是暴风雪发现了尤拉;暴风雪意识到自己有无限的威力,洋洋得意地显示自己如何震慑住了孩子,它呼啸着,狂吼着,千方百计想吸引尤拉的注意。白茫茫的风雪巨浪,一层又一层从天空不停地倾泻到地面上,仿佛是一块块白色的裹尸布,笼罩在大地上。此刻世界上唯有暴风雪在大施淫威,没有什么堪与它相匹敌。 尤拉爬下窗台,第一个念头就是穿上衣服,跑到院子里去做点什么。他一会儿担心修道院的白菜被风雪埋住,再也挖不出来了,一会儿又害怕母亲被埋在雪里,无力反抗,会越陷越深,离他越来越远。 结果他又哭了一场。舅舅从梦中惊醒,给他讲基督对人们的保佑,安慰了他一番。然后舅舅打个哈欠,走到窗前沉思起来。他们开始穿衣。天光渐渐发亮。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