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全球化与世界大变局
何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战略、中国外交、中美关系。 刘建飞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央高层近年谈及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时多次强调的一个重要论断。何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中国下一步发展意味着什么?
世界经济重心在变:从北大西洋转向太平洋
上溯百年历史,世界经济的重心很长一段时间在北大西洋两岸,西欧诸国和北美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日本始于20 世纪60 年代的经济起飞,虽使世界经济版图中东亚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政治上的“脱亚入欧”及发展模式上的强烈外向性,使其成为西方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北大西洋的经济重心地位依旧牢固。
21 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不同地区发展中大国的整体性崛起,加上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的重创,世界经济重心开始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根据2017 年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发布的数据,2017 年,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已占全球的23%,与10 年前占比12% 几乎翻了一番,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已超过50%。战略家眼中“21 世纪是太平洋世纪”的趋势开始显现:根据2018 年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的数据,2017 年东盟加中日韩(10+3)经济总量达21.9 万亿美元,占世界的27%,分别超过了美国和欧盟,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反映大宗商品走势和全球经济冷暖的波罗的海指数中,中国春节在1 月还是2 月,已成为数据分析中的重要变量。从更开阔的视野看发展态势,地理上涵括了中、美、日、俄,以及韩国、东盟等多个新兴经济体的太平洋两岸,无疑更具想象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2018 年12 月发表的《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和中国战略选择》课题报告中预测,到2035 年,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发达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和投资中的比重接近60%,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心将从欧美转移到亚洲,并外溢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这一世界经济重心之变可谓百年未有。如果说□□次世界大战后因美国一跃而成为全球□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世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东岸(西欧)向大西洋西岸(美国)的那次迁移是一次经济地理大变局的话,当前正在发生的这次从大西洋向太平洋的迁移,其覆盖范围之广、涉及的人口之多,已远超上次。也因之,太平洋特别是太平洋西岸地区的发展备受各方关注。从奥巴马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到特朗普提出印太战略,都体现了美国对西太平洋地区的高度重视;印度莫迪政府提出“向东行动”政策,认为印度应该积极融入亚太,从亚洲政治边缘走向中心;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8 年10 月访华,2019 年1 月28 日发表2019 年施政演说时表示,将为上任以来的“俯瞰地球仪外交”“收官”,大力推进“□□□□的新时期近邻外交”。